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民闲暇时间体力活动“完全静坐”水平人群特征的研究

2015-12-28 08:39张彦峰,江崇民,王梅
山东体育科技 2015年4期
关键词:特征

中国国民闲暇时间体力活动“完全静坐”水平人群特征的研究

张彦峰1,江崇民1,王梅1,邹金辉2

(1.国家体育总局 体育科学研究所,北京100061;2.广西体育科学研究所,南宁530031)

摘要:闲暇时体力活动对体质健康的益处最多,并且也最有可能被干预,理应成为体力活动促进关注的重点。为此,如何更好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这一宗旨,使更多的人在闲暇时间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让更多的人从中受益,是我们一直以来所关注的。本研究通过2010年全国国民体质监测数据,对其闲暇时体力活动完全静坐”水平的人群特征分析,发现:中国国民闲暇时间体力活动“完全静坐”水平人群具有以下特征:1)社会属性特征,农民人群人数比例较高;女性高于男性;随年龄增长,闲暇时间体力活动“完全静坐”水平人数比例,呈“波峰”状,平台期相对集中在中年人群;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闲暇时间体力活动“完全静坐”水平人数比例,呈单边下降态势;2)行为方式特征:体力活动过多的工作、劳作方式人群闲暇时体力活动“完全静坐”水平人数比例较高;3)其他特征:体育锻炼氛围、相应制度、配套设施较差的“完全静坐”水平人数比例较高;交通方式的积极活动会相应提高闲暇时间体力活动的活跃水平。同时对闲暇时间体力活动“完全静坐”水平人群特征进行了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工作、家务中体力劳动过多的劳作是影响成年人闲暇时间体力活动“完全静坐”水平的一个重要原因;其次是体育锻炼氛围、条件。

关键词:闲暇时间;体力活动;完全静坐水平;特征

中图分类号:G811.4

收稿日期:2015-03-12

基金项目:国家体育总局第三次全国国民体质监测工作。

作者简介:张彦峰(1975-),男,山东临沂人,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体质测量与评价。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hinese population whose physical exercise is "only sedentariness" in leisure time

ZHANG Yan-feng1,JIANG Chong-min1,WANG Mei1,ZOU Jin-hui2

(1.ChinaInstituteofSportScience,Beijing100061,China; 2.GuangxiResearchInstituteofSportScience,Nanning530031,Guangxi,China)

Abstract:Physical exercises in leisure time are good for health and are easiest to intervene, which should be the focus of physical activity promotion. To realize the purpose of "developing sports and strengthening physique health", we have been committed to persuading more people to take exercises. Based on the data of 2010 the Third National Physique Monitoring, we studied the population whose physique activities were "only sedentariness" in leisure time and found that they had the following characteristics: 1) social attributes characteristics: a higher proportion in famer population; women are more than men; the proportion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age and has clear "peak" but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education level. showing an unilateral downward trend; 2) behavior characteristics: there is a higher proportion of the population that have much manual labor; 3) other characteristics: there is a higher proportion if the physical exercise atmosphere, the corresponding system and supporting facilities are poor. Then, factor analysis is made on the population and it shows that too much labor and domestic work is the main reason to affect the adult "only sedentariness" in leisure time, domestic work in manual labor and next is atmosphere and conditions of physical exercise.

Key words:leisure time; physical exercise; only sedentariness; characteristics

规律性体力活动能改善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的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脏功能,同时又能提高高密度脂蛋白含量,对高血脂、高血压等生活方式病具有保护、正效应[1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人们的体力活动模式也发生着改变,职业性体力活动消耗的能量越来越少[20]。虽然骑自行车、步行是老百姓的主要交通方式,但是机动车的增多,自驾车、乘坐公共交通的人数比例上升,使得我国居民交通行程体力活动量明显下降。出行车辆化普遍增加,已成为我国居民体质健康的重要隐患。

进入21世纪以来,中等、重度强度体力活动对促进体质健康的作用逐渐获得大家认可。而从促进健康效应的角度看,更大程度取决于各类体力活动能耗的总量[21]。重度体力活动更多的分布在职业性体力活动和闲暇时体力体力活动里,相对中等强度体力活动可发生在日常交通、家务劳动、闲暇时间里。而工作方式、家务方式、交通方式的体力活动往往是规律的、模式化的体力活动,虽然从量上以与闲暇时间的体力活动对等,但对人体产生的健康促进效应却大有不同[17]。

