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涌现离职潮:赵普也辞了,精英创业已成趋势

2015-12-25 14:33
世纪人物 2015年11期
关键词:晚间新闻赵普杠杆

据《九派新闻》和《法制晚报》报道,央视主持人赵普已正式申请从央视离职。

11月1日晚的《晚间新闻》是赵普10年的央视主播生涯的句号,“赵普在北京,祝您平安”这句温暖的话也将不会再在央视出现。赵普同事王石川透露,赵普辞职后将回归母校中国传媒大学。

赵普传奇成名路

据传这位中国顶级电视媒体的新闻主播,曾经只是一个只有初中学历的保安!但他本人后来澄清说未做过保安,据说是当时下岗之后,由于人缘较好,的确有某单位让他去给看门这事,但他没去成。

不过这一点也不影响他的破解成蝶之路。

赵普2005年进入央视,2006年,参加央视《开心辞典》魅力新搭档的评选活动,获得比赛的前三名;同年,担任《朝闻天下》的主持人。2011年开始做《晚间新闻》主播。

《晚间新闻》的影响力仅次于《新闻联播》,是央视创办了20多年的老牌新闻栏目。2010年,凭借《聚焦小升初》获得2010中国播音主持“金话筒奖”提名。

赵普职业生涯中,不得不说两件事:

2008年,在央视24小时直播的汶川地震节目中,赵普在直播过程中忍不住热泪盈眶。他的这一举动一方面感动了荧屏前的观众,另一方面又引起了观众对于其作秀,不专业的质疑。

随后,赵普回应称:我以后会在节目中尽量控制自己的情绪,但我首先是个人,之后才是个新闻工作者,职业性和感情的自然流露并不矛盾。

2012年4月9日,赵普因发表有关食品安全的微博,“转发来自调查记者的短信:不要再吃老酸奶(固体形态)和果冻,内幕很可怕,不细说。”尽管引来无数网友为其点赞,尽管几天后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播出“皮革废料所产明胶被制成药用胶囊”的报道,但赵普仍付出被雪藏4个月的沉重代价,淡出观众视野。

同年8月,从央视新闻节目中“消失”了四个月的赵普,正式回到央视主持岗位。9月,《晚间新闻》进行了大改版,时长由20分钟增至30分钟。赵普临到结尾第29分钟时,都会根据当天播出的重点民生新闻,播出一段大约140-200多字的“微博体”评论。不仅提炼了当晚的节目重点,还成为许多观众每天守候必看的麻辣微评论。改版后的《晚间新闻》,其收视率一直在上升。

离职早有端倪?

对于赵普的离职,王石川昨日撰文写道:

在3年多前明胶事件的舆论漩涡中,处于堪称主播生涯最艰难的时刻,赵普没有辞。

多年前披露月薪不足6000元,一时引来褒贬不一之际,赵普没有辞。

从《朝闻天下》转向《晚间新闻》,作息时段大逆转时,赵普也没有辞职。

而如今却辞职,有那么一点义无反顾,不拖泥带水,又有点“赶趟”——适逢央视主播辞职潮,赵普的选择无疑更耐人寻味。

其实,在9月时,赵普发过一条耐人寻味的微

更早些时候,打包祝福三名辞职的同行:

在赵普之前,已有邱启明、马东、白燕升、王凯、李咏、崔永元、刘建宏、柴静、李小萌、郎永淳、毕福剑、张泉灵等多名主持人离开央视。

这样看来,赵普的辞职的确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或许是央视的平台已不再能让他们去实现心中的价值。

在一次访谈中,赵普曾谈到“央视的真相”:第一,待遇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高;第二,工作条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第三,很多抱有强烈理想主义情怀的年轻人发现,在这个平台上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主张,还是非常得难。

基于这三条,我相信,很多年轻人会选择离开。如今,赵普自己也真的离开了。

众多媒体人纷纷送上祝福:

@崔永元

赵普还年轻,干什么都来得及

@李锐

本来想祝你一路好走,后觉不妥,还是祝你真正从围城里走出来吧!

