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量达“国标”:广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效果显著

2015-12-25 03:35黄日暖
广东教育·综合 2015年12期
关键词:国标督导校园文化

黄日暖

走进河源市源城区雅居乐小学,你会立刻被这所年轻而美丽的小学所吸引:一座座别具一格错落有致的教学大楼,金色的阳光从楼下的书香长廊穿透而过,洒在教学楼旁如茵的嫩绿草地上。清脆的下课铃声打破了安静的校园,迎来了另外一幅朝气蓬勃的画面:孩子们从教室里鱼贯而出,在操场上进行着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在明亮温馨的音乐室欢声歌唱,在泛着墨香的书画室练习书法,在学校里度过他们最欢乐的时光。从他们身旁经过,他们会非常有礼貌地微笑着向你问好:“老师好。”这些孩子身上,自然而然地流露出良好的修养品行。“学校就在家门口,我每天也有更多的时间看书、休息。”有孩子告诉记者,因为上学路途短,所以他现在有更多的时间留在学校看书,有更多的时间休息,家长非常放心。雅居乐小学是河源市源城区为缓解市区小学学位紧张,解决雅居乐花园及附近社区学龄儿童“读书难”问题而新建的一所全日制公办小学。近年来,该区以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区、打造“教育之城”为抓手,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均衡配置教育资源,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教育创新,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汕头市澄海区强化学生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确立“以流入地管理为主、公办学校为主”的原则,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纳入教育发展规划和财政保障,积极接收外地户籍适龄儿童就读公办学校,同时积极发展民办教育,不断满足非户籍常住人口的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需求。由于老城区改造拓展空间极小,个别学校学位出现供给紧张。对此,该区采取合理规划生源、增加学位等做法控制班额,努力减少大班额现象,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这是本刊其中两路记者在河源市源城区、汕头市澄海区了解到的两个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个案。2015年11月1-7日,本刊派出多路记者全程跟随国家教育督导检查组对我省51个县(市、区)申报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市、区)的督导检查。在这一过程与观察中,我们既体会到我们省尤其是粤东西北欠发达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果的来之不易,也切实感受到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给一个地区教育面貌所带来的崭新改观以及给当地人民所带来的实惠。

反馈:广东51县(市、区)达“国标”

11月7日上午,全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市、区)督导检查反馈意见会在广州召开。国家教育督导检查组认为,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等51县(市、区)均达到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发展均衡县(市、区)评估认定标准。副省长温国辉出席反馈会并作讲话。

11月1日至11月7日,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督导检查组分13个小组对我省51个申报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进行督导检查。督导组就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达标情况、义务教育校际间均衡状况、县级人民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情况和公众对本县义务教育发展均衡的满意度等四个方面进行检查。共随机抽查学校482所,召开了204场座谈会;综合检查结果,督导组认为,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等51县(市、区)均达到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发展均衡县(市、区)评估认定标准。督导组将把此次督导检查结果向教育部和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报告,提请最后认定公布。

督导组认为, 广东省以“创强争先”为总抓手,以“标准化学校”建设为基础,强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断完善资源均衡配置长效机制,继2014年57个县(市、区)通过国家认定后,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今年又有51个县(市、区)接受国家督导检查,成效显著。广东省注重统筹规划,强化组织领导、监督考核等政府行为;注重均衡配置,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学校基本建设,全面提升装备和信息化水平;注重优化结构,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加强教师交流,提升专业化水平,提高教师待遇;注重内涵发展,提升教育质量,强化德育工作,深化教学改革,培养学校特色;注重扶弱帮贫,实现教育公平,让残疾儿童有保障,留守儿童有关爱,贫困儿童有温暖。督导组也指出了51个县(市、区)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提出了整改工作建议。

温国辉强调,广东省教育系统要以本次督导检查为契机,深入查找问题,着力整改完善,狠抓各项工作落实。一是按照督导组的反馈意见,全力抓好存在问题的整改落实,省政府将跟踪督办整改情况;二是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工作,我省剩下的13个县(市、区)计划在今年年底进行省级督导评估,争取明年5月前通过国家的督导检查,从而实现全省所有县(市、区)都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的督导评估认定;三是积极构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省级统筹工作,加大省级财政对欠发达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四是努力实现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全面提升我省义务教育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力争早日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目标。

国家督导组专家,广东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相关成员单位负责人,全省各地级市及62个县区分管教育的副市长(副区长)、教育局长等200人参加了会议。

