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职“2+1+3”办学模式中的“衔接”问题研究
——以河北旅游职业学院为例

2015-12-26 07:38
学周刊 2015年14期
关键词:技能型培养目标中等职业

中高职“2+1+3”办学模式中的“衔接”问题研究
——以河北旅游职业学院为例

袁丽伟 潘 元 林国智 (河北旅游职业学院 067000)

中高职教育衔接在培养目标、专业、课程、管理等方面仍存在很多问题。以河北旅游职业学院为例,探索中高职“2+1+3”办学模式的衔接,从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招生考试等方面初步建立了衔接培养机制,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衔接。

“2+1+3”办学模式 中高职教育 衔接

为加快建设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学生接受高质量、高层次职业教育的需要,从承德市中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实际出发,建立中高职教育衔接的人才培养道路,河北旅游职业学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依据当今中高职教育衔接的现状及主要模式,选择优势专业群在中高职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充足及招生方式等方面统筹安排、分阶段实施,尝试开展地方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衔接办学实验工作,建立科学、合理、有地方特色的“2+1+3”中高职衔接模式,以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推动和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

一、中高职“2+1+3”办学模式产生的背景

(一)中高职教育衔接现状

1985 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首次提出中高职教育衔接,虽然发展速度较快,但是衔接模式主要停留在粗放的学制衔接层面,导致中高职衔接始终无法形成规模。首先,国家很长一段时间内将中等职业教育定位为就业教育,随着社会及经济的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办学定位在短时间内没有得到及时调整。其次,中高职衔接模式及具体实施缺乏科学合理的设计,致使中高职衔接的优势没有完全展现出来。最后,中高职发展不同步,近年来受生源危机及高校扩招影响,中职学校招生规模迅速下滑,高职院校招生普遍受到冷遇,这种情况下的中高职衔接发展动力不强。

(二)中高职教育衔接模式

1.对口升学模式

即完成三年中职学习的中专、技校、职高毕业生,通过对口招生升入专业对口的高职院校继续学习深造。相对于普通高考而言,降低了难度,升入大学的概率更高,从而满足了部分中职毕业生继续学习深造的愿望。由于政策要求,学生在中职学什么专业,参加对口升学考试时必须是该专业或相关专业,被高校录取后在该专业继续学习,该模式更有利于高职教育实现培养目标,即培养出符合岗位需求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中高职分别制定课程标准,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知识和技能的重复或断档等问题,而且两者生源素质结构差异较大,造成中高职教育实质性的衔接有一定困难。

2.分段贯通模式

即中等、高等职业院校实行分段贯通式联合办学,招收对象为初中毕业生,学生先在中职学校学习,毕业后通过考试按照一定的选拔比例升入高职院校继续学习。该模式可以实现中高职院校资源共享,共同建立培养目标,构建课程体系,分阶段实施,避免课程的重复和断档等问题。当然,该模式需要以系统有效的中高职教育衔接课程体系为依托,有政策措施为保障。

3.五年一贯制模式

该模式是我国最早试行的中高职教育衔接模式,招生对象为参加中考的初中毕业生,达到录取成绩后,进入高职院校学习,即“初中起点,大专教育”。由于五年贯通避免了高考的压力,对于学生和家长来讲更具吸引力。但是实行五年贯通,由一所学校承担中职、高职不同阶段的教育任务,需要投入大量的财力筹办教学设备、实训基地建设等,形成重复建设,导致资源的浪费,不能发挥出教育资源应有的效益,这些都限制了“五年一贯制模式”的发展。

二、中高职“2+1+3”办学模式确立的依据

中高职教育衔接是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的产物,是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端技能型专人才的有力保证。“2+1+3”办学模式正是在这种需要下逐渐确立的。

(一)这种模式是建立和完善职业教育体系的需要

我国的教育结构从初中后主要分为普通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两个体系。目前职业教育体系并不完善,制约着职业教育的发展。中高职衔接为部分中职毕业生提供了继续提高学历的平台,缓解了中职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同时为高职院校输送优质的对口生源,促进了高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推动了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

(二)有利于高等教育结构调整

高等教育结构虽然具有多样化和多层次性的特点,但是近年来高等教育的结构始终没有根本性的改变。《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采取试点推动、示范引领等方式,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我国普通高等院校共有1200所,2014年预计有600所试行转型,淡化学科、强化专业,按照企业的需要、按照岗位来对接,推动促进普通高等教育从单一的学科型向学科型与职业型并举的方向发展。

(三)有利于职业教育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

我国大多中职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设施设备、实践教学基地等都达到了较高水平。“2+1+3”模式有利于中职学校吸纳学生,同时能够充分地发挥高职院校的教育资源优势,调动双方的积极性,实现职业教育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

