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竞技体育道德现状与对策研究

2015-12-28 08:39王忠勇,毕青龙
山东体育科技 2015年4期
关键词:体育道德竞技体育现状

我国竞技体育道德现状与对策研究

王忠勇,毕青龙

(中国海洋大学,山东 青岛266110)

摘要:以我国竞技体育的道德建设为研究主题,综合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体育道德建设的现状及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从实证分析的角度找出引发我国体育道德问题的具体原因,并提出了加强我国体育道德建设的具体建议对策。

关键词:体育道德;竞技体育;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80-05

收稿日期:2015-04-02

作者简介:王忠勇(1964-),男,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与运动训练。

Status of China's competitive sportsmanship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WANG Zhong-yong, BI Qing-long

(OceanUniversityofChina,Qingdao266110,Shandong,China)

Abstract:By taking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a's competitive sportsmanship as study subject and adopting the methods of documentation, questionnaire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the authors have discussed the status and problems of China's sportsmanship construction under the market economy system. They have found out the exact causes to the problem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mpirical analysis and put forward specific countermeasures to enhance the construction of sportsmanship.

Key words:sportsmanship; competitive sports; status; countermeasure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体育事业在我国政治经济以及民众日常生活中的地位日益凸出,大力发展竞技体育是我国实现建设“体育强国”目标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体育发展产业化、职业化、科技化的重要推动力量。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体育道德的引导与支撑,本研究在界定相关概念与理论的基础上,就我国当前竞技体育道德发展的现状,以及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进行了调查分析,并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揭示、总结引发体育道德失衡的不正之风以及隐藏在背后的社会、经济因素,这对完善我国体育道德的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此外,进一步提出相应建议对策以加强我国体育道德的规范建设,这对推动我国体育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道德的规范建设对于贯彻“以德治国”的基本方略,促进在全民族、全社会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意义。

1国内外研究现状

1.1国外研究现状

西方国家对体育道德的研究开始较早,但起初只是作为体育哲学体系的组成部分,并未进行研究科目与门类上的区分,主要针对当时价值论方面的研究,包括体育精神功能、体育道德形态以及公平、公正的竞赛原则等[1]。后期随着现代体育的不断发展,一些西方学者针对体育运动中出现的伦理道德问题,通过专题研究和实践探讨形成了一系列的理论成果,体育伦理道德也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美国学者爱德华·西尔(1974)在撰写的《体育运动中的伦理学决策》一书中,强调了体育运动中的伦理与道德决策的重要性,并对竞赛中道德标准的制定以及运动员道德素养的提升等问题进行了探讨;英国学者 P·麦金托什(1979)在撰写的《公正比赛——体育运动中的伦理学》一书中强调了道德规范在体育运动发展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对实现比赛的公平、公正具有重要的作用[2]。德国学者(1981)针对体育运动已转化为商业化竞争的现实,在《对体育伦理教育的看法》的一书中指出,国家应根据自身制度与特殊结构,加强对体育运动参与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体育伦理教育,通过教育提升体育人员的道德水平;法国学者(1981)在撰写的《为了无暴力体育运动而努力》文章中,针对当时体育比赛中暴力现象频发的社会现实,呼吁应在全社会树立体育道德观念,提高体育比赛参与者的道德修养[3]。

虽然体育是一种无国界、无种族界限的项目和事业,但体育道德作为一种精神文化力量在不同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中的特点却不同。学者尤·弗·申索耶夫(1977)撰写的《体育集体对青年进行共产主义教育的作用》《体育道德教育手册》,以及阿·依·英罗佐夫的《对运动员教育的实践观点》、《运动员和体育工作者思想政治和道德教育》,着重研究了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体育运动中道德教育与思想政治的关系;勒·兹·沙赫基洛夫(1987)撰写的《在运动中个性和意志的训练》以及勒·普·波罗兹克娃撰写的《道德品质、动机与运动员的个性结构》等文章,则从运动员的意志品质、心理素质等角度出发,综合运用心里学、教育学的研究方法来探讨体育中的道德行为规范[4]。

