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利华 江百炼
(湖南工业大学商学院 湖南 株洲 412007)
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教师的教学与科研任务越来越繁重,不断的职称晋升与业务考核,使得他们精神高度紧张,工作压力巨大,极易诱发多种身心疾病。调查表明,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不佳[1],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值得关注[2]。高校教师面临着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4],强迫症状、人际适应不良、焦虑、抑郁、职业倦怠是教师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5]。近年来教师群体心理疾患的病发率居高不下,且呈不断蔓延恶化趋势,已成为影响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隐患[6][7]。对此,许多高校也制定了许多关于教师进修培训、选拔培养、子女入学、住房优惠等缓解性措施,然而,从目前我国高校的实际情况来看,却很少有高校从组织层面为教师提供具体、专门、组织化的心理援助或服务,多数教师主要是依靠自我管理。
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没有引起学校足够的重视,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管理与服务普遍存在缺失。究其主要原因:一是管理者对教师心理管理的意识薄弱。一直以来,国家各教育机构和高校管理者都非常重视对高校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学和科研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其主要精力集中在教师的学历建设,却对教师的心理健康关注不够。特别是有些学校领导认为教师工作轻松惬意,每年有寒暑假休息调整,生活衣食无忧,根本不存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二是教师对心理服务的误解。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许多教师对接受心理咨询和治疗存在着一定的偏见,认为那些需要人帮助调适心理的人是不正常的人。对于自尊心较强的高校教师,更是难以启齿,习惯于压抑和自我疏导。这客观上造成了相关求助需要的不足,相应地很难引起管理层的关注。三是缺乏有效的人力与资金保证。目前学校愿意给教职工的生理疾病“买单”,而没有专项的心理健康福利与资金投入,也就难以购买科学化量表以及测量工具。此外,我国大多数高校真正专职从事心理健康干预的工作者不多,而真正受过正规心理学、临床心理咨询训练者更少,这也制约了心理问题干预机制的产生与发展。
教师的素质是高教发展的关键所在。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着学校的前途和命运,影响着学校的竞争实力。尽管存在着许多制约因素,建立一套完善的教师心理健康管理体系应该尽早提到管理者的议事日程。来自于企业管理中流行的EAP就是一种有利的选择。
EAP是英文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的缩写,它可直译为“员工援助计划”,也可意译为“心理援助计划”,它最早起源于美国,是“由企业为员工设置的一套系统、长期的福利与支持项目。通过专业人员对组织的诊断、建议和对员工及其直属亲人提供专业指导、培训和咨询,旨在帮助解决员工及其家属成员的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提高员工在企业中的工作绩效。”[8]20世纪80年代,EAP在欧美发达国家有了长足的发展。到目前为止,财富500强中,有90%以上的企业总部为员工提供了相当成熟的EAP服务,其服务内容涉及压力管理、职业心理健康、裁员心理危机、灾难性事件、职业生涯发展、健康生活方式、法律纠纷、理财问题、饮食习惯、减肥等方面。
EAP主要开展三个层面的工作:一是初级预防。即营造一个积极的、支持性的和健康的工作环境,减少或消除任何导致职业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二是教育和培训。即面向员工宣传与职业心理健康有关的教育课程,包括应付工作压力、自信性训练、放松技术、生活问题指导等。面向管理人员提供专门的培训课程,以提高他们对员工心理健康的意识和处理员工个人问题的能力。三是员工心理咨询与辅导。即由专业心理咨询人员向员工提供个别的、隐私的心理辅导服务,以解决他们的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使他们拥有较好的心理状态去生活和工作。
在教育领域,第一个正式的教师援助计划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在罗格斯大学和哥伦比亚的密苏里大学成立。这些项目被设定为全职工作人员服务,并且被设计为覆盖整个工作场所的多种个人问题的服务项目。在美国教育机构中,员工援助计划的数目从1975年的5所增长到1984年的近150所[9]。近年来,教师援助计划以一些不同的形式被报道,在大学的覆盖面更为广泛。
在我国,2005年南京市秦淮区建立起第一个教师心理援助机构,服务对象主要是南京市的学前及中小学教师。该援助机构通过一些日常的帮助项目和定期的援助活动,主要帮助教师解决工作中的压力以及其他心理问题,目前也已取得了一些成效。而在我国的高校系统中,员工援助计划开始被人们关注[10][11],但高校教师心理管理的组织支持系统很不够完善。
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管理是指高校各级管理者依据教师心理发展特点和管理心理学原理,有意识地借助各种媒介,使其保持良好心态,以实现学校持续发展和教师心理健康而实施的管理。理论研究表明,它与EAP具有相似性和共同性。其一,目标上具有一致性。都以实现员工工作和学习的高效率以及提高员工生活质量,增强员工职业幸福感为共同追求的终极目标。其二,人文关怀理念的一致性。两者都是从更深层次上关注人、尊重人、注重人的价值、开发人的潜能,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其三,内容上都关注心理健康。两者都从工作、人际、压力、健康、婚姻、子女教育等方面对员工进行指导,维护其心理健康,预防其心理问题。
