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53在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中的检测价值
田晓蕾钟颖
(深圳市西丽人民医院妇产科,广东深圳518000)
摘要〔〕目的探讨基因表达产物P53蛋白在正常宫颈上皮、各级宫颈CIN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CIN病理学及分级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法对45例经病理诊断为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患者进行检查,检测各级宫颈组织中P53表达水平,以正常宫颈上皮15例作为对照。结果P53蛋白阳性表达率在正常宫颈鳞状上皮、上皮内瘤样病变分别为0.00%、40.00%,两两比较差异显著(P<0.01);在各分级中,P53 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00%,38.89%,47.06%。结论说明P53参与了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的发生,在各组宫颈上皮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
关键词〔〕P53;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免疫组织化学
中图分类号〔〕R73〔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深圳市南山区科技计划项目(2013047)
通讯作者:钟颖(1973-),女,硕士,主任医师,主要从事围产医学研究。
第一作者:田晓蕾(1982-),女,硕士,主治医师,主要从事妇产科学的研究。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是一种宫颈癌前病变,它的外表可以是正常的,但细胞学或组织学检查有了异常增殖的改变〔1〕。在与宫颈癌有关的众多基因中,P53蛋白所发挥的生物学作用也日益受到人们重视〔2〕。大部分突变发生在第5~8外显子区域内。p53基因发生突变的肿瘤细胞存在于外周血中。采用灵敏的分子检测方法可特异性地血液样本中检测到微量的p53基因突变〔3〕。在结直肠癌、肺癌、肝癌、乳腺癌和头颈部癌患者的血液DNA中都已检测到了p53基因突变〔4〕。相关研究表明宫颈上皮内瘤变中P53表达增加,共同导致细胞凋亡减少,可能是宫颈上皮内瘤变向宫颈癌发生、发展的作用机制之一〔5〕。本实验通过检测P53在宫颈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宫颈癌早期诊断依据及基因治疗方案。
1材料与方法
1.1对象纳入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组织标本45例设为实验组,年龄40~62岁,均经病理证实的活检或手术切除得到证实,其中CINⅠ级10例,CINⅡ级18例,CINⅢ级17例。另外选取正常宫颈组织标本15例作为对照组,以上诊断均经病理证实。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并对实验知情同意。诊断标准:根据其非典型增生的程度,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分为CINⅠ、CINⅡ、CINⅢ三个不同的级别。CINⅠ级:相当于极轻度和轻度不典型增生;CINⅡ级:相当于中度不典型增生;CINⅢ级:相当于重度不典型增生和子宫颈原位癌。
1.2主要试剂鼠抗人P53单克隆抗体、SP免疫组化试剂盒均购于(上海)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1.3实验方法免疫组化检测:标本用中性甲醛固定,石蜡切片脱蜡至水,5%~10%正常山羊血清(PBS稀释)封闭,室温孵育10min。滴加一抗工作液,37℃ 孵育1~2h或4℃ 过夜,连续切片5份,厚3μm,1张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确定病理诊断及分组。用已有阳性切片作为阳性对照,以PBS代替一抗作为阴性对照。结果判定染色强度评分标准〔6〕:以细胞质和(或)核内出现棕黄色颗粒为阳性表达,阳性细胞数≤5%者0分,6%~25%者1分,26%~50%者2分,≥50%者3分。细胞染色黄色为1分,棕黄色为2分,棕褐色为3分。采用半定量积分法判定结果:染色强度评分与阳性细胞评分相加:≤1分为阴性(-),2~3分为弱阳性(+),4~6分为阳性(),≥6分为强阳性()。
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χ2检验。
2结果
2.1P53表达在组织细胞中分布P53蛋白阳性表达于细胞核,以细胞核出现黄色、棕黄色或棕褐色颗粒为阳性,从正常宫颈-宫颈癌P53表达逐渐增加,颜色逐渐加重。见图1。
2.2P53蛋白在正常宫颈上皮、各级CIN中的表达P53在正常宫颈上皮(0%)、各级CIN阳性表达率〔CINⅠ、Ⅱ、Ⅲ级阳性率分别为3例(30.0%)、7例(38.89%)、8例(47.06%)〕随病变程度的加重依次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χ2=13.25,P<0.01),但P53阳性表达率在各级CIN中两两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2.3P53在正常宫颈组织、CIN中的表达情况对照组P53 0例阳性,观察组-9例,+7例,2例,27例。在对照组和实验组间差异显著(P<0.05)。
