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汝珍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部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能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可见阅读是学生自己的事,任何人都无法越俎代庖。为此,我们要实施行之有效的个性化阅读教学方法,把语文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个引导者、点拨者。倡导个性化阅读,应该把阅读活动转变成学生自主探究和体验的过程,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激发阅读兴趣,发展学生阅读个性,使其个性光彩散发,从而构建个性化语文课堂。
关键词:倡导;个性阅读;构建;个性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2-0243-0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由此可见,在阅读教学中,把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当作首要的目标。在阅读教学活动中,把阅读体验活动、阅读方法有机结合,注重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水平,并强化训练,内化成学生的自觉需求。那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怎样才能构建具有个性化的语文课堂呢?
一、拓宽阅读视野,倡导阅读个性
当今世界是一个信息时代,在纷繁复杂的各种信息中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资源,并进行整合处理,成为自己的阅读所需,就是需要提高阅读能力,让有效阅读成为一种习惯。而当前语文课堂教学的信息量相对较少,以教师为本的教学已不适应现代教学理念,这就要求教师以及学生要跳出课本,超越课本,拓宽视野,丰富相关链接,使阅读得到延伸。
1.课堂延伸,自主阅读。叶老说:“科内教材有定量,虽足使儿童感兴味,尚不能厌足。惟有取兴味相类的书籍供给儿童,是他们有取之不尽的乐趣。如此,国文教授的收获必大。”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我们尽可能地让学生多准备一些与课堂有关的资料。通过互联网,通过现代媒体工具丰富相关的阅读,为课堂上的充分阅读和交流讨论做好准备。例如,在学习某一篇课文时,可以补充该位作者的生平介绍和其他作品,也可以补充与该课文同内容同主题或观点相反的作品,展开比较阅读,让学生学会批判,学会同中求异,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来体验和创造。
2.课外拓展,广泛阅读。叶老曾发出这样的感慨:“国文教授并非是限于教室的教科啊!国文教授并非限于书本以内的教科啊!”所以要加大课外的阅读信息量,让学生在课外广泛涉猎,形成开卷有益、手不释卷的习惯,鼓励学生读整本的书,勤做读书笔记。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推荐一些富有时代气息和经典的文学作品,进一步激活学生的求知欲望。课程标准明确规定第一学段(1—2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要求“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第二学段(3—4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要求“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第三学段(5—6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要求“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可印发推荐阅读篇目,做出指导和点评,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并通过“读书笔记展评”、“故事会”、“朗诵比赛”、“手抄报”、“课外阅读知识竞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激发阅读的兴趣,调动阅读的积极性,巩固阅读成果,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使课外阅读步步深入,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
二、尊重个体选择,培养阅读个性
1.个性化内容的选择。每一个学生的生活体验不同,认知也不一样。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当中,尽可能地尊重学生个性,尊重学生的阅读选择和情感体验,多给学生一些自由选择的空间,通过创设情境激活情感,让阅读教学更具个性。例如我在教学《四个太阳》时,先让学生读全文,鼓励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季节的太阳进行研读,并想想自己从中知道了些什么。因为学生选择的是自己最喜欢的内容,兴致勃勃,乐在其中。选择其他季节的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全班交流,相互学习。全班交流的时候,学生可以自由发言,学生说到哪个颜色的太阳就讨论哪个颜色的太阳,老师就引导学生学习哪个季节的太阳。最后再让学生自己选择自己最喜欢的那个季节的太阳,学当“小小朗读能手”,读给全班同学听。这样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生学得有兴趣,能从自我阅读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从而将“要我读”转化成“我要读”,形成学生自己独特的想法,这样学生在快乐中不知不觉地提高了阅读的水平。
2.个性化方法的运用。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水平存在差异化,在有效阅读的前提下,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尽可能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和情感体验进行阅读。通过阅读满足个性需求,让小孩子们快乐地读,并且读得快乐,真正使阅读成为轻松快乐的体验,是一种的享受。例如在学习《可爱的草塘》这课的“小河”部分时,我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现自己的阅读成果。首先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将学生组成四人小组的学习法进行学习,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小小导游、小小朗诵家、小小画家等角色,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对“小河的美”的理解感悟:当小小导游的同学用自己的导游词表现小河的美;当小小朗诵家的同学可以写成小诗以朗诵的形式朗诵小河的美;当小小画家的学生可以利用简笔画的形式画出小河的美景等等,再让学生推荐小组成员汇报学习成果,进行全班自由交流,教师和学生一起学习交流探究,并在关键处进行点拨、引导,这样老师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学生学得积极主动,读书效率也高了。因此,提倡个性化方法的运用,放飞学生自己的个性,运用自认为最有效的学习方式方法进行学习,实现了异曲同工的学习效果,何乐而不为?
