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体育理念下江苏中小学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及影响因素
祖晶
(淮阴师范学院 体育学院, 江苏 淮安223300)
摘要:基于江苏省近几年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分析了其影响因素。认为:部分体质监测指标选择不利于促进学生平时锻炼,且存在心理指标缺失;学生对参与体育活动认知偏差导致平时任性、怕吃苦和在体质监测时主动性配合不够;目前社会等级观念、高考制度加剧了竞争程度和学习负担,现代生活方式的变化、公益性体质健康教育宣传不够等是主要影响因素。
关键词:青少年;体质健康;对策
中图分类号:G807
收稿日期:2014-12-10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2010年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
作者简介:祖晶(1965-),男,江苏泗洪人,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
Youth health promoting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under the concept of sunshine sports: a case study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 Jiangsu
ZU Jing
(SchoolofPE,HuaiyinNormalUniversity,Huai'an223300,Jiangsu,China)
Abstract:This article is to analyze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youth physical health based on students' physical health status in recent years of Jiangsu province. It is believed that some of the constitution monitoring index are adverse to promote students' daily exercise, lack of psychological indicators; students have cognitive deviation on sports participation, fear hardship and are uncooperative to have constitution monitoring;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system intensifies the competition degree and learning burden, modern lifestyle changes such as physical health education propaganda is not enough.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Key words:teenagers; physical health; countermeasures
200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启动了阳光体育运动工程,统一部署改进青少年健康工作。江苏省委、省政府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在2009年9月1日起施行《江苏省体质健康促进条例》,2010年,省教育厅、省体育局、省卫生局等多个部门研究制定了《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工作方案》,在13个市确立82所中小学校和10所高校作为固定监测点,全面启动实施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监测与公布制度。
江苏省中小学学生体质健康测试项目选择主要有:身高、体重、胸围、脉搏、收缩压、舒张压、肺活量、握力、50米跑、立定跳远、斜身引体(7~12岁年龄组男生)、引体向上(13以上岁男生)、一分钟仰卧起坐(女)、50米×8往返跑(7~12岁)、800米跑(女)、1000米跑(男)、俯卧背起、坐位体前屈、视力等,以及派生指标。它被归纳为四个指标,即身体形态、身体生理机能、身体素质、身体健康。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由于青少年体质健康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所以目前青少年体质健康现状喜忧参半。
1江苏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现状
1.1身体形态发育水平不断提高
到2012年,江苏省学生身体形态发育指标继续保持良好的持续上升趋势。男、女生身高、体重、胸围在不断的增长,BMI呈现下降趋势,但依据WGOC标准均处在正常范围。2010~2012年,男生肥胖增长现象基本被遏制,女生缓慢增长。总体来看,超重仍然高于2005年水平。男、女生低体重率在逐年降低。
