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显娟
(1.南开大学 历史学院,天津 300371;
2.天津体育学院 健康与运动科学系, 天津 300381)
美苏体育外交初探
温显娟1,2
(1.南开大学 历史学院,天津 300371;
2.天津体育学院 健康与运动科学系, 天津 300381)
[内容摘要]冷战时期体育的政治色彩极为明显,美苏在体育领域的争夺构成冷战史尤其是文化冷战史研究的重要内容。国际政治对体育施加的影响使这一非政治事业在该时期承载了难以替代的政治功能。本文从软实力的视角分析体育软实力在美苏文化冷战中的作用,通过考察美苏在冷战时期的体育斗争,可以发现正是冷战的压力促使两国积极利用体育作为实现各自政治目的的工具。
[关键词]软实力;美国;苏联;冷战;体育外交
冷战结束前,受主流“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影响,政治、经济、军事这些硬实力是学者们分析冷战时期美苏关系的主要变量。然而,冷战后,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拓宽了人们的思维空间,唤起了人们对国际关系中文化因素的关注,激发了人们对文化研究的热情,推动了国际关系学界对文化的深入研究,掀起了国际关系领域“文化热”的浪潮。其后,亚历山大·温特与约瑟夫·奈“软实力”概念的提出,以及江忆恩对战略文化的探究,都开辟了国际关系研究的新领域[1]。约瑟夫·奈基于对美苏两国竞争的反思提出的“软实力”概念具有重要意义:一是揭示和凸显了竞争力的重要内涵。在以往对国家实力的认识中,人们较多看到的是军事实力、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等内容,“软实力”概念的提出,使人们看到了实力的更为重要的另一方面内容,进一步丰富了人们对国家竞争力和国家实力的认识;二是拓宽了思维。“软实力”概念的提出完全更新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野,拓展了思维的空间;三是为各领域、学科的发展和丰富提供了新的可能。事实证明,“软实力”概念提出后,立即得到许多学科的关注,在不少学科和领域得到较好的运用,有效地促进了有关学科的发展[2]。从而也拓展了冷战史研究视角与方法。更多的学者开始从价值观、思想、文化等软实力角度研究冷战,包括苏联解体的原因、美苏在冷战中的文化外交等。
事实上,在冷战史尤其是美国对苏东的和平演变战略中,文化外交发挥了不容忽视的作用。而国内现有的关于美苏文化外交研究,基本停留在对美国和平演变、美国之音和西方宣传媒体之反苏反华宣传策略上。体育文化外交作为冷战时期交流最活跃、对抗最激烈的一种文化交流形式,目前为止还没有引起冷战史学家的充分关注*国内学者从文化角度对冷战时期美苏关系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如:时殷弘《促进苏东变革——从设想到政策(1953—1955)》,《南京大学学报》1995年第3期;郭又新《穿越“铁幕”:美国对“苏东国家”的冷战宣传(1945—1963)》,东北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3年;胡文涛《冷战期间美国文化外交的演变》,《史学集刊》2007年第1期;赵玉明《文化冷战与冷战初期的苏联反美宣传——以中央宣传鼓动部解密档案为切入点》,《俄罗斯研究》2013年第1期。但从体育文化及外交的角度研究冷战则成果寥寥,近两年随着研究视野的扩展取得一些初步成果,代表性的有:杨茂《文化冷战——艾森豪威尔政府对第三世界国家的体育外交》,《体育科学》2013年第6期;舒盛芳《苏联在国际体育领域实现与维护国家利益的实践与教训》,《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3年第5期。已有的研究成果无论从理论架构和资料运用都做了有益的探索,为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但相比国外研究整体的研究水平还有极大的提升空间。相比国内研究,国外关于体育与冷战的研究开展的时间早,成果丰富,形成跨学科的研究范式。