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山水之道”意境下的养生真谛*
——以武当太极湖生态文化旅游区规划为例

2015-12-25 10:16吴丽玲
建筑设计管理 2015年7期
关键词:武当旅游区太极

吴 罡,吴丽玲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湖北 十堰 442700)

浅析“山水之道”意境下的养生真谛*
——以武当太极湖生态文化旅游区规划为例

吴 罡,吴丽玲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湖北 十堰 442700)

文化的具体表达是与对应的文化精神相联系。武当文化深受道家思想的熏陶。特别是以自然山水为载体创造出的养生精神。具备着多元性开发的特征,是现代旅游产业的重要资源。武当太极湖生态文化旅游区就在延承区域神圣自然气质的基础上,通过提升自身功能定位,改善客户服务标准,将道家传统文化在现代国人的心理诉求下深入挖掘,形成武当旅游特有的吸引力。

山水养生;武当文化;文化旅游区总体规划;主动式

0 引言

养生在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历史和文明。一直是与先人修身养性、祛病护体的要求紧密联系。早在华夏文明的开源阶段,宇宙中日月经天的现象,就已启发先人领会出人生就是一个自然过程,只有师法自然、回归自然,才能使生命长久。“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种以“恬淡虚无”为主导的道家老庄精神,精辟的阐明出人生在世所应秉承的“道法自然,清静无为”的修身养性精髓理念。只有“道”与“生”相守,“生”与“道”相保,二者才能功得其所,修成正果[1]。随着当前社会的日趋繁荣,人们对健康的渴望越来越迫切,因此也愈加重视学习并遵循养生之道。在现今条件下,如何充分发挥道家的养生文化,将相关旅游区的自然人文资源与社会的需求相衔接,最大限度的实现地方特色文化与基础景观资源的有机融合,成为当前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

1 山水养生的内涵解析

1.1 山水养生的文脉

中国的山水文化,始于先秦,成于汉,风行于魏晋,盛于唐。而后这一传统就一直传承至今。数千年来,受到中国的儒家、道家学说对山水审美情趣的影响,使其包含着丰厚底蕴及美学价值:一是山水的阴阳协调,即山有阳刚之气,水为阴柔之美,《易》云:“一阴一阳谓之道”。山水的和谐结合完美的达到阴阳平衡[2];二是山水的审美情趣,借助山水营造出赋有“灵气”和“韵味”的品位,淋漓尽致的表达寓意深刻的意境。因此山水文化因蕴含着深厚的处世思想而备受推崇。

1.2 山水养生的发展误区

我国目前的养生产业,多是旅游地产的深化。即在原有以自然景观成形的旅游产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环境资源主导型的养生模式。由于受限于各地资源占有的局限性和不均衡性,使得这种模式常常缺乏相应的系统性和针对性。游客感受到的更多停留在视觉表象认知,而不是整个精神心智的舒展。这使得产业的对应功率比较低下,客户无法更深层次的到达养生的实际效应。

1.3 山水养生的本质特征

实际上,景观等仅仅是细分的外部表象,人自身的心理感知才是要参考的细分标准。庄子曾云:“人之养生亦当如是,游于空虚之境,顺乎自然之理。”[3]。养生的本质包涵修心,只有做到不放纵心欲而能协调心身,才能达到真正的养生效能。因此随着养生消费需求的提升,需要旅游区在其自身的生态机能上向良性方向发展,发掘或赋予旅游地较高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打造出由当前“感官表象”的被动式养生模式演变为“情景互融”的主动式养生模式(见图1),使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得到有机结合。才能真正达到客户休闲消费的目的。这样形成的项目价值,也才是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图1 养生度假模式的本质区别(资料来源:养生网)

2 项目开发背景

位于鄂西北的道教圣地武当山是我国著名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奇特绚丽的风光和丰富多彩的文化,使它被誉为“亘古无双胜境,天下第一仙山”。经过数千年的沧桑积淀和历代道人的筚路蓝缕,终于造就了玄妙神奇、瑰丽多宝的武当文化[4]。在人们消费品质日益提升的今天,景区作为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其市场开发还有很大的发掘潜力。