根据系统的相似性原理,员工援助计划的服务方式同样也适用于高校,EAP有效应用的成功经验,高校都可以有条件地加以借鉴,也将给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管理带来思考与启示。一是人本化管理。学校有关领导特别是高层领导应该认识到,高等院校的组织核心竞争力来自于高素质的人才,为教师提供心理援助不能仅看成是人力资源开支上的增加,而应该视为教育质量上的投入和学校文化建设上的投入,这种投入也能带来产出,包括教师抱怨减少、凝聚力增强、工作绩效提高。二是系统性管理。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管理应该借鉴EAP的系统性特征,发展成为一项系统的长期的工程,需要在全员参与,多部门合作之下,围绕教师的发展现状、心理需求开展调查研究,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并及时对教育效果进行动态评估。三是预防性管理。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管理要坚持面向全体员工的原则和方针,以发展性、建设性、教育性和预防性为主,关注全体教师的健康维护、潜能开发和工作绩效的提高。四是针对性管理。高校在实施教师援助计划时,要针对不同年龄、职位、性别以及不同程度的教师采用不同的策略。如对于当前心理健康状况良好的教师,通过宣传教育和培训辅导,增强其自我保健的意识,使其掌握应对心理危机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对于存在中、轻度心理问题的亚健康教师,通过团体化的心理辅导,开展专业服务,缓解心理压力;对于存在较严重心理障碍的个别教师则需要借助于专业机构的介入和干预,及时进行临床心理治疗。五是差异性管理。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服务要逐渐形成有中国特色的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服务模式。可以充分利用目前成功开创的途径与方式,如通过课程、网站、信箱、电话等多种平台,开展个体心理咨询、团体心理咨询、心理素质拓展训练、专题讲座等。
基于EAP思想以及教师心理健康管理原理,笔者尝试从目标设置、实施保障、运行操作等方面构建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管理体系。
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管理的价值衡量需要一个较长的周期,因此,目标制定应该注重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相结合,高校组织目标与教师个人目标相统一。具体目标见表1。
表1 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管理目标体系
1.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国内外EAP的实践表明,管理层的支持与重视是EAP顺利实施与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中共十八届二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实现服务。”以人为本,就要强调人本管理,关注人的心理健康,并重视人的心理健康投资。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关乎高校自身的生存与长效发展及为社会输送的人才的质量,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发展。因此,高校管理者要重视教师人力资源的开发,重视教师心理资本的投资,从战略高度把教师EAP作为高校发展规划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2.确定实施模式和职能部门。EAP的顺利实施有赖于设立一个专门的心理援助机构以及相关的协助单位。鉴于目前许多高校都已设立心理咨询机构,拥有条件良好的心理咨询室和一批持有心理咨询师、人力资源管理师证的专兼职工作人员,笔者认为,高校推广EAP服务宜采取“内部为主、外部为辅”的复合型模式。“内部为主”是指内部援助机构提供EAP服务为主,即学校在内部设立新的独立的职能机构,或者依托于心理咨询中心或人事部门设立新的职能。它由学校内部的专职人员负责教师援助计划的设计、组织、实施和推广等工作,特别是对于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完全由本校的心理咨询机构承担,如普及性的关于心理健康、家庭生活、人际关系等的讲座培训,可以邀请校内有关教师讲解。“外部为辅”是指外部专业机构支撑为辅,即对于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普查工作,涉及教师个人隐私的不宜为外人所知的问题咨询,特别是心理障碍与心理治疗,则由校外相应的专业机构来提供。“内部为主、外部为辅”模式可以保证信息沟通的及时性、有效性,资源互补性和安全性,有利于教师EAP工作有序有效开展。
3.建立明确的规章制度。为避免高校心理健康管理流于形式、执行不到位,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显得尤为重要。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援助机构要明确机构职能、确立岗位职责、专业人员工作手册(专业标准和伦理规范)、保密原则与制度、员工转介流程与实施细则。建立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援助工作者培训、考核、激励制度。建立每年一次的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检查制度;建立教师心理健康档案制度;建立学校、院(系)、社区纵向心理危机排查、预警制度,形成危机前主动防御,危急中及时干预和危机后跟进咨询的工作程序。
4.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工作者队伍。心理咨询是专业性很强的一项服务,因此,为教师提供心理援助的人员除要具备国家规定的心理咨询的资质外,他们还应该熟悉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的基本理论,熟悉学校运行规律以及教师工作状态。高校要整合教育心理学专家、思想政治工作者、心理医生等心理健康人力资源,通过专职、兼任、外聘等多种方式,建设一支素质优良、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的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援助队伍。要推(试)行心理健康援助工作者资格审查和认定制度,通过校本培训或系统研修等方式,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援助者的专业化水平,并通过落实编制、职称评定、晋级加薪等举措,保证教师心理援助队伍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5.经费与设施的保证。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援助具有准公共产品属性,容易导致援助资金需求和供给不足,学校工会应该把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援助工作纳入到工会的福利开支预算当中,作为职工的一项福利,并提供足够的经费。此外,高校应建立标准化的心理健康援助设施体系,包括个体咨询室、团体辅导室、心理测量室、心理宣泄室、健康图书馆等硬件设施及SCL-90(心理健康自评表)、EPQ(艾森克人格问卷)、16PF(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SAS(焦虑自评量表)等软件设施。另外,加强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援助中心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包括数据管理、测试评分、统计分析和查询功能在内的以数字化、交互性和多媒体为标志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
