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丽群,江 陵,陈咏莲,巫丽琼,欧常学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博爱医院产前诊断中心,广东 中山 528400
性早熟属于一种内分泌疾病,指的是男孩9岁、女孩8岁以前出现性发育现象,表现为男孩睾丸增大、女孩乳房发育等,同时伴有骨龄增加、生长加速以及具有生殖能力等现象,随着近年来饮食结构的改变,此类疾病的发病率逐渐增加,而且有文献统计显示女孩性早熟发生率要高于男孩[1]。随着体内激素分泌失衡,性早熟患儿会出现一些与年龄不符的心理状态,出现自我认同和社会间的矛盾现象,表现为抑郁、多动、暴躁、残忍以及性行为等[2],笔者近年来尝试采用强化心理护理措施治疗此类疾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病例选取为2008年1月~2014年1月之间我院收治的100例性早熟儿童,包括男性31例,女性69例,年龄6~9岁,平均7.8±1.1岁,以上患儿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组制定的性早熟标准[3]。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以上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儿在一般资料对比上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两组患儿治疗方案相同,均给予曲普瑞林治疗,剂量0.08~0.1 mg/kg,每4周注射1次,连续用药12~24个月。
1.3.1 正确认知 性早熟患儿由于外表、体型以及生理变化上与周围儿童不同,从而产生苦恼、自卑、抑郁、恐惧等不良心理状态,在这些负面情绪的影响下,很容易作出一些极端行为,表现为抵触周围事物,对家长和同伴产生排斥或攻击性,部分患儿在接受治疗时由于害怕打针从而出现抗拒治疗的情况[4-5]。对此应当通过健康教育来告知患儿性早熟的一些常规知识,让患儿正确认识性早熟,能够客观的看待自身的生理变化,调整自我心理状态,在家人和医院的帮助下学会调节自我和周围的人际关系,对于出现月经的女孩应当指导患儿注意生理卫生,学会对生殖器和乳房的保护。对于抗拒治疗的患儿则要以耐心、认真、关怀的态度去告知,让他们明白治疗的必要性,在平时建立与患儿的良好关系,确保治疗正常进行。
1.3.2 影响环境 父母对子女的影响是最为深刻的,父母的行为和心理都会对患儿的个性发展造成深远的影响[6-7],如果性早熟患儿的家长存在一些不良心理状态,必须及时纠正,以免对患儿的个性形成造成不良影响,告知家长该如何正确看待子女的性早熟问题,学会给予患儿心理支持。家长可定期到医院进行学习,掌握性早熟的基本知识,减轻心理负担的同时正确看待此类疾病,在家中为患儿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发育环境,确保患儿心理健康。同时家长要对患儿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并及时反馈给护理人员。
1.3.3 适当性教育 性早熟患儿过早的面对一些他们尚不了解的东西,如果不能给与孩子们正确的指引,让他们掌握必要的性知识,在当前信息爆炸的环境中,一些错误的信息就会趁机而入。因此必须重视患儿的性教育。有学者曾指出:“性教育的目的在于给予孩子科学的性知识和正确的性观念”,性教育是一种终生教育,对于性早熟儿童更应当提前进行,在性意识萌动前就接受正常的教育,确保患儿心理健康成长。
采用艾氏儿童行为量表对两组患儿治疗前的外显行为问题进行评定,采用统一的指导语进行解释,由患儿家长现场完成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抑郁、社交退缩、多动、攻击、残忍、性问题、分裂样强迫、体诉以及违纪9个因子,各10个问题,分值0~2分,分值越高说明外显行为问题越严重。
采用SPSS 16.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对比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P<0.05视为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曲普瑞林治疗后,两组患儿的各项问题评分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患儿在治疗后抑郁、社交退缩、体诉以及违纪4个方面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儿艾氏儿童行为量表治疗前后评分统计对比(n=50,均数±标准差)
性早熟明显影响儿童的正常生长发育和社会心理健康,造成矮身材、身体比例不协调和肥胖症等,据报道这些患者的性行为早于年龄相匹配的正常儿童[8]。儿童心理问题是影响儿童健康生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不能正确引导甚至可导致儿童出现精神疾病、违法犯罪行为等。性早熟儿童由于第二性征提前出现,加上体内激素水平明显增高,如果患儿不能正确看待自身变化,在遭到取笑等对待后很容易导致一些过激行为或不良心理状况,严重的影响了患儿的心理健康。本研究表明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曲普瑞林治疗后,两组患儿的各项问题评分均有所改善,这与郑斐等关于中枢性性早熟女童曲谱瑞林治疗前后心理行为的变化研究结果一致[9],本文进一步研究强化心理护理后的性早熟治疗患儿在抑郁、社交退缩、体诉以及违纪4个方面较观察组患儿有明显的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阐述在药物治疗基础上采用强化心理护理措施来调节患儿的心理状态,给予日常行为指导,从结果来看,观察组患儿的外显行为问题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强化心理护理有效的改善了患儿的心理状况。但个体心理的发展受遗传和环境的共同影响,家庭环境对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也至关重要。目前的研究基于家长的评价,尽管有研究表明青春期女孩及其父母对于其表现常提供相同的信息,但青春期孩子常较父母提供一些更为重要的信息[10]。研究限于量表,没有进行进一步的访谈,还需要对治疗前后的两组儿童进一步长期随访,明确治疗过程本身对其行为问题的影响,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实施过程中应当根据患儿的性格、心理差异进行针对性调整,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应该重视青春期女童性早熟的心理变化,为患儿及其家庭提供专业的心理护理。如果患儿不能很好适应自己体内激素变化而导致的身体上的变化,受到取笑及嘲弄,或不能接受自己的变化可产生行为问题。除了父母应给孩子以安慰和解释,我们专业的医务人员更应在心理护理方面给予重视和专业的引导,避免发生心理行为的偏离。
[1]杜敏联.青春期内分泌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58.
[2]颜 纯,王慕逖.小儿内分泌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16.
[3]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组.中枢性性早熟诊治指南[J].中华儿科杂志,2007,45(6):426-7.
[4]杨黎星.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患儿的护理12例[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9):31-2.
[5]王 春,赵 岫,张 琴,等.心理护理在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患儿治疗中的作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23):2834-5.
[6]林 峰,郑昌华,李 桦,等.浙江沿海地区性早熟的调查与研究[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4,19(8):640-2.
[7]叶 裕.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女童的家庭治疗与护理指导[J].中国妇幼保健,2007,22(32):4590-1.
[8]Baumann DA,Landolt MA,Wetterwald R,et al.Psychological evaluation of young women after medical treatment for central precocious puberty[J].Horm Res,2001,56(1/2):45-50.
[9]郑 斐,朱 红,蒋优君,等.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女童GnRHa治疗前后心理行为的变化[J].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37(3):289-94.
[10]Xhrouet ED,Lsgrou K,Heinrichs C,et al.Longitudinal study of behavioral and affective patterns in girls with central precocious puberty during long cting triptorelin therapy[J].Acta Paediar,1997,86(8):8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