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蒙贸易互补性的实证分析

2015-12-28 03:20:50王明昊
外国问题研究 2015年1期
关键词:比较优势

王明昊

(1.东北师范大学 经济学院, 吉林 长春 130117;

2.长春工业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2)

中俄蒙贸易互补性的实证分析

王明昊1,2

(1.东北师范大学 经济学院, 吉林 长春 130117;

2.长春工业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2)

[内容摘要]中俄蒙三国作为东北亚地区的重要国家,地理位置相互毗邻,政治关系稳定密切,经济合作日益紧密。本文通过对中俄和中蒙之间的贸易结合度指数、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和贸易互补性指数的计算和分析,得出中俄以及中蒙之间存在较强的贸易互补性。中国与蒙古、俄罗斯两国应加强经贸合作,减少贸易障碍,并着手构建中俄蒙自由贸易区。

[关键词]比较优势;贸易结合度指数;显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互补性指数

自从大卫·李嘉图提出比较优势理论以来,比较优势一直是评判两国贸易可能性的主要依据,也有很多学者围绕比较优势理论提出了多种比较方法。本文基于比较优势理论,利用三种比较方法对中俄及中蒙贸易互补性进行实证分析,并据此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中俄两国是东北亚地区的重要邻国,拥有漫长的共同边界线。近年来,中国和俄罗斯政治关系不断向前推进,两国高层交往频繁,而且同为金砖国家,中俄两国的经贸关系也发展迅速,双边贸易增长较快,中俄贸易额已由2003年的157.6亿美元增长到2012年的882.1亿美元,平均每年增长23.8%,并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蒙古是中国北方的重要邻国,近年来两国经贸关系整体呈现稳定健康的发展态势,2012年中蒙贸易额达到64.3亿美元,2003~2012十年间贸易总额平均增长率高达40%,中国是蒙古名副其实的最大贸易伙伴,2012年中蒙双边贸易额占蒙古当年外贸总额的58.7%,上世纪90年代初期苏联解体以后,事实上中国很快成为蒙古最大的贸易伙伴和投资来源国。

虽然俄蒙两国已成为中国北方两个重要的贸易伙伴,但值得注意的是,中俄贸易额在两国的对外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重仍旧较低,这和两国之间的地缘政治关系并不相称,中蒙由于两国经济体量差异较大,蒙古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和经济结构单一等原因,决定了中蒙经济关系的特点[1],中蒙贸易额仅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量的0.1%左右。那么,中国与俄罗斯蒙古之间是否存在贸易上的互补性,未来三国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潮中,能否更进一步拓展贸易合作领域,提高贸易自由化水平,建立自由贸易区,成为包括学者们在内的各界人士关注的问题。

近年来,一些学者从多个角度探讨中俄和中蒙之间经贸关系,杨希燕、王笛(2005)通过对中俄1992~2003年双边贸易数据相关指标的测算,指出中俄之间的贸易互补性较强,双方合作前景广阔[2]。张英(2009)考察了1992~2007年中俄之间贸易发展的整体状况及不同细分产业的特征,应用国际贸易理论知识对中俄贸易商品结构进行深入分析,并展望两国发展的方向[3]。董锐(2010)通过对中俄贸易总体互补性分析、产业内和产业间贸易互补性分析,进一步验证中俄之间贸易的互补性[4]。李俊江等(2008)在对中蒙经贸合作的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未来中蒙经贸合作的战略构想[5]。姚海华(2010)利用2000~2007年中国与蒙古的双边贸易数据,借助于实证工具从两国双边贸易联系、贸易增长来源因素、贸易增长根源等方面进行分析,得出中蒙贸易具有互补性的初步结论[6]。

本文将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把中国与俄罗斯、蒙古两国的双边货物贸易共同纳入研究范畴,通过构建贸易结合度指数,显性比较优势指数、产业贸易互补性指数及综合贸易互补性指数所组成的指标体系,收集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UN Comtrade)中关于中俄和中蒙的最新贸易数据,对中俄及中蒙双边贸易的紧密程度,各自的产业比较优势,以及双边贸易互补性进行计算及归纳,力求全面描述中俄蒙经济合作的条件和基础,为中俄蒙未来形成更紧密的经贸合作关系提供有力证据。

