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生归因风格与应对方式的调查研究

2015-12-25 01:54苏爱华
关键词:应对方式护生

宋 欢,苏爱华

((泰山医学院,山东 泰安 271016)

护生归因风格与应对方式的调查研究

宋欢,苏爱华*

((泰山医学院,山东 泰安271016)

摘要:目的通过调查了解不同年级护生的归因风格和应对方式,为进一步提高护生的心理健康素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泰山医学院一年级、五年级的护生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归因风格问卷(ASQ)、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进行调查,用SPSS18.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一年级护生悲观归因风格的人数明显多于五年级护生(P<0.01),五年级护生乐观归因风格的人数明显多于一年级护生(P<0.01)。一年级护生积极应对人数明显少于五年级护生(P<0.01),消极应对人数明显多于五年级护生(P<0.01),中性应对人数多于五年级护生(P<0.05)。

关键词:护生;归因风格;应对方式

归因是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进行分析,指出这种行为的性质、谈论行为的原因的过程[1]。而归因风格指个体独特的归因认知方式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稳定的归因倾向,它是归因理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2],也是个体人格特征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应对方式是指人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习惯性的采取的一种行为倾向,也是人们在应对连续的应激源时所倾向于使用的应激策略或方法[3]。塞利格曼将归因风格可分为两种:乐观的归因风格和悲观的归因风格。当遇到一个不可控制的负性事件时,悲观型归因风格的人会将事件的发生归因于内在的、自身的、稳定的原因,则个体的自尊、自信心会受到很大的打击,无助感会持久存在,个体会失去做出反应的努力;而乐观型归因风格的人则会将事件归因于外在的、他人的、不稳定的原因,则其自尊完好无损,无助感会很快消失,个体会努力改变现状。悲观型归因风格的人容易形成压抑、焦虑等心理问题。因此,研究积极的归因对于提高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泰山医学院一年级、五年级的护生作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240份,收回199份,剔除不合格问卷41份,有效问卷158份,有效率为0.794。被研究对象的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1.2研究方法

1.2.1调查工具

1.2.1.1归因风格问卷(ASQ)采用Seligman & Peterson等1984年编制的问卷,问卷由12个模拟的生活情境事件组成。采用五点式自陈问卷要求被调查者想象这些事件发生在自己身上,然后对每一件事发生的原因和对自己的影响从稳定性、普遍性和内外性三个不同维度上进行程序评分,然后将正性事件的得分减去负性事件的得分作为归因总分。本研究采用曹新美1997年修订后的ASQ问卷版本[4]。

1.2.1.2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SCQ)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SCQ)是自评量表,由20条反映应对特点的项目组成[5]。用于反映被调查者面对困难和挫折时的积极与消极的态度和行为特征。本研究采用五点式问卷对原问卷进行了适当的修改,由原来的“肯定不是”到“肯定是”采用1、2、3、4、5五级评分,修改为“肯定是”和“肯定不是”分别赋值为“1”和“0”,积极条目和消极条目相同赋分,10个积极条目得分相加值越大说明越倾向积极应对,10个消极条目相加,值越大说明越倾向消极应对。

1.2.2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不同年级护生的归因风格表2显示,一年级护生悲观归因风格的人数多于五年级护生,五年级护生乐观归因风格的人数明显多于一年级护生(P<0.01)。

表2 不同归因风格护生在年级的分布情况

2.2大学生应对方式的基本情况比较

表3显示,一年级护生积极应对人数明显少于五年级护生(P<0.01),消极应对人数明显多于五年级护生(P<0.01),中性应对人数多于五年级护生(P<0.05)。积极应对人数多于一年级护生。

表3 不同应对方式的护生在年级的分布情况

3讨论

3.1一年级护生刚进入大学,要独自面对很多新的问题,如人际交往问题、学业问题、情绪问题、生活适应问题等等,接踵而来的问题使他们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因此,悲观归因风格和消极应对者较多。而五年级护生的心智已经比较成熟,能很好的适应大学生活,并且都经历过实习和找工作的磨砺,能充分认识到遇到事情与其怨天尤人不如积极应对,因此,乐观归因与积极应对方式者较多。

3.2根据本研究结果,在护生刚入学时,应加强大学生入学教育,就护生会出现的问题提前采取干预措施,如多开一些讲座,对大学的环境和各种情况做全面的介绍,并鼓励他们多参加有意义的业余活动,丰富课外生活,使他们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增强专业方面的教育,使护生能够较快的适应新的环境和生活并且增强专业素养。开展心理健康调查,开设心理教育必修课,做到心理问题早期发现与预防。加强归因训练,最大限度的增强护生的自我效能感,激发其学习的热情,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为培养具有较高临床综合能力的护理人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Greenwald A G, Benjamin .Implicit Social cognition: Attitudes, Self-Esteem, and stereotypes [J].Psychological REVIEW, 1995, 102(1):4-27.

[2]李晓谦.内外控者的归因方式和应对方式.北京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998.

[3]陈晖,谢小华,何琼,等.难愈创面病人心理状态与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研究,2012,26(5):1357-1359.

[4]施承孙,钱铭恰.易羞耻者的归因方式和应对风格[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8,12(4):193-195.

[5]邓雪英,周丹丹.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对产妇分娩方式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4,28(4A):1164-1166.

作者简介:宋欢(1990—),女,山东泰安人,泰山医学院在读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护理学。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115(2015)04-0453-02

doi:10.3969/j.issn.1004-7115.2015.04.037

(收稿日期2015-1-13)

猜你喜欢
应对方式护生
应对方式在社区教育中的应用:社区心理学视角
护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现状及培养策略
团体心理辅导对五年制高职护理新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护生职业认同感及在校教育策略
浅谈如何应对讲解员的职业倦怠期
飞行员心理健康与工作压力和应对方式
心理社会因素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