西方国家还通过制定规定清晰具体、可操作性强的体育法规、制度,建立了比较完备的体育法制体系。美国为了治理相应的体育道德问题,在颁布的《美利坚合众国法典》中对违反体育道德的行为进行了严格的量刑和区分,并根据实际发展制定了新的法律条文;《意大利体育法》针对于体育运动中出现的各类道德或是非法问题,通常会伴随民事或者刑事方面的处罚[5];德国除了制定《德国体育法》、《德国刑法典》等各类法律之外,对每一个体育项目设置相应的结构来进行监管和监督,对该领域内的违规人员予以相应的处罚;英国专门成立了一个监督足球规则执行情况和体育比赛的机构,在打击“假球”等球场腐败行为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6]。我国虽然于1995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但条文规定比较概括、精炼,缺少配套的解释和执行法规,在处理具体案件时需要借助民法、刑法的解释方法以将其归纳到现有的法律规范内。

1.2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对体育道德的研究相对较晚,大约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起步,经过30多年的探索研究与发展,我国体育道德的研究事业已取得了不小进步,并积累了一定的理论经验与研究成果。目前,体育道德作为体育伦理学的一门课程,已经走入了众多大学与体育学院的课程讲堂。国内针对体育道德的研究主要包括理论研究、现状与对策研究以及针对单独项目、特殊项目的研究等。

李康平(1990)认为我国当前阶段经济关系的特征、精神生活的文明程度以及体育活动的本质、特征是确立体育道德基础的现实依据,根据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可将体育道德具体分为基础道德、主体性道德、主导性道德、理想道德4个基本层次[7];史国生(2003)在剖析体育道德与奥林匹克精神含义与本质的基础上,阐述了体育道德和奥林匹克精神之间具有教育性、公平竞争、进取性、美好性等共同的、一脉相承的内在关系[8]。在我国体育道德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方面,赵丙军、司虎克(2005)在系统介绍竞技体育道德风险的内涵、特点以及具体表现的基础上,指出我国竞技体育领域内普遍存在道德风险的问题,其中,信息不对称是引发体育道德风险的主要原因之一[9];徐桂兰、屈孝武(2010)通过对竞技体育道德失范内涵的阐述,以及失范行为的共性特征的分析,从内部、外部两方面总结了我国现阶段竞技体育道德失范的影响因素,指出影响国内竞技体育道德失范是由这多方面因素综合而成[10];李涛(2011)指出全球化为体育道德建设带来了全新的挑战,从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观众、体育组织方的角度分析了体育道德失范的具体表现,并从价值取向、法规建设不健全等方面分析了原因[11];杜娟、曹景川(2014)指出我国体育道德建设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暴露出的各种道德问题是由多种主客观因素共同作用而产生的,需要我国在人才培养、组织形态、机制建设以及舆论监督等方面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12]。

在针对单独体育项目、特殊体育项目的研究方面,李颖川、李海滨(2003)指出国内篮球体育事业在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加强篮球职业运动员体育道德建设刻不容缓,必须完善道德制度、增强法制建设、加强舆论监督职能[13];刘莉(2009)介绍了国内足球运动在赛场内外出现的各种职业道德失范现象,从制度建设、职业化、商业化的角度分析了问题成因,最后提出从培育足球文化、完善俱乐部管理机制、加强社会监督方面加强足球运动的道德规范建设[14]。在针对体育腐败问题的研究方面,赵金岭、张淑香(2010)分析指出权力寻租是导致体育腐败现象层出不穷的重要根源,文章从经济学视角对权力寻租性体育腐败的现象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对其进行防治的对策和建议。

2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道德

道德是“道”与“德”的合成词,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道德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所特有的现象,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方式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道德属人类社会的上层建筑,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可通过人们的自律或一定的舆论对社会生活起到约束作用,是衡量人们行为的准则。在当代社会,道德往往是崇高、善良、美好的象征,代表着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它以善恶为标准,通过舆论、教育、内心信念、传统习惯等方式来评价个人行为,调整人与人之间及个人同社会之间关系,充分发挥认知、调节、教育、评价、平衡的功能,使人们逐渐形成一定的信念、习惯和传统。

2.2体育道德

体育道德属于职业道德的范畴,是指体育从业人员和体育活动爱好者,在从事体育竞赛和参加体育活动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体育道德是一定体育关系的产物,具有能动性与相对的独立性,是在一定经济基础上产生的作用于人们体育行为的心理意识、准则和行为规范的总和。体育道德是为了调整体育运动中个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作为整个社会道德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体育道德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对社会共同生活中人们的体育行为提出的道德要求,即社会体育公德;二是对从事体育竞赛和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提出的道德要求,即体育职业道德。

