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梅州传统客家山歌数字化传承保护探索*

2015-12-26 05:04:16李建伟
图书馆论坛 2015年12期
关键词:梅州山歌检索

李建伟

广东梅州传统客家山歌数字化传承保护探索*

李建伟

文章阐述全面收集梅州地区传统客家山歌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建设,构建数据库、利用多媒体文化平台进行特色艺术资源共享利用的实践过程。基于数据库平台构建和信息资源组织视角,探索依托特色数据库开展特色信息服务、进行地区传统民俗艺术文化保护传承的举措。

梅州客家山歌 文化保护 数字化 数据库建设

0 前言

梅州客家山歌是我国民歌中的瑰宝,2006年5月20日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千百年来,梅州客家山歌由民间口头传承,以独特的艺术风格驰名,毛泽东、叶剑英等都关心过梅州客家山歌[1]。20世纪80年代达到鼎盛时期,产生了饶金星、梁带英等优秀山歌手。进入21世纪后,无论是唱山歌、写山歌还是编山歌的人才剧减,后继乏人[2]。山歌传承发展青黄不接,主因是信息时代受多元文化的冲击,青少年对山歌的兴趣度降低。

梅州客家山歌是客家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是研究客家民系形成和发展的“活化石”[3]。传统客家山歌的传承保护迫在眉睫,而数字化建设是抢救保护优秀山歌文化的重要途径。梅州客家山歌文化资源数字化建设首先运用信息技术把广泛收集的山歌原始资料(录音、视频、文献资料、图片、词谱等)统一制作成标准的数字文件,规范化存储在物理数据库中,实现永久保存客家山歌原始资料的目的;其次,开发建设多媒体特色文化平台,整合和宣传山歌文化资源,让更多的人了解客家山歌,实现世界各地的客家人在同一山歌文化平台交流山歌,焕发客家山歌的魅力,使之成为我国民间音乐百花园中一朵永不凋谢的奇葩。

1 传统客家山歌文化资源的收集与整理

1.1 资源的采集范围与重点

梅州客家山歌,因客家先民在长期迁徙中不断融合途经之地的山歌特点,吸收定居地的瑶族、畲族山歌的唱腔与表现手法,艺术特点鲜明、形式多样[4]。目前梅州各市县区均流传有丰富的客家山歌,但各县区的口音、山歌的腔调及曲调又不尽相同。比如,梅县“松口山歌”口音饶饶韧韧,曲调丰富,腔板多样;兴宁市特色山歌中特色鲜明的有罗岗山歌、石马山歌、水口山歌等,如石马山歌《新绣荷包两面红》,风趣幽默。因此,课题组在原始山歌资源搜集过程中,重点收集具有鲜明特色的各地山歌资源,资源搜集的区域范围力求涵盖梅州市、县、区、镇。

1.2 资源系统采集方法

首先,课题组所在单位广东省嘉应学院图书馆广泛征集、订购涉及客家山歌文化的音像、正式与非正式出版物。其次,争取各县区文化馆、图书馆的支持,通过转录、拍照、扫描、复印等方式搜集相关资源。再次,走访客家山歌组织协会、客家山歌文化研究者、山歌爱好人士等,辑录民间流传的珍贵资料。然后,利用学术期刊网、互联网等搜索筛选客家山歌文化相关的学术资源。最后,利用互联网建立征集渠道,设立“客家山歌征集热线”,广泛征集音视频文件、原始词谱、山歌故事、山歌图片等,并及时与赠送者互动,激励更多人参与其中。

1.3 分类、整理以及数字化加工

课题组收集的山歌文化资源来源广泛、形式多样。为保证所收集资源的权威性,课题组首先结合专业客家音乐理论筛选出有价值的艺术资源,按照收录原则进行提炼、分类、去重、审核,形成完整的收藏体系,确保资源收集科学系统,丰富且不繁杂。其次,运用信息技术对经整理、筛选的原始资源进行数字化转换加工,使之成为数字资源。在数据处理过程中,为把握不同介质信息的转换关系,兼容各类型资源的特点,适应数字资源的标准化,制定《梅州地区客家山歌多媒体数据制作规程》,作为不同载体形态信息的收藏与制录标准,为音视频、图片、文本及其它格式的多媒体资源的编辑加工提供规范依据。最后,将整理加工后形成的数字资源进行元数据标引著录,录入数据库中永久保存。资源采集与制作流程见图1。