代表性成果有:Thomas Michael Domer.Sport in cold war America,1953-1963:the diplomatic and political use of sport in the Eisenhower and Kennedy administrations, PhD diss., Milwaukee:Marquette University1976;Stephen Wagg and David L.Andrews.East plays West-sport and the cold war.London: Routledge2007;Thomas M.Hunt.American Sport Policy and the Cultural Cold War: The Lyndon B.Johnson Presidential Years.Journal of Sport History,Volume33, Number3, Fall 2006;Joseph M.Turrini.“It Was Communism Versus the Free World”: The USA-USSR Dual Track Meet Seri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rack and Field in the United states, 1958-1985.Journal of Sport History Volume28,Number3.Fall 2001.Ying Wushanley.The Olympics, Cold War, and The Reconstruction of U.S.Women’s Athletics.Fif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for Olympic Research-2000.。从国际关系及冷战史研究的现实来看,高层政治、重大危机或事件仍是大多数研究者的主要关注对象[3]。本文拟从文化软实力的视角,探究冷战时期体育文化与外交在美苏冷战战略中发挥的作用及其影响,以期深化对相关问题的认识。
一、作为冷战斗争工具的体育软实力
体育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公共外交政策的重要手段。体育文化的强弱直接攸关国家软实力和形象力。国内现有的对体育软实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冷战后,而对曾经发挥巨大作用的冷战时期的研究相对较少。冷战不仅仅是政治军事的对峙,更是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间文化战略的博弈。因此体育这一文化变量在分析冷战时期的美苏关系及国际关系时不能忽视。因为体育外交是美苏文化冷战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外交是美国对外政策,尤其是对社会主义国家政策的重要方面,也是苏联谋求大国地位,开展对社会主义国家文化援助以及与美国谋求和平与竞赛的重要手段。
当体育成就用来衡量国家威望与活力,那么政治对体育的影响在外交关系中就尤为明显,体育可以作为不引人注意的宣传方式。其结果就是,国际体育竞赛就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场所,反映了全球政治斗争的紧张格局;随着冷战时期美苏陷入核战争僵局及斗争的加剧,体育成为一个极具社会意义的领域。它被东西方政客当作宣传武器和心理战的新方法。体育的本质适合承担这一任务:它能激发民族主义和团体合作。
“政治天然不是体育,但体育天然具有政治基因。”因为,体育主体性有显性的政治属性,并且凸现为体育拥有天然政治的土壤和资源,表现出区别其他的社会活动的政治生命力[4]58。体育的政治功能拓展了国家的外交空间,成为文化外交的重要途径。1951年苏联加入国际奥委会,1952年苏联参加赫尔辛基奥运会,从而将意识形态的冲突带入了奥运会,同时,将竞技比赛的对抗性结果赋予政治含义。苏联的加入使得政治成为奥林匹克运动的前沿和中心。苏联在社会主义对抗资本主义的斗争中利用奥运会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它通过追求奥运会金牌数量来证明其社会制度的优越。这使得冷战在众多的国际层面进入体育。