(四)有利于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只有同时满足现阶段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才能够实现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采取“2+1+3”模式,可以为更多的初中毕业生接受高职教育打开通道,实现学历提高、技能提升、就业提档的目标。它有利于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有利于缓解中职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有利于提高高职院校的毛入学率等。因此,“2+1+3”办学模式是目前一段时间内开展地方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可行选择。

三、中高职“2+1+3”办学模式的具体内容

(一)培养目标的衔接

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生产一线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中等技能型人才,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因此二者的培养目标不同。“2+1+3”办学模式以行业职业教育集团为平台和支撑,发挥中等、高等职业学校各自办学特色、集成资源优势,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积累中高职教育衔接经验,进而实现中高职院校的贯通。

(二)办学模式的衔接

承德市教育局确定2 0 1 4年参加“2+1+3”实验模式的实验对象,高等职业院校为河北旅游职业学院,中等职业学校为市属、县区属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实验采取中高职院校合作办学,使有升学愿望的中职毕业生进入高职“实验班”学习,通过单独招生或者普通高考,实现中高职教育的连读。学生总学习时段为2年(中职)+1年(中高职共同培养)+3年(高职),经考试考核合格后由所在中职学校颁发市教育局验印的中等职业学校毕业证书,通过参加合作院校的单独招生考试或普通高考,经录取取得高职院校学籍,在高职院校学习三年经考试考核合格后颁发教育部注册的普通高校专科毕业证书。

(三)教学衔接

中等职业学校与高等职业院校在办学定位上要分别做到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式、教学环节、教学实习和顶岗实习等方面的同构和衔接,避免教学内容重复、资源浪费等问题。参加实验的中高职院校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授课计划和实习计划,避免专业理论课程脱节、重复,实践技能倒挂等问题。目前,中等职业学校普遍存在教学设备落后、实训实习条件差等问题,为实现教学资源共享,不能满足实践教学条件的中职学校可前往合作办学的高职学校进行教学。为进一步推进合作办学机制,发挥社会服务职能,河北旅游职业学院2014年选派28名优质教师赴各中职学校进行专业对口支援,外派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要给中职学生灌输正确的理念,使其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心态和更高的目标,努力完成科研任务,通过专著、个案、学报专栏等成果形式,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可参考意见和建议。

(四)招生与就业街接

“2+1+3”办学模式彻底打破以往的中职与高职两个阶段各成系统的模式,不再是原来的“中职+高职”,两者共同建立培养目标,进行整体设计、课程重组、统筹安排、分阶段实施。目的是探索技能人才系统培养制度,形成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需要,优势互补、协同培养人才的职业教育格局,不断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因此,这种衔接包括招生及就业的衔接。

该模式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实验班”招生对象为中等职业学校2012年春季入学并完成在校两年学习任务、即将进入第三年顶岗实习阶段的三年学制学生。入学考试是中职学校的总结性教育评价,是高职院校选拔人才的重要手段,是中高职教育衔接的关键环节。因此,研究“2+1+3”入学考试,正确地发挥选拔、评价、检测、导向功能,是中高职教育衔接的需要。

中高职教育衔接过程中存在生源流失的现象,中职学生完成“2+1”的阶段学习后,部分学生可能因为学习成绩差、急于就业等因素放弃继续学习深造的机会。因此,在2年(中职)+1(中高职共同培养)的学习过程中,应注意加强引导和教育,让学生有学历提升的求学愿望。

在就业衔接上,“2+1+3”办学的前三年教学要考虑不能或者不愿升入高职学习的中职毕业生的就业需求,还要保证升入高职学习的学生教学质量,经高职学习毕业就业实行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同时具有继续接受本科以上教育的资格。

四、结语

中高职“2+1+3”办学模式的实验工作的开展,打通了中高职教育的立交桥,开辟了技能型人才成长的通道,有利于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有助于学生成长、成才。我们将继续先行先试,用严谨的、科学的态度,不断研究中高职衔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为探索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作出新贡献。

[1]郑春华,高壮峰.关于中高职衔接教育招生方式的研究[J].继续教育,2014(1).

[2]赵春燕.基于中高职衔接的评价模式分析与研究[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5).

[3]刘静,杨正校.校企合作共建专业的中高职衔接模式研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12).

[4]郑蔼娴,朱守锂.中高职衔接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J].广东教育职教,2011(4).

[5]徐静鏐,乔刚.中职与高职教学衔接问题的调查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11).

(责编 赵景霞)

2014年度承德市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中高职衔接“2+1+3”办学模式的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42043。

袁丽伟(1983-),女,本科,讲师。主要从事园林、职业教育、招生研究。

猜你喜欢
技能型培养目标中等职业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索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索
论博物馆学教育的名实关系与培养目标
我国法学教育培养目标的偏失与矫正探析
农村技能型供水管理人才培养浅析
数据
浙江省汽车后服务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