1.2身体生理机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
男、女生肺活量在2010年有所下降,但到2012年均得到提高,基本超过2005年检测水平。肺活量体重指数2010、2012两年与2005年相比男生下降较明显,女生有下降但不明显,握力体重指数总体上保持平稳姿态。
1.3身体素质有较大提高
在2010年,学生素质与2005年相比,部分项目成绩有所下降,有些项目成绩已经高于2005年。如男生50米、7~12岁男生50米×8、斜身引体,女生50米、仰卧起坐低于2005年成绩。到2012年,男、女生各项成绩都超过了2005年成绩。
1.4身体健康持续下降
学生近视检出率在不断升高。2005年,男、女生近视率分别为51.0%和59.6%,到2010、2012年男生分别达到65.5%、66.4%,分别提高了14.5%和15.4%,女生达到66.1%和69.2%,分别提高了6.5%和9.6%。男、女学生平均脉搏有所下降,收缩压和舒张压不断上升。
表1 江苏省7~17岁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监测项目均值一览表
资料来源:1.根据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蓝皮书2010、2011年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报告整理得之。2.2005年肥胖率和低体重率是7~22岁年龄学生。
2影响青少年体质健康因素
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是一个系统工程,江苏省教育厅、体育局、卫生厅联合研究制定了《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12-2015年)》,建立了“健康素养提升行动、体育活动推进行动、卫生服务改善行动、心理健康促进行动”目标,并提出了实现上述目标的主要措施,以及工作保障。可见,政府对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从制度层面给予了规约。学生身体形态、身体素质指标与2005年相比有了较大提高,但青少年体质健康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
2.1评价指标选择的因素
青少年体质健康标准是衡量体质健康状况的一种量化手段,其合理与否将关系到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方向,也将影响学生的体质状况的总体评价,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体质调查研究的价值和效果。虽然《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测试指标的选取遵循了“四个有利于”,即有利于学生平时锻炼、有利于家长关心学生锻炼、有利于学校操作和有利于管理部门管理[1];“八大原则”,即可靠性原则、有效性原则、客观性原则、一致性原则、个别性原则、标准化原则、可代表性原则和操作性原则[2],但有些项目的选择是不利于平时锻炼习惯养成的。
2.1.1男生引体向上项目不利于平时锻炼习惯的养成
在近几年的体质测试中,学生引体向上的成绩较差,平均在3~4次。引体向上虽然能很好地反映学生上肢力量,但它不利于学生平时锻炼。因为单杠并不是随处可见,不是学生想练习就有单杠可供使用,中小学单杠数量十分有限,有的学校还没有,并且练习时还需要保护与帮助。成绩提高不明显,学生看不到进步,没有成就感。这就容易造成测试的形式化,而并未对锻炼过程发挥实质性的引导作用。
2.1.2低年级的50米×8项目不能很好地反映学生耐力水平
50米×8项目是检测学生耐力跑能力,从跑的总距离上看测验该项目应该能够反映学生耐力水平。但它要变速、转向跑,不能很好地检测学生耐力水平,跑出好成绩对心肺功能要求较高,并且不断地快速转变方向对少年儿童膝关节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在现实生活中很少有人用这样的项目锻炼身体,学校在体育课内外也很少练习过50米×8跑。很显然,该项目既没有达到检测学生耐力水平的目的,也没有反映出有利于学生平时锻炼的原则。
2.1.3灵敏协调等身体能力和心理健康检测指标缺失
对低年级学生而言,灵敏协调素质处于快速发展的“敏感期”,如果这时不重视这类素质的教学与练习,必将影响以后的运动能力发展。同时,心理健康指标的缺失,不能全面或准确反映学生的健康状况。因为“体质,是指人体的质量,它是在遗传性和获得性的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因素的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征[3]。何况当前国外流行的体适能含义也包括运动体适能和健康体适能两种。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健康认识的扩大,心理健康指标理应包含在《标准》之内,没有心理健康指标的《标准》是不完善的。因此,进一步加强指标体系的合理性建构显得很有必要。
2.2影响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的自身因素
2.2.1学生对参与体育活动认知偏差
