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背景下我国煤炭物流业发展现状与“绿色”路径选择

2015-12-25 09:13范荣华
对外经贸实务 2015年12期
关键词:物流业煤炭物流

范荣华

2003年英国首次提出了发展与减排双赢的低碳经济理念,成为全世界共同努力的方向。煤炭是我国能源支柱性产业,为国民经济运行提供70%以上的能源。2014年我国煤炭产量达到38.7亿吨,呈现“北富南贫、西多东少”的格局,进口煤炭2.91亿吨,出口仅为597万吨。我国煤炭的分布与消费情况决定了煤炭调运量巨大,煤炭物流业呈现“长距离、多次转运”的特点。在低碳背景下煤炭物流应逐步向绿色、低碳物流转变,这已成为煤炭物流业发展必然的趋势。所谓低碳物流,即对物流环境的净化、对物流资源的优化,减少环境危害,形成环境共生型经济模式。基于此,文章通过分析低碳背景下我国煤炭物流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主要障碍,提出了促进我国煤炭物流业“绿色”发展的路径选择。

一、低碳背景下我国煤炭物流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我国煤炭资源分布不均,煤炭物流呈现“西煤东送、北煤南运”的格局

据BP世界能源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14年底,全球已探明煤炭储量为9218.3亿吨,其中95%左右分布于亚太、欧洲、北美等地。我国煤炭储量丰富,位居全球第三位,仅次于美国、俄罗斯。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统计,截止2014年底,我国可采煤炭储量为1 215亿吨。我国煤炭资源分布极不均衡,呈现出北富南贫、西多东少的格局。由我国煤炭资源区域分布图(图1)可见,华北地区位居首位,占比62.64%,其次是西北地区,占比17.72。资源分布决定了煤炭生产的空间格局,如山西、陕西、内蒙古西部是我国煤炭主要产区,2014年占全国煤炭产量的55.3%。长期以来,电力、冶金、建材、化工是煤炭的主要消费市场,2014年这四个行业的消费量占总消费量的8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决定煤炭消费总体呈现出“东南凸起、西北低凹”的态势。由此,形成了我国煤炭物流“西煤东送、北煤南运”的基本格局。我国是全球煤炭产量最高的国家,2014年达到38.7亿吨,大量的煤炭资源由西向东、由南向北运输,使煤炭物流呈现出“长距离、多次转运”的特点。

(二)我国煤炭物流基础设施逐步改善,煤炭物流园区快速发展

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央、地方及企业联手加大煤炭物流基础设施投资力度,煤炭物流基础设施得到逐步改善。据国家发改委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铁路煤炭发运22.9亿吨,与上年基本持平。主要港口煤炭发运6.93亿吨,万吨级以上煤炭专业化码头泊位214个,分别为较2013年增长了3.59%、增加了8个。西煤东调、北煤南运主要以铁路、铁海联运为主,通道得以不断完善与改进。如大秦线是我国西煤东运的主要通道,横贯山西、河北、北京、天津,自2002年率先开行第一条重载单元列车的煤炭运输专线,在2007、2013年经两次改造扩建后,运输能力不断提升,至2014年该线煤炭运输已突破4亿吨。与此同时,以集散、储存、调配等功能为主的煤炭物流园区快速发展,如2014年建成的内蒙古代托克托县嘉和煤炭综合物流园区,提供专业化、精细化的清洁、低碳、高效的煤炭供应链管理服务。尤其是低碳背景下,在国家能源局发布煤炭清洁高效指导意见下,已陆续关停部分不达标煤炭物流园区,同时到2020年将重点建成30个流通规模在2000万吨级的煤炭物流园区。