当世界范围内充斥着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斗争,体育的胜利或抵制被看作有力的外交武器。在冷战时期,体育的政治色彩更为明显。美国和苏联“在几乎所有的领域都展开竞争,体育竞争就是其中之一”[5],奥运会上的胜利被等同于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胜利,美国人为资本主义的价值观所带来的体育胜利而欢呼,而苏联则以奥运会的胜利彰显社会主义制度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奥运会成了美苏冷战的竞技场。卡宁(David Kanin)指出:“美国和苏联在斗争中均利用体育的公共、政治本质,从而将体育文化和国家防卫的关系联系在一起”[6]。政治主动介入体育比赛或者通过体育活动完成政治任务,达到政治目的。这样的情况很常见,冷战时期美苏超级大国就是通过“体育平台”进行世界政治权力的争夺与联盟[6]。冷战时期,从宗教意识形态到文学、电影和体育等各种文化问题均纳入了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竞争的范围。在这一背景下,以奥林匹克运动为主的体育竞赛就成为美苏争夺全球声誉的重要阵地。
二、美苏体育外交政策
冷战时期美苏均利用体育来展示各自实力,树立国家形象,实现自己的外交政策,进行意识形态的对抗。
冷战时期美国的体育外交政策同其文化冷战政策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美国体育与其他形式的文化外交一起在政府争取人心的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尽管美国政治家们早在20世纪初期就认识到体育的多重功能,如民族认同、展示民族精神、对外交流与外交应用及价值观渗透。但真正运用则是二战之后。冷战时期体育与政治的关系超越了地方、政府和国家层面到达国际层面。当核扩散导致军事僵持,其他领域尤其是文化和体育领域的对抗,相应的承担了更多的政治意义。体育成为国家对外政策和对外宣传的工具。获胜的运动员成为出色的宣传员,因为运动员的表现反映了国家文明的进步,体育的胜利意味着意识形态和政治体系的胜利。
从1896年至1952年,美国一直在夏季奥运会上占据统治地位。当苏联决定利用体育作为其宣传政治理念的工具,并参加1952年赫尔辛基奥运会时,打破了美国在奥运会上的一贯胜利。结合美国的遏制政策及其零和理论,即苏联的胜利代表着“自由世界”的失败,由此导致奥运会成为两个超级大国激烈的意识形态斗争的场所。冷战的迫切需要,并伴随着政府在美国民众生活其他方面的深入参与,某种程度上加强了政府对体育的利用。自艾森豪威尔和肯尼迪时期开始,美国政府利用一切机会,使用全额补贴等方法来提高美国的体育形象。美国体育组织,通常从私人组织处寻求经费支持,但自50年代后期,美国政府以公告娱乐项目、教育赞助的形式为它们提供间接的支持。为阻止美国日益下滑的体育形象,艾森豪威尔和肯尼迪政府给国防部和一些特殊的联邦机构分配了适量的体育项目[7]。美国政府在国民健康、体育和国际体育方面的努力,是对潜在的共产主义威胁的反应。
美国体育运动政治化不断加强,并在20世纪70年代达到顶峰,首先是1978年业余体育法的实施,紧接着是卡特总统决定抵制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从1953年开始,美国总统、执行部门、各个机构和组织、国会、媒体以及体育官员对体育持续增长的关切和参与表明,体育已成为冷战时期美国的一个重要的政治、外交和意识形态工具。
利用体育输出文化价值观,是美国体育外交的战略目的。冷战时期,美国对外文化战略的一个特点就是注重文化及意识形态输出的多样性及多元化,尤其注重大众舆论宣传。1961年2月,美国总统国外宣传活动委员会在一份报告中指出:“思想战”(“心理作战”)必须调动国内甚至国际一切可以被利用的“兵种”,诸如:新闻、广播、图书、出版、电视、音乐、舞蹈、戏剧、文学、美术、教育、体育、卫生与科学技术等各个方面[8]。相对于高压状态的政治、军事而言,体育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常游离于意识形态之外,具有非同寻常的亲和力。通过体育文化进行价值观渗透,既隐蔽,又不易引起国际社会的反感和警觉[9]。