一、贸易结合度分析

贸易结合度指数TI(Trade Intensity index)是由Brown于1947年提出的[7],用于衡量两国间贸易联系的紧密程度。贸易结合度的一般公式为:

式中:TIij代表i国对j国的贸易结合度,Xij表示i国对j国的出口额,Xi表示i国的出口总额,Mj表示j国的进口总额,M表示全世界进口总额。计算结果如显示TIij>1,表明i国对j国出口水平高于同期j国在世界进口市场所占的份额,两国贸易关系相对紧密;反之,如果TIij<1,则表明i国对j国出口水平低于同期j国在世界进口市场所占的份额,说明两国经贸关系相对疏离。另外TIij数值的大小也反应两国贸易关系紧密程度的大小。

如表1所示:十年间,中国对俄罗斯贸易结合度均大于1,而俄罗斯对中国贸易结合度除2003年外均小于1,说明中国产品同俄罗斯市场的联系相对紧密,2012年中国产品出口到俄罗斯的贸易总额达到517.7亿美元,占俄罗斯当年进口总量的16.4%;而相比之下俄罗斯产品同中国市场的联系则不甚紧密,数据基本反映中俄之间的双边贸易关系格局。中国2012年全年进口总额18 182亿美元,其中从俄罗斯进口额为357.7亿美元,仅占2.0%。中蒙之间的贸易结合度指标显示,中国对蒙古的贸易结合度均大于3,说明中国产品在蒙古市场具有较大影响力,2012年中国出口蒙古的贸易额占当年蒙古全年进口额的49.52%,而蒙古贸易结合度指数十年间均高于7,数据似乎说明蒙古产品与中国市场的联系相对更加紧密,然而数据结果明显与实际不符,原因是蒙古经济体量较小,经济结构单一,造成畸形的对外贸易结构,有限的产品出口大部分流向中国,导致外贸结合度指数分子较大,造成指数偏高。要准确了解中蒙的贸易关系,需要做进一步的分析。

表1 中国与俄罗斯、蒙古的贸易结合度指数计算结果

数据来源: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部分引用蒙古国统计年鉴,经整理计算得出,精确至小数点后两位。

二、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分析

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dex) 是由美国经济学家 B .Balassa于1965年提出的,目的是衡量一国某产业领域在国际市场竞争力,能够有效展现一国国内各个产业在出口国际市场方面的表现[8]。

显性比较优势指数的一般公式为:

RCAaxi=(Xai/Xi)/(Xa/X).

式中:RCAaxi表示i国a产业的显性比较优势,Xai表示i国a产业产品的出口额,Xi表示i国所有产业产品的出口总额,Xa表示a产业产品全球出口额,X表示全球各国总出口额。RCA指数反映一国某产业在参与国际贸易时的比较优势和竞争力。根据日本贸易振兴会(JETRO)的标准,出口的显示性比较利益依照其强度,可分为极强、次强、中等、较弱等四个等级[9]。其中RCA>2.5说明该产业具有极强的比较优势,1.25

表2 2003-2013年中国各产业出口显性比较优势指数计算结果

数据来源: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经整理计算得出,精确至小数点后两位。

表3 2003-2013年俄罗斯各产业出口显性比较优势指数计算结果

数据来源: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经整理计算得出,精确至小数点后两位。

表4 2003-2007年蒙古各产业出口显性比较优势指数计算结果

数据来源: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经整理计算得出,精确至小数点后两位。

说明:蒙古2008~2012年数据由于获取困难,故仅计算1998~2007年的RCA指数。

计算结果分析:

1.中国出口产品中0~4类(大多为初级产品)、第5类(化学品及有关制品)、第9类(分类商品)显性比较优势指数较小,均小于0.8,其中0~4类以及第9类RCA指数呈现出下降趋势,说明我国这几类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呈现进一步弱化的趋向。我国出口产品显性比较优势指数较高的有第6、7、8大类,其中第6类(以材料分类的制成品)和第7类(机械及运输设备)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各年均大于0.8,且呈现稳步上升势头,这两类出口商品RCA指数均在2006年达到1.25以上,达到日本贸易振兴会(JETRO)所规定的较强竞争优势的标准。需要说明的是第6类出口商品在2009年后RCA指数小幅回落,主要原因是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制造业的冲击和影响。第8大类杂项制品根据同一标准认定,也具备较强的竞争优势,历年RCA指数均大于2,其中以84-服装及配件、87-专业科学及控制用仪器及器具、82-家具及其零件为主,这也客观的反映了我国的优势产业竞争力。