图1 P53表达在组织细胞中的阳性分布(S-P,×400)
3讨论
p53基因可参与细胞周期的调控,在维持细胞增长、抑制肿瘤增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是重要的细胞生长负调节因子,参与细胞周期调控,当细胞DNA损害时,P53蛋白激活P21基因表达,并与细胞周期蛋白结合形成复合体,抑制依赖细胞周期蛋白的激酶活性,阻止CDKs对Rb蛋白的磷酸化,使细胞修复损伤、恢复正常,常被称为“基因卫士”〔7〕。
相关研究显示,P53的表达强度与宫颈慢性炎症、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鳞状细胞癌有关,两者在组织中表达的阳性单位对于区分宫颈炎性病变和上皮内瘤变,区分低级别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包括CINI和CINⅡ的区分,以及对于治疗方案的拟定均具有重要价值〔8〕。本实验结果提示,P53蛋白阳性表达与癌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有关。
p53基因可分为野生型和突变型,前者为抑癌基因,后者为致癌基因,p53阳性率一般会随着临床期别增高和细胞分化程度变低而增高。Paquette等〔9〕研究发现P53基因功能的失活在宫颈癌发生中的作用异常显著,并认为宫颈癌约97%存在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冯丽莉等〔10〕认为P53的过表达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其可作为宫颈癌早期诊断的有效指标;本实验结果与上述文献结果一致。
p53属于抑癌基因,正常情况下,p53基因外显子的核酸序列十分稳定,一旦发生改变即属于异常情况。其在宫颈病变发生、发展中的相关性研究已有文献报道,因此对p53基因的检测有利于癌症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4参考文献
1SoyoolaE0,PattiloRA.PTEN/MMACImutationscorrelateinverselywithanalteredp53tumorsuppressorgeneingynecologictumors〔J〕.AmJObstetGynecol,2003;188(4):S33-6.
2YoonaCH,LeeDS,LimbDS,et al.PKR,ap53targetgene,playsacrucialroleinthetumor-suppressorfunctionofp53〔J〕.ProcNatlAcadSciUSA,2009;106(19):7852-7.
3林晓亮,姜云波,赵倩,等.携带p53AIP1基因的重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载体的构建、鉴定及其在人宫颈癌细胞系HeLa中的表达〔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13;29(10):1082-6.
4JiangY,ChenH,JiaH,et al.AdenovirusAd-p53AIP1-mediatedgenetherapyanditsregulationofp53-MDM2interactions〔J〕.ExpTherMed,2010;1(2):363-8.
5罗远材,郭路.P53对蛋白激酶R和宫颈癌HeLa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J〕.天津医药,2014;42(12):1168-7.
6楼朝霞,梅丽娜.宫颈癌组织中突变型p53基因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海南医学,2013;24(9):1272-4.
7Ruttkay-NedeckyB,Jimenez-JimenezAM,NejdlL,et al.Relevanceofinfectionwithhumanpapillomavirus:theroleofthep53tumorsuppressorproteinandE6/E7zincfingerproteins(Review)〔J〕.IntJOncol,2013;43(6):1754-62.
8罗琼,邵少慰,刘曙光,等.宫颈病变Ki67和P53表达的定量分析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2013;18(3):282-8.
9PaquetteRL,LeeYY,WilczynskiSP,et al.Mutationsofp53andhumanpapillomavirusinfectionincervicalcarcinoma〔J〕.Cancer,1993;72(4):1272-80.
10冯丽莉,杨毓琴.p53蛋白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中的表达〔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06;17(4):260-2.
〔2015-03-21修回〕
(编辑袁左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