同美国一样,苏联对体育的利用也经历了一个认识过程,并与政治需要紧密结合。1917年十月革命后苏联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随后的二十年中,苏联一直处于孤立状态,在体育领域同样孤立无援。这是因为,一方面,苏联认为奥运会是资产阶级体育的领地,缺乏主动参与的意识;另一方面,国际奥委会继续承认已经不存在的俄罗斯国家奥委会,允许流亡巴黎的乌鲁索夫王子继续履行国际奥委会委员的职责,直至其1933年去世。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国际奥委会鲜有兴趣邀请苏联参赛。然而二战极大的改变了国际关系格局,美苏成为相互对抗的两个超级大国。随着50年代世界被分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核对抗陷入对峙僵局以及争夺人心的战争愈演愈烈,体育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斗争领域。苏联开始努力向世界各地派出文化团体,目的是让世界上的人们对苏联人的生活和共产主义体系产生好感。作为思想交流的一种工具,苏联人派出了它的运动员和教练员,并且数量日益增多。出访的体育代表团,1950年仅有29个,到1953年便增至68个。同一时期,外国访苏代表队也从21个增至64个。到1954年,苏联体育文化交流增至88次[10]。
苏联在冷战时期对体育十分重视,体育尤其是体育文化对苏联来说具有特别重要的社会和政治意义。这也是体育在苏联社会体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并且一直由国家控制的根本原因。苏共确定了追求世界体育霸权的既定目标之后,采取了广泛的措施。第一,加强体育的宏观领导,制定奥运会规划。确保所有体育项目的全面发展,但特别重视那些能够在奥运会上取得突出成绩的项目,如田径、自行车、体操、滑雪、速度滑冰、游泳等;第二,成立业余体校,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提高教练水平;第三,加大奖励;第四,加强体育科研[11]。
苏联的体育政策注重金牌数量的硬实力建设,而对体育文化、体育体制等体育软实力建设重视不足。随着美苏竞争的加剧,苏联把精力主要放在发展重工业和军事工业,忽视了为人民谋福利这一社会主义的根本宗旨,社会主义逐渐对人民失去了吸引力,在与美国的体育交流中为西方思想的入侵打开了方便之门。苏联参与竞赛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与西方融合并接受西方规范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苏联对西方的思想及文化入侵缺乏必要的防范。也可以说,通过体育领域,美国对苏联进行了润物无声的思想和文化渗透。如何在开放包容的文化交往中保持本民族特色,苏联的教训提供了很好的警示。
可见,体育软实力与体育硬实力及国家的综合实力密切相关,同时又相对独立。美国体育软实力与文化软实力紧密相联,在与苏联长期斗争中逐步显示出自己的优势,具体表现在:具有更具创新力和吸引力的体育制度;体育消费文化更具渗透力和诱导力;制定国际规则和建立国际机制的能力优于苏联;体育外交更具说服力、感召力和辐射力;大众体育的影响力更强。
三、美苏体育交流的影响
从1953年起到20世纪80年代初,美苏关系总体是缓和与斗争交织。与此相适应,双方在体育领域交流与对抗两条线索并行。体育是冷战时期美苏外交与意识形态斗争的工具。从1952年奥运会到1988年奥运会,美国和苏联在各种正式及非正式的积分榜和奖牌榜上展开了位置之争。美国和苏联长期占据奥运会奖牌榜的前两名,美国有两次获得第三名。苏联在冷战时期的奖牌榜上整体占据优势,在美苏10次争霸中,6次获得第一名。两大国除了在奥运赛场上进行激烈的争夺与较量外,还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体育文化交流。1958年双方达成文化协议,开展文化和教育交流。体育交流是重要的一部分,包括著名的美苏田径交流会以及篮球、举重、摔跤等。相比其他形式的体育交流,美苏田径运动会具有超乎寻常的地位和政治重要性。