(三)我国煤炭物流企业快速转型,国际物流大幅增加

近几年受国内经济增速放缓,以及国家能源局提出的节能减排、清洁能源等要求的影响,煤炭物流市场低迷。由此,煤炭物流企业纷纷探索发展新模式,运用供应链管理、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快速转型。如开滦集团、晋煤集团等利用自营铁路、港口煤炭码头等优势,整合优化内部资源,寻求企业发展;积极发展独立第三方煤炭物流,成立专业化、一体化、精细化的煤炭物流公司,提供全方位的煤炭物流服务,着力实现转型发展。另外,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大型煤炭物流企业深入推行“走出去”战略总署,推动着煤炭国际物流业务也向深度发展。自2009年起,我国由煤炭净出口国转变为净进口国,且煤炭进口量不断刷新。2013年我国煤炭进口量为3.27亿吨,较2009年增长了160%,达到历年峰值。这一增长势头在2014年终于“刹车”,2014年进口煤炭量为2.91亿吨,同比下降10.9%。我国煤炭进出口业务的蓬勃发展,为煤炭国际物流业务的发展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尤其是近几年物流业务深度与广度不断拓宽,形成了集煤炭贸易、运输、储存、调配、信息处理等为一体的国际物流业务。

(四)我国煤炭物流技术装备得到应用,运输效率大幅提升

信息技术、科技进步渗透于各个领域,促进着各行各业的发展。近几年来,我国煤炭物流业也得到长足发展,科技渗透力不断增强,先进技术、设备逐步得到应用,铁路运量、运输效率得到大幅度提升。我国煤炭物流呈现出“长距离、多次转运”的特点,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煤炭物流企业纷纷引入先进技术装备以获得竞争优势。如2011年,神华集团在率先引入动态储配、数字化配煤系统装备,有效提高了配煤效率,避免多次装载以减少损耗。2012年,淮矿集团首次引入煤质在线综合检测、不摘钩连续翻卸作业系统,既保证煤炭质量,又实现煤炭在长距离运输中自动化装卸,提升了运输效率。2014年,冀中能源集团引入封闭式集中仓储技术、快速定量装车系统,有效解决了因煤炭多次转运造成的大量损耗,节省了装载时间。在低碳背景下,我国煤炭物流企业纷纷意识到提高铁路运量、运输效率,减少损耗是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借助于科技进步力量,引入并应用先进物流技术装备,从而培育竞争优势。

二、低碳背景下我国煤炭物流行业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障碍

(一)我国煤炭物流企业运营规模小,运营成本高、效益普遍较低

物流运输线路、节点的规划,归根结底是反映规模经济效益。煤炭物流业的发展,同样也存在着经济密度、容量的规划,即通过业务量的不断扩大,优化物流资源,实现单位成本的有效降低。我国煤炭生产企业呈现规模小、数量多、分散式经营,导致煤炭物流企业长期处于运营成本高、效益低的状况,这已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据国家安监总局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我国煤炭生产企业达到2万多家,在“十二五”期间,我国煤炭企业亏损数量众多,抗压能力较弱、安全生产不达标的企业陆续退出市场,至2014年末已减少至5281家。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煤炭物流企业运营效率低的局面,但1000万吨以上规模的煤炭企业仅有72家,90%以上单井生产规模小,使煤炭物流企业长期处于运营规模小、单位成本高的低效益模式下。另外,我国是以省为单位的经济结构,造成煤炭跨省运营成本较高。我国煤炭资源的分布与消费特点,决定煤炭物流呈现长距离跨省作业,在以省为经济单位的发展模式下,煤炭物流企业难以统一规划、统一管理,运营成本长期居高不下。

(二)我国煤炭物流专业化水平不高,独立第三方煤炭物流企业还未形成

当前,我国大多数煤炭企业采用生产、经营一体化的自营模式,即物流服务与生产未完全分离,形成专业化分工。物流业属于资产专用性较强的行业,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专业技术、管理人才,才能提供专业化、高效率、低成本的物流服务。从目前我国煤炭生产企业的物流来看,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第一,规模较小,实力弱。90%以上煤炭生产企业不具备投入大量资金购置物流设备的实力,技术装备、管理手段陈旧,无法实现物流策划、统筹供应链,导致物流成本高、效益低。如在2014年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的推动下,煤炭行业持续低迷,大部分中小型煤矿资金链偏紧,根本无法发展物流。第二,各自为政,分散经营。大多数煤炭企业运送量不高、运送地分散,形成配送网络分割格局,无法实现物流资源的优化配置。如2014年我国煤矿数量1.2万处,年产30万吨以下的小型煤矿达9800多处,占比高达81.67%,分散于全国各地,导致煤炭物流单位成本较高、运输效率低下。另外,从专业分工的角度,煤炭生产与物流分离,能够使煤炭生产企业集中资源搞好主业,培育核心优势。我国煤炭企业生产经营一体化的自营模式,导致独立第三方煤炭物流企业难以形成。