2.俄罗斯出口产品竞争力对比十分悬殊。优势项目为第2、3、6、9大类,即2-粗材料、3-矿物燃料,润滑剂和相关材料、6-材料分类制成品、9-分类商品。其中第2类粗材料随时间推移RCA指数逐渐下降,由原来的中等比较优势沦为竞争优势较弱状态。第3大类出口产品比较优势明显,各年RCA指数均大于4,属于极强比较优势,在此大类中,又以33-石油、石油产品及副产品,32-煤、焦煤和煤球,34-天然气出口贸易量最大,说明能源出口在俄罗斯对外贸易格局中占据重要地位。第6大类-以材料分类的制成品RCA指数在2008年以后下降至1以下,说明俄罗斯该产业国际竞争力呈下降趋势。第0、1、4、5、7、8大类出口产品表现为相对劣势,尤其是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的第8类RCA指数不足0.1,处于明显劣势地位。

3.从蒙古各大类出口产品显性比较优势指数计算结果来看,蒙古具有比较优势的出口商品主要集中在第2类(粗材料),具有极强比较优势,另外除第8类和第9类呈现并不稳定的相对优势地位外,其余产品大类均表现为较大劣势。在蒙古第2大类出口产品中以28-金属矿砂及金属废料、26-纺织纤维及其废料出口额相对较大。第9类杂项制品2002年以后RCA指数迅速上升至3以上,原因是第9类中97-金,非货币(不包括黄金矿砂及其金矿)出口量的迅速增长,蒙古国2002年以后加大了黄金的开采量和出口量。以上情况充分表明蒙古国矿产资源丰富,矿产资源出口在整个蒙古外贸体系中扮演重要角色。从数据来看,基本呈现出蒙古比较初级且单一的产品出口结构。

三、贸易互补性指数分析

贸易互补性指数TC (Trade Complementarity index)是经济学家P.Drysdale于1967年提出的,某产业贸易互补性指数的计算公式如下:

TCIaij=RCAaxi×RCAamj.

式中,TCIaij表示i国为出口国、j国为进口国时两国在产业贸易上的互补性指数;RCAaxi表示i国a产业用出口来衡量的显式性比较优势,RCAamj反映了j国a产业参与国际贸易时的比较劣势,如果RCAamj越大,说明j国a产业产品进口比重越大,表明j国a产业生产上的劣势越大;反之,如果RCAamj越小,说明j国a产业产品进口比重越小,表明j国a产业生产上的比较劣势越小。RCAamj的计算公式如下:

RCAamj=(Maj/Mj)/(Xa/X).

式中:Maj表示j国a产业产品的进口额;Mj表示j国所有产品的进口额;Xa表示世界a产业产品的出口额;X表示世界的总出口额。一般的,当一国出口某产品的显性比较优势越大的情况下,进口对象国的该产品显性劣势也就越大,二者乘积也就是TCI也会越大,说明两国在该产品贸易上互补性越强,反之则越弱。中俄和中蒙相互贸易互补性指数计算结果如表5~表7所示。

当两国间贸易存在于多个产业时,还可以把各个产业的互补性指数加权平均,计算两国综合贸易互补性指数TCIij,计算公式如下:

TCIij=∑TCIaij×(Ta/T).