EAP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科学规范的实施流程,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高校教师EAP的开展应包含宣传推广、心理调查、方案制定、方案实施、效果评估与改进等阶段。
1.宣传与推动
员工援助计划是一个新兴事物,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是较陌生的,教师也不例外。做好教师心理援助项目实施之前的宣传工作十分必要。宣传工作可以从多方面入手,如通过专题讲座、校报、海报、学校网站等全面介绍员工援助计划的概念、作用、服务内容、服务程序等,也可以将相关资料与手册发到每一位教师手里,树立教师对心理健康的正确认识,提高教师关注自身心理健康和自我保健意识,也教给他们简单地调适心理、缓解压力的知识和技巧。
2.心理调查与评估
教师心理状况的调查是高校员工援助计划有效实施的前提,调查的目的在于发现和诊断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及其根源。调查问卷可以由外部服务机构来编制,实施过程也要求外部服务机构参与,高校援助服务小组的工作人员仅协助实施,这样才可以让参与调查的教师没有任何的顾虑。常用量表有:SCL-90(症状自评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CPS)、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压力测试量表、幸福指数量表等。
3.确立EAP援助方案
在由校外专业机构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后,学校教师援助小组需要和校外专业机构确定援助服务的实施内容,根据实施内容的轻重缓急,共同制定教师心理健康援助方案。要求针对不同干预等级、不同目标的教师人群采取不同的干预内容和方法,可以参考表2。
表2 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援助方案
4.EAP方案实施。
包括内部实施与外部实施,内部实施是指EAP专业人员开展培训讲座与心理辅导。外部实施是指外部专业机构负责心理咨询和诊断,主要帮助教师处理工作压力、情绪及精神健康、婚姻问题以及其他问题。服务场所由服务机构来提供,这样就免除了教师害怕遇到同事或者朋友的担忧。教师可以与专家进行面对面、网络交流等来解决自己的问题,对有需要临床心理服务的会转至临床心理专家作进一步的心理评估及治疗或转介接受其它专业服务。
5.效果评估与改进
高校教师的EAP项目是一种投资,要求进行效果评估,它包括阶段性评估和总结性评估。阶段性评估中要求对每次服务与活动进行完整的记录。总结性评估一般从五个方面进行考核,即高校教师援助计划的使用情况、高校员工援助计划的服务满意度、高校教师援助计划对教师个人的影响、高校教师援助计划对高校组织的影响、高校教师援助计划的投资回报率。其中,教师援助计划对教师个人的影响层面上,主要考察在使用了教师援助计划之后,教师在态度、行为、心理健康、心理成长等方面的变化;教师援助计划对组织运行的影响层面上,具体考察的指标有缺勤率、人际冲突、沟通关系、工作满意度、工作忠诚度、组织气氛等。此外,教师援助计划的评估效果要及时反馈给高校管理者和管理部门,以便做出进一步的决策。同时,高校员工援助服务小组要定期将援助服务的实施结果公布给全体教师,增强教师对学校实施援助服务的信心。同时可以设立教师反馈系统,及时了解教师对教师援助服务的意见和建议,以便日后工作的改进。
[1]王平,张月平,霍涌泉.我国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研究Meta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0,31(10):1209-1211.
[2]张积家,陆爱桃.十年来教师心理健康研究的回顾和展望[J].教育研究,2008,54(1):336-338.
[3]王智,李西营,张大均.中国近20年教师心理健康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2010,33(2):380-383.
[4]马全艳,白丽敏,孙明兴.普通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研究[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1,34(4):205-207.
[5]高艳华,赵智岗等.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的主效应因素[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13(5):94-96.
[6]李鹏,李雪平.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福利模式的创新及建构[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2):83-85.
[7]张丽华,潘汝莘.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概况、成因及调节[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75(1):1-4.
[8]赵然.员工帮助计划:EAP咨询师手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4.
[9]王玉坤,曹国兴.高校实施EAP具体方案的设计研究[R].高教科研,2008.
[10]赵丽颖.员工援助计划(EAP)在高校教师压力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3.
[11]张慧斌.基于员工援助计划的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服务研究[D].湖南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