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预言成为现实
未来学家的预言,在当时可能都被当作“疯人疯语”,然而当预言成为现实时,人们才意识到未来学家的过人智慧和洞察。
阿尔文·托夫勒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社会思想家之一,他在1970年出版《未来的冲击》、1980年出版《第三次浪潮》、1990年出版《权力的转移》被称为“未来三部曲”,对当代社会思潮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在《第三次浪潮》中,托夫勒将人类社会分为三阶段:第一阶段为农业阶段,从约1万年前开始;第二阶段为工业阶段,从17世纪末开始;第三阶段为信息化(或者服务业)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
“第三次浪潮文明”是对未来社会的一种蓝图,立足点是现代科技的发展,阐述的内容反映了当时西方社会思潮的一些重要观点:以电子工业、宇航工业、海洋工业、遗传工程组成工业群;社会进步不再以技术和物质生活标准来衡量,而以丰富多彩的文化来衡量;鼓励个性发展,但不是创造某个理想的超人,而是培养一种新的社会性格;如果不尽快适应这些转变,将付出沉重的代价等。
也许托夫勒并没有直接给我们带来财富,但却许给了人们一个梦想。当年读这本书的年轻人在多年以后已经成为经济建设的中流砥柱,托夫勒的梦想或多或少都给他们带来了指引和影响。
作者认为:第二次浪潮的法则是标准化、专业化、集权化、同步化等。工业文明对应的是传播领域的群体化、政治领域的集权化、经济领域的市场化及思想领域的直线型时空观、两性分离等。第二次浪潮把人的生活分割成两半:生产和消费。这一裂变所产生的后果极为重大,市场成了人们生活的中心,导致政治、社会、文化的深刻矛盾与冲突,影响到人们家庭生活和两性的身份,甚至于个人的精神与个性。
而第三次浪潮的到来,使生产者和消费者合一,成为“产销者”,社会的各个领域也出现了相应的变化:能源领域向可再生的生物能源转变,传播领域出现了非群体化倾向,政治领域跨国公司将取代民族国家成为政治的基本单位,家庭将成为电子式的家庭。此外,教育、社会观念、组织也将发生相应的变化。
第三次浪潮首先打破了工业文明的“标准化”法则,这对工业社会显然是一个致命的打击。没有了统一的标准,社会不可避免地要走向分化。人们对各式各样标准的选择,决定了传播领域的非群体化、政治领域中民族政府的失效、各种各样的社会组织不断兴起。他所描述的未来社会,是一个以非群体化为特征,生产领域、社会领域、政治领域相互影响的社会。
托夫勒在30多年前预见的未来,是跨国企业盛行、电脑的发明使SOHO(在家工作)成为可能、人们将摆脱朝九晚五工作的桎梏、核心家庭的瓦解、DIY(自己动手做)运动的兴起……时过境迁却言犹在耳,如今才发现托夫勒的预言大多已成为了现实。
意大利历史学家克罗齐的名言是“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表明历史研究在相当大的程度上都离不开研究者的当下情怀。当旧的平衡被打破,新的结构出现后,人们需要重新审视自我及外在的环境、现在与未来的关系。尽管我们都能够意识到新旧结构的更替,但可能并没有意识到这个更替会带来多大的影响。毋庸置疑,在文明更替的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的机会,但这些机会只有那些能洞察未来并能迅速行动的人才能发觉并利用。
书评人:林志国
资深IT人,曾担任IT公司的首席技术官、执行总裁、国家移动电子商务研发中心专家等。30多年来一直从事应用软件的设计与项目实施,对中国IT行业的发展及变化有着独特的见解。
下期预告:
《第四次浪潮:绿色文明》讲述在以农业为核心的黄色文明、以工业为核心的黑色文明、以信息为核心的蓝色文明后,是第四次浪潮的绿色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