式中,Ta表示a产业全球贸易额,T表示全球总贸易额。Ta/T相当于给产业互补性指数赋予的权重。当TCIij>1,说明以i国为出口国的两国总体贸易互补性较强,TCIij<1,则说明以i国为出口国的两国贸易总体互补性较弱,具体计算结果如表8所示。

表5 2003—2013年以中国为出口国计算的中俄贸易互补性指数

数据来源: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经整理计算得出,精确至小数点后两位。

表6 2003—2013年以俄罗斯为出口国计算的俄中贸易互补性指数

数据来源: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经整理计算得出,精确至小数点后两位。

表7 2003—2007年中蒙贸易互补性指数

数据来源: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经整理计算得出,精确至小数点后三位。

表8 中国与俄罗斯、蒙古综合贸易互补性指数计算结果

数据来源: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经整理计算得出,精确至小数点后两位,NA表示数据无法获取和计算。

计算结果分析:

1.以中国为出口国计算的中俄贸易互补性指数显示:从分产业指标来看,中俄在第6、7、8大类上具有较强互补性,且呈现稳步增强趋势,这几大类里包含多个中国的优势产业项目;在第0~5类和第9类中俄贸易互补性较低,其中0~4类呈现较明显下降趋势,2012年第0~5类及第9类中俄贸易互补性指数均小于1。从综合指标来看,以中国为出口国计算的中俄贸易互补性指数除2003年至2005年略小于1以外,其余年份均大于1,并且在2003年以来中俄贸易互补性指数呈现稳中有升局面,说明中俄贸易互补性越来越强。

以俄罗斯为出口国计算的俄中贸易互补性指数显示:以分产业指标来看,俄中在第2、3大类贸易互补性显著,贸易互补性指数历年都在2.5以上,个别年份甚至达到5以上,这与俄罗斯矿产丰富而中国经济发展亟须资源引入的现实非常契合。需要说明的是,第2类产品俄中贸易互补性指数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主要原因是俄罗斯第2类产品国际竞争力下降和中国近年来调整产业结构从而弱化了对俄罗斯粗材料的进口依赖。从俄中综合贸易互补性指标来看,综合互补性指标虽然大多数年份小于1,但都在0.8以上且呈现稳步提升态势,说明以俄罗斯为出口国分析俄中两国总体贸易互补性也不弱。

2.以中国为出口国的中蒙贸易互补指数显示:从产业角度分析,中蒙在第0、6、7、8大类存在互补性,其中第6类和第8类中蒙存在较强互补性,且第8项中蒙贸易互补性逐年增强,主要原因是蒙古国国内居民消费水平日益提升,对中国具有相对优势的劳动密集型消费品制造业需求日益加大。而以蒙古为出口国的蒙中贸易互补性则显示在第2大类蒙中存在很大互补性,其余则互补性不明显且都呈下降趋势。从两国综合贸易互补性指标来看,以中国为出口国的中蒙贸易互补性指标相对偏低,但也都在0.8以上,指标偏低的主要原因在于,蒙古国内人口总量少,消费能力有限,中国优势产业在蒙古市场无法发挥作用。而以蒙古为出口国的蒙中贸易互补性较强,且随时间推移逐渐提高。

四、结论和对策建议

通过对上述三组指标的计算和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1.通过对中俄、中蒙贸易结合度指标的计算分析,我们看到,中国产品与俄罗斯及蒙古市场联系较为紧密,而俄罗斯产品与中国市场的联系相对松散,蒙古产品与中国市场的联系较为紧密。

2.根据对中俄蒙显性比较优势指标的计算和分析,本文认为中国与俄蒙的优势产业相互重叠部分很少,基本呈现中国的相对优势产业即为俄蒙的相对劣势产业,而俄蒙的相对优势产业又恰恰是中国的相对薄弱环节。这为将来三国开展进一步贸易一体化提供基础条件。

3.通过贸易互补性指数分析,本文认为无论从产业角度还是从总体来看,中国与俄罗斯蒙古两国的贸易互补性较强且有进一步增强之势。

根据上述结论,本文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1.加强政府间合作,扫除贸易合作障碍

从数据上看,中俄和中蒙之间存在较强的贸易互补性且潜力巨大。但中俄和中蒙之间的经贸合作在现实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和障碍,诸如俄罗斯的海关体制缺陷,蒙古国国内市场环境及基础设施的不完善等,这些障碍因素无不制约着中国与俄蒙的贸易发展。我国应加强与俄蒙两国的政府间合作,借助与两国业已形成的稳定良好的政治关系,努力推进与两国的双边贸易合作机制建设,同时加强对两国能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资力度,为未来更紧密的贸易联系打下基础。我国还应加强与两国的贸易争端解决机制建设,敦促俄蒙两国建立更规范高效的海关体制。

