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心一片画黄河

2015-12-25 07:26
世纪人物 2015年11期
关键词:长卷黄河绘画

张传东,1955年生于河南武陟县,他是喝着黄河水长大的黄河儿子。几十年来他辗转多地,却总也没能离开黄河的怀抱,在进入暮年时,他两次黄河采风,多次重走黄河部分沿线感悟,历经五年备课,五年创作,终于在今年金秋独立完成了“走近黄河”万里长卷。

画卷共三卷,总长230米,3062平尺,是他用自己的绘画语言诠释黄河风貌,描绘黄河古韵之作。

埋于心,斩不断的黄河情丝

搞艺术需要一种特殊天分。人们常说画如其人,文如其人,这就需要具有空灵明淡闲雅或超凡脱俗的审美观念和人生阅历。

在采访中,听着他娓娓道来绘画黄河的经历,更想探知其背后的故事。终于他讲述了自己儿时对黄河的记忆。他说生活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人都记得,三年自然灾害和国家初建,连伟人们都在节衣缩食,可想百姓生活的艰辛。当时家就住在黄河沿岸的他,现在仍记得黄河每年夏季都会发水,或大或小,发水过后总能在岸边杂草中找到一两个红果,特别好吃。后来他才知道那红果就是顺水而下的苹果,这就是他小时候记忆中的黄河,一种少年对黄河的崇敬,对红果美好的记忆深深刻在了脑海里。

逝者如斯,转眼过了知天命的年龄,但是他无论漂泊他乡,还是回到故乡,总也离不开黄河,喝黄河水而生,喝黄河水而长,与黄河生生相惜。

张传东自幼喜欢美术,师范大学美术专业毕业后,从教数年,潜心于中国画的学习与研究,后来还曾去北京中国画高研班学习,拜名师,寻求作画的精髓,从而艺道大进。但他却不是一直都走在绘画的职业道路上,他早年当过工人,教师、公务员,甚至担任过一定级别的主管领导,后来下海经商当老板,他说为了生活,为了家庭,不得不为“五斗米而折腰”,但是没想到这反而丰富了自己。而这些年无论他干过多少工作,历经多少单位,绘画都是他一生的执着,是他的精神所在,自始至终未曾改变。

他说虽然画画时间少了,但更加珍惜绘画的机会,哪怕工作再忙碌,时间再紧张,只要有一丝空闲,他都要画上几笔。他不喜欢应酬,能推则推,也不想攀爬多高的地位,唯一的精神食粮就是画画,一生足矣。近年来,他放弃了很多机会,一心一意从事心中所爱一梦想中的黄河长卷。他笑着说:“我到了这把年纪,淡漠一切世俗,应是人生的最高追求。现在能够弘扬我们的黄河文化,为黄河文化做一点小事是我的真正的想法。”

“想画万里黄河是十年前的事了,那时候想法很单一,沿着黄河走走,画画大山,写写村落,看看名胜古迹。”张传东说。“画了几十年,到五十岁才有了这个想法,然而随着对黄河写生、绘画,逐渐认识和领悟到黄河文化的内涵,突然萌发想画黄河全景的想法。”

为黄河而画,为梦想而画

梦想很伟大,实践不容易,且不论这样的巨作一个人完成的困难,单是听他讲述采风的经历就很惊险。

黄河发源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北麓,干流贯穿九个省、自治区,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全长5464公里,张传东两次黄河采风,经历了不少艰难和凶险。

据他讲述,最后一次到黄河源头采风,因为太过于专注,忘记了自己是在四千六百多米高原上,因衣着单薄,天气忽云忽雨,气候万千,加之几十天奔波劳累而致,他在这里得了重感。要不是同伴连夜开车奔下高原,后果不堪设想。而千里采风,车掉进小坑更是常有的事,头上弄个包,手上擦块皮他也早已习惯。

他说在创作黄河长卷时,只要心中有所困惑或感悟不到,就会自己驾车奔走百里去想去的地方寻找灵感。因此,这几年他几乎多次重走黄河沿岸城镇村落,了解那里的民俗民风。

采风回来创作也不是简单的事,这样一幅巨作铺在桌子上绘画是不可能的,他每次都是挂在墙上,一站便是十几个小时,几年来几乎天天如此,张传东说自己那时几乎与外界都是“隔离”状态,甚至拙于与人沟通。他就是这样很认真的用情去画,用灵去解,“画得好不好,也可能理解不够,但是黄河民族魂尽量表现,目前的绘画语言表达完了,做为一个平常人我用心用情去做了,我做古后,谁去评说,我也听不着了。”张传东谦虚的说。

其实在采访前,我最好奇的并不是这幅黄河全景图气势如何磅礴,风格怎样洒脱,场景多么宏大,而是张传东以怎么样的毅力用5年的时间画前备课,又用5年的时间来创作。这前后十年时间,对一个人的生命来讲,说长也真长,说短也不短,一晃而过。但是在当今这个物质化、金钱化的时代冲击下,拜金拜名这样的浮躁气氛中,有谁还励志用十年的时间去画一幅画?而他却如此固执,也许这就是他对黄河的感情。由此而想,曹雪芹一生一部《红楼梦》把他推向了中国文学界顶峰,流芳百世,虽不敢拿张传东的“走近黄河”万里长卷与《红楼梦》相比,但他用十年光阴只为一图而不逐名利,值得^敬佩。