2.1 资源利用不足

虽然景区开发也做了大量工作,但从整体上看,能够利用的主要是依托先人的遗产,通过时间的跨度来产生价值。旅游产品的升级还只是局限于表面的特色景观。而景区周边的环境资源却由于条件所限,并没有能合理开发,与景区协调搭配发挥其潜在效能。如果仅凭这样的运营模式,是不足以满足世界级旅游度假需要的。

2.2 项目开发优势

只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武当文化的内涵精髓与旅游群体的本质需求,才能解决当前困局。武当山由于地势独特,秀色可餐。自古以来便是道家修身养性的理想之地。而太极湖则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水库因坝体加高而新增的水域。整个湖区处于武当北麓群山环绕之中,常年空气清新,风景如画。只要能将太极湖与武当山通盘考虑,排除以前的“单边效应”,将两者有机融合成完整的旅游格局,就能将“山水养生”从理论变成现实。在此基础上,“武当太极湖生态文化旅游区”(后简称旅游区)这一概念的破茧而出就为此提供了希望。

3 旅游区规划定位

武当山作为世界级文化景点,具有以国家旅游核心的姿态统领中部,形成大旅游格局的能力。但景区由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必须遵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文物保护方针,有限度的进行开发,造成其旅客接待能力有着较为明确的上限。因此,旅游区的规划设计需要从深度和广度上二维有所突破,达到如下目标:

3.1 特色定位——“仙峰道水,养生天成”

旅游区将以传承武当文化为主旨,彰显出由武当仙山、太极圣水共同烘托下养生胜地,阐明武当文化的先进性和亲和力。道教文化中养生素来向往“山水”之地。“山水”二字往往就是相喻为宇宙万物。庄子即强调“逍遥山水”的修身之道,看重身体与心灵在大自然中达到自由舒展的静观体悟[5]。武当山巍峨挺拔,雄伟壮丽,从中充分体现出阳刚之气;而与之相依的太极湖碧波万里,宛若天成,尽显出阴柔之美。两者山水相依、阴阳相济。规划利用仙山和圣水相互呼应下所形成的气场,通过人文山水的魅力把道家推崇的养生理念进行全面的诠释。将是山水、乾坤、阴阳和谐对应的最经典表达。

3.2 主题定位——“顺应自然,天人合一”

山水旅游需要有一个明确的文化主题做载体。“主题山水”就是在山水自然美的基础上,赋予其明确的文化内涵,使游客在旅游审美活动中始终能够保持明确的方向,以此获取更深的审美感受。武当修道恪守着“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精神。由于从中充分体现出“天地人和”的和谐理念[4],因此可作为旅游区规划开发的落脚点。从外部环境上,规划营造出包涵传统意境的文化山水,形成道家养生的格调,使客户能沉浸于山水之间,陶冶身心;从功能物业上,将设置体现道家理念的养生服务产业链,使客户能全方位系统化地体验养生的配套服务;从空间布局上,给以多元化和多层级的养生体验,让人可以依据自身的特性喜好选择不同的服务空间。体现出自然与人文的高度融合。努力塑造出旅游区的中式人文情怀之所在。

4 旅游区开发规划方案解析

4.1 总体规划布局

武当太极湖生态文化旅游区总规划面积67 km2,总建筑面积约450万m2。作为旅游休闲的核心地段,区域内不同组团秉承“独具特色,协调发展”的原则,整体呈现出生态旅游特有的低密度高品质的宜人感。其中,根据自身特有的功能特征和客源的不同要求,整个项目由太极湖新区和太极湖旅游区(北区、中区、南区)共两大区域、四个板块、17个分区组成,见图2。

图2 旅游区总体规划示意图(图片来源:武当论坛)

4.2 区域规划组成

4.2.1 新区

新区占地面积 110 hm2,建筑规划面积122.53万m2。地块作为太极湖区与武当山区的主要衔接部,是人流集中的旅游生活的交通集散地。客户对象主要是当地原住居民和短期旅游者。规划用地地块较狭长,形状不规则。由于位置特殊和服务对象涵盖面广,新区已先期进行了部分项目建设,由于新区常住人口多,土地空间较为紧张。区域整体可分为规划搬迁区与公共接待区两大区间。为和旅游环境属性相呼应,规划特色主要是呈现出特有的古典高密度的宜人度假感和便利热闹的城镇感。创造出强大而多元的旅游服务配套和宜人舒适的小城市可亲的氛围。