亮色:粤东西北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大突破

随着51县(市、区)均达到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发展均衡县(市、区)评估认定标准,粤东西北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大面积突破。在这次达标中,除了广州白云区、黄埔区,珠海市香洲区以及东莞市、中山市,其他46个县(市、区)均位于粤东西北欠发达地区,这些欠发达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大面积突破有利于全省教育“创强争先建高地”发展战略的顺利推进。

城乡一体促均衡

走进清远市清新区山塘镇中心小学,正逢下课时间,孩子们欢声雀跃,互相追逐着,活蹦乱跳地嬉戏着……这些身处山区却充满着朝气的孩子快乐的笑脸上写满了自信与幸福。二年级的练宇晴、三年级的陈鹏州见到记者,很热情地挥手打招呼,当记者问“你们家住哪儿,上学的路程远吗”时,他们大声回答说:“不远,走路上学只要10多分钟就可以了。”看得出来这些孩子打心底喜欢上学。

跟往常一样,清新区山塘镇第三小学三(1)班的余卫兰老师在英语课上用多媒体投影播放英语名师的英文标准发音教学片断,视频里的老师每读一个英文单词,孩子们立刻跟读一遍。多媒体教学使山区里的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大增。据悉,这里的12个班级,每个班级都配置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学真正走进了乡村小学。

这是清远市清新区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大力调整学校布局,优化教育资源后的两间乡镇小学缩影。清新区根据人口分布状况、人口出生率下降、城镇化建设进程加快等实际情况,按照高中向城里集中,初中、小学向镇中心和片区中心集中的原则,撤并了一批规模小、办学效益差的学校,在整合中优化资源,为推动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过资源整合优化,全区中小学布局更趋合理,办学规模、办学效益有了较大提高。

为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粤东西北欠发达地区通过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城乡一体化资源整合举措,有力地促进了教育的均衡发展。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粤东西北欠发达地区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提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乐昌市为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投入资金6963万元,添置教学平台626个,电脑4623台,电脑室51间、录播(直播)互动课室7间,全面升级校园内网,到2015年底,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含教学点)将全面实现“校校通”、“班班通”和“人人通”,办学条件将进一步优化,更加均衡。

云浮市云城区教育信息化建设实现“四个百分百”:一是全区100%的学校拥有多媒体教室和电脑室;二是完小以上学校100%建成校园网,并完成了“校校通”工程;三是100%的学校对教师进行了信息技术培训;四是100%的学校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教育信息化水平的城乡一体、显著提升,大大提高了教育均衡的质量与教育现代化的水平。

教育内涵有特色

有内涵才有宽度,有特色才有高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仅在于场地设备的均衡配置,更在于内涵的挖掘与个性的营造。可以说,真正的教育均衡是内涵的均衡。为推进教育内涵均衡,粤东西北地区深入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打造素质教育特色品牌。

2011年3月,和平县下车镇中心小学在全县小学中第一个成立文学社,第一期《春苗》文学期刊隆重首发,为广大师生提供了一个宽广的文学舞台。《春苗》文学期刊现已出版12期,发表学生作品400多篇,教师作品30多篇。自文学社成立至今,有16篇学生作品分别在《河源晚报》和《河源日报》上发表。除春苗文学社外,该校还有鼓乐、花样跳绳、科技制作、书画绘作等社团。该校倡导“让社团成为每个孩子张扬个性的炫丽舞台”的办学思路,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文化活动,形成了“建设社团文化,推进文化育人”的品牌特色。从2010年9月开始,和平县倡导文化育人理念,大力实施“一校一强项”和“一校一特色”工程,各校根据自身实际实施了“经典文化育人”“客家传统美德育人”“红色文化育人”“社团文化育人”“生态文化育人”“和文化育人”等,形成了城乡共育、各具特色、差异发展的良好局面。

韶关市曲江区教育局按照“建项目,创特色,树品牌”的思路分步推进全区中小学校“一校一品”的建设,积极打造学校特色文化品牌。2010年和2011年连续两年在全区中小学校开展了“积极打造校园文化,创建学校品牌”为主题的校长论坛活动;区教育局制定了《曲江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考核指标体系》,在全区中小学校开展了“校园文化建设”考核评价活动。本着“校校有特色,人人有特长”的发展思路,通过开展系列创建活动,该区各中小学校都加大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力度,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文化,涌现了一批办学特色鲜明的品牌学校。如:马坝中学打造了“向善、从善、立善”的校园文化品牌;沙溪中学着力打造以“和”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品牌,沙溪中心小学打造“诚信教育”的校园文化;实验小学打造了“快乐阅读”和“科技艺术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城南小学打造了诵读经典的“书香校园”文化品牌;曲江二中打造了“爱心教育”的校园文化品牌;九龄小学打造具有“九龄文化”和“传统文化”特色的校园文化。

