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镇化模式类型及演进特征

2015-12-30 08:19副教授贵州民族大学建筑工程学院贵阳550025
商业经济研究 2015年24期
关键词:长三角用地城镇化

■ 何 副教授(贵州民族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贵阳 550025)

就业界学者的观点而言,城镇化是一个有效率、有体系、有循序性的演变过程,在城镇化的演进推动力分析中,包括“外力推动”、“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等多种动力因素,这里面会牵涉到人口迁移推动、产业发展推动以及用地结构的转换推动作用,因此在这样一种三维推力下,城镇化的演进模式具有多维性与层次性。

基于人口、产业和用地结构关系的城镇化模式界定

(一)基于人口、产业和用地结构三维关系的城镇化

产业升级后脱离了原本单一的农业,将更多的资源用于工业或第三产业,从而使得城镇化的水平进一步提高。人口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必然会促使信息流出、知识扩散,从而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及升级。城镇化使得土地需求结构发生改变。用地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存在高度的正相关性,产业升级会在一定程度上对用地结构产生影响,例如在工业产业中,土地会被用来建造厂房、办公用地、仓储中心等方面,而在第三产业中,土地需求则更多倾向于写字楼建造、商品房开发与租赁、商贸中心集结地建设等方面。在我国独特的财政土地制度执行背景下,用地结构需求会进一步促进产业升级,而人口城镇化也会进一步推动产业升级的进程,这三个维度具有相互促进的影响力,同时在城镇化的演进过程中保持着既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因果关系,因此基于此关系上可以进一步划分出城镇化的演进模式。

(二)城镇化模式的界定方法

1.相关指标。本文的三个基本指标分别为人口城镇化、产业升级率、用地城镇化,分别用指标符号E、C、Y来表示,其中E所代表的数值是以在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口径下的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表示,C所代表的数值是以GDP中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的占比以及在就业人数中第二、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占比的几何平均数来表示,Y所代表的数值是以城市用地、建制镇用地、独立工矿用地占城市用地、建制镇用地、独立工矿用地、农村居民点用地四个指标值总和的比重来表示。

2.模式类型。在前述指标的基础上,通过对这三个维度指标进行有序化从而得到各维度空间上的秩序数据RE、RC、RY,那么就以秩序数据作为考量人口、产业、用地结构在同一区域范围内的相对关系,最终可以从这个相对关系结构图中发现城镇化在变动过程中在各方面的演进差异。通过对秩序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后,得出各数据点在等边三角形内的坐标,利用等边三角形的高将其内部空间划分为六大区域,分别作为六大城镇化的演技模式,而数据点到三角形中心的距离又可作为三个基本指标间的偏离程度。如图1所示,这六大模式主要分为三大类型:人口城镇化主导型、产业升级主导型、用地城镇化主导型,主要是从这三个方面进行切入分析,从而可以更加全面地基于三者相对关系的维度进行城镇化模式演进过程的实证分析。

(三)样本数据的选取

本文以长三角地区为研究区域,样本数据来源地包括浙江省、上海市、安徽省和江苏省四个省市,数据来源为2000年、2005年人口普查数据以及中国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基础数据为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数据以及2005年1%的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其中也会参考相关各省的统计年鉴数据,以提高研究的准确性。

基于人口、产业、用地结构关系的城镇化模式研究

(一)长三角城镇化模式的划分

本文以城镇化演进模式研究个案较为丰富的长三角地区为研究区域,通过上述六大城镇化模式的划分,我们可以将其运用到长三角地区的城镇化模式研究上,以2000年作为时间截面,长三角地区在六种关系模式中的县级单元数分别为39、38、40、32、51、32,其中人口城镇化、产业升级化与用地城镇化占主要地位的县级单元类型分别为77、72、83,人口城镇化、产业升级化与用地城镇化占弱势地位的县级单元类型分别为83、71、78,各模式的单元数量总体相对均衡。如图2所示,以各数据点到等边三角形中心的距离D分别表示三个维度在城镇化进程中的不适应程度,在实证研究中证实D符合正态分布,并将超过D数据1.96个标准差的单元表示为出现显著性偏离的数据点,三个维度之间严重偏离的单元数为13个,其中有12个属于市辖区,且包含7个Ⅱ类型的市辖区,主要是因为市辖区具有更强的人口密集吸引力。

(二)长三角城镇化模式的空间格局

图1 城镇化六大模式图

图2 长三角地区三维模式分类图

图3 长三角城镇化模式空间布局图

表1 长三角城镇化模式循序演进图

从总体上来看,长三角城镇化三维模式的空间格局具有一定的交叉性和分散性,单一某种类型不易观察出其聚焦中心,而同一类型却喜欢临近分布,从而可以对这一类型进行总结。如图3所示,长三角城镇化模式的空间格局大致表现为北部以人口城镇化为主导类型演进,中部地区则以产业化升级为主导类型演进,南部则以用地城镇化为主导类型演进,形成了纵向南北的分布格局。其中在人口城镇化主导的类型中,县级单元主要分布于绍兴宁波、苏北地区、苏锡常地区以及安徽西北部;在产业化升级的主导类型中,县级单元主要分布于安徽西南地区、苏南地区、安徽东南地区三个区域的交界处、杭州湾一部分县市以及温州沿海地区,总体贯穿长三角中部地区;在用地结构主导的类型中,县级单元主要分布于浙江西南、安徽东北、以及安徽东南地区,总体空间上密集度较高的主要集中于南北地区。

