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如何适应网络教学
郭虹淼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十一中学 050000)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学校教育模式开始发生改变,由传统教学转变为了网络教学,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具有高层次的教育教学能力,以适应未来教育的需要。
网络教学 教学观念 教学方式信息技术能力
所谓网络教学是指学校以计算机网络为主要手段,利用计算机设备和互联网技术对学生实行信息化教育的教学模式。相比传统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更能培养学生信息获取、加工、分析、创新、利用、交流的能力。在网络教学中,网络以其灵活、便捷、连通的特点和高度的互动性成为了实现互动双向交流的代表性媒体,以它为主要教学手段符合国家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探究学习方式对学习环境提出的要求。从教学实践的视角来看,定义网络教学要从学习方式分析入手。网络教学是将网络技术作为构成新型学习生态环境的有机因素,以探究学习作为主要学习方式的教学活动,它的教学活动组织要在传统的课堂、网络等方面同时展开,其改变了“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促进了“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形成。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学校对网络学习环境投入的提高,网络教学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形势。但在普及网络教学的过程中仍出现了不少问题需要我们加以注意。
(一)教学观念
将网络引入学校教育中不仅仅是教学手段的简单更替,与之对应的教学思想、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也应该随之改变,但有的学校却对网络建而不用,或者仅是将投影机上放映的幻灯片通过网络在学生机上放映,这只是形式上的简单改变,没有将网络真正运用到教学中去,这与学校领导和教师的教学观念有很大的关系。
(二)教学课件
部分教师把过多的精力用在了课件的界面开发方面,而对教学内容的质量、教学对象的层次、教学过程中认知的规律把握不够。有的课件过于华丽,导致学生被大量的动画效果所吸引,转移了对学习内容的注意力,未能达到预定的教学效果。
与传统教学相比,网络环境下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体,其学习体现了更多自主性,教师仅起辅助作用,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提供帮助。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师生成为了合作者,他们可以极其方便地进行交流与沟通,而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那么,教师如何适应这种变化,怎样利用网络更好地进行教学呢?
(一)提高信息技术能力
网络环境下,教师要掌握信息技术,提高自身运用网络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组织和开展教学活动。具体来说,教师要充分了解网络教学这种教学模式所必备的知识结构,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内容变化不大,一般教师在任教五年后就不会再对所担任的课程有所学习了。而网络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更高,若教师不继续学习,往往在运用网络指导学生学习时会感到力不从心、无能为力,这就要求教师加强有关知识的学习,树立终身学习意识。这也是未来教师必须具有的品质和素养。正所谓:“活到老,学到老。”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我们应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与时俱进,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比如学习一些操作系统知识、多媒体处理方法、网络知识,这样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而不至于使学生面对网络信息良莠不分,茫然失措。
(二)对学生适度引导
网络上的名师授课,一般都配有音乐、动画、人机交互等多媒体效果,并加入了丰富的多媒体参考资料的链接,可以反复观看,甚至参加网上讨论,效果确实比在课堂上听教师讲课好得多。因此,有些教师就把学生完全交给网络,不做任何介入。他们认为既然网络教学能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那么教师就不必介入学生的学习,最多在学习开始阶段做个引路者罢了。但学生是有差异性的个体,而教学是高度个性化的双向互动过程,这就需要身边有教师给予有针对性的辅导,即教师应根据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合适的网络教学手段,选择最适合他的网络学习资源。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协作学习、自主讨论、复习旧知、学习新知,以真正达到活学活用的目的。
(三)对网络资源的有效甄选
网络的优势就在于它能够提供广泛的学习资源,但过多的网络资源也会让学生无所适从,所以教师要教会学生有效利用学习资源。教师在建设和提供教学资源时必须考虑到优化设计和恰当组织,可以在重难点辅导材料、教学视频等常规教学资源之外,设置一些问题库、素材库或者学生的学习成果库。同时,通过不断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来引起学生的更多关注,由此引导大家进一步去阅读相关参考书籍、网络资源等,让学生逐渐学会选择并有效利用资源进行自主学习。
[1]李克东,谢幼如编著.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M].科学出版社,1992.1.
[2]谢幼如等编著.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M].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
[3]余胜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网络时代的教学模式与方法[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4]马颖峰.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网络教学模式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5]钟志贤.信息化教学模式[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责编 房晓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