美苏田径运动会从1958年创办到1985年终止,历时28年。中间曾因1966年苏联抗议美国出兵越南而中止三年。除了四年一次的奥运会,这项运动会成为冷战时期最重要的体育竞赛,无论从国际还是国内层次上均可与奥运会相媲美。美苏田径运动会满足了两国人民和领导者的诸多目的,例如它可作为对外宣传和外交的工具[12]。田径运动会由两国轮流举办,这本身就是直接的文化交流与接触,加深了双方民众对彼此的了解,降低了相互间的敌对意识,并且能够激发运动员和教练员只有在奥运会比赛中才会迸发的爱国主义热情。
苏美之间的田径比赛之所以在早年引起极大的关注,一方面是由于当时正处于冷战的高潮,双方把体育作为外交的手段倍显新颖。因为1957年,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两个大国开始了激烈的太空争夺战。苏美田径运动会在这样的背景下召开,并且在1961年的古巴导弹危机也没有中断,由此也显得格外的引人注目。另一方面是由于田径运动会比赛场面壮观,受到双方的观众的极大欢迎。因为毕竟苏美是两个在田径项目中水平最高的体育强国,拥有众多的田径高手。尽管苏美田径对抗赛经历了很多波折,双方各怀心事,但从总的情况来讲,对抗赛担当了双方政治家所不能做的事情[13]。美苏田径运动会是公众、媒体及参与者共同构成的一种体育外交,斗争与交流贯穿于在整个过程中[14]。
体育竞赛与交流对美苏两国均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文化影响。例如,冷战初期,美苏之间激烈对抗,双方的民众都对铁幕后的人民缺乏了解,而体育比赛与交流及相关的体育报道有助于他们相互了解铁幕后对方的日常生活,从而消除彼此的偏见和误解。1955年后,苏联体育对外交流进程加快,尤其是在准备1956年奥运会期间,苏联媒体关于外国运动员报道增多。在开幕前三个月内,《苏联体育》报将其七个版面中的二个版面用来报道国际体育事件,包括对美国体育运动员的介绍。体育竞赛为运动员和官员提供了直接文化接触与交流的机会。这种跨文化交流对体育运动参与者及观看者的观念必定产生一定影响。例如在奥林匹克村,美国运动员教苏联运动员随摇滚乐跳舞[15]。
美苏双方对文化交流所持的立场不同。苏联主要想通过东西方文化交流,最大限度的获取所需的西方技术、商品和硬通货,对外宣传苏联的意识形态提高苏联在国际社会的威望,同时尽可能将西方思想挡在门外。美国对包括体育交流在内的美苏各项文化交流既寄予希望,又处处警惕。希望的是,苏联更多地接触西方将使苏联官员更好地理解西方现实,并且从长远看可以促进苏联的演变趋向。担心的是,苏联通过交流获得有价值的技术信息资料。美国认为,“美国应把东西方交流作为美国外交政策的有效手段而采取主动”,但又担忧,“增加美苏之间的交流和接触”对美国而言存在着“危险”,要避免自己的“软化”趋向。因而强调,“必须清楚我们所做的是削弱国际共产主义政策的一部分,这既不是默认苏联政策,也不是承认苏联的动机已经改变而不用再对其产生恐惧了。”他们还认为,美、苏之间“增加交流,无疑为有效影响苏联人民提供了机会,可以由此而使苏联人民相信苏联制度是邪恶的”。目的是“提高苏联及其卫星国人民对外部世界的认知,使他们的判断能基于事实而非共产主义偏见”,为演变苏联社会创造条件[16]。
对美苏体育对抗与交流的探究,从一个侧面为我们更好理解苏联解体提供视角。苏联参加国际体育赛事本身就是与外部世界融合的过程,不可避免的受到跨国文化交流的影响。苏联的这种体育文化战略在短期内或许加强了自身的统治,向国内外展示了自身的实力与威望。然而,从长期来看,体育竞赛所开启的文化交流,为各种削弱苏联统治的思想力量打开了后门。国际体育竞赛使得苏联置身于全球文化之中,加入的国际组织基本上是西方国家为主导。苏联的运动员和官员以及观众,逐渐观赏到西方丰富的消费文化,体会到西方运动员的生活方式和取得的成就,这些最终在苏联封闭的社会中打开了裂缝。体育文化交流成为美国对苏联意识形态斗争及和平演变战略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例如著名的妮娜波诺玛耶娃事件。
妮娜波诺玛耶娃是苏联一个铁饼冠军,1956年8月随苏联体育代表团访问英国。根据惯例,当代表团到达英国时,苏联体育管理部门根据标准,分发给每位成员一些英镑。妮娜波诺玛耶娃和她的朋友们立即出发去商店消费,她买了一些在苏联买不到的东西:袜子、帽子、耳环、唇膏。在一个商店,或许是被商店中各式各样的帽子给迷住了,妮娜波诺玛耶娃偷偷的拿了五顶便宜的帽子,一共价值5英镑。她从柜台上把帽子放进两个大兜子里,然后走出商店。商店工作人员,不清楚她的身份,将她押回商店,并谴责她的偷窃行为。最终她受到审判,被定罪、受罚,直接被送上船遣返回苏联。这件不光彩的事并没有妨碍她,几个星期后,她代表苏联参加墨尔本奥运会。当她到达当地,受到了当地民众的热烈欢呼:女孩子们,看好你的帽子,妮娜来了。
妮娜波诺玛耶娃事件生动的说明了苏联与西方的文化接触通常增强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吸引力。体育交流产生的影响,以及体育的大众化导致媒体对运动员的报道,在铁幕两边公众对“敌人”的认识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妮娜的被抓,引起苏联政府的强烈抗议,从而取消了田径运动会以及随后的莫斯科大剧院芭蕾舞团的访问,理由是他们的成员担心同样的遭遇[17]。苏联同英国的关系遭到严重的损害。苏联塔斯社宣称拘留妮娜是一种“挑衅”,目的是阻止她参加比赛。苏联大使向英国外交部门提出正式请求,要求放弃起诉。但英国政府坚持它们不能介入司法部门,虽然英国政府实际上希望苏联大使能给妮娜外交护照并尽快带她离开英国[18]。
尽管运动员出国的时间相对短暂,而且苏联运动员在国外还会受到监视,但是他们仍有机会感受西方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而且对其中的很多人来说,这种文化接触可能会降低他们对苏联体制的信任感。对参与国际体育比赛的苏联运动员来说,这种经历可能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一是能出国并得到只有顶级运动员才享受到的精心照顾,能加强他们对政府的忠诚;或者,他们亲身接触到与苏联宣传的截然不同的一个世界,削弱了他们对苏联体制的信仰。哪种影响占主导地位,根据每个运动员的不同而不同,但大多数运动员都或多或少的降低了一些对苏联的忠诚。
这一事件从另一方面说明,西方国家的消费文化对苏联访问者来说多么具有吸引力。自赫鲁晓夫时期起,苏联民众的消费主义观念逐步提高,体育代表团出国比赛恰好可以为运动员提供机会来购买他们想要的外国商品和文化产品。随着苏联对外交流的增加,这种商店偷窃行为经常发生。
妮娜事件同时说明了运动员在塑造苏联印象中的独特地位。运动员是西方国家了解苏联社会的一条重要途径。在西方,人们对铁幕后苏联人的生活的好奇心通常通过新闻媒体对苏联运动员的报道而获得满足。而媒体对妮娜事件的报道成为美国人早茶时间的谈资,某种程度上影响美国人对苏联生活方式的理解[19]。
在影响苏联的文化交流的因素中——从正式的戏剧、电影、经典音乐、流行音乐、芭蕾舞、绘画、雕塑以及新闻杂志的交流,到非正式的时尚领域、快餐、饮料及汽车的交流——从受欢迎的广度和深度来说,体育交流可以说有重要的作用。冷战留给我们今天思考国家文化安全的遗产,是怎样评价都不为过分的[20]。
四、冷战对美苏体育宣传的影响
冷战对美苏文化的影响体现在,双方互相宣扬各自的文化价值,贬低对方。文化的各个方面反映了美国及苏联的基本价值观念。美国方面,类似自由、个人主义、竞争、自由企业制度、爱国主义这些思想理念,被政府提倡和拥护。通过贬低苏联和共产主义,苏联和共产主义体系被描绘成专制、黩武、集体主义,典型的共产主义被描绘成粗鲁、毫无幽默感、无神论、欺诈、邪恶、暴力、绝情、呆板以及纪律严明。苏联则从二战之后就对资本主义文化发起挑战,集中宣传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文化是一种颓废没落的文化,而苏联共产主义则代表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文化。