闲暇时体力活动对体质健康的益处最多,并且也最有可能被干预,理应成为体力活动促进关注的重点。为此,如何更好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这一宗旨,使更多的人在闲暇时间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让更多的人从中受益,是我们一直以来所关注的。本研究通过2010年全国国民体质监测数据,对其闲暇时体力活动完全静坐”水平的人群特征分析, 以便为国家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20~59周岁的中国公民,分为成年甲组(20~39岁)、成年乙组(40~59岁)人群[4,16]。全国31个省(区、市)有效样本量为155 054例。具体如表1:

表1 年龄组有效样本量一览表 (n)

1.2研究方法

1.2.1问卷调查法

问卷内容主要包含被访者人口学特征、饮食等生活方式以及日常交通行程、工作时、家务劳动和闲暇时间的体力活动状况。问卷访问采用“一对一”形式完成。

1.2.2数据资料处理和统计分析

体力活动每次持续时间最小单位为10分钟,体力活动强度依据国际认可的代谢当量[18]进行MET值赋值。日常交通行程、工作时、家务劳动和闲暇时间的体力活动将依据强度、时间计算出每种体力活动时的能量消耗,根据评价标准分成完全静坐水平(单项体力活动没有任何的中等强度或重度体力活动);中等强度体力活动活跃水平(每周不少于5 天的中等强度体力活动,每次不少于30分钟),即活跃度1;重度体力活动活跃水平(每周不少于3 天的重度体力活动,每天不少于20分钟),即活跃度2。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统计分析方法主要有因子分析、Pearson卡方检验。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闲暇时间体力活动“完全静坐”水平人群的基本特征

2.1.1闲暇时间体力活动“完全静坐”水平人群中女性人数比例高于男性

在本次调研中发现,不论男性成年人,还是女性成年人,闲暇时间体力活动“完全静坐”水平人数比例均远高于体力活动活跃1和体力活动活跃2,分别高于约70和80个百分点。同时,还可以看到女性成年人群中闲暇时间体力活动“完全静坐”水平的人数比例为88.5%,高出男性7.2个百分点;相反,男性在体力活动活跃2的人数比例为9.2%,高出女性6.4个百分点(表2)。通常意义上,生理上性别差异会带来人们行为习惯的不同,表行为男性更多的“爱动”,女性更多的“爱静”,特别是由生理结构的不同,男性比女性更喜好从事于体力消耗大的运动项目。

表2不同“性别”成年人群闲暇时间各体力活动水平人数百分比(%)

体力活动水平性别*男女完全静坐81.388.5体力活动活跃19.58.7体力活动活跃29.22.8

*Pearson 卡方检验,P<0.001。

2.1.2闲暇时间体力活动“完全静坐”水平人群中农民人数比例高于城镇体力劳动者、城镇体力劳动者人数比例高于城镇非体力劳动者

如表3所示,在三种工作种类的成年人群中,体力活动“完全静坐”水平人数比例均最高,分别为93.3%、83.3%、72.8%,农民人数比例高于城镇体力劳动者、城镇体力劳动者人数比例高于城镇非体力劳动者。不同工作种类人群闲暇时间体力活动水平分布状况较为清晰的勾画出城乡居民的行为方式差异,这种行为方式的不同,可能更多的与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性所带来的社会设施、科技资源及居民的思想意识、价值观的差异密切相关。

表3不同“工作种类” 成年人群闲暇时间各体力活动水平人数百分比(%)

体力活动水平工作种类*农民城镇体力劳动者城镇非体力劳动者完全静坐93.383.372.8体力活动活跃14.010.316.0体力活动活跃22.66.411.2

*Pearson 卡方检验,P<0.001。

2.1.3随年龄增长,闲暇时间体力活动“完全静坐”水平人群人数比例呈近似“波峰”状

如图1所示,随年龄增长,闲暇时间体力活动“完全静坐”水平人群人数比例呈现出先升后降的态势,人数比例从80.2%上升到89.1%,再下降到78.2%,人数比例高者相对集中在30~49岁年龄段。造成这种现象原因,可能主要由年龄人群的社会分工导致,30~49岁年龄段人群在社会工作中、家庭生活中起着中坚作用,每天的工作、生活占据着大量时间、精力,很大程度上造成了闲暇时间体育锻炼的机会较少。因此,我们应积极倡导中青年人群“积极锻炼、全民健康”的理念,通过锻炼增强体质、延缓衰老,减少未老先衰现象的发生。