(三)相对关系的偏离程度

从总体空间格局上来看,三维模式的高水平偏离程度较分散,且大部分处于较低偏离程度水平,整体偏离程度较低,就南北走向而言,中部地区的三维模式偏离程度大部分处于中等以上水平,南部地区和北部地区主要还是处于较低偏离水平。这主要是因为中部地区依靠产业化升级来带动,相对于用地结构与人口城镇化而言更具有效率性,而其它两者相对存在更多的滞后性。在尺度差异方面,北部地区主要依赖于人口城镇化来推动,中部地区则依靠于产业化升级来推动,而南部地区则依靠于用地结构城镇化来推进。

(四)城镇化模式的秩序演进

如表1所示,在长三角的城镇化模式演进过程中,无论是强势主导演进还是弱势主导演进,城镇化模式的类型依旧保持着较高的稳定性。在主导演进中,从产业化升级向用地结构城镇化演进的县级单元数居多,而向相反方向转换的县级单元数为最少,这说明城镇化的主导类型逐渐倾向于依靠以用地结构城镇化为推进力。就图中分布而言,人口城镇化也作为一定时期的演进模式,但以向产业化升级转变的主导推动模式则较少。

城镇化模式的演进特征分析

(一)属性差异与效率差异并存

属性差异主要是基于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两大方面来综合考量,包括行政区划分、地理条件、城镇化水平、经济发展程度以及发展协调度五大方面。自然环境方面,平原地区的六大模式类型分布较为均匀与稳定;在山地地区则以用地城镇化为主导类型演进,人口城镇化模式稍显弱势地位;在丘陵地带则表现为人口城镇化为主导的模式类型,产业化升级的类型模式处于弱势地位。在社会环境方面,就行政划分而言,县城在用地结构城镇化模式上处于主导地位,而县级市则以产业化升级模式为主导,一些县级市也表现为人口城镇化为主导类型,用地结构城镇化作用不明显,而在市辖区人口与用地结构的推进力明显高于产业化升级的作用。在这属性差异中明显存在效率差异的影响作用,主导类型的优势地位依赖于模式自身的一定效率性。在社会环境方面,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与发展协调度与城镇化模式的类型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这就说明任何一地区都可在自身地理条件下通过努力发展来达到一定水平的社会环境。

(二)长期效应与短期动态效应存在差异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得知,长三角城镇化模式演进过程具有属性差异和效率差异,但在属性差异中主要体现在自然地理与行政区划分上,而经济水平、城镇化水平、发展协调度与城镇化模式的类型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而经济水平、城镇化水平、发展协调度具有短期动态性,区域单元可以在属性基础上通过发展获得短期效应。从短期效应视角进行切入,主要是为了说明城镇化的发展在不同的时期不同发展环境下具有变化性,用地结构城镇化更具有短期效应性,而人口城镇化则不会产生短期效应,在长三角地区更明显地表现为用地结构城镇化的推进模式占据主导地位。

(三)三维度存在相对协调效应

通过上述相关数据的测算分析,在长三角地区,主要以用地结构城镇化模式为主导力量,同时用地结构城镇化进程也因为人口密集度的提高与产业化升级步伐的加快而受益,最终通过三维关系的相对协调力量促进城镇化进程的总体步伐加快。但是在长三角地区,用地结构城镇化进程仍然存在缺漏,用地结构比较粗放,还需要进一步改善才能发挥其对于人口城镇化与产业化升级的良好协调作用。

虽然本文是以长三角地区作为研究个案,但是在中国的总体制度背景下,用地结构的粗放类型并非仅仅局限于某一区域,而是具有普遍存在性。我们需要在正确把握住特征的同时,不可忽视城镇化在演进过程中所出现的不适应性,在模式推进过程中不能仅仅依靠于某一主导类型,三维度的相对协调效应的影响力要远远高于单一主导模式的推进力,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资源的合理配置,优化城镇化的演进进程。

综上,通过对六大类型的指标数据进行测算与分析,进一步发现三维模式在城镇化演进过程中所面临的不适应性,从而对其城镇化模式选择加以调整和结构优化。在演进过程中,通过数据对比发现了人口、产业化升级与用地结构城镇化模式的演进特性,并在此基础上对三维度模式的相对协调效应进行分析,并在实践检验过程中将三维度模式的协调效应发挥至最优化水平。

1.曹广忠,边雪,刘涛.基于人口、产业和用地结构的城镇化水平评估与解释—以长三角地区为例[J].地理研究,2011(12)

2.宋华锋.我国城镇化空间格局选择的增长极与差异化[J].商业时代,2014(9)

3.简新华,黄锟.中国城镇化水平和速度的实证分析与前景预测[J].经济研究,2010(3)

4.赵峥,倪鹏飞.我国城镇化可持续发展:失衡问题与均衡路径[J].学习与实践,2012(8)

5.夏春萍.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互动关系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0(10)

猜你喜欢
长三角用地城镇化
紧扣一体化 全面融入长三角
“首届长三角新青年改稿会”作品选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研究进展综述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演变
长三角瞭望
长三角瞭望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实践与认识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实践与认识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