弱势儿童享关爱

教育无死角,学生齐受惠,这是均衡发展的应有之义。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强调面向全体学生,不放弃不抛弃每一个学生个体。从这个意义上说,弱势儿童群体享受到教育实惠与关爱的程度直接体现了一个地区教育均衡的力度与效度。

英德市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纳入了《英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英德市“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并制定了《英德市解决中小学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学就读实施办法》,按照“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公办中小学为主”的“两为主”工作方针,规定凡符合条件的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均可享受与户籍人口子女同等待遇在公办学校免费就读。2014学年,该市共有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2415人,均全部就读于公办学校。同时,该市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各方面广泛参与的留守儿童关爱体系,制定了《英德市儿童发展规划(2011-2020年)》,建立了由市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教育部门、民政部门、基层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立体化、全方位的留守儿童关爱网络,成立了“英德市扶贫助学爱心会”,全面实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关爱工程,扶持家庭困难学生入学。目前,该市共有留守儿童27802人,均全部在学校就读,其中就读小学18440人,占小学生总数的27.49%,就读初中9362人,占初中生总数的27.55%。近几年,全市没有一名留守儿童因为缺少关爱或经济困难而失学。

吴川市为了让每位学生都公平接受教育,重点做好六项工作:一是强化城区小学、幼儿园的入学管理,严格控制班额。二是规范“小升初”招生入学行为。城区“小升初”实行电脑派位。三是落实随迁子女就读。制定出台《关于解决义务教育阶段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的管理意见》,有效解决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入学问题。目前,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3354人,在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就读2731人,占81.43%。四是重视“三残儿童”就学。建立“三残儿童少年跟班就读”制度,采取就近入学、随班就读、特别关爱的形式,保障三残儿童少年入学。五是关爱留守儿童。建立留守儿童关爱体系,下发《吴川市中小学幼儿园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意见》,依托关工委、妇联、团委、义工组织、慈善机构等组织,借助“德育导师制”“生活导师制”等机制,落实结对帮扶措施,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切实帮助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子女解决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身体、心理等方面问题,从思想上、学习上、身体健康、住宿等方面,给予他们亲情化、个性化的辅导,全方位关爱留守儿童健康成长。2012年8月,该市塘缀镇东岸小学被全国妇联、教育部、中央文明办评为“全国基层示范儿童之家”,2013年5月被广东省妇联评为“儿童友好示范社区”。六是做好贫困生困难补助,做到应助尽助,不让一名困难学生因贫困失学。

师资均衡受保障

教师队伍的配备与建设是教育“创强争先”的重要举措,而对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来说,确保师资均衡更是关键所在。近年来,粤东西北地区通过保障教师待遇、完善发展机制、提升师资水平,确保师资均衡。

潮州市湘桥区近年来全面实行“转岗支农”制度,构建城乡师资流动机制,先后抽调市区50多位优秀行政领导到各所带农学校任职,300多名教育教学骨干到农村学校支教。在每年的教师招考公告中,湘桥区教育局明确规定,考试成绩第一二名的教师必须分配到农村学校任教。要让优秀的教师人才扎根农村教育,关键还要提高农村教师待遇水平,在这方面,湘桥区自2009年1月起开始全面实行绩效工作制度,教师年人均工资逐年增长,区域内教师福利待遇与公务员基本持平,农村教师与城镇教师平均工资水平大体相当。

惠来县在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同时,积极建立校长和教师合理流动机制,制定了《惠来县教育系统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实施办法》,每年根据本县实际及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学科需要,对部分校长和教师进行交流轮换,对长期任职同一学校的校长进行了调整,同时开展支教、帮教等多种形式的工作交流。近三年,该县校长和教师交流的人数为1332人,其中学校行政人员交流人数为223人,教师调动、借调、支教等交流人数为 1109人,年轮换占应交流人数比例都在5%以上。通过一系列措施,该县有效改善了义务教育师资配置不均衡的现状。

(本刊记者罗峰、朱守锂、黄佳锐、黄铭钊等对本文有贡献;除署名外,本文图片由相关教育局提供)

责任编辑 龙建刚

猜你喜欢
国标督导校园文化
荷兰高效教育督导如何炼成
用“长牙齿”的教育督导推动政府履职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立足督、导、评 创新督导工作
凝心聚力,共同迎接“新国标”时代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车辆碰撞预警系统有望进入国标
中小学塑胶跑道“新国标”立项公示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