图1 不同“年龄组”成年人群闲暇时间体力活动“完全静坐”水平人数百分比(%)

2.1.4闲暇时间体力活动“完全静坐”水平人群人数比例高者多集中在体力活动较多的人群

从本次调研中看到,闲暇时间体力活动“完全静坐”水平人群人数比例高者多集中在“商业、服务业人员”、“农、林、牧等人员”、“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中,人数比例分别为86.0%、96.1%、87.3%,高于其他职业者约15个百分点(表4)。从他们的职业特点中发现,均有一个共性,体力活动较多、较重。由此可见,社会劳作方式的分工不同,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人们闲暇时间的体力活动分布。

表4 不同“职业” 成年人群闲暇时间各体力活动水平人数百分比(%)

*Pearson 卡方检验,P<0.001。

2.1.5闲暇时间体力活动“完全静坐”水平人群人数比例高者多集中在受教育程度较低的人群

通过表5可以看到,闲暇时间体力活动“完全静坐”水平人群人数比例高者多集中在“未上过学”、“扫盲班”、“小学”、“初中”人群中,表现出随受教育程度的增加,“完全静坐”水平人群人数比例呈逐渐降低的态势。“初中及以下”、“高中或中专”、“大学(含大专)”、“研究生及以上”每个受教育等级递减约10个百分点。可见,受教育程度是影响成年人群闲暇时间体力活动活跃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

表5 不同“受教育程度” 成年人群闲暇时间各体力活动水平人数百分比(%)

*Pearson 卡方检验,P<0.001。

2.1.6闲暇时间体力活动“完全静坐”水平人群人数比例高者多集中在工作方式以站为主或以走为主的人群中

如表6所示,从不同“工作场所”分类的成年人群闲暇时间体力活动活跃水平人数比例的分布来看,“完全静坐”水平人数比例高者多集中“厂矿车间”、“田间”、“柜台、摊位、餐厅”、“交通运输环境”、“广场、街道、公路、铁路”等,人数比例范围在85.2%~96.6%之间。从工作场所,可映射工作的主要方式,显然,这些“完全静坐”水平人群主要从事的是出租车司机、售货员、流水线组装工,工作中静坐并伴有上肢活动、或以站为主;或者是工人、农民,工作中以走为主,搬运或举重物、挖掘等。

2.1.7“自我感知体质较好”的成年人群闲暇时间体力活动“完全静坐”水平人数比例较低

知道目标是虚无和不真实的,却无法说服自己停止追求;知道目标毫无价值可言,却无法停止达不到目标所带来的生存焦虑和痛苦——这是一种生存悖论。

从本次调研中看到,闲暇时间体力活动“完全静坐”水平人数比例高者多集中在“自我感知体质较差”、“自我感知体质差”的人群中,表现出随“自我感知体质好坏”程度的降低,“完全静坐”水平人数比例逐渐增加的态势,变化范围在80.9%~90.8%(表7)。由此可见,“自我感知体质状况”的程度也是影响成年人群闲暇体力活动活跃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

表6 不同“工作场所” 成年人群闲暇时间各体力活动水平人数百分比(%)

*Pearson 卡方检验,P<0.001。

表7不同“自我感知体质状况”程度成年人群闲暇时间各体力活动水平人数百分比(%)

体力活动水平不同“自我感知体质状况”*好较好一般较差差完全静坐80.982.487.590.790.8体力活动活跃110.210.58.06.17.0体力活动活跃28.97.04.53.22.2

*Pearson 卡方检验,P<0.001。

2.1.8交通行程体力活动活跃的成年人群闲暇时间体力活动“完全静坐”水平人数比例较低

如表8所示,交通行程体力活动“完全静坐”水平的成年人群闲暇时间体力活动为“完全静坐”水平的人数比例约86.8%,高于中等强度体力活动活跃的成年人群闲暇时间体力活动为“完全静坐”水平的人数比例4个百分点。这说明交通行程的体力活动活跃能相应提高闲暇时间体力活动的水平,所以适度增加交通行程的体力活动与闲暇时间的体育锻炼并不矛盾。

表8不同“交通行程体力活动活跃水平”成年人群闲暇时间各体力活动水平人数百分比(%)