(三)我国煤炭物流企业信息化程度低,导致物流服务水平不高

在经济高速运行的今天,信息化、数字化已逐步渗透于各行各业,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动力源泉。目前,我国大多数煤炭物流企业信息化程度低,仍旧沿用电话、传真等传统方式,已不适应经济社会与煤炭行业发展的要求。我国煤炭企业生产经营一体化的自营模式,决定其忽略了将信息化建设与物流市场进行整体规划,导致由于煤炭物流企业未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技术,严重影响了煤炭物流成本的降低、效率的提升。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煤炭物流企业中构建信息网络平台的比重仅为18%左右。超过七成的中小煤炭物流企业无力投入资金构建信息网络平台,无法实现数据的信息化处理。同时,我国煤炭物流呈现“多次转运”的特点,往往在运输过程中需要多次装卸。目前,除神华、淮矿、开滦等大型煤炭集团的物流企业实现了装卸自动控制化外,大多数煤炭物流企业装卸仍旧依靠人工作业,损耗量大、时间长、效率低,难以为客户提供高效、快捷、准确的煤炭物流服务,影响了煤炭物流企业的竞争优势。

(四)我国煤炭物流标准化程度低,基于交易的供应链一体化服务能力尚未形成

新世纪以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纵深发展,我国煤炭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但产业条块分割依旧严重,难以建立煤炭物流战略联盟,为客户提供一体化的供应链服务。一方面,我国煤炭物流标准化程度低,难以在运转过程中实现物流要素的有效衔接和兼容。煤炭资源在由西向东、由南向北的运输过程中,可能会转换多种运输方式,如铁路、海路、公路等。由于集装箱标准不统一,各种运输交通设施衔接不畅,导致中途的转运耗时耗力。另一方面,煤炭物流企业综合服务能力低,难以形成完整的煤炭物流供应链。如除神华、晋煤等集团拥有自营铁路、港口、码头优势,可以完成煤炭的全程流通服务,大多数中小型煤炭物流企业都只能提供分段的煤炭流通服务。同时,我国煤炭物流企业大多将物流服务定位于储存、运输和配送,能够提供包装、加工、配货等增值服务的企业凤毛麟角。

三、低碳背景下促进我国煤炭物流业“绿色”发展的路径选择

(一)整合煤炭物流综合服务体系,促进我国煤炭物流行业的规模化发展

纵观发达国家物流行业发展的经验,通过采购、制造、流通等环节发展规模经济效益,从而有效降低单位成本、拓展利润空间。事实上,规模经济效益反映了物流企业的运营效率与资源优化水平。当前,我国中小型煤炭物流企业数量庞大,运营效率低下,严重制约了煤炭物流业的发展。推行兼并重组、规模化经营模式已成为低碳背景下促进我国煤炭物流业“绿色”发展的必然趋势。具体可从以下两方面来推进:第一,以市场为主导,政府引导、鼓励煤炭物流企业兼并重组,扩大煤炭物流企业规模。通过发展煤炭物流集团化经营模式,提高煤炭流通行业的集中度,推进其向着规模化、集约化前行。第二,整合煤炭物流综合服务体系,促进煤炭物流园区的规模化。建立并发展大型煤炭物流园区,优化配置煤炭运输、仓储、交易、包装、加工、配送等服务,从而形成规模化经济效率。资源整合,建立煤炭物流战略联盟,既保障能源供应,又提高资源配送效率。