3.个性化交流的方式。阅读交流主要是分享学生的阅读体验和感受,也是锻炼学生分享能力的一个途径,教师在选择交流的方式上要避免单一性,可以选择一对一、一对多、分小组、分主题、交流式、辩论式、提问式等交流方式进行交流学习,让学生在交流活动中充分表达自己的阅读体验阅读感悟。因此,课堂里可以避免单一的师生一问一答的传统交流方式,而是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交流方式,可以选择和老师交流,可以选择和好伙伴交流,还可以选择和家长交流等。如在教学口语交际《学会生存》中,教师用多媒体出示:“广州市第59中学初二一名14岁的女中学生小苏在乘坐62路公交车时,看到一名歹徒趁一位老太太不注意,抢走其手中的钱包夺门而逃后,紧追不舍夺回了老太太被抢的钱包,但在与歹徒的搏斗中小苏被利刃划伤,而歹徒在众人的冷漠围观下竟扬长而去。你会怎么做呢?”问题一出现,教室里热闹起来,有的说应该去救,有的说不能冒险去救。教学到此,教师采用辩论赛的形式进行交流,把学生分成正方:称赞她是“英雄”,有助于弘扬良好的社会风气;反方:“不要鸡蛋碰石头”,因为未成年人还不具备与违法犯罪分子做直接面对面抗衡的能力,见义勇为的后果很可能是白白地付出生命。通过双方的辩论交流,在激烈的辩论交流中培养阅读个性,而不是人云亦云。endprint
三、彰显阅读体验,发展阅读个性
1.内容理解的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提高阅读能力。阅读教学的范文,具有普遍性,并且具有时代性,反映的是作者、当时的社会年代特征,是作者个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人生观的一种表达。而阅读对象是现阶段的人,认识和理解以及价值取向有所不同,存在不同的观点看法。在阅读教学的过程当中我们要很好地保护好学生的个性认知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在不断积累的过程中丰富自己的认识完善自己的认知,并在独立思考的过程当中完善自己的建议和意见,修正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如在教学《桥》一课中:媒体出示: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师:请同学们注意看这句话的标点符号,说说为什么都是感叹号,想想老汉的喊话有几个意思,再练习读读体会体会。师:谁来读读这句话?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生1:“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我是采用斩钉截铁的语气读的。生2:“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我觉得应该是镇定自若的语气。生3:“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因为老汉面对这咆哮的洪水、你拥我挤混乱的人们、不断上升凶猛的洪水,老汉用不容置疑的语气,坚定大声地喊话。学生在一次次的朗读中,读出来不同的见解和感受。
2.情感体验的个性化。阅读情感,是指阅读者对阅读对象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与意愿的体验的反映。情感体验是阅读体验的更高层次体验,更具有主观性。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生活体验也不尽相同,在阅读教学情感体验中,不要让教师的个人情感体验成为主导,而是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情感体验,并让其得到彰显。如在教学《三个儿子》时,老爷爷说“我只看见一个儿子”,本文旨在让学生懂得心中有妈妈,知道怎样爱妈妈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但是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后,有的学生觉得只有那位认为自己的儿子没有什么特别地方的妈妈的孩子懂得爱妈妈,他接过妈妈手中的水桶跟着走了,所以才是真正的儿子;有的学生却认为那个翻跟斗像车轮一样在转动的儿子也是真正的儿子,因为他苦练本领,也很值得大家学习;有的学生认为那位唱歌唱得很好听的也是真正的儿子,因为他优美的歌声消除了妈妈提水的疲倦。此外,还有人认为他们三个都是真正的儿子,因为他们有不同的优点,都有值得大家学习的地方。这些不同的情感体验,有力地显示了个性化阅读的特点。
总之,我们教师只要形成开放的教学观,着眼于学生的个性的发展,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培养,把阅读的课堂还给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体体验,让学生读有所悟、所得、所疑,使其个性光彩散发,构建个性化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金世祥.个性化阅读的主要特点和实施策略[J].2006,(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