体力活动水平不同“交通行程体力活动活跃水平”*完全静坐体力活动活跃1完全静坐86.882.8体力活动活跃17.211.5体力活动活跃26.05.6

*Pearson 卡方检验,P<0.001。

2.1.9职业性体力活动水平较低的成年人群闲暇时间体力活动“完全静坐”水平人数比例较低

从本次调研中发现,职业性体力活动水平为“完全静坐”的成年人群闲暇时间体力活动“完全静坐”水平的人数比例为75.7%,分别低于职业性体力活动活跃1、活跃2的闲暇时间体力活动“完全静坐”水平人数比例8、17个百分点(表9)。这说明以较大体力活动为主要工作方式的人群中会有更多的人在闲暇时间不参加体育锻炼。

表9不同“职业性体力活动活跃水平”成年人群闲暇时间各体力活动水平人数百分比(%)

体力活动水平不同“职业性体力活动活跃水平”*完全静坐体力活动活跃1体力活动活跃2完全静坐75.783.093.4体力活动活跃113.910.23.7体力活动活跃210.46.82.8

*Pearson 卡方检验,P<0.001。

2.1.10家务性体力活动水平较低的成年人群闲暇时间体力活动“完全静坐”水平人数比例较低

如表10所示,家务性体力活动水平为“完全静坐”的成年人群闲暇时间体力活动“完全静坐”水平的人数比例为84.3%,分别低于家务性体力活动水平为“活跃1”、“活跃2”闲暇时间体力活动“完全静坐”水平的人数比例3.3、9.8个百分点。这说明在家务劳动中付出较大体力活动的人群中会有更多的人在闲暇时间不参加体育锻炼,较重的家务劳动在一定程度上,还是与体育锻炼存在矛盾。

表10不同“家务性体力活动活跃水平”成年人群闲暇时间各体力活动水平人数百分比(%)

体力活动水平不同“家务性体力活动活跃水平”*完全静坐体力活动活跃1体力活动活跃2完全静坐84.387.694.1体力活动活跃18.49.33.5体力活动活跃27.33.12.4

*Pearson 卡方检验,P<0.001。

2.1.11“轻体重”成年人群闲暇时间体力活动“完全静坐”水平人数比例较高

从表11可以看到,不同“身体体重指数”等级成年人群闲暇时间体力活动水平的人数比例中,“轻体重”人群闲暇时间体力活动“完全静坐”水平的人数比例最高,为89.4%,分别高出“正常”、“超重”、“肥胖”人群闲暇时间体力活动“完全静坐”水平的人数比例3.4、6.7、6.2个百分点。这与传统意义上,肥胖人群偏“静态生活方式”不一致。

表11不同“身体体重指数等级”成年人群闲暇时间各体力活动水平人数百分比(%)

体力活动水平不同“身体体重指数等级”*轻体重正常超重肥胖完全静坐89.486.082.783.2体力活动活跃15.48.410.89.7体力活动活跃25.25.76.57.1

*Pearson 卡方检验,P<0.001。

首先将性别、年龄组、受教育程度、职业、工作单位性质、工作场所、单位体育氛围(组织活动、体育补贴)、居住地(单位)体育设施、场所、饮食习惯、自身体质状况等16个维度与闲暇时间体力活动“完全静坐”水平人群进行关联分析。

图2 闲暇时间体力活动“完全静坐水平”人群特征因子分析

在以上分析结果的基础上,以体力活动“完全静坐”水平人群的人口、社会学属性为影响因子,以各类属性特征的人数比例为依据,在155 054例样本数据中完成因子分析[7,16](图2、表12)。

结果发现:3种因子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一种因子和职业为农民、职业为农、林、牧、渔水利生产人员、职业为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以及工作场所为田间(包括草、牧、林、渔场)等特征属性有较高相关系数。第二种因子与体育锻炼外围条件有很高的相关系数。第三种因子和交通行程、家务性体力活动“完全静坐”水平具有较高的相关系数(见表12)。

