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赛事实施项目管理的背景、问题与建议

2015-12-30 00:59乔泽波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体育赛事体育产业项目管理

体育赛事实施项目管理的背景、问题与建议*

乔泽波

(广东财经大学体育部,广东 广州510320)

摘要: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实地考察和专家访谈等方法分析了当前我国体育赛事实施项目管理的国内、国外背景;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各个问题提出相对应的解决策略,从而进一步完善我国体育赛事项目管理经验,为促进我国各项体育赛事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体育赛事;项目管理;体育产业;体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G80

收稿日期:2015-07-05

作者简介:乔泽波(1977-),男,山东青岛人,副教授,博士研究生

基金项目:*2013年上海市大文科学术新人项目:我国职业体育俱乐部社会责任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编号:XSXR2013015;2011年度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课题号:11Q29。

研究方向:体育管理,体育产业,体育法学

Background, Problems and Suggestions of Sports Events to Implement Project Management

QIAO Ze-bo

(Dept of PE, Guangdong business university, 21st Chi Sha road, HaiZhu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510320, China)

Abstract:This article analyzed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background and all kinds of problems of the current sporting project management through literature review, site visiting and experts interviewing. It found out the solutions that correspond to the issues, so as to further improve our sporting project management experience, and provide references to promote China's sustainable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various sporting events.

Key words:sports events; project management; sports industry; sports management

2014年在两会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国家首次提及“发展体育产业”,立即引起热议;两会落幕次日,即2014年3月14日,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其中多次提及并讨论了体育产业的发展方向,再度吸引众人眼球。紧接着,10月20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并提出到2025年我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要达到5万亿元,占GDP比例将近5%,届时中国将成为真正的体育大国。2015年8月17日,《中国足球协会调整改革方案》正式对外公布,中国足协与体育总局正式脱钩,“管办分离”正式付诸于实践。一系列体育产业扶持政策的出台和体制改革说明了国家对体育产业的重视,而体育产业的核心是体育竞赛表演业,因此,如何充分利用各种体育赛事资源,学习先进的项目管理方法,达到赛事效益最大化,就成为各级赛事组织者、运作者所共同关心的重要问题。

1体育赛事实施项目管理的背景

1.1赛事项目管理概念

赛事项目管理是现代项目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赛事项目是指为完成某一特定体育活动目标而作的一次性工作。赛事项目管理主要指赛事组织者、管理者运用合理手段整合资源,充分发挥资源功能,从而实现预定赛事目标的过程。[1]

1.2赛事实施项目管理的国外背景

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首先在“曼哈顿计划”、关键路线方法和评审技术当中运用了项目管理方法,到了60年代在“阿波罗”号载人登陆月球成功之后,项目管理方法逐渐成熟并形成系统方法。

到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项目管理在全世界范围内开始传播,一开始主要应用于军事和航天当中,后来在各种民用项目中也普遍开始采用。[2]

项目管理首次在体育赛事中开始运用是1984年在美国举办的洛杉矶奥运会,本次奥运会利用赛事项目管理理论,通过商业化运作使得奥运会第一次成为盈利的赛事。洛杉矶奥运会可以说开创了体育赛事项目管理的先河,促使体育赛事项目管理进入快速发展和规范发展阶段。1998年法国世界杯、2000年悉尼奥运会、2002年韩日世界杯、2004年雅典奥运会、2006年德国世界杯、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南非世界杯和2012年伦敦奥运会等大型体育赛事的成功举办都离不开项目管理方法的运用。

1.3赛事实施项目管理的国内背景

项目管理理论和方法在我国的运用起步较晚,始于上世纪60年代,一开始主要应用于国防和航空领域。后来到了90年代,在各行各业开始广泛运用。而在体育赛事中运用项目管理方法最早开始于1990年的北京亚运会。到2005年我国第十届全运会、2008年北京奥运会以及2010年广州亚运会的成功举办都与项目管理理论的应用是分不开的。尤其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成功,让我们积累了项目管理理论在大型赛事中运用的丰富经验。可以说正是以北京奥运会为转折点,我国的体育赛事项目管理才开始被广泛应用。

2当前我国体育赛事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

2.1忽略体育赛事项目管理的决策阶段

我国体育赛事项目管理目前主要投入在项目实施阶段,(见图1)[3]主要考虑如何把项目做好,而忽视了体育赛事项目立项决策阶段的信息化工作。由图1我们可以看到我国体育赛事项目管理的过程中,根本没有赛事决策这一过程,直接从赛事启动开始实施项目管理。具体表现为,不少地方政府在申办体育赛事时比较盲目,头脑发热就进行申办,根本没有咨询相关专家,也没有进行科学评估;缺乏广大公众的普遍参与和民主评议;缺乏科学论证该项体育赛事与城市发展的契合度,而只是由政府官员甚至是少数官员为了所谓的增进国家和地区间的友谊,为了扩大政治影响力而盲目地下达赛事启动决策指令,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导致赛后大量体育设施闲置,造成资源浪费和城市负担,社会公众对此怨声载道。事实上,体育赛事项目管理的决策阶段十分重要,需要决策者利用项目管理理论进行科学评估,赛事风险评估,科学设计赛事举办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报告,综合各方面因素,最终做出科学的决策。