2.加快边境贸易发展,规范边境贸易秩序

中俄蒙三国间的边境贸易在三国贸易合作中占据重要地位。长期以来,中俄和中蒙之间的边境贸易表现出从事贸易的主体素质低下、贸易规模有限、贸易管理混乱等特点。随着贸易额的增长,我国应加大与俄蒙之间边境贸易的支持和管理力度。鼓励规模更大、层次更高的贸易商参与边境贸易,规范边境贸易秩序,为三国建立更广泛的贸易合作打下深厚的基础。

3.推进三国自由贸易区论证与建设

随着三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未来中蒙和中俄的贸易规模还会逐渐扩大,经贸合作水平还会不断提升。我国应主动出击,争取更广领域,更深层次的合作。根据中俄两国元首于今年5月所共同倡导的2015年中俄贸易额突破1 000亿美元的目标,以及中蒙两国高层所达成的继续推进两国经贸关系发展的重要共识,中俄蒙应该适时着手推进自由贸易区论证与实质谈判进程。在三国政府高层高度重视和有力推动的基础上,进行中俄蒙自贸区的可行性和经济效益论证,在实践中秉承先易后难原则,可以首先从中俄和中蒙互补性强的产业领域开始,进行有限度有步骤的市场开放和关税减免,再逐步扩展到全领域合作。

[参 考 文 献]

[1] 方华.中蒙经贸关系的现状及前景[J].现代国际关系,2010(6):47-49.

[2] 杨希燕,王笛.中俄贸易互补性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5(7):71-77.

[3] 张英.中俄贸易的国际贸易理论实证分析[J].国际经贸探索,2009(7):17-22.

[4] 董锐.中俄贸易互补性实证分析[J].东北亚论坛,2010(3):51-57.

[5] 李俊江,宋博.中蒙经贸合作的现状及发展前景[J].东北亚论坛,2008(2):3-7.

[6] 姚海华.东北亚一体化视角下的中蒙贸易关系演化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0(10):47-52.

[7] A.J.Brown Applied Economics:Aspects of the world Economy in War and Peace[M].London:G.Allen&Unwin,1947:212-226.

[8] B.Balassa.Trade Liberation and Revealed Competitive Advantage[M].The Manchester School of Economics,1964:16-19.

[9] 芮明杰,富立友,陈晓静.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理论与方法[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94.

[责任编辑:冯雅]

[中图分类号]F7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201(2015)01-0037-07

[收稿日期]2015-01-25

[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后金融危机时代中日货币合作模式研究”(编号:12QN046)。

[作者简介]王明昊(1980-)男,吉林伊通人,东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长春工业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讲师。

Empirical Analysis of Sino-Russian-Mongolian Trade Complementarity

WANG Ming-hao1,2

(1.School of Economics,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Changchun,Jilin,130117;

2.Business School,Changchu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Changchun,Jilin,130022)

Abstract:As important countries in Northeast Asia,China,Russia and Mongolia are adjacent to each other and have both stable political relations and closer economic cooperation. Through calculation and analysis of trade intensity index,dominant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dex and trade complementarity index,this thesis concludes that the strong trade complementarity exists between Sino-Russia and Sino-Mongolia. China should strengthen economic and trade cooperation,reduce trade barriers,and then set up FTA with Mongolia and Russia.

Key words:comparative advantage;trade intensity index;dominant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dex;trade complementarity index

猜你喜欢
比较优势
中日贸易发展及展望
卷宗(2016年10期)2017-01-21 00:33:46
比较优势内生结构变动与政策干预
美国服务贸易发展与中美服务贸易互补性分析
基于比较优势的江西稀土产业可持续发展分析
新时期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探讨
基于差别优势和比较优势的企业竞合效应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与完善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4:49:47
比较优势条件下的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分析
商(2016年23期)2016-07-23 20:55:43
优化供给结构对消费效用的影响分析
企业导报(2016年13期)2016-07-19 18:05:55
论商业银行开展债转股的主要矛盾和信托公司推行债转股试点的比较优势
中国市场(2016年29期)2016-07-19 04: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