表12 因子载荷表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第一,工作、家务中体力劳动过多的劳作是影响成年人闲暇时间体力活动“完全静坐”水平的一个重要原因;第二,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条件是影响成年人闲暇时间体力活动“完全静坐”水平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我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主要依靠大量使用劳动力的劳动密集型为主要形式,体力劳动过多与闲暇时体育健身活动存在着竞争关系,只有社会经济水平不断发展,生产力水平、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资本或知识密集型产业逐步取代劳动密集型产业,人们才更多的从中、重强度的体力劳动中解脱,才能更多的享受闲暇时间体育健身活动所带来的快乐和健康促进[9,10,14]。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也同时影响和制约着我国群众体育的发展,特别是人们周边的健身场所、设施等资源基础至为重要,为此我们应同步加强体育锻炼条件的建设和体育健身理念的科学引导工作,使广大居民逐步养成健康的体育生活方式[1,3]。

2.3分析与讨论

2.3.1闲暇时间体力活动“完全静坐”水平人群的性别年龄特征分析

闲暇时间体力活动“完全静坐”水平人群的性别年龄特征是男、女性均随年龄的增加,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现象,女性最高平台期比男性稍长,但同时看到女性闲暇时间体力活动“完全静坐”水平人群在各年龄组均高于男性约20个百分点,这说明两个问题:一是女性在闲暇时间里,体育锻炼的体力活动量远低于男性;二是男女性在中年年龄段相比其他年龄组,在闲暇时间的体力活动普遍不足。在闲暇时间,参与体育锻炼人口性别失衡是一个社会问题,从大氛围来看,男性、女性应发挥同等的社会作用,享有同等的社会地位和体育关注度,等同的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才能较好的缩小性别的这种差异[6,8]。而中年人群闲暇时间体力活动水平不足的主要原因,在于其社会、家庭中的作用有很大关系,所以,在减少闲暇时间体力活动“完全静坐”水平人群的人数比例的工作中,应给予中年人,特别是女性中年人更多的关注,应更多的拓展宣传、教育的途径,使大家认识到,养成健康的体育生活方式、养成终身体育健身的好习惯。

2.3.2闲暇时间体力活动“完全静坐”水平人群的工作种类特征分析

工作种类间差异是影响成年人群闲暇时间体力活动活跃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本次和以往的调研结果中均体现出了这一点。工作种类的不同,带来了不同的工作方式,不同的工作方式使用不同的体力活动方式。闲暇时间体力活动水平为“完全静坐”的人群有两种属性特征,归纳为体力活动过多导致了人们不能够在闲暇时从事更多的体育健身活动。第一,以农业、林业、牧业、渔业、水利业为主要属性的职业特征,第二,“工作中静坐并伴有上肢活动,或者以站为主”和“以走为主,搬运或举重物”的工作方式特征。通过影响“完全静坐”水平人群影响因素的多种因子分析结果表明,过多的体力活动、劳作体力方式的过重是影响闲暇时参加体育健身的重要因素。这一类人群,应针对性的开展与劳动方式互补的运动健身活动,提供更加个性化、趣味化、生活化、贴近百姓的项目[5]。

2.3.3闲暇时间体力活动“完全静坐”水平人群的受教育程度特征分析

受教育程度的差异所带来闲暇时间体力活动“完全静坐”水平人群人数比例也大为不同。特别是随着受教育程度的增加,“完全静坐”水平人群人数比例递减相当明显,且差异具有显著性。由此可见,受教育程度是影响成年人群体力活动活跃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究其原因,人们受教育程度不同,

在体质健康认知上和体育锻炼对健康促进认识程度上也存在不同;同时不同的受教育程度,会带来工作种类、职业的不同,自身受教育程度的不同是职业分层中重要的影响维度[2]。受教育程度高的人更多地承担着脑力劳动性质的工作[11],他们的体育消费、体育需求存在差异。因此应针对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提供相应的体育健身指导知识与技能,提高这部分人群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效力。