图1 资源采集与制作流程图

1.4 知识产权解决方案

从山歌多媒体资源的来源看,除自制节目视频,采集的其它资源的知识产权涉及表演单位、录制单位、个人等,难以获得相应授权。为保障资源所有者的合法权益,课题组参照《著作权法》《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规定,在资源上标注来源地址,在网站平台登录页面进行版权申明,规定用户在合理使用范围内使用资源。

2 客家山歌多媒体数据库管理系统与检索系统建设

多媒体数据库管理系统是实现将不同类型多媒体资源进行结构化存储、组织与管理的信息系统。对客家山歌多媒体文化平台而言,数字资源建设是核心,资源整合、开放共享是目的,专业规范、结构化扩展是特色。系统建设目标是集成多种服务、多种资源、多种系统并具有统一认证、跨库检索和个性化服务等功能的综合服务平台[5]。

2.1 基于标准化数字共享的元数据方案设计

对于客家山歌文化资源数据库系统建设,待录入原始山歌资源的元数据设计是重点研究对象。梅州客家山歌作为地方文化艺术,国内外尚未制定元数据著录规则,这成为制约山歌数字化平台建设的瓶颈。为实现传统客家山歌文化资源的标准化数字共享,课题组基于揭示、管理、保存、利用、检索五维角度,设计《梅州地区客家山歌元数据著录规则》,对客家山歌进行标注描述。方案设计参照国际都柏林核心元数据规范,要求在数据结构、语法语义、功能格式上相一致,目的是实现后期资源建设中与其它资源共建单位的数据交换共享。基于DC核心元数据,课题组复用修改其中的题名、创建者、次要责任者等13个元数据,扩展体裁结构、类型、音乐形式3个客家山歌个性元素,山歌元数据方案中共有16个核心元素,并在系统开发中应用实施。

2.2 山歌特色资源建库发布系统

山歌特色资源建库发布系统的建设严格按照数字图书馆对数字资源的建设要求,数据录用、管理、展示均实现全流程管理。系统基于B/S架构、C#语言开发、SQL Server数据库,对Windows有良好的兼容性,易部署,稳定性高。系统主要分为管理系统、资源管理模块和资源展示模块,不仅实现了在线阅读、在线观看、标准元数据标引、全文/分词检索、大文件上传、统一检索,还从用户体验出发,引入“基础平台+个性化”模式,既能快速部署,又能充分体现每个特色库的资源特点。

2.3 企业级信息检索系统

客家山歌多媒体数据库平台中巨量山歌文化资源的获取利用依赖于高效的检索系统。为实现资源的精确检索与结果的集中呈现,课题组开发了企业级的信息检索系统,主要由三大功能部分组成。

(1)数据汇聚存储。企业级检索系统提供多种方式对各类信息资源进行整合与保存。存储子系统除提供各类多媒体数据的存储功能,还建设有山歌特征数据库,包括山歌的低层特征数据以及高级描述数据。数据层中的不同特色子库则运用分类代码,对统一存储在具体物理数据库中数据资源进行虚拟划分。

(2)数据特征索引。索引子系统主要以多媒体数据以及相关文本标注作为输入,通过数据分析子系统提取低层的山歌特征信息(如制作日期、媒体格式),结合重要的文本描述信息(如山歌唱腔、风格、主题),共同将这些内容存储在特征数据库中。资源检索过程中,检索子系统运用特定算法对特征数据库进行评估运算,然后依据评估结果向用户提供匹配度最佳的信息资源。