体育道德是一种社会道德,是人们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共同准则,但并没有强制性,主要靠人们的自律和自觉遵守。

2.3道德失范

根据余蓉晖等人(2008)在文章中对道德失范现象的界定,“失范”属于社会学术语,通常用来描述某种既定的社会状态,即社会在某种程度上丧失了对规范的约束能力。“失范”并不意味着完全丧失规范,而是社会成员面对规范却又难以遵从的一种矛盾状况。所以,“失范”不可能发生于既存的规范文化之外,而恰恰表明了规范文化内部的某些因素存在的问题,或者规范文化的自身结构出现了某种缺陷。因此,“道德失范”是指社会生活中基本道德规范的缺失与不健全所导致的社会道德调节作用的弱化以及失灵,并由此产生整个社会行为层面的混乱无序。

体育道德失范包含了两层含义:一是体育道德规范体系自身出现的失范现象;二是体育参与者表现出的道德失范行为,如作弊、贿赂、滥用药物等。

2.4竞技体育

竞技体育亦称为竞技运动,是源于古代通过对抗以争取胜利的原始、古朴的体育比赛形式,其形式与制度为近代运动打下了重要基础。作为现代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竞技体育是以竞赛为主要形式,以战胜对手、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可分为运动训练和运动竞赛两种形式。

3我国竞技体育道德建设现状

体育道德建设能够促进良好社会道德风尚的形成。体育运动已成为当今人们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锻炼、提高身心素质的同时能够凝聚和促生正能量,有效化解负面情绪。随着2008年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颁布与实施,作为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道德建设情况的优劣,不仅能影响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而且还关乎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成就。国家十分重视体育道德建设和全民族思想素质的提高,运动员在竞赛中所表现出来的勇敢、顽强、敬业、不懈追求和团结协作的竞技体育精神,已经成为我国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充实了民族精神的文化内涵,诠释了“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运动精神。加强我国体育道德的规范化建设,是在体育领域树立和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贯彻“以德治国”方略的重要措施,对于进一步推进我国体育事业的健康、稳定发展,促进良好社会道德风尚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

体育道德升华形成了薪火相传、与时俱进的体育精神。我国竞技体育事业在过去十几年的快速发展中,不仅诞生了一批如姚明、刘翔、李娜的优秀运动员和“全民偶像”,还培养出一大批具备高素养、专业技能优秀的教练员、裁判员以及体育工作人员,这些体育公众人物的一言一行和优秀事迹对于社会成员尤其是广大年轻人具有巨大的感召、示范和鼓舞作用。一代又一代体育人在运动训练和竞赛中表现出来的优秀品质和光荣传统,在新时代思想文化元素的碰撞下,使以“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科学求实、遵纪守法、团结协作、顽强拼搏”为主要内涵的中华体育精神不断得到丰富和深化,从20世纪50年代我国乒乓球体育运动员叫响“为国争光”的口号,到以后国足的“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豪言壮语,再到“团结起来、振兴中华”以及奥运会的“女排精神”,这些内涵鲜明又薪火相传、与时俱进的民族体育精神,无不折射出我国体育道德建设所取得的重大成就,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鲜艳旗帜。

体育道德的学术研究与教育教学事业不断发展。中国是一个“德文化”深厚的国家,创造并形成了独特的体育伦理文化,起初各种道德理论、思想主要以“武德”和养生文化的形式表达。我国现代体育道德伦理的研究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虽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较快,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与论文著作,以我国体育科学学会伦理学会的成立为标志,我国现代体育道德伦理的研究进入到繁荣发展的阶段。许多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对现代体育伦理科学的基本原理和体系架构进行了探讨与研究,并形成了一系列理论专著,如潘靖五等人(1989)编撰的《体育伦理学概论》、华洪兴(1999)主编的《体育伦理学》等。同时,国内开始逐步重视通过教育的途径加强体育道德建设,培植社会主义体育文化,逐渐形成了相对完整的学科体系。目前,我国多数体育专业院校及高校已相继开设了《体育伦理学》以及相关内容的课程。