谈到自己的作品,张传东对《世纪人物》记者说,“这是我的梦想,现在作品完成,我算是圆了自己的梦,至于别人认为它有多大价值,我不敢判定,也可能啥也不是,总之我多年艰辛和梦想完成了,其他与我无关。这就是我的心态。”

有时候在想他为什么能做到如此淡然,后来细想之下,与他的人生经历不无关系。张传东说年轻时他曾和那个时代大多数青年一样,以工人为荣,报效祖国,也就是在那时,曾几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也曾亲眼目睹自己的工友被死神带走,这种经历使他对人生有了更透彻的认识,心胸自然开阔豁达些,名利也就没有那么重要。

对于这些年张传东痴迷于黄河长卷,他说自己的家^给了莫大的支持,虽然自己大部分精力奉献给了自己的爱好,但他的妻子和孩子是体谅的。采访中,听他讲述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经历,让我感觉到他是一个阅过人间无数,上苍格外钟爱于他的人。在他的人生旅途中,虽然经历过漂泊,可他事业,婚姻、家庭、都可谓美满,精神层面更是丰满,这与他开阔的心胸,豁达的性格不无关系。对于这些,张传东说这是黄河对他的影响。

黄河是民族之魂

在中国的绘画领域里,历代画家所画的题材大都是山水,张传东也不例外,但他更钟情于北方山水。据了解其实他画路很广,早年画过人物、山水、花卉,无论是国画、油画、版画乃至壁画都有涉猎。后来以山水画为主,痴迷于山水画的思索和研究,关注自然与写生,与古人对话,以自然为师,经过刻苦探究,潜心琢磨形成了自己的笔墨语言与风格。

而外界对张传东的评价是,他的山水往往从大处着笔,合乱而不乱,合齐而不齐,似有法似无法。明眼人一目了然,可以看出画家是力求在传统的基础上又着意创新,从作品的各个层面努力追求一种新的意境、新的角度和新的表现形式、并卓有成效。

作为一位山水画者,几十年来他涉足过很多地方,而每个地域都会有不同的特质与风貌。尤其是黄河蜿蜒万里、流经九省、地域广袤、山野纵横、古迹遗存、村落民舍、民俗民风等绘画元素,在每位画家眼里都有不同的审美与不同的画风诠释。但有一点是相似的,那就是师法自然获取灵感。

张传东说“走近黄河”万里长卷近日封笔后,自己会休息一段时间,接下来写写对黄河感受的文章。他把书的序发给我看,让我深有感触,不自觉的眼眶湿润,这种感觉不知该如何形容,只记得有几处是对黄河描写,感觉甚好。“当站在平缓柔嫩的草毯上,眺望那苍茫空灵的原野,高洁如玉的雪峰,藏蓝如莹的天空,你会感到这里是净化心灵的天堂。”“若尔盖大草原,黄河像一条巨龙盘旋在这里。他如丝如带,与藏包上袅袅炊烟相互交融,蜿蜒北去,犹如一幅淡淡的泼墨山水。”“这里可谓是砂岩如笋,奇峰如林,皮筏古渡,土坯农民,原生原态。蹲在岸边可捧黄河之水,站在石林可揽大河腰姿,像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字里行间透露着他对黄河痴爱之情。

“黄河在青藏高原上清澈如玉的柔美身姿,而在这黄土高坡,晋陕峡谷之中,它翻沙滚涌,浊浪滔滔,壶口瀑布咆哮如雷,气势恢宏,势不可挡,好似中华五十六个民族瞬间凝聚的能量,在这里爆发。顿时想起毛泽东所言:‘你们可以藐视一切,但不能藐视黄河,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这个民族”。

黄河自古多洪泛,难言功过。在这片黄色的原野上,黄河以她柔韧博大的胸怀哺育了黄河文明的先民,成就了黄炎部族和其他部族文明的大融合,而我们的先民又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旱作农业文化,促进了人类发展的进程。黄河的流变给了我们民族深邃而辽远的启示和力量,成为我们精神的象征。同时黄河那奔腾不息的江流给予我们民族胝励却是我们该永久张扬奋斗不息的精神之旗。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孕育了华夏民族,铸就了黄河文明。“画黄河是我后半生的梦想,因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她谱写了文明,记录了历史,培养了我们这个民族,淳朴厚实,不屈不挠的性格。铸就了不畏强敌,勇于担当,敢于牺牲的民族血性。在那‘风在吼马在叫的岁月里,充分彰显了我们民族的黄河之魂。在和平年代里也成就了黄河儿女的家国伟业、礼仪兴邦、德行天下、大爱无疆的中华文明”。

“发扬黄河精神,弘扬黄河文化是每位中华儿女为之奋斗的事,作为一个画者,走黄河,画黄河,经历数年终于完成这幅黄河长卷,也是圆了自己一个梦。”张传东感慨道。

猜你喜欢
长卷黄河绘画
王克举油画长卷《黄河》
多彩黄河
黄河宁,天下平
《芝兰书画长卷》
《花卉昆虫长卷》
『黄河』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