图1 我国体育赛事项目管理的流程

2.2忽视赛事项目管理中组织的重要性,偏向于人的因素

我们可以把大型体育赛事的项目管理系统化,其中组织是由该系统的目标所决定的,根据组织论我们知道组织对于系统目标能否实现起了决定性作用。除此之外,还有人、方法与工具的因素(见图2)。其中人的因素主要是指体育赛事的核心利益相关者,包括:政府、主办方、新闻媒体、社会团体、观众、赛事生产者、管理者和赞助商等。方法与工具主要是组织和人实施项目管理的手段与路径。目前我国许多体育赛事,尤其是政府主导的非纯商业性体育赛事,例如全运会、篮球、足球职业联赛等,我们的口号是“政府统筹、商业运作、社会参与”管理模式。[4]但在实际项目操作过程中,政府部门往往扮演了“封建制家长”角色,大包大揽,导致职能缺位、错位,市场调节失灵,使体育赛事管理回归到计划管理体制的老路上去。

图2 影响一个系统目标实现的主要因素

2.3赛事组织结构模式较为单一,多为职能组织结构模式(见图3)

体育赛事项目所在的组织通常既要承担项目又需具备各类常规的业务职能,其组织结构也是形式多样。在各类模式中最常见的有职能模式(见图3)、线性模式(图4)和矩阵模式(图5)。[5]通过组织结构图我们可以看出组织系统中各个子系统之间的上下级关系,一般用单向箭头表示上级职能部门对下级职能的指令关系。目前我国大多数商业性体育赛事以及部分综合性体育赛事如全运会、省运会等,项目管理的组织结构主要是职能模式。采用此种模式的项目管理其优点是组织的各个职能部门按照自己擅长专业以及负责的业务合理分工,而且工作职责相对固定,有利于增强业务能力,同时在该模式结构中,上级职能部门有权对所属的所有下级部门发号施令。因此,这类组织结构适合规模较小,组织结构相对简单的中小型体育赛事。对于大规模的综合性体育赛事,如奥运会、亚运会等就难以提高其效率,甚至影响赛事目标的顺利进行。从图3我们可以看出W是该组织结构最高职能部门,它可以对下面所有7个职能部门发号施令,X1、X2和X3是二级职能部门,Y4、Y5、Y6和Y7是最低级职能部门,X1、X2和X3可以对Y4、Y5、Y6和Y7任何一个部门发号施令,如此一来,作为最低级的Y4、Y5、Y6和Y7就可能随时面临多个发令源,而且很多指令难免存在矛盾,让他们不知所措,最终严重影响工作效率,耽误项目目标进程。而线性组织结构模式和矩阵组织结构模式可以避免职能组织结构存在的缺陷,尤其是在大型体育赛事中,更能体现出效率。因此,在实践中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的体育赛事合理选择组织结构模式,以快速有效地完成项目目标为目的。

图3 职能组织结构模式

图4 线性组织结构模式

图5 矩阵组织结构模式

2.4赛事项目运用动态控制原理来控制的目标尚未完全实现

赛事项目动态控制原理主要指赛事主办者通过定量分析控制赛事成本、合理控制赛事进度和控制赛事质量来管理体育赛事的整个过程。而目前我国的许多体育赛事项目对于目标的控制还比较简单粗放,并没有严格科学地按照动态控制原理来进行,结果导致很多比赛不能很好地实现赛事目标任务。比如近年来在中超联赛、CBA比赛中,由于对赛事的进程管理缺乏动态控制,未能赛前充分预测影响赛事的各种不利因素,导致比赛中经常发生暴力群殴事件,甚至出现中断比赛的情况;同样在上海F1大奖赛和网球大师赛中经常发生交通拥堵现象。

2.5缺乏适合中国体育赛事项目管理特点的并能与国际接轨的项目信息门户平台系统(Project Information Portal,简称PIP)

目前我国体育赛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还处于起步阶段,很难建立起统一的规范的使用共同项目管理语言的管理信息平台,各个项目之间,各个职能部门之间很难实现资源、信息和数据的共享。而欧美发达国家整个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已经非常成熟,制度配套相对完善;再加上各自的质量管理体系、系统编码不能统一;还有国家的政策和法律因为PIP涉及到电子商务应用而存在诸多限制,最终导致我国不能直接移植发达国家先进的项目信息管理平台系统,我们必须在国外先进管理系统的基础上,通过实践逐步摸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成熟的赛事项目信息管理系统。[6]