近年来,仍然有许多学校、家长和学生把体力与智力的发展对立起来了。认为从事体育锻炼会占用学习时间,影响文化成绩。于是,学生利用分秒时间进行文化课学习,他们向时间要成绩,而不是向效率要成绩,久之会导致感到身心疲惫,反应迟钝,记忆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最终学习成绩反而下降。事实上,大量的科学研究已经证明,体育锻炼能为人们学习提供充沛的体力和精力,为智力发展创造良好的物质基础。清华大学的学生从自己的切身体会中总结了“8-1>8”的公式,说明每天从8小时的学习时间里抽出1小时进行体育锻炼后,7小时的学习效率要大于8小时。所以说,经常运动可以使脑子更清醒,有助于提高大脑对疲劳的耐受力。因而学生必须学会合理处理体育运动与文化科学知识学习之间的关系,通过开展体育活动提高健康水平,促进智力的发展。
2.2.2平时养成了任性和怕吃苦的毛病
当下,大多数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有很多是在家长溺爱的环境中长大,养成了任性的习惯,想吃的、想要的、想玩的必须满足,导致相当多的孩子养成了挑食、偏食、厌食等不良饮食习惯,导致超重、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过早地出现在青少年的群体中。完成作业后就看电视、上网、打游戏,长时间坐在电视、电脑面前,即使身体感觉不适也不愿意离开休息,从小养成熬夜、作息不规律的习惯,以致用眼过度,身体疲劳。平时上学、放学要求家长接送,上楼乘电梯,不做家务,更谈不上参加集体劳动了。体育课不愿意在阳光下活动、锻炼,不愿意跑步,不喜欢力量、耐力锻炼,不愿意出汗,更谈不上不断挑战自己的体能了。课外时间,很少有青少年在运动场、广场、小区和伙伴一起锻炼、做体育活动。运动量小、吃苦耐劳精神缺乏是当今学生群体普遍存在的现象。
2.2.3学生对体质监测的主动性配合不够
在目前检测的指标中,除了身高、体重、身高和体重的派生指标、近视等较少需要学生主动配合外,其他项目都需要学生主动配合才能较好地反映学生真实体质健康状况。 学生“被动接受”与“主动配合”产生的结果必定差别较大,有可能导致测试结果被扭曲,甚至失真。如脉搏、血压需要学生情绪控制,长跑、仰卧起坐项目需要学生做出意志的努力,柔韧、50米跑需要被试的同学主动配合,认真对待。在监测过程中,我们也发现部分同学对监测结果重要性认识不够,态度不够端正,不做准备活动,主动配合和努力程度不够,这将会导致测试结果与真实体质状况有较大差距。
3影响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的学校因素
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功能之一,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关键是体育课程的组织与实施,课外体育活动、有针对性的锻炼与训练、大课间活动等有效开展,同时还要重视学校健康环境建构,食堂饮食卫生与合理的膳食搭配等的整体推进。目前,在许多中小学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一些学校教学计划规定的教学内容较多,但老师的教案和考试项目显示的只是监测项目内容;大课间活动内容只有跑操一种形式,也没有根据季节变化改变相应的锻炼内容,学生感到枯燥、没兴趣。课外训练与锻炼和运动竞赛只是少数运动员的活动,特别是田径竞赛项目有许多学生没有上过或练习过,如标枪、铁饼等,竞赛项目不是每一个学生参与,不具有大众化、趣味性,大多数学生只是观众而不是参与者。学校对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后的结果没有及时反馈给学生、学生家长,对学生存在项目“短板”没有提出整体改进措施和针对个体学生提出有效的锻炼指导等。健康教育宣传不够,有的只是停留在理论教育上而没有落实到行动中。环境卫生,食堂管理、膳食搭配等都存在问题。
4影响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的社会因素
4.1传统等级观念增加了学生高考入学竞争的程度
高考是中小学教学的风向标,指示灯,高考升学率从某种角度来说也成为某些人眼中决定高中生存的状态。同时,学生考上什么样的大学对学校、家长和学生本人也很重要。在我们传统观念中,名牌大学的学生能力比普通大学强,重点大学比一般大学强,本科类院校比专科大学强。一些用人单位在招聘时把是否出自“名门”、 “985”、“211”学校,是否有“四、六级英语证书”,以及计数机等级证书等作为门槛,而专业性强的专科学校几乎不被人们重视,这更强化了人们的等级观念。同时,学生考上什么样的大学对一些学校的声誉、“有头有脸”的家长自尊心也有一定的影响。在当今的社会可能没有哪一个国家像我国把大学分的那么细,等级观念在人们心目中那么根深蒂固。所以,学生背负着更多的重托和期望昼夜在奋斗着,他们明知这样的学习严重影响自己的身体健康,但也是无可奈何,因为他们无法改变这样的社会“环境”。
4.2现代社会发展改变了学生的生活方式
人类进入现代科技文明时代,既是人类的辉煌,也是人类的灾难。现代科技文明在不断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20世纪80年代左右,学生上学都是徒步上学,家庭条件好一点的学生会骑上自行车,现在学生上学大多数是电动车,有的是公交车或家里小汽车接送。从前学生看的是纸质书报,现在是看电子、网络书报、玩电子游戏和观看影视。从前学生在家参与劳动,甚至在农忙时学校放假加入到抢收播种的劳动中去,晚上和伙伴在一起玩体育游戏,现在被宅在学校、家里看书、做作业、看电视和玩电子游戏。从前很少能够买到零食、快餐和油炸食品,现在到处都是。现代科技给人们生活带来更多的便捷,但也导致了青少年的身体活动量越来越小,用眼时间越来越长,养成了不良的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至2009年,我国肥胖儿童就超过1 200万,占全世界十三分之一[4]。
