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泽祥
我们结合本地区特点,充分利用本地化学资源,让外来工学生把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起来,用他们学到的知识解决农村生活和生产问题,比起在课堂上枯燥的理论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帮助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使他们切身感受化学带来的乐趣。
根据调查,我校周边地区有矿石厂、养殖场、自来水厂、纺织城、食品厂、还有朗头古村落等等,利用这些课程资源我们做了以下尝试。
一、水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人类离不开水,在教学中我除了讲授水资源基础知识外还进行以下尝试来让学生了解水是如何经过净化而走进我们的家庭:1.带领外来工学生到炭步的自来水厂进行参观,引起学生的好奇心理。2.参观自来水厂是如何把污水净化成走进千家万户的饮用水的全部过程。自来水厂净化水的第一步是加入絮凝剂,跟着就是反应沉淀池、过滤池、活性炭吸附池,这些过程与学生在实验课上的操作可能有所不同,但主要的原理是相同的。在工作人员讲解的同时我指导学生联想课堂上实验室是如何进行水的净化这一操作,还指导学生到药店里买明矾放到污水中体验明矾的净水效果,老师再对此作出指导比较以拓展知识。3.参观完毕后,指导学生总结整个参观过程与课本知识的联系。同时还带他们到朗头古村参观,除了参观古村落外,还带他们了解村民取用饮用水的方式,主要是取用地下水,并且将地下水外销,形成了在炭步镇内小有名气的朗头水的品牌。然后收集朗头水回家进行硬水和软水的鉴别。许多外来工学生的兴趣都很浓,也很积极,第二天回校纷纷向老师汇报鉴别结果:虽然朗头水入口甘甜,但原来是硬水。教师因势利导,让他们写出炭步镇饮用水质量调查的实验报告。
二、组织外来工学生到农村社区的各个水资源污染严重的地方进行实地调查
1. 由于本地区拥有一个纺织城,所以组织学生深入纺织厂里面,在了解化工原理的同时着重学习纺织厂的污水处理过程,理解其工作原理及相关的化学知识。2.带领学生收集纺织厂的污水进行研究,并提出问题:怎样测定污水的酸碱性和酸碱度。由于身临实地,学生兴致很高,经过思考都能提出用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测定污水的酸碱性和酸碱度。通过上述方法,学生对如何鉴别溶液的酸碱性和酸碱度的方法就非常熟悉了,也初步了解如果污水排放到河流所造成的危害。3. 指导学生针对污水对农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的严重影响进行学习和总结,让他们把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更能巩固所学的知识。
三、碳与碳的氧化物的实验尝试
在上第六单元的时候,因为有一个学生实验要制取二氧化碳,我要求学生自已准备石灰石。有一个学生带了一块生石灰回校还以为是石灰石。我意识到,平时在讲课时以为已经讲清楚了,但由于学生没有实物方面的知识,还不会区分石灰石和生石灰。因此我想到了利用我镇的资源,由于我镇有大量的石灰厂,刚好有一个外来工的学生的家长就在石灰厂打工,因此我通过学生的家长联系,组织学生参观附近石灰厂。本地区的石灰厂主要是通过对石灰石进行高温煅烧后获得生石灰的过程,在参观讲解前,有学生会有疑问:为什么一块块灰色大石头坚韧难锤,进入高温煅烧炉后会变成白色易碎还散发着热气的生石灰块呢?这就是发生化学反应所得的结果。我一边带领学生参观一边向学生讲解这个化学反应:1. 从肉眼观察的灰色大石块作为反应物,含有大量的CaCO3,而白色生石灰主要从原材料分解得来,而制作原材料为灰色且较坚硬是由于材料掺有杂质。2. 同时我们在参观中感觉到环境温度较其他地方要高,且整个煅烧过程需要高温炉,说明反应条件需高温。3. 从观察中可以了解生石灰的性状:该反应还生成另外一种物质CO2,但这种物质不能真实观察出来,这里则需要指导学生发挥想象力思考如何验证CO2的存在。经指导有认真细心的同学可以观察到石灰厂和其它周围植物的对比,石灰厂的植物枯萎发黄,这表明可能是生石灰生产过程产生大量的CO2对植物造成了危害。同时还现场找了一块生石灰放入到水里,当生石灰倒入水后,液面会产生很多的气泡,整个池的溶液产生一种沸腾的状态,由此聪明的学生就会想到这个反应还是一个放热反应。这样,通过参观石灰厂,直观展现生石灰生成反应的每一个部分,学生就更容易理解,同时对该反应也印象深刻。
责任编辑潘孟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