(二)生产经营相互分离,促进我国煤炭物流行业的专业化发展

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以纵向一体化自营模式为主的煤炭物流企业已无法适应市场需求。审时度势,应将煤炭物流业务从生产业务中分离开,形成专业分工、各司其职。让生产企业集中资源优势,专注于生产作业,打造核心竞争力。让煤炭物流企业集中资源专注流通作业,为客户定制最佳物流方案、运输路线,走专业化发展道路。当前,已有部分煤炭企业将物流业务单独剥离,并以合同方式外包于独立第三方物流企业。从长期来看,发展第三方煤炭物流行业是低碳背景下促进我国煤炭物流业“绿色”发展的必然选择。第三方煤炭物流企业专业化程度高,通过信息系统保持煤炭企业与客户方的密切联系,为双方提供高效、低成本的物流服务。

(三)构建信息网络平台,促进我国煤炭物流行业的信息化发展

在知识经济时代下,构建信息网络平台是低碳背景下促进我国煤炭物流业“绿色”发展的必要条件。通过分析、控制、整合煤炭流通过程中的信息流,实现“零库存”、低成本、物流低碳化。信息平台的构建,将促进煤炭物流企业合理配置物流资源,提高物流服务水平。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入手:其一,构建煤炭物流信息共享平台。煤炭物流企业能够及时了解市场动态,灵活调战略部署,形成有序的竞争环境。其二,实现煤炭供应方、需求方、物流方、政府部门共享实时信息,掌握行业动态。尤其在当前煤炭市场持续低迷的背景下,煤炭物流企业可适时调整运输线路、物流节点,提高运营效益。其三,煤炭物流企业积极推进物联网技术应用,加强自身信息化建设,提高物流服务水平。如应用供应链管理软件(SCM)、全球定位系统(GPS/GIS)、无线射频识别(RFID)等,提高煤炭物流信息处理水平,为客户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物流服务。

(四)创新物流运行结构,促进我国煤炭物流行业的一体化发展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打破煤炭物流企业的条块分割、区域界限,通过横向整合扩大规模,将成为低碳背景下促进我国煤炭物流业“绿色”发展的主要商业模式。通过社会资源、煤炭物流企业资源的整合,形成协调统一的物流运行结构,为客户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的服务模式。以煤炭物流供应链管理为核心,促进煤炭行业的一体化发展,拓展服务增值领域,提高煤炭物流企业运营效益。在推行煤炭行业一体化经营战略时,可从两个层面同时作用:从微观层面而言,煤炭物流企业应将规模经济作为战略目标。煤炭物流企业可从整体利益出发,纵向整合价值链上利益相关者,建立一体化战略联盟。从宏观层面而言,地方政府应着力打破地域界限,制定适度宽松的政策引导并支持煤炭物流行业一体化发展。

(五)履行生态保护职责,促进我国煤炭物流行业的绿色低碳发展

近年来,我国区域性空气质量问题十分严峻,如何在能源行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中找寻平衡点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煤炭物流企业应履行生态保护职责,促进行业的绿色低碳发展:第一,逐步实现煤炭流通的全密闭化管理,推动有效防尘措施逐步得到应用。煤炭物流服务包括多个环节,如加工、储存、装卸、配送等,在流通过程中进行全密闭化管理,能够有效控制扬尘污染,避免空气质量下降。第二,逐步实现煤炭运输设备的全封闭改造,如列车、货车等,以减少煤尘污染。第三,扩大以LNG、CNG为燃料的新能源煤炭运输货车的应用范围,实现节能减排的低碳经济。第四,实现煤炭装卸的自动化控制,减少运输过程中的原煤损耗,有效控制煤尘、扬尘污染。▲

参考文献:

[1]赵鲁华, 曹庆贵, 亓玉礼. 煤炭物流网络现状分析与优化研究[J].铁道货运, 2012 (4): 22-25.

[2]王晓东,王涛.供应链视角下我国煤炭物流竞争力提升策略[J]. 物流技术, 2014, 33(11): 70-73.

[3]杨国华.我国煤炭物流发展现状, 问题与对策[J]. 煤矿开采, 2014, 19(B05): 19-21.

[4] 张翠花. 浅谈我国煤炭物流发展策略研究[J]. