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璐
【摘要】英汉语言中有很多关于动物习语的表达,由于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的差异,动物文化的翻译突出体现了跨文化传播中文化对语言的影响。
【关键词】动物习语翻译;中西文化;外宣
习语是经过长时间的社会实践总结出来的,能生动形象的言辞达意。通过研究动物习语表达的异同,可以看出中西方的生产生活方式,思维习惯,语言表达等文化特色。
一、动物翻译及文化
(一)相似性
1.同一動物有相同含义
狐狸(fox),在英汉中都带有性情狡猾、奸诈、欺骗的含义。汉语中有老狐狸、狐狸精、狐朋狗友等习语,英语里指a person who is clever and ableto get what they want by influencing or tricking otherpeople狡猾的人,老狐狸(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七版:806)。
老鼠(rat)在中西方都带有贬义,在中文中用鼠目寸光,胆小如鼠来形容一个人胆小懦弱、目光短浅,英文中unpleasant person,especially onewho is not loyal or who tricks sb卑鄙小人,骗子。Rat on sb泄露秘密(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七版:1641)。
2.同一动物褒贬同在
“蛇”(serpent)在汉语文化中,大多数为贬义,如蛇蝎心肠,蛇精,但也是十二生肖之一,在中国俗称小龙,可见其地位非凡,另外中国的传统戏曲《白蛇传》也塑造了白蛇和青蛇两个正面的形象。
西方文化中a serpent in one's bosom指忘恩负义之人,源自古希腊伊索寓言。农夫为冻僵的毒蛇取暖,而毒蛇苏醒后咬死了农夫,并且《圣经·旧约)池记载了伊甸园之蛇诱惑夏娃(Eve)和亚当(Adam)偷吃禁果,最后被逐出伊甸园的故事,然而在西方某些国家,耍蛇已经成为一种传统的民间技艺。
“狗”(dog)在汉语文化中,有很多关于狗的贬义习语如狗眼看人低,狗仗人势,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等,但是狗一直都是忠诚的代表,有些还被训练成警犬帮助警方破案。
英语中,dog形容人的引申含义相当于guy,幽默中带点褒义,如a lucky dog(幸运儿)。但也有贬义use to describe a man who has done sth bad(小人,无赖),如you dirty dog(你这个下流胚)。
(二)差异性
1.相同含义的不同表达
在中西文化中动物表达的是相同含义时,却用了不同的意象如:
瓮中之鳖a rat in a hole,落汤鸡a drowned rat,用rat表达了鳖和鸡的含义;像热锅上的蚂蚁likea cat on hot bricks,狡兔三窟it is a poor mouse thathas only one hole,不入虎穴,焉得虎子go to the seaif you would fish well,分别用cat,mouse和fish代替了中文中蚂蚁,狡兔和老虎的意象。
2.同一动物的不同含义
中西传统中“羊”的文化大相径庭。例如十二生肖的羊到底如何翻译?在中国,羊的细分不是特别明显,都因其性格温顺引申为“善、义、美”。关于十二生肖中的羊,由于中国历史上没有明确定义,无论是山羊还是绵羊,随各地风俗而定。而在西方羊文化中,绵羊喻为“真善美”,山羊意为“恶淫丑”,如
Lamb、sheep(绵羊):As innocent as a lamb像小绵羊般天真无邪。
Goat(山羊):separate the sheep from the goats区别好人和坏人old goat(老色鬼)。
蝙蝠(bat)在我国文化中寓为“遍福”,象征幸福延绵无边。中国的蝙蝠纹大多纹有五幅蝙蝠,寓为五福捧寿,五福分别为:一日寿、二日富、三日康宁、四日修好德、五日考终命。而在西方,它被看作是吸血鬼,a South American bat that sucks theblood of other animals(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词典,2008),通常为贬义have bats in the belfry(神经失常,行为乖张)。
二、动物文化在媒体中的体现
据统计,在核心文化产业中,电影和录像产业为美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还翻拍带有中国元素的电影,借助中国文化宣传美国的价值观,但是由于我国外宣力度不够,以及中西方文化差异对文化传播的深刻影响,折射出很多问题。如今在影视行业中,动物元素频繁出现,以功夫熊猫和mulan两部电影为例,就其中动物元素进行解读。
(一)功夫熊猫
这部电影美国人首选熊猫作为主角,说明中国国宝熊猫的地位已得到认可,电影中还涉及到中国五禽戏和拳法,分别刻画了蛇、虎、猴、螳螂、仙鹤五种动物。熊猫作为中国国宝神圣而尊贵,但在电影中展现的却是一个好吃懒做,搞怪耍宝,爱幻想的形象,偏离了中国熊猫憨厚可爱的文化,这会造成文化误解。
(二)Mulan
这部电影中木须龙作为木兰的宠物,自私自利,并且在木兰2中,护送公主时,故意制造各种麻烦,典型的恶人形象。在中国,龙是中华民族的代表,其地位不可侵犯,这种完全颠覆的形象彻底亵渎了中国人的尊严,虽然龙在西方象征着灾难和凶恶,但在影视编剧和拍摄时要考虑文化差异,避免文化冲突。
除了影视行业,以动物为主题的公司logo以及装饰佩戴也层出不穷,百度公司的“熊猫掌印”,凤凰网设计的凤凰logo,都寓意把影响力扩大到全世界,Georges Edouard Piaget也推出了中国味的伯爵龙凤腕表,更有商家根据中国十二生肖发行限量版的腕表,由此可见中西文化相互渗透影响。但是其中也有很多问题,几年前,立邦漆刊登广告《龙篇》,借助龙在柱子上滑下来的形象,宣传立邦漆的功效,但忽视了龙在中国的神圣地位。
我国的文化发展缺乏创新性,尤其在影视创作中,较多的模仿抄袭,中国文化的内涵无法精确的呈现,往往使有些文化走向低俗或者逆向传播,在这文化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尤其像美国这样的经济大国,实行霸权主义,而我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现在的国际地位还不相称。所以中国文化要想走出去,外宣尤其重要。
三、动物跨文化传播作用和启示
首先应明确中国文化的精神主题和内涵是什么,如典型的中国龙凤文化,这样才能避免因文化误解造成有辱国家形象的事件,另外习近平主席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立60周年纪念活动上也提到,中国“和”文化源远流长,由此看出我们倡导的是和谐的文化理念而非文化霸权。
影视创作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如今网络发展迅速,科技也不断创新和发展,利用这一趋势,我们可以将民族文化加以包装,在技术和影视宣传方面吸引眼球。体现“中国红”的《中国国家形象片》,光棍购物节l号店11·11广告牌纷纷亮相具有“世界的十字路口”之称的纽约时代广场,借助此平台进行大力宣传,使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文化走出去并不意味着固守陈规,只崇尚本民族文化,贬低甚至蔑视其他国家文化,尤其是在全球化的形势下,我们更应该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吸收优秀文化,摒弃低俗文化,将中国文化变成一种品牌向世界销售,实现文化自主和独立。
四、结语
本文通过对中英动物翻译的比较,浅析了中西方文化中涉及到的动物元素以及一些外宣问题,启示我们要加强创新,多渠道的进行文化外宣,在文化竞争中掌握主动权,将中国文化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七版[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2]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词典[Z].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3]王魏.从《花木兰》到《功夫熊猫》——试析中西文化的碰撞与融合[J].电影评价.
[4]郭再顺.趣谈与动物有关英汉习语所用比喻形象及翻译[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
[5]王瑛.英汉习语中动物词语的对比分析及翻译[J].海河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