(3)信息资源检索。检索子系统建设除实现常规的关键词检索,还开发元数据检索、全文检索功能,不仅满足传统的精确查询方式,还支持非精确查询、相似查询、模糊查询。用户界面采用B/S方式实现,实现用户以图形方式进行基于内容的查询,同时也支持传统文本方式查询。为满足用户的多元化需求,建设多种应用服务模块,包括信息推送模块、个性化服务模块以及访问统计分析模块。

3 山歌文化资源多媒体特色库组织构建

梅州客家山歌文化资源多媒体数据库分为1个总库、3个分库、11个子库,结构组成见图2。数据库资源构建目标:一是成体系收集加工梅州市6县2区的客家山歌文化资源,形成传统客家山歌数字化保护传承资源平台;二是通过统一数字化格式转换,为山歌音乐教学与传播提供专题的知识检索与专业知识服务;三是构成资源数据库的各资源子库,可以实现灵活的动态链接,有利于扩大资源传承价值,提升资源影响力。

图2 客家山歌文化资源多媒体数据库平台构成

3.1 客家山歌音视频多媒体资源库

客家山歌音像资源库是将不同载体的客家山歌音像资源进行统一的格式转换,录入多媒体数据库子库后,为用户提供统一检索、自主点播等个性化视听服务。不同时期不同内容题材的山歌DVD、CD光盘歌曲以及通过制作、剪录、网络收集等方式汇集的不同格式的多媒体文件,通过专业视频软件进行数字化加工处理,视频文件统一处理成FLV格式,音频文件统一压缩成MP3格式。FLV流媒体格式是网络视频文件的通用格式,利用该格式创建的文件极小、加载速度极快,符合多媒体山歌网络传播过程中对载体的要求。存储在服务器中的数量庞大的多媒体文件被赋予唯一ID号与文件名匹配对应,以便实现多媒体资源的统一检索,目前已上传1300个山歌音视频文件。该库中既可欣赏梅州不同地区、不同唱腔与不同演唱形式的客家山歌,又充分发挥客家山歌独特艺术资源的宣传推广与传播教学功能。

3.2 客家山歌文化文献资源库

客家山歌文化文献资源库主要由客家山歌相关的图书、期刊、词谱、全文资料四部分构成。经过收集筛选的各类纸质文献资料主要由专用识别软件转换成文本文件,然后按内容类别添加录入数据库中。为提升资源专业层次,课题组从学术资源网、互联网等按专题检索山歌研究的文献资源,整理加工后入库,总计约60多万字。文献资源库涵盖传统客家山歌原生态、次生态和再生态文献资料,是传承保护传统客家山歌文化的重要资源保障。纸质文献向数字资源转换,文献服务向专业知识服务转换,客家山歌文献资源库的建设是地方特色资源实现开放共享的良好体现。在数字化加工整理后的文献资源的利用上,课题组按主题内容在资源发布平台开辟专题研究、人物故事等6个文献资源频道,实现繁杂无序的文献信息转化成科学组织、规范易用的馆藏资源。

3.3 客家山歌图片资源库

客家山歌图片资源库主要由图片曲谱、表演照、艺术照片等构成。首先扫描经过收集筛选的各类型照片,再通过图片处理软件进行加工处理,对与原图失真或图像尺寸大小不符合规范的进行修改。为方便保存与互联网应用,图片文件主要选用JPEG格式,每一幅图片在数据库中均被分配唯一的ID号及文件名,确保图片的精确检索。该库已建有多个图片数据库,近2100幅图片,图片库与音像、文献资源库实现互链,在补充图片文件背景介绍的同时也增强了视听效果,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客家山歌的艺术特性,数据库资源也实现了多维的知识延伸。

4 客家山歌资源多媒体文化平台网站建设

客家山歌文化资源数据库成果的共享利用是通过网站平台实现,网站制作水平、功能的完备性以及资源栏目设计的合理度对资源的有效利用举足轻重,课题组对文化平台网站建设的设计创新主要有:

