Narcotrend麻醉深度监测在老年全麻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2015-12-30 08:45:48杜奕鹏,范译方,崔瑞岑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5年18期
关键词:苏醒丙泊酚芬太尼

Narcotrend麻醉深度监测在老年全麻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杜奕鹏范译方崔瑞岑李春萍

(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麻醉科,吉林长春130021)

摘要〔〕目的研究Narcotrend(Ni)麻醉深度监测在老年患者全身麻醉中的应用。方法选取ASA分级Ⅱ或Ⅲ级在全麻下行择期手术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浅麻醉组(NL组)和深麻醉组(ND组)。记录手术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丙泊酚及瑞芬太尼用量,记录苏醒期的麻醉深度监测指标。用改良Brice interview问卷调查表调查患者有无术中知晓发生。结果与C组相比,NL组与ND组患者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均显著缩短(P<0.05),丙泊酚用量显著减少(P<0.01);与NL组相比,ND组苏醒期各阶段显著延长(P<0.01),丙泊酚用量显著增加(P<0.05);苏醒期阶段NL组和ND组患者NTI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两组不同NTS级别患者例数比较无差异;三组患者均未发生术中知晓。 结论老年患者全身麻醉中应用NT麻醉深度监测可以减少麻醉药物的用量,缩短患者苏醒时间,提高患者的苏醒和恢复质量。

关键词〔〕Narcotrend;全身麻醉

中图分类号〔〕R614.2〔文献标识码〕A〔

通讯作者:李春萍(1964-),女,硕士生导师,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老年围术期脏器保护研究。

第一作者:杜奕鹏(1987-),男,医师,硕士,主要从事临床麻醉与围术期器官保护研究。

老年患者各个器官功能储备下降,麻醉医生在术中不仅要关注其镇静、镇痛和肌松效果,还要注意麻醉药物的用量及合适的麻醉深度,以免引起术中知晓和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本研究通过使用Narcotrend(NT)麻醉深度监测对不同麻醉深度下老年患者麻醉药物用量、苏醒情况、术中知晓进行观察,以期在老年患者麻醉中应用麻醉药物更加合理,提高麻醉质量,保障老年患者围术期安全。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取2013年9~11月于我院在全身麻醉下行择期胃肠手术老年患者60例,ASA分级Ⅱ或Ⅲ级,年龄60~75岁,男32例,女28例,体重指数(BMI)20~25 kg/m2,预计手术时间2~4 h。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C组)、浅麻醉组(NL组)和深麻醉组(ND组)每组20例。三组患者体重、年龄、性别构成、手术时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组别年龄(岁)体重(Kg)男/女(n)手术时间(min)C组NL组ND组67±466±465±359±962±860±912/89/1111/9171±14173±12170±13

排除标准:已知对本实验相关药品过敏者;长期服用抗抑郁药、镇静药、镇痛药、酗酒及其他药物依赖者;有明显肝肾及心肺功能异常、神经及精神系统疾病、听力及视力障碍、术前意识不清无法沟通及术后不能完成随访者;手术时间超过4 h、术中失血量超过400 ml及术后入ICU的患者。

1.2方法所有患者术前常规禁食水,不用术前药物。患者入室后常规监测心电图(ECG)、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开放外周静脉通路,NL组与ND组另行NT麻醉深度监测。三组患者麻醉诱导方法相同,均静注咪达唑仑0.03 mg/kg、依托咪酯0.3 mg/kg、顺式阿曲库铵0.15 mg/kg、芬太尼3 μg/kg,待患者意识消失、肌松条件满意后行气管插管。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PETCO2),维持SpO2在98%以上,PETCO235~ 45 mmHg。麻醉维持使用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静脉持续泵注,间断给予顺式阿曲库铵以维持肌松。C组患者术中根据生命体征由麻醉医生调整丙泊酚及瑞芬太尼剂量;NL组患者通过调节麻醉药物剂量将NT指数(NTI)控制在64~37,相应麻醉深度级别(NTS)为D0~D2;ND组患者将NTI控制在36~13,相应NTS为E0~E2。

1.3观察指标记录三组患者手术时间、术毕至呼之睁眼的时间(t1)、术毕至拔管的时间(t2)、术毕至定向力恢复的时间(t3)、丙泊酚及瑞芬太尼用量;记录NL组和ND组患者呼之睁眼时(T1)、拔管时(T2)、定向力恢复时(T3)的NTI和NTS;用改良Brice interview问卷调查表调查患者有无术中知晓发生。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软件,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苏醒情况及麻醉药物用量比较与C组相比,NL组与ND组患者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均显著缩短(P<0.05),丙泊酚用量显著减少(P<0.01);与NL组相比,ND组苏醒期各阶段显著延长(P<0.01),丙泊酚用量显著增加(P<0.05),见表2。

2.2不同时间点NTI与NTS比较T1、T2、T3时间点NL组和ND组患者NTI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苏醒期阶段两组不同NTS级别患者例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3。