关于冷战对美国文化的影响,一些冷战学者作了如下评论:在《依旧看见红色:冷战如何塑造新的美国政治》中,约翰·肯尼斯·怀特指出:“冷战激发了反共产主义的斗争……影响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几乎没有例外”[21]。在斯蒂芬·J·怀特菲尔德《冷战文化》一书的前言中,斯坦利·I·库特勒评论说:反共产主义渗透到美国社会,而流行文化领域尤其明显。几乎没有人能回避着这一问题[22]。怀特菲尔德指出:冷战限制并改变了美国文化。在冷战时期,美国的文化政治化到达如此高的程度,以至于价值观、表达方式、象征符号、信仰及神话均受到政治利益的影响[23]。
如果冷战对美国文化的影响的广泛性和深刻程度真的如怀特菲尔德以及其他学者所说的那样,那么体育报道中也可以找到这些痕迹。冷战时期美国的体育报道中有很多妖魔化共产主义国家的事例。
美苏在对方国家发行和推广本国文化和生活的杂志,体育都是其中重要的内容。例如苏联在美国发行的《苏维埃生活》杂志,共发行423期。主要栏目有:“苏维埃人民”、“国际联系”、“经济和科学”、“文学和艺术”、“休闲和体育”、“杂俎栏”。《苏维埃生活》杂志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苏美关系的晴雨表。同时美国也在苏联发行《美国画报》,目的是通过传播消费主义、个人主义等西方价值观来消解苏联人民的民族认同感,促进苏联人民对个人自由、物质文明的向往,以此来削弱共产主义政权。它的文章大都来自《生活》、《观察》、《读者文摘》等,是一本讲述美国人如何生活、工作和休闲的杂志,有大幅的插图,内容包括体育、农业(牛的饲养、谷物的栽培)、建筑、音乐、名人传记以及科技成就等[24]。
除此之外,美国顶尖体育杂志——《体育画报》,因其专业精神而享誉世界,同样受到冷战的影响。受冷战影响,体育画报报道明显带有冷战的偏向,明显的非客观的宣传美国和资本主义的价值观,而贬低苏联和共产主义的价值观。
约翰·马萨罗通过对1956年《体育画报》报道内容的详细分析,得出结论认为:冷战对1956年《体育画报》中体育报道的影响,可以通过文章所使用的语气、言辞、语法看出,将苏联置于不利的地位,而将美国置于有力的地位。冷战影响了1956年《体育画报》的报道。事实证明,《体育画报》对苏联和共产主义进行负面报道,而对美国和资本主义进行正面报道。《体育画报》以微妙的方式参与了西方对苏联及共产主义生活方式的冷战斗争。美国及资本主义的主流价值观例如个人主义、有限政府、私有制(私有财产)、开放、反共产主义以及自由市场制度,被持续的进行正面报道。相反的,苏联及共产主义的主流价值观例如集体主义、国家主义、国家所有制、计划经济等方面被从反面进行报道。通过冷战对《体育画报》中体育报道的考察说明了冷战影响了美国文化的各个方面[23]。
由于冷战对美国文化的影响,冷战不可避免的影响了美国的体育报道,因为体育具有作为传播政治价值的吸引力,而且体育与政治和民族主义具有互动关系。
五、结语
作为文化交流重要载体的体育在美苏冷战期间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文化冷战研究的深入及档案材料的开发和利用,对体育斗争在美苏冷战中的具体细节及其地位和作用将得到进一步的研究。这对我们合理利用体育对政治的积极作用,充分有效地发挥体育软实力效应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对体育在美苏冷战中的作用既要合理评价又不能一味夸大。德国政治思想家施米特反对美学、经济、文学等文化领域的自主性,他认为没有国家的安全,所有文化领域东西都是虚无的。因为国家主权是第一性,其他任何的文化领域只能服从政治。这也给我们另一种提示,保持一种警惕,恰当甄别国家主义视野中体育目标与价值。尽管体育能够展现一种力量,一种激情,一种魅力,但是体育却阻止不了任何事情的发生,比如国家战争、经济衰退、文化萧条、道德滑坡[4]62。从本质上而言,无论是文化外交还是传统外交,其最终目的都在于实现国家利益,一切外交的最终目的都在于实现国家利益的最大化。文化外交的最大特征或曰它的最大优势便是它依托于观念发挥效用,潜移默化地通过文化产生认同性力量和同化性力量进而实现自己的利益[25]。
[参 考 文 献]
[1] 邢悦.文化如何影响对外政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17.
