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思远
摘要:本文以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神资助为视点,在分析我国当前经济困难学生精神缺失现状的基础上,就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神资助工作的开展与工作机制的创新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出尽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高校 经济苦难学生 资助
一、我国当前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概况
现有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存在以物质资助为主,精神资助较为缺乏的缺陷,当前我国已经基本建立起以奖学金、学生贷款、勤工助学、特殊困难补助和学费减免为主体的,多元化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体系,同时政府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物质资助工作中也发挥了主导作用,尤其是随着2007年资助新政策体系的构建,我国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基本上满足了贫困生需求。
但是在看到以上成就的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在资助新政策实施过程中依旧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形成了等、靠、要的心理,丢掉了勤工助学、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学生自立自强的精神有所削弱,二是由于贫困生资格认定开展过程中存在评定标准不统一,取证工作开展难等因素制约,出现了一些不符合相关评审条件的学生通过资料造假的方式获得资助,而一些真正贫困的学生却没有得到相应资助的现象,三十在资金的使用方面,存在部分学生拿着助学贷款进行高消费,而不是用于解决生活问题等脱离资助目标的现象。
二、我国当前经济困难学生精神缺失现象透析
当前我国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精神缺失主要体现在以下这些方面
一是诚信意识与责任感的缺乏,当前为了帮助高校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国家和社会通过各种帮困途径如奖学金、助学金、助学贷款和勤工助学等手段,帮助贫困生缓解或解决经济上的困难,让他们安心学业,但是当前由于缺乏诚信和责任教育,部分获得了助学贷款的受资助贫困生在毕业之后,不愿意履行偿还义务,甚至恶意拖欠,逃避还款。
二是由于自我认知方面存在偏差,产生了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障碍,这些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自卑、敏感、焦虑、抑郁拯救我封闭等。
三是缺乏感恩和回报社会的意识,例如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获得勤工助学机会后,并没有抱着一个感恩的心,本着做好岗位工作为他人服务社会回报社会,根本不认真做好自己的工作。
三、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精神资助创新的对策与途径
一是加强对经济困难学生的精神激励要实现对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精神资助的创新,首先要做的就是加强对经济困难学生的精神激励,扶贫先扶志,要让学生认识到贫困并不可怕,战胜贫困才是最可怕的,各高校对贫困生的精神扶贫要认识并重视到位,要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方式诚心诚意的帮助他们分析眼前暂时的困难,重视对学生教育引导,要帮助学生树立志向,引导学生自立自强,增强学生战胜贫困的勇气,为此各高校可以通过开展励志教育,加强对经济困难学生的精神激励。
二是加强对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想教育在对高校經济困难学生进行教育资助的过程中,要加强对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开展自立自强教育、诚信教育、感恩回报教育等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与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促进高校经济困难学生健康成长。结合高校实际,可以采取以下方式以开展:一是将勤工助学与自立自强教育结合起来;二是将国家助学贷款与诚信教育结合起来;三是将服务社会与感恩回报教育结合起来,让受资助学生常怀一颗感恩的心。
三是加强对经济困难学生的健康引导高校要通过主动辅导、主动咨询的方式来开展对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主动的引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在开展健康引导教育过程中,要教育他们客观地正视自己和社会现状,要让他们认识到,人与人之间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要以平常心态,融入到宿舍、班级等学生群体之中,感受集体的温暖;同时要让他们乐观地学会自己解决学习与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勇敢地接受生活的挑战,在逆境中奋发成才,做自己生活的主人。
四是加强对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援助针对部分高校经济困难学生存在自卑、敏感、焦虑、抑郁、自我封闭、孤僻等心理障碍和精神空虚现象的问题,高校有必要加强对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援助。高校要采取心理咨询室、心理咨询热线、心理咨询网和心理咨询信箱等形式,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及时解决心理困惑,预防和矫正他们的心理障碍,对于少数心理障碍严重甚至出现心理疾病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必须及时进行心理治疗,以保障他们的心理健康。同时学校可以借助社团以及社会活动形式为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展现自己的平台,提高其社交能力,实现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