2.3术中知晓的发生三组患者均未发生术中知晓。

组别T1(min)T2(min)T3(min)丙泊酚用量(mg)瑞芬太尼用量(mg)C组8.5±3.011.6±3.315.1±3.71382±393.0±1.1NL组4.0±1.51)5.8±1.71)9.7±1.51)1279±311)3.1±0.9ND组6.0±1.72)3)8.3±1.51)3)11.5±2.21)3)1309±391)4)3.1±1.4

与C组比较:1)P<0.01,2)P<0.05;与NL组比较:3)P<0.01,4)P<0.05

时间点组别NTINTS(n)AB0~2C0~2T1NL组74±30164ND组72±50146T2NL组82±30182ND组83±20173T3NL组89±48120ND组88±36140

3讨论

NT麻醉深度监测仪是一种新型的以脑电分析为基础的监测仪〔1〕,通过电极片在头部任意位置采集分析即时的脑电信号,自动分析分级后显示患者的麻醉/意识深度状态。NT电极片安放不受位置限制因而也受到关注〔2〕。NT将脑电信号以6个阶段14个级别作为量化指标,将脑电自动分级转化为0~100范围内的无量纲麻醉深度指数,并同时显示α、β、γ、δ波的功率谱变化情况和趋势〔3〕。

NTI和NTS是临床监测麻醉和催眠深度的有效指标,与丙泊酚的血浆、效应室浓度有良好的相关性。谭玮等〔4〕研究发现NT与其他麻醉深度监测如脑电双频指数(BIS)的一致性及相关性程度高。 Bauerle等〔5〕研究证明NT能预测丙泊酚的镇静深度,也可用于其他麻醉药物和阿片药物的镇静深度监测。

本研究表明术中使用NT可以在保证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前提下减少麻醉药物的用量,缩短苏醒期时间。NL组和ND组患者在呼之睁眼时、拔管时、定向力恢复时的NTI和NTS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考虑其原因为术中增加麻醉深度仅延长患者苏醒时间,而患者在苏醒期各阶段均处于同一意识水平。

Wilhelm等〔6〕在一项多例数研究中发现,在预计手术将要结束时调整麻醉药物剂量使NTS维持在CO2,可使患者在苏醒期恢复良好,但尚无数据表明在手术结束阶段麻醉深度在此范围内患者是否会出现术中知晓。Ghoneim等〔7〕指出术中知晓最常见的原因为麻醉过浅,占研究病例中的87%。为保证患者安全,防止出现术中知晓,故本实验监测组将麻醉深度维持在D~E阶段,实验结果表明,三组患者均未发生术中知晓。

综上,老年患者全身麻醉中应用NT麻醉深度监测可以减少麻醉药物用量,缩短患者苏醒时间,提高患者的苏醒和恢复质量,对预防老年患者术中知晓的发生具有指导作用。

4参考文献

1Lai RC,Lu YL,Huang W,etal.Application of a narcotrend-assisted anesthesia in-depth monitor in the microwave coagulation for liver cancer during total intravenous anesthesia with propofol and fentanyl〔J〕.Chin J Cancer,2010;29(1):117-20.

2Jiang YY,Qiao B,Wu LL,etal.Application of Nacrotrend monitor for evaluation of depth of anesthesia in infants undergoing cardiac surgery:a prospective control study〔J〕.Braz J Anesthesiol,2013;63(3):273-8.

3俞增贵,龚灿生,陈彦青,等.脑状态指数和Narcotrend指数用于预测全麻苏醒期意识恢复的比较〔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2;28(12):1181-3.

4谭玮,罗爱林.Narcotrend与BIS监测硬膜外阻滞期间右美托咪定镇静深度的比较〔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3;29(2):109-12.

5Bauerle K,Greim CA,Schroth M,etal.Prediction of depth of sedation and anaesthesia by the Narcotrend EEG monitor〔J〕.Br J Anaesth,2004;92(6):841- 5.

6Wilhelm W,Kreuer S,Larsen R.Narcotrend-Studiengruppy.Narcotrend EEG monitoring during total intravenous anaesthesia in 4630 patients〔J〕.Anaesthesist,2002;51(12):980-8.

7Ghoneim MM,Bloek Rl,Haffarnan M,etal.Awareness during anesthesia:risk factors,causes and sequelae:a review of reported cases in the literature〔J〕.Anesth Analg,2009;108(2):527-35.

〔2014-09-02修回〕

(编辑李相军)

猜你喜欢
苏醒丙泊酚芬太尼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全身麻醉术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植物人也能苏醒
奥秘(2022年3期)2022-04-08 13:48:29
咪达唑仑联合舒芬太尼无痛清醒镇静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术中的应用
绿野仙踪
女报(2019年2期)2019-09-10 07:32:50
会搬家的苏醒树
向春困Say No,春季“苏醒”小技巧
Coco薇(2016年4期)2016-04-06 08:53:38
丙泊酚对脂代谢的影响
淮海医药(2015年2期)2016-01-12 04:33:43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用于腹腔镜手术麻醉效果对比观察
丙泊酚预防MECT术后不良反应效果观察
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联合应用对兔小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