4.1 栏目设置与资源导航检索功能

网站建设采用以文化价值为中心的设计理念,选用简洁清新、沉稳大方的风格,重点突出客家山歌门户网站和山歌文献资源信息集散地的特征,既要从不同角度展示客家山歌的艺术特征、提升资源平台的影响,也要满足不同山歌群体的欣赏需求。网站首页与“在线山歌”播放页面见图3,网站栏目设置见表1。

表1 客家山歌文化平台栏目结构

图3 梅州客家山歌文化平台网站首页与“在线山歌”播放页面

网站栏目设置结构系统完整、自成体系,如“在线山歌”栏目,在按地区进行分类导航的基础上,实现按内容题材、时代、体裁结构、媒体类型的二次分类导航,栏目之间彼此交互融合。在网站资源检索功能方面,系统除提供常规的按条件匹配检索,还提供信息主动推送服务,允许用户进行个性化定制条件检索。用户可以根据需求,通过限定“检索范围”检索到更精确全面的资源。

4.2 山歌平台的个性化功能

(1)用户中心管理——“我的山歌”。基于读者在平台内的各种操作,系统将自动收集和统计读者在平台内的各类行为,分析山歌用户的偏爱习惯,以此为依据有针对性地推送山歌信息。功能包括“好歌推荐”“我的收藏”“我的订阅”。

(2)歌迷留言与山歌点播排行榜。山歌爱好者将咨询问题以表单形式提交给管理员,管理员回复后将其展示在前台。山歌点播排行榜包括新歌排行榜与历史点播排行榜,排行榜的目的是加快优秀山歌的宣传。

4.3 平台系统功能测试

网站已建成8000多个网页文件,通过超链接形式再现梅州传统客家山歌的文化魅力。为保障客家山歌平台满足用户实际访问的性能要求,在平台建设完成后,对整个系统的性能进行测试检验。测试地为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同时在线用户数100个,峰值并发操作200个,测试对象是SQL Server2005服务器建设的单路检索服务,结果良好,相关结果数据见表2。

表2 系统的性能测试结果列表

[1]孟红.叶剑英的故乡情[J].党史纵览,2014(12):4-8.

[2]刘晓春.客家山歌的传承方式——以梅州市与兴国县为对象[J].民族文学研究,2007(3):121-127.

[3]罗碧文.客家文献与“文化梅州”的建设[J].图书馆论坛,2010(2):124-126.

[4]江金波,司徒尚纪.中原文化与土著文化在梅州的整合研究——以梅州客家山歌的形成为例[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2(1):132-141.

[5]姚倩.以文献共享为核心的数字图书馆构建策略[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2(1):9-12.

On Protection of Traditional Hakka Folk Songs of Meizhou City of Guangdong Province

LI Jian-wei

This article elaborates the collection and digitalization of original Hakka folk songs in Meizhou area,the database construction and the sharing of art resources through multimedia cultural platform.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database platform construction and information resource organization,the author explores the development of special information service with the support of characteristics databases and the measures to protect regional traditional folk art culture.

Meizhou Hakka folk songs;cultural protection;digitalization;database construction

格式 李建伟.广东梅州传统客家山歌数字化传承保护探索[J].图书馆论坛,2015(12):95-99.

李建伟(1981-),男,硕士,副研究馆员,广东省嘉应学院图书馆技术部主任。

2015-05-28

*本文系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省市共建重点研究基地、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资助科研项目“梅州地区客家山歌文化资源搜集整理与数字化建设”(项目编号:14KYKT03)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梅州山歌检索
梅州咸菜“腌”出大产业
今日农业(2022年1期)2022-11-16 21:20:05
梅州咸菜 “腌”出大产业
今日农业(2022年2期)2022-11-16 12:29:47
梅州明眸
中国自行车(2022年6期)2022-10-29 01:59:12
山歌还要妹起头
山歌
黄河之声(2021年7期)2021-06-21 13:59:22
2019年第4-6期便捷检索目录
三百山山歌
心声歌刊(2019年3期)2019-06-06 02:52:32
苗山歌
民族音乐(2018年2期)2018-05-26 03:04:34
专利检索中“语义”的表现
专利代理(2016年1期)2016-05-17 06:14:36
梅州,“美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