3解决策略

3.1科学民主地做出赛事事前决策评估。运用项目管理理论设计项目举办可行性报告和必要性报告,最终理性地科学地民主地举办。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关于赛事决策这方面的问题,上海体育学院体育赛事研究中心以张林教授为首的课题组经过几年的努力,研发了《基于多智能体的体育赛事决策专家系统》,这项研究成果对政府部门或者体育赛事主办企业、团体在决策是否申办赛事时可以提供较为科学的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3.2就中国目前的国情来看,除了纯商业性的体育赛事,许多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但是随着体育赛事市场化发展,伴随着我国体育管理体制的改革进程,在体育赛事项目管理过程中,本研究认为,政府应扮演好由项目管理理论分配的角色,履行角色内的职能,摘掉“权力的皇冠”,和其他体育赛事利益相关者以及赛事管理的各个工作部门建立起基于信任的合作伙伴关系。

3.3根据体育赛事的规模、性质和特征选择合理的组织结构模式。每种组织结构模式有各自的特点,而且在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组织结构模式可以也应该根据情况有所变动。2008年北京奥运会在申办初期,北京奥组委采用了职能组织结构模式,为奥运会的成功申办设立了大约19个职能部门,这些职能部门各负其责,保障了奥运会申办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后来随着项目的推进又增设了物流部、交通部等职能部门。等到了场馆筹划阶段之后,组委会将职能组织结构模式变更为一场馆为核心的矩阵式组织结构,从而保障了场馆工作的顺利推进,最终完成了北京奥运会从筹划申办到成功举办的整个项目工作,为我国积累了举办大型体育赛事的宝贵经验。[7]

3.4任何一个项目在进展过程中都随时可能发生变化,所谓的平衡稳定是暂时的,变化则是永恒的,这就要求赛事项目管理者要不断地对赛事项目实际进展情况与预期目标进行对比分析,如果发现偏离预期目标,就应该及时采取纠正措施,使项目管理回归正常轨道。除了在赛事项目进展过程中的动态控制外,赛事项目管理者还应该加强体育赛事项目的赛前控制,做好赛事事前评估工作,充分防范影响体育赛事项目管理进程的各项因素,并拿出对应的解决方案。[8]

3.5有关科研单位、软件开发企业或者科技部门应集思广益,努力攻关研发适合我国国情的并能与国际接轨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体育赛事项目管理信息门户系统(PIP);尽快出台并完善我国相关赛事项目管理制度。政府部门应该改变观念,出台相关扶持政策,鼓励体育赛事完全市场化机制运行,同时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更多地扮演“掌舵者”角色,而不是大包大揽,过度干预赛事市场化运行。[9]

4结语

大型体育赛事应用先进的项目管理理念,建立统一的项目管理信息平台,能够保障赛事安全有序地进行;能使各种项目资源充分有效地整合;确保各个项目、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确保计划监控工作有力度、效度;最终使体育赛事从筹办、申办到举办能够顺利成功完成。目前我国进行大型体育赛事项目管理还存在诸多问题,但是这并不可怕,只要我们不断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管理经验,充分结合我国的国情,通过不断举办大型体育赛事(如奥运会、亚运会、世锦赛、世界杯等)来总结赛事项目实施的经验教训,提炼成为赛事的知识经验库,不断完善,最终就可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自成体系的赛事项目管理系统,从而保障我国体育赛事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志军.体育赛事的项目管理研究[D].MBA学位论文:3-10

[2] 李铁,丁海勇.从项目管理视角来审视体育赛事运作的现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0(10):13-14

[3] 肖林鹏,叶庆鹏.体育赛事项目管理[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9:13

[4] 姚芹,骆晶晶.国外体育赛事行政管理体制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1(1):10-13

[5][8]丁士昭.建设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4:16-60

[6][9]洪显明.中国投资项目管理信息化的背景、现状、问题与对策[EB].项目管理资源网,2008-02

[7] 曹蕾.2008年北京奥运会项目管理数字化[EB].百度文库,2007-07

[10] 陈存志,刘苹.大型体育赛事利益相关者管理理论及其框架构建[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1(4):16-20

[11] 黄海燕,骆雷.近年来我国体育赛事管理研究进展[J].体育科研,2012(3):41-43

[12] 易剑东.多中心治理与社会公共治理——体育赛事运营管理的中外比较[J].体育学刊,2011(1):13-14

猜你喜欢
体育赛事体育产业项目管理
装配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
从上市公司股票走势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项目管理在土木工程建筑施工中的应用探究
体育赛事项目管理对体育赛事形象及其管理的影响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集合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软件技术的应用
我国冰雪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项目管理在科研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2022年冬奥会对中国体育赛事转播的影响
体育产业之篮球
关于《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