4.2.2 太极湖区

1)北区:占地面积143.4 hm2,建筑规划面积19.5万m2。客户主要是针对国内外文化名流、商业巨子等高端对象。根据客户特征主要功能以旅游度假为主导。由于客户多为社会上层人士,在现实生活中常常身兼重责,身心较为疲惫,特别渴望寻求一处“世外桃源”来放松心情,满足他们身心双重滋养的需求[6]。而太极湖绚丽多彩的景观资源和本地特有的文化特质正是客户所向往。区域根据内部各地不同的自然条件,整体遵循“以少见多、小中显大”的原则依山傍湖进行布局。重点考虑旅游资源的互相搭配,通过突出不同层次的服务效果,造就出具有高端休闲功能的调养天堂。

2)中区:占地面积90.6 hm2,建筑规划面积22.28万m2。主要针对企业中高端商务人士和政府官员。以资源的系统化服务为卖点,突出组团品质。区域规划设施为高星级酒店和度假村。通过完善到位的服务为客户进行休闲会议、商务接待、放松身心等活动提供空间场所。不同要求的客户均可同时入住,但在设计上要注意保持客户活动的相对独立性。既要能为客户的商务活动提供尊贵意境、环境雅致的场所,又要注重休闲活动的文化性、档次感。使商务活动和休闲活动既能保持互动,也能相对独立。使之达到情景交融的效果。

3)南区:占地面积67 hm2,建筑规划面积33.8万m2。由于位置毗邻武当,且地势较为平缓,因此主要针对观光旅游性质的普通客户。由于度假时间有限,客户厌于长途折返于各景点之间,这就要求在较短的时间段内,打造出延续不断的旅游景点,通过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体现出旅游聚集区热闹的人气。为了满足不同客户多样化的需求,区内根据不同的文化主题来划分组团。比如古镇组团将以“太极”为主旨进行项目开发,创造出与武当相呼应的人文氛围,满足人们访古探秘的心理。全区将用全新的模式来满足游客的休闲欲望,完成特色鲜明的组团大开发。

5 结语

太极湖生态文化旅游区作为湖北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系统中重要建设项目,同时也是鄂西北核心板块“两山一江”之武当山生态旅游升级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规划建设十分重要。只要通过依托中华道家中对“道”的深入理解和准确表达,以武当文脉为核心,以自然资源为载体,就能打造出具有独特性、人文性和娱乐性相得益彰的文化养生旅游综合体。

[1]陈水云.中国山水文化[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172-201.

[2]吴小平,刘凌波,黄天其.以文脉为导向的文化旅游区规划探析——以海南省儋州东坡文化旅游区总体规划为例[J].规划师,2014(08):64-71.

[3]刘陶.道教养生文化旅游研究——以四川青城山、彭祖山为例[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2.

[4]杨立志.武当文化概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18-33.

[5]岑慧,曹靖.多视角下文化旅游区与小城镇联开发研究——以广东省新兴县六祖文化旅游区规划为例[J].中外建筑,2012(07):75-77.

[6]江文文.特色自然资源旅游区规划对策研究——以海宁观潮旅游区规划为例[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0.

TU984.18

A

1673-1093(2015)07-0060-04

吴罡(1981),男,讲师,毕业于武汉科技大学建筑学专业,就职于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研究方向:建筑设计、项目规划。

10.3969/j.issn.1673-1093.2015.07.013

2015-03-16;

2015-03-22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科学研究计划资助项目(2014C14)

猜你喜欢
武当旅游区太极
太极
游太极洞
『太极+』,未来可期
武当佳境
武当还馍录
浅析成吉思汗陵旅游区的公共艺术
着力推进禅文化旅游区建设
太极Ⅱ
建设开封历史文化旅游区的路径选择
武当秘传太极拳图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