[2] 刘绛华.国家软实力分析[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7(4):25-26.
[3] 陈兼,余伟民.“冷战史新研究”:缘起、学术特征及其批判[J].历史研究,2003(3):17.
[4] 刘桂海.体育内在的政治向度[J].体育与科学,2013(1).
[5] David B.Kanin.A Political History of the Olympic Games[M].Boulder:Westview Press, 1981:61
[6] 刘桂海.体育政治化论析[J].浙江学刊,2013(2):120.
[7] Thomas M.Domer.Sport in cold war America,1953-1963[D].Marquette University,1976:25
[8] 柳静.西方对外战略策略资料第1辑[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2:16
[9] 舒盛芳,沈建华,郑雅来.美国体育软实力的优势、影响及其启示[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8(6):34.
[10] 张立.体育与美国外交政策[J].体育与科学,1987(6):11.
[11] 舒盛芳,沈建华.苏联在国际体育领域实现与维护国家利益的实践与教训[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13(5):547.
[12] Joseph M.Turrini.It Was Communism Versus the Free World: The USA-USSR Dual Track Meet Seri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rack and Field in the United states,1958-1985[J].Journal of Sport History,2001,28(3):428.
[13] 舒盛芳.大国竞技体育崛起及其战略价值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107-108.
[14] Victor Peppard and James Riordan, Playing Politics: Soviet Sport Diplomacy to 1992[M].JAC Press,1993:91.
[15] Barbara Keys.The soviet Union, Global Culture,and the 1956 Melbourne Olympic Games[C].Presented to the Conference on Globalization and Sport in Historical Context,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 March,2005:15-17.
[16] 张宏毅.意识形态与美国对苏联和中国的政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189-190
[17] New York Times, 21 September 1956,31
[18] New York Times, 4 September 1956,2
[19] Barbara Keys.The soviet Union, Global Culture,and the 1956 Melbourne Olympic Games[C].Presented to the Conference on Globalization and Sport in Historical Context,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 March,2005:13-16.
[20] 胡惠林.论文化冷战与大国文化战略博弈[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7(3):25.
[21] White, John Kenneth, Still Seeing Red: How the Cold War Shapes the New American Politics[M]: Boulder, CO: Westview Press, 1997.
[22] Whitefield, Stephen J.The Culture of the Cold War.2nded.Baltimore: Johns Hopkins UP,1996.PVII.
[23] Massaro,John,Press Box Propaganda? The Cold War and Sports Illustrated,1956[J].The Journal of American Culture, Sep2003:26,3.(Volume 26,Nomber 3)
[24] 赵丽杰.文化冷战、《苏维埃生活》和《美国画报》杂志[J].读书,2008(6).
[25] 王丽.软实力建设视角下的文化外交[D].苏州大学,2013:17.
[责任编辑:郭冬梅]
[中图分类号]D8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201(2015)01-0082-08
[收稿日期]2015-03-03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项目“20世纪西方体育思想史研究”(编号:14YJC890032)。
[作者简介]温显娟(1978-),女,山东烟台人,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研究生,天津体育学院讲师。
Studies in Sports Diplomacy Between America and the Soviet Union
WEN Xian-juan1,2
(1.College of History,Nankai University,Tianjin,300071;
2.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Sports Science,Tianjin University of Sports,Tianjin,300381)
Abstract:The sports political overtones were obvious in cold war. The Sports competition between America and the Soviet Union was the important studies in sports diplomacy in the cold war,especially in cultural history of the cold war. Influenced by the international politics,sport carries an irreplaceable political function. This thesis,from the soft power perspective,analyses the role of the sport soft power in the culture cold war between America and the Soviet Union. By investigating the sports competition between America and the Soviet Union in the cold war,we can conclude the pressure of the cold war promoted the two superpowers to use sport as the means to realize their purposes.
Key words:soft power;America;the Soviet Union;cold war;sports diplom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