@王石川

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而求,咫尺千里。问余何适,廓而亡言。华枝春满,天心月圆

@刘春

赵普是我老乡是我学弟,我相信他的智慧和能力为何今年涌现媒体离职潮?

今年是创业元年,也是离职年。主流媒体离职的记者都可以再办一个CCTV了。但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小财女就此采访到复旦大学顾晓鸣教授:

小财女:今年似乎是主流媒体的辞职潮,从央视名嘴到地方媒体的领导或是知名记者,辞职变成了一个现象。为什么这个现象会发生在2015年?

顾晓鸣:不仅仅是主持人、记者编辑辞职,其实其他行业不少体制内的人也放弃了编制和别人眼中的铁饭碗。首先是因为今年国家号召万众创业,过去没有这样的举国动员。这些媒体^或其他体制内的人只是顺应潮流。其次有一个深层次的原因,任何一个国家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玩杠杆,做放大效应的事情,在资本市场上有杠杆,房地产也是杠杆,那么消费主义形成后也会有杠杆,这个杠杆是什么?就是广告传媒。

小财女:广告传媒是杠杆,这和媒体人们辞职有什么关系?

顾晓鸣:这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品牌效应。品牌因媒体的传播而得到了提升增值,这某种意义上就是杠杆起了作用。这个带来的价值红利主要是被品牌商所享有,而媒体人付出的则是自己的脑力劳动和名人效应,得到的只是所在单位的一份工资,也就是说他“帮”品牌商赚的钱比自己单位赚得多,那他的职务价值就没有很好地体现,这就是杠杆不匹配。而当这些媒体人自身具备了名人效应,追求利益更大化就在情理之中了。

小财女:此次大众创业与上世纪90年代初的全民下海有什么区别?

顾晓鸣:上世纪90年代的万众下海其实是“瞎乱撞”,即摸着石头过河。二十年前的中国,资本市场刚刚开放,社会资源极度匮乏,精神也是一片荒漠。此时国家鼓励人们“下海”,但无论政府还是民间,没人知道所谓的“游戏规则”。而在几乎“两眼一抹黑”的情况下,不少人还是大着胆子下去了,原因再简单不过:之前穷怕了、饿怕了。脱离体制或许生死未卜,但这也是当时能够改变命运的仅有出路。

当下的大众创业完全不同。首先,社会环境发生了逆转,如果你还想靠简单劳动或者复制、照搬来做,一定是没机会的。其次,创业环境变得更复杂,信息爆炸,“摸着石头过河”的方法论已经过时,只有做出好的“产品”,金钱、人脉才会主动向你靠拢。于是从“下海”发展到“创业”,对个体的要求也就更高。

小财女:那么按你这样说的话,作为人们眼中的精英,这些媒体人和许多体制内的大佬们辞职创业明年依旧会不断上演?

顾晓鸣:这个说不准,但肯定还会继续。是否应该创业,衡量的标准只有一个,一句老话:按劳分配。你现在的付出所带来的经济效应要与你的实际所得匹配。这就是市场行为会决定的。但我反对人家说的“逃离体制”,现在创业都是“体制”内脱离“体制”,还是必须按照政策允许范围内进行转型。政府会主导形成一种新的机制来让这些精英利益最大化。

猜你喜欢
晚间新闻赵普杠杆
共赴“横渡之约”公益体彩再上央视《晚间新闻》
新型主流媒体时政新闻的语态突破
——以广东广播电视台广东卫视《晚间新闻》栏目为例
赵普读《论语》
过去谁加的杠杆?现在谁在去杠杆?
贤相赵普
不可替代
找到撬动改革的杠杆
左右为难等
Does a Junk Food Diet Make You Lazy?
Facebook与美广播公司ABC合作推60秒晚间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