4我国体育道德建设面临的挑战

在新的经济发展形势下,我国体育事业在快速发展尤其是竞技体育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国内在体育道德建设方面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规范竞技体育比赛、运动训练、体育商业等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做出了应有贡献。然而,我们在充分认识和肯定体育道德建设所取得的成就同时,也应看到当前体育事业中所存在的如“假球、黑哨”、弄虚作假、地方保护主义等道德问题,这些在体育事业发展中所体现出来的职业道德与社会公道德问题,是对我国体育事业发展和道德建设提出的严峻挑战,应引起我们足够的思考与重视。

4.1我国体育道德建设的困境

纵观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与改革历程,其取得的理论与实践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从发展的横向水平上看,我国体育道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与国际先进的体育文化相比,体育道德的规范建设还有待加强。

体育道德失范现象(见表1),实质上是对社会整体道德问题的一种折射和警告,虽然是由众多的主客观原因所导致,但我国体育道德出现滑坡和亟需建设的困境,已经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严重影响了竞技体育的发展,需要引起我们足够的思考与重视。

表1 不同竞技主体的道德失范现象汇总

4.2我国体育道德建设面临的挑战

1)违规使用违禁药物。违规违禁药物(俗称兴奋剂)的使用,一直是世界各国体育所面临的严重挑战之一。2)弄虚作假。竞技体育的竞赛项目一般具有明确的竞赛标准和赛制以保证公平,然而有些运动员在进行赛前资格审查时会出现弄虚作假的情况,如通过年龄、性别、国籍作假获取不正当利益已经成为了惯用伎俩,对中国体育的形象造成了明显的负面影响。3)地方保护主义。

5我国体育道德失范的原因分析

5.1社会整体道德水平的制约。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会引发意识层面的转变与碰撞,人们的思想意识与道德观念在随体制发生变化的同时,难免会受到国内传统思想以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西方思想文化的影响,引发人们产生是非标准与价值选择的偏差,进而在实际生活中产生大量道德问题,引发了体育道德的建设危机。

5.2商业化的利益驱动。商业化作为体育发展的方向和资源配置的新模式,是一把 “双刃剑”,它为现代体育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创新了赛事及运作模式。然而,商业化以实现利润的最大化为目标,容易诱导人们形成一切向名利看齐的观念,进而冲击集体主义精神和公平竞争的竞技原则,导致弄虚作假、权钱交易等不道德和违法行为。

5.3体育制度建设滞后。道德是不具有强制性的,体育道德问题的出现意味着自我约束与自我管理的缺乏,若缺乏科学完备的体育竞技规则、法律以及组织管理等强制性机制的约束,竞技体育的道德混乱与无序局面将无可避免。

四是监督管理的缺失。权力的正确行使与功能的发挥是要以有效的监督为前提,监管机制的不足,是引发不公平竞争、体育腐败的重要原因。体育道德建设是一个社会性、系统性项目,离不开社会公众的广泛参与推进,形成全面、长效的监督机制。

6我国体育道德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6.1加强体育道德规范体系的建构

6.1.1注重对道德文化精髓的继承与时代精神的融入。既要学习中国数千年传统的古文化思想和道德,又要结合奥林匹克精神的教育性、公平竞争、进取性、美好性等共同的且一脉相承的内在关系,并加强倡导新时代的文明和当代精神的发扬。

6.1.2加强体育主体自身的道德建设,保障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应认真分析国内体育运动在赛场内、外出现的各种职业道德失范现象,从制度建设、职业化、商业化的角度分析问题成因,最后提出从培育体育人文化、完善俱乐部管理机制、加强社会监督方面加强各类运动的道德规范建设。

6.1.3树立体育道德模范,对竞赛中的正能量及时给予表扬与奖励,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

6.2正确处理体育发展与商业之间的关系

6.2.1构建体育商业诚信道德体系,营造竞技体育发展的良好氛围。诚信是我国道德体系建设的基础与核心,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体育商业主体在遵守市场法规与契约的同时,要提高对体育道德重要性的认识,明确以诚信为核心的道德体系是体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是体育法规制度落实执行的内在动力。同时,加强诚信道德体系建设离不开公共教育,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诚信教育、道德教育,大力弘扬诚信为本的体育道德规范,是形成明礼诚信的良好体育氛围的重要途径。

