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部动脉血流动力学特点分析

2015-12-29 03:31蔡国恩,叶钦勇,熊文婷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5年2期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血流动力学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部动脉血流动力学特点分析

蔡国恩叶钦勇熊文婷陈滢郑安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内科,福建福州350001)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颈动脉彩超;血流动力学

中图分类号〔〕R592〔

基金项目:福建省科技厅青年人才基金(3031713)

通讯作者:叶钦勇(1970-),男,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帕金森病与阿尔茨海默病研究。

动脉粥样硬化是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研究颈动脉血流动力学情况是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重要手段〔1,2〕。本研究探讨血流动力学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2010年7月至2011年7月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2例为实验组,男42例,女40例。选取标准:①经头颅磁共振成像(MRI)证实有颅内梗死灶。②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4分。③排除心源性脑栓死的患者。选择同期住院的眩晕患者123例为对照组,男63例,女60例。两组性别比、年龄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所有患者均进行左右颈总动脉(CCA)、颈动脉分叉处、左右颈内动脉(ICA)和颈外动脉、左右椎动脉(VA)的彩超检查。测量血管内径、最大血流速度、最小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阻力指数。同时抽血检查低密度脂蛋白(LDL)、甘油三酯(TG)、载脂蛋白(APO)A1、APOB、胆固醇(TC)、空腹血糖(FPG)。

1.3统计分析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t检验。

2结果

2.1两组临床指标比较实验组LDL、TG与对照组比较明显

增高(P<0.05),而TC、APOA1、APOB、FPG两组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表1 实验组与对照组临床指标比较 ± s)

2.2两组CCA参数比较实验组两侧CCA内径、平均血流速度、阻力指数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1,P<0.05)。见表2。

2.3两组ICA参数比较实验组两侧ICA内径明显狭窄(P<0.001),平均血流速度明显增快(P<0.05)。两组左侧ICA的阻力指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2.4两组VA参数比较除右侧平均血流速度,实验组VA内径、平均血流速度、阻力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01,P<0.05)。见表2。

表2 两组双侧CCA、ICA、VA血流情况比较

第一作者:蔡国恩(1981-),男,主治医师,硕士,主要从事癫痫研究。

3讨论

颈动脉颅外段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已经被证实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原因〔1~3〕。根据最新中国中国缺血性脑卒中亚型(CISS)病因分型〔4〕,主要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心源性脑卒中、穿支动脉疾病、其他病因、病因不确定。其中颈动脉粥样硬化(即大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机制有以下几方面:①颈内动脉系统大动脉栓塞,导致恶性脑梗死,比如恶性大脑中动脉梗死。②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破溃形成溃疡,导致供血区域远端小血管闭塞,形成缺血灶。③由于颈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脑组织低灌流而引起的分水岭区域脑组织缺血。

动脉血流动力学因素已被证实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形成和发展中起关键作用。对颈动脉血流动力学因素的研究,能有助于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生发展机制进行深入分析〔5〕。本研究说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流速度增快对血管的冲击力量加强,血流的剪切力高,内膜容易受损,易致斑块形成。右侧CCA从无名动脉发出前,后者与主动脉弓形成一钝角,对血流有一定的缓冲作用,而左侧CCA几乎是与主动脉弓成90°分出,非常容易受到血流冲击。正常血管内的血流是以层流方式流动,而在颈动脉分叉处或内膜不光滑处血流就不稳,易发生涡流、湍流,其剪切力增加,引起血管内皮及红细胞的损伤,易使微血栓形成,最后发展成硬化斑块〔6〕。因此,本研究中左侧CCA的内径较右侧小,且血流速度较右侧快,说明左侧更容易发生病变,与上述〔6〕相吻合。本研究发现患者左侧脑梗死的例数相对其他部位较多,可能与此有关,需进一步证实。

4参考文献

1舒丽清.老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彩超检查结果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20):3900-1.

2Glagov S,Zarins C,Giddens DP,etal.Hemodynamics and atherosclerosis.Insights and perspectives gained from studies of human arteries〔J〕.Arch Pathol Lab Med,1988;112(10):1018-31.

3Zarins CK,Giddens DP,Bharadvaj BK,etal.Carotid bifurcation atherosclerosis.Quantitative correlation of plaque localization with flow velocity profiles and wall shear stress〔J〕.Circ Res,1983;53(4):502-14.

4Gao S,Wang YJ,Xu AD,etal. Chinese ischemic stroke subclassification〔J〕.Front Neurol,2011;2:6.

5Petty GW,Brown RD Jr,Whisnant JP,etal.Ischemic stroke subtypes:a population-based study of functional outcome,survival,and recurrence〔J〕.Stroke,2000;31(5):1062-8.

6Eshtehardi P,McDaniel MC,Suo J.Association of coronary wall shear stress with atherosclerotic plaque burden,composition,and distribution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J Am Heart Assoc,2012;1(4):e002543.

〔2013-07-13修回〕

(编辑赵慧玲/张慧)

猜你喜欢
缺血性脑卒中血流动力学
右美托咪定对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全麻下腹腔手术时麻醉苏醒期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
雌激素在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
南葶苈子提取液对心力衰竭大鼠心功能的影响
早期肠内营养对缺血性脑卒中合并吞咽困难患者营养状况及结局的影响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联合硫酸镁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压、新生儿结局及分娩方式的影响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经中风复元方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经颅彩超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应用价值
椎管内麻醉下妇科开腹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血糖变化研究
阿司匹林联合血塞通注射液对1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Hcy水平的影响
丁苯酞对缺血性脑卒中疗效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