2.3.4闲暇时间体力活动“完全静坐”水平人群的体育锻炼氛围特征分析

体育锻炼的客观条件,及组织单位的体育锻炼的氛围、制度保障的差异都将带来闲暇时间体力活动“完全静坐”水平人群人数比例的不同。从本研究分析可以看到:成年人群闲暇时间体力活动“完全静坐”水平人数比例,呈现出随着“近1年来,参加本单位(村、镇)组织的运动会或单项比赛”的次数增加而减少的现象,人数比例范围从88.5%减少至33.3%;单位有“体育锻炼补贴”的成年人群中,“完全静坐”水平人数比例为71.1%,低于单位无“体育锻炼补贴”14.6个百分点;所在工作场所有“公共体育活动设施”成年人群,“完全静坐”水平人数比例为77.8%,低于所在工作场所无“公共体育活动设施” 11.5个百分点;居住小区(村)有“公共体育活动场地、设施”成年人群,“完全静坐”水平人数比例为80.1%,低于居住小区(村)无“公共体育活动场地、设施”成年人群9.2个百分点。这给我们带来启示,体育锻炼的客观条件,及组织单位的体育锻炼的氛围、制度保障能影响到个体的锻炼习惯、理念。为此,在未来的群众体育发展上,应尽可能的在加强宣传、指导百姓健康生活方式的同时,更可能将“全民健身工程”等老百姓身边的“三边”工程贯彻、实施到位[12,13]。

3结论

研究分析、比较了不同类别成年人群闲暇时间体力活动“完全静坐”水平之间的差异,利用大型调查数据实证了我国国民闲暇时间体力活动“完全静坐”水平人群的特征。通过分析,我们看到具有下述特征:1)农民人群人数比例较高;2)女性人数比例高于男性;3)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完全静坐”水平人数比例,呈单边下降态势;4)工作方式体力活动过多的劳作方式的人群人数比例较高;5)体育锻炼氛围、相应制度、配套设施较差的人数比例较高;6)交通方式的积极活动会相应提高闲暇时间体力活动的活跃水平。

通过对闲暇时间体力活动“完全静坐”水平的成年人群特征分析提示,提高居民闲暇时间体力活动水平,让更多的百姓投入到体育健身行列中来,不仅需要人们从过多、过重的劳作方式中解脱出来,更重要的是做到健身设施、科技资源的均衡性发展,更多的途径去宣传科学健身知识、理念,营造全社会体育健身的良好氛围,让更多的百姓养成健康生活方式的行为理念,最终实现全民族体质健康水平共增长的双赢局面。

参考文献:

[1]常毅臣,魏争光.我国群众体育发展失衡的主要原因与对策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7,24(15):7-9.

[2]方志峰,等.广西居民职业性体力活动水平与慢性疾病关系的研究[J].应用预防医学,2007(10).

[3]国家统计局社会统计司,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发展资料[R].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4]江崇民,张彦峰,蔡睿,等.2007年中国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现状分析[J].体育科学,2009,29(3):9-19.

[5]江崇民,等.中国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程度评价的辨识[J]. 体育科学,2009, 29(5).

[6]刘德佩.体育与中国城市居民的闲暇生活[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1990,(4):7-11.

[7]李然,张彦峰,等.我国不参加体育锻炼人群特征的研究[J].体育科技,2010,(1).

[8]秦椿林,孟文娣,苗治文.论中国群众体育的非均衡发展[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7):865-868.

[9]田雨普.小康社会时期我国社会体育的城乡差异[J].体育科学,2005,25(4):3-6.

[10]吴明瑜,等.中国1997-2020科学技术与人民生活[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7.

[11]吴学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差别问题研究的主要视域[J].求是,2006,(6):74-77.

[12]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课题组.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 2005.

[13]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课题组.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

[1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08中国发展报告[R].2008.

[15]张彦峰,等.中国城镇与乡村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差异分析[J].体育科技,2010,(3).

[16]国家体育总局.2007年中国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现状调查公报[R].2008.

[17]Bell AC,Ge K,Popkin BM.The road to obesity or the path to prevention:motorized transportation and obesity in China.Obesity Research,2002:10(4):277-283.

[18]Move for health,2002 world Health Day.Department of Noncommunicable Disease Prevention and Health Promotion,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19]O’Connor GT,Hennekens CH,Willett WC,et al.Physical exercise and reduced risk of nonfatal myocardial infarction.Americ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1995:142(11).

[20]Physical activity and cardiovascular health.NIH Consensus Development Panel on Physical Activity and Cardiovascular Health.JAMA,1996:276(3):241-6.

[21]Shephard RJ.Limits to the measurement of habitual physical activity by questionnaires.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2003:37(3):197-206.

猜你喜欢
特征
Learning from Arthur
结合多层特征及空间信息蒸馏的医学影像分割
汉代岭南考古学特征拾零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与数字特征
抓特征解方程组
不忠诚的四个特征
抓特征,写好小动物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四大特征
论《文心雕龙·体性》篇的系统性特征
春天来啦(2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