4.3公益性少年儿童体质健康教育宣传不够
我国关于预防少年儿童肥胖、近视的健康知识传播还未形成主题鲜明、长期主动、多方配合的推广活动局面。虽然有关部门或组织开始注重少年儿童的营养健康和运动的必要性教育与宣传,如2004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和国际生命科学学会中国办事处在北京中小学推广了“快乐10分钟”的活动;2007年,全面启动阳光体育运动,学校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2009年中国学生营养与健康促进会在北京启动了“带着水果去旅行”的大型公益活动,培养均衡营养膳食的观念和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等。但这些活动,主要还是自上而下的单一的行政命令式的宣传教育手段。虽然,我们也在网上举行健康知识竞赛活动,但我们还停留在理论上,没有落实到健康行为的改变上。学生行为的改变没有考虑到在潜移默化中教育中实现。
5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干预策略
5.1不断完善、研究体质监测指标,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目前的体质监测的项目应该增加心理健康指标体系,应该将男生的引体向上、低年级的50米×8项目用别的项目替换。这两个项目不仅不利于学生平时锻炼习惯的养成,而且运动时还容易造成伤害事故。笔者认为用俯卧撑替换单杠,用600米跑代替50米×8项目将更有利于学生平时锻炼,更容易感知自己成绩的提高,激发锻炼热情,促进运动习惯的养成。
5.2提高青少年学生对体质健康重要性的认识,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体质健康不仅关系到自己生存状态和未来发展,也对家庭、社会和国家的未来发展产生巨大影响。梁启超曾说过“少年强则国强”。如今,我国国力日渐强大,青少年岂能让自己的体质健康每况愈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青少年必须认识到自己身上的责任,认知体育运动的价值,强化体育锻炼的意识,提升体质健康水平,有目的地进行经常性体育锻炼,不断磨砺意志、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5.3加强学校体育督导,完善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手段
学体育主管部门应成立督导小组对学校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作进行督导调研,对存在的问题及时与学校领导、体育老师进行交流,提高认识,改进体育课程教学、大课间、课外体育活动、锻炼与训练和竞赛工作。运动项目学习与素质锻炼相结合,跑操与技能锻炼相结合,学校竞赛要强调大众化、集体化、趣味化。同时加强食堂饮食卫生与合理的膳食搭配等的整体推进。
5.4加强社会协同,建构健康的社会环境
青少年体质健康系统的各个要素不是各自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互相作用、互相耦合的。青少年的体质健康不仅是学校的责任,要建立“政府统一协调,其他各责任主体各尽其能”的和谐结构体系。通过各种形式让人们了解每一个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加强人文关怀,激发、督促青少年主动参加体育活动,长期坚持体育运动,克服不良的生活习性,逐步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建立一套完善的法律法规,明确解决学生体质问题的目标任务、责任主体、制度、标准、计划、实施、调控、评估和奖励,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保证这一系统工程的有效运行[6]。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解决青少年健康问题,使他们成为共和国未来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祁国鹰,等.《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建标依据与内容[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02):226-227.
[2]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2002:73-75.
[3]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质研究会.体质测定[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4:56.
[4]代丽丽、杨滨.中国肥胖儿童达1200万北京两成孩子肥胖或超重[N].北京晚报,2009-5-18.
[5]杨贵仁.学生体质健康泛教育论[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5: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