6.2.2规范体育赛事的商业化开发运作,以确保体育赛事健康、规范发展。商业以赞助、投资、承包的方式涉足体育领域,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竞争中要保持理性、适度原则,避免因过度强调自身利益、追求利润回报而漠视竞技精神与体育道德,对运动赛事的举行和公平竞技造成消极干扰。“重利”是商业的基本特征之一,体育商业在发展中要注意摒弃重义轻利、享乐主义、拜金等落后的道德观念与行为,将商业竞争中的诚信、理性、拼搏、合作等积极向上的理念向体育领域传达,为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营造出良好的氛围,在体育与商业形成良性互动发展的同时,强化在思想意识上对诚信道德的重视,增强道德规范的行为约束力量。

6.3深化管理体制改革,树立正确体育政绩观

弱化金牌至上观念,树立正确的体育政绩观。2015年1月,国家体育总局根据中央巡视组的整改意见,宣布将取消对亚运会、奥运会贡献奖奖项的评选,对全运会等全国性综合运动会只公布比赛成绩,不再分别公布各省区市的金牌、奖牌和总分排名;今后将会从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体育投入产出效益等多个角度研究设立体育事业发展的评价指标。

6.4健全体育道德法制建设,完善道德监督机制

6.4.1加强体育道德法制建设与宣传,当下竞技体育中频繁出现的“假球”、“黑哨”和腐败现象,折射出我国体育道德法规的缺乏和人们法律意识的淡薄,说明我国亟需加强体育道德法律制度“硬性”力量建设,完善道德监督监管的全面、长效机制。应从体育道德中的基础道德、主体性道德、主导性道德、理想道德四个基本层次入手,不断增强体育法制建设和观念。必须着力完善道德制度、增强法制建设、加强舆论监督职能。

6.4.2健全体育道德监督机制,加大体育道德失范的

处罚力度,即对一个运动员的道德失范不仅处理其个人,而应当同时加大处罚整个队的处罚,给予降级、降名次、罚金牌等等的处罚。对各种违背体育道德的行为进一步分类、细化,并详细制定出各类违背体育道德行为的若干处罚规定和方法,让一个队、每个人都不想犯、不能犯、不敢犯。

6.4.3全球化为体育道德建设带来了全新的挑战,从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观众、体育活动组织方的角度探讨体育道德失范的具体表现,并从价值取向、法规建设不健全等方面分析其综合原因。体育道德委员会是是道德建设与管理的重要主体,保障了道德的制度化建设,许多国家通过建立道德委员会以充分发挥道德建设的作用。中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引入体育道德委员会这一机构,但整体建构非常不均衡,只有中国足协等少数体育组织建立了道德委员会,该组织没有制定完善、符合行业特点的道德规范条例,在体育道德建设与管理方面的作用极其有限,不能很好适应我国当前体育发展的需要。建议成立大会体育道德委员会,对竞赛中出现的各类体育道德失范问题及时、准确的予以处理。

参考文献:

[1]徐聂鑫.竞技体育伦理基础理论和核心价值观的研究[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2010.

[2]华洪兴.体育伦理学[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1992:12.

[3]蒋晓丽,夏思永.体育伦理与体育道德的区别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7.

[4]杨琳琳.体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研究[D]//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2.

[5]苏辛格.意大利体育法初探[D]//湖南:湘潭大学,2007.

[6]胡雪菲.我国竞技体育犯罪若干现象及治理研究[D]//江苏:南京师范大学,2012.

[7]李康平.论体育道德的基础与基本层次[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1990,(3):30-32.

[8]史国生.论体育道德与奥林匹克精神[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3,(4):10-13.

[9]赵丙军,司虎克.论信息不对称条件下我国竞技体育道德风险[J].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68-70.

[10]徐桂兰,屈孝武.我国竞技体育道德失范的影响因素研究[J].学理论,2010,(20):83-84.

[11]李涛.体育道德失范的全球化表现及原因分析[J].体育世界,2011,(8):37-38.

[12]杜娟,曹景川.我国当前职业体育道德建设的路径探索[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4,(8):55-57.

[13]李颖川,李海滨.职业篮球运动员体育道德问题的探讨[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3):1-3.

[14]刘莉.足球运动员的职业道德现状与对策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9.

猜你喜欢
体育道德竞技体育现状
初中生体育道德发展水平研究①
2010—2019年我国体育道德研究进展分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群众体育道德践行的路径
高职院校田径教学面临的困境与对策探讨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浅析体育道德对体育运动的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