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外语专业大学生思辨能力的实证研究

2015-12-26 03:06:22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11期
关键词:被试者系统化外语教学

王 月

王月/唐山学院外语系讲师,硕士(河北唐山063000)。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新时期改革的产物,它们具备一般高校的特点,同时也有自身的一些特色。在这些院校学习的学生既不同于国家重点本科院校的学生,也不同于技术学校的学生,有其自身的特点。

一、文献综述

思辨能力或称批评性思维能力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是指个人为了决定某物的真实价值,运用恰当的评价标准进行有意识的思考,最终做出有理据的判断的能力[1]。20世纪90年代末,何其莘等外语知名教育专家就开始强调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他们把能力概括为获取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独立提出见解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同时,他们意识到相对于其他文科专业毕业生,外语专业的学生被认为普遍知识面窄、思想缺乏深度、缺乏思辨能力,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由于外语专业目前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的运用[2]。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的迫切性已成为共识,是当前英语专业教学改革讨论的热点。本文以河北省一所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为例,对外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进行实证研究。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的受试对象为河北省一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三年级英语专业、对外汉语专业和日语专业的全日制本科生,各专业各30人,总共90人。本文的研究工具为《加利福尼亚思辨能力倾向调查》,主要是考察受试者个人的思辨能力情感倾向总体情况和寻求真理、开放思想、分析能力、系统化能力、思辨能力自信心、求知欲和认知成熟度七个维度的得分情况。对于每个子维度,被试者的得分高于50分者,思辨能力为强;被试者的得分在40-50分之间时,思辨能力为中性;被试者的得分在30-40分之间时,思辨能力持矛盾态度;被试者的得分低于30分者,思辨能力为弱。对于思辨能力的总分,被试者的得分高于350分者,思辨能力为强;得分在280-350分之间时,思辨能力为中性;得分在210-280分之间时,思辨能力持矛盾态度;得分低于210分者,思辨能力为弱。本研究数据收集于2014年9月,主要用数据分析软件SPSS21.0进行分析。

三、结果与讨论

(一)结果

1.思辨能力的总分比较。

表1 思辨能力总分的描述性分析

通过研究发现,90个受试者平均得分为296分,说明被试者的思辨能力为中性偏低,外语专业学生的思辨能力不是特别弱。在90个受试者中,1.1%的被试者思辨能力全面强,78.9%的被试者思辨能力为中性,20%的被试者思辨能力处于矛盾范围。

2.思辨能力子维度的比较。

表2 思辨能力子维度描述性分析

通过研究发现,思辨能力的7个子维度中,受试者的得分从38分到45分不等,其中受试者得分最低的是系统化能力,其次是寻找真理,再次是批评性思维自信心;而受试者得分相对较高的是开放思想,其次是求知欲,再次是认知成熟度,最后是分析能力。

3.不同专业的思辨能力对比分析。通过单因素方差检验结果表可以看出,在寻求真理方面,F值为5.860,大大超过了0.05,表明英语专业、对外汉语专业和日语专业的平均值之间有显著差异;而思辨能力的其他6个方面在3个专业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从事后多重比较检验结果表可以看出,在寻求真理方面,日语和对外汉语之间的概率为0.004,达到显著水平,说明日语和对外汉语之间在寻求真理方面的差异很明显。

表3 从事后多重比较检验结果表

(二)讨论

1.外语专业学生的思辨能力总体趋于中性。从以上调查可以看到,该校外语专业学生的思辨能力只有一个全面强者,没有思辨能力较弱者,普遍趋向于中性和矛盾范围。这与其他学者研究的结果基本一致[3]。究其原因,这和外语教学是分不开的。教师在课堂上处于主导地位;而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最终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日益减少,缺乏创新性。长时间的教与学,学生逐渐增长的是仅依赖记忆和操练的语言技能,而深层次上的批判和创新思维能力得不到提高。洪堡特曾说过 :“语言绝不是产品,而是一种创造活动”[4]。因此,外语教师在培养学生语言技能的同时,更重要的还是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思维决定语言,语言表达思想。思辨能力永远是智慧的体现,外语专业学生不仅需要精通语言,更需要提升智慧。

2.外语专业学生的系统化能力较差。在思辨能力的七个子维度中,外语专业学生得分最低的是系统化能力,其原因仍与外语教学分不开。外语专业学生学习的内容主要是彼此间独立的单词、词组和语法点,以及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的训练,他们的头脑中几乎没有系统的概念。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很少进行培养学生系统能力方面的训练。缺乏系统能力的表现是学生进行陈述问题时会明显地发现其中内容安排混乱、缺乏系统性;让他们进行辩论说理时,常常脑子里一片空白,觉得无话可说或一片混沌,不知从何说起。因此,在外语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系统化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对学习的内容进行系统化处理,如在开学初给出整个学期学习内容的系统化图示,在上课之前给出每次课程的思维导图等;学生在语言输出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设计好自己所要讲述话题的系统化结构,再选择要输出的具体语言。除了系统化能力之外,在外语教学中,教师还应多重视学生寻求真理、思维能力自信心和分析能力的培养,这些都是外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中比较弱的部分。

3.在寻求真理方面,对外汉语和日语专业存在显著差异。对比英语专业、对外汉语专业和日语专业思辨能力的7个子维度发现,3个专业在各个子维度中的平均值只有在寻求真理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其他6个子维度的均值差异均不明显。在寻求真理方面,英语专业和对外汉语专业、日语专业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而日语专业和对外汉语专业具有显著差异。这是由于日语专业学生都是从大学开始零起点学习一门新的语言,因此他们在学习中会更有新鲜感,从而更容易寻根究底、探求真理;而对外汉语专业学生,由于汉语是他们的母语,英语是他们已经学习了近十年的第一外语,他们主要是学习如何用英语更好地传播汉语,较少涉及深入探求真理方面,因此,在这方面相对较弱。对外汉语专业是个近几十年来发展起来的专业,如何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特别是探求真理能力是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本研究发现,在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中,外语专业学生的思辨能力普遍较低;思辨能力的7个子维度中,外语专业的学生发展不均衡,其中得分最低的是系统化能力;在寻求真理方面,对外汉语和日语专业存在显著差异。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以对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中外语专业发展方向和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同时对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方面的研究提供一定的补充。

[1]Paul R&Elder L.Critical Thinking:Learn the Tools the Best Thinkers Use[M].New Jersey:Pearson Prentice Hal,2006.

[2]何其莘.关于外语专业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1):25~29.

[3]黄源深.思辨缺席[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7):1,19.

[4]威廉·冯·洪堡特.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猜你喜欢
被试者系统化外语教学
坚持系统化思维 构建大安全格局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系统化推进回迁提速
杭州(2020年23期)2021-01-11 00:54:44
德西效应
德西效应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速读·中旬(2018年7期)2018-08-17 07:22:00
“Less Is More”在大学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儿童花生过敏治疗取得突破
环球时报(2017-08-18)2017-08-18 07:46:39
为什么我们会忍不住发朋友圈?
奥秘(2016年3期)2016-03-23 21:58:57
电视栏目系统化包装与宣传
新闻传播(2015年7期)2015-07-18 11: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