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贸易发展及展望

2017-01-21 00:33王爽
卷宗 2016年10期
关键词:比较优势潜力

摘 要:伴随中国经济发展全面进入新常态,中日贸易也呈现出了新发展格局,中日贸易的商品结构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基于中日贸易结构特征、双边比较优势差异和互补性、贸易和投资结合度,明确中日双边贸易现状及贸易商品结构特征基础上,分析中日贸易发展潜力及其走势。本文通过分析掌握中日贸易发展潜力及其走势,对于改善和推动中日两国乃至东北亚地区区域政治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日贸易;潜力;比较优势

基金项目:哈尔滨商业大学2015年研究生创新科研项目YJSCX2015-382HSD)

1 引言

进入2016年后,中日贸易虽然保持继续增长的态势,但增速明显下降了。针对钓鱼岛危机下的中日贸易发展,仍存在着中国对日贸易逆差迅速扩大、未彻底改变垂直分工的状态、中日贸易的利益不均衡、日资企业主导中日贸易、日本高新技术产品垄断中国市场势头扩大和中日政治关系冷影响中日贸易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全球价值链时代下如何发挥两国的比较优势实现经贸共赢,避免中日两国“政冷经热”逐步演化为“政冷经冷”,作为亚太地区举足轻重的两大经济体,中日两国在经贸领域如何进一步展开合作与交流,这不仅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更关系到两国人民的福祉,推动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经济的繁荣。在经济日趋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地缘经济、区域经济合作不断深化,

2 消费者信心不足日本经济发展低迷

2015年以来,在内外需求的带动下,日本经济出现短暂复苏,一季度日本GDP环比增长1.1%,为一年来的最大涨幅;但由于出口疲弱和内需低迷,二季度日本GDP增速为-0.3%;9月份日本工业生产环比上升1%,但不足以弥补7月和8月的下滑,由于工业总产值缩水,三季度日本GDP缩水成为必然,出口方面,外部需求增长放缓,特别是亚洲外部需求不振,导致日本出口大幅下滑,2015年前三季度日本货物贸易出口增速分别下滑6.0个、10.2个和11.4个百分点。2014年4月日本上调消费税以来,日本家庭消费支出持续萎缩,2015年3月日本家庭消费支出同比下滑10.6%,为2005年以来最大下滑幅度。由于家庭消费支出占日本GDP的比重约为60%,内需的持续低迷拖累了日本经济的复苏进程。尽管5月份家庭消费支出实际同比增长4.8%,为上调消费税以来的首次增长,但总体上呈大幅下降趋势,9月份下降0.4%;6月家庭消费者信心指数为42.4,连续7个月增长,此后有所下降,10月下降至41.1。这表明,日本消费有所复苏但是势头并不强,物价上涨可能是食品价格上涨导致而并非需求强劲所致;消费者信心指数仍处于50以下,表明消费者对本国经济前景悲观多过乐观。因此,内需疲弱态势并未彻底转变,日本经济复苏基础仍然脆弱。

3 中日贸易发展现状

中日贸易发展历史情况:从1972年中日建交,到进入经济发展全球价值链时代,中日贸易迅猛发展,但也剧烈波动,具有不稳定性。至1990年年均增长率最高达16.7%,1972年的10.4亿美元增加到2012年的3295亿美元;2008-2012年,日本为中国的第一大进口来源地和第三大出口市场,截止2013年,双边贸易额达3119亿美元。中国对日贸易收支为逆差,年平均贸易逆差额为391.4亿美元;中国为日本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国。自2012年4月以来,“钓鱼岛问题”、“购岛国有化”等问题的出现,中日两国政治、经贸关系明显恶化。2011年日本在中国的进、出口贸易伙伴中分别排名第三位和第五位,中国在日本的进出口贸易伙伴中均排名第一位。尽管2002年至2011年间,中日贸易保持了持续的稳健增长,中国对日名义进口与出口额的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12.9%和11.54%。

中日贸易迅速发展,对两国经济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特别是对日本经济来说,中国这一最大的贸易伙伴国更成为推动其复苏的重要因素。曾经很长一段时间,中日经贸关系越来越密切,同时中日贸易的快速增长为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带来了巨大的转型机会。而且更直接地促进了日本经济的复苏。中国和日本之间的贸易商品结构为例,根据日本财务省的数据统计,日本从中国进口的商品中工业产品虽然接近,但是这些工业产品中纺织品和服装、非金属矿物制品、木制品比如家具,这些产品仍然是日本从中国进口的数量最大的产品,相比之下,日本对中国的出口几乎涉及所有工业产品,比如普通机械、电器机械、运输机械、精密机械及其它精细加工装配型产品,日本从中国进口的工业产品是日本在中国进行组装加工的办公设备、家用电器和光学仪器等产品,而出口到巾国的则主要是金属加工机械、重型机械、汽车等交通运输设备。

19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国际分工愈加深入,比较优势越来越明显,贸易一体化已经成为发展的趋势,中日两国的贸易结合度,在近几年来呈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但是基本处于较高规模水平,并且日本对中国的贸易依存度要低于中国对日本的贸易依存度,两国在双边贸易中结合的依然比较密切。由于两国之间存在极强的互补性和已形成的密切经贸关系,双边经贸额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的扩大和发展。随着两国经济的发展,特别是随着中国经济技术水平的提高,两国的互补性将趋于多样化,贸易互补将进一步扩展为消费和市场互补等诸多方面。

4 结论和展望

通过对中日贸易现状、贸易商品的结构特征、双边的比较优势和互补性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中日两国的双边贸易在其各自的贸易总额中都占有很大的比重,双边贸易交易量和交易规模比较大,贸易商品具有较高的相似性,产业内贸易比重比较高。

第二、中日两国在现实行比较优势上存在较大差异。中国比较优势体现在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上,日本比较优势体现在资本密集型产品上。在核心竞争力的比较上,日本除了机械运输设备和部分关键零部件具有劣势外,其他行业均强于中国。

第三、中日两国在机械、计算机以及相关零部件的双边贸易上具有较强互补性,在一些代表核心竞争力的产品上具有很强的贸易互补性,双边贸易潜力巨大。

第四、中日贸易产品结构相似,产业内贸易比重比较高。这种高结合度的双边贸易态势意味着中日双边贸易已经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重要经贸关系。近年来两国在贸易和投资规模上虽然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但两国的贸易密集度依然保持在很高的水平上,在综合考虑中日经济发展现状,中日贸易结构需要以及市场互补性的基础上,我们可以通过日本目前在华投资额来推断未来中日双边贸易会继续扩大升级。

参考文献

[1]曹岳.日本为什么视亚投行是对手[J].国际在线,2015.03.26

[2]方齐胜.日本国营铁路对外的技术援助[J]经济理论与实践,1980,(11):

[3]江玮.日本加紧出击亚洲基础设施投资[J].财经,2015.6.22

[4]姚帅.透视日本对外援助新政策[J].国际经济合作.2015,(05)

作者简介

王爽,女,哈尔滨商业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

猜你喜欢
比较优势潜力
潜力榜
PPP模式怎样发挥最大潜力?
学习潜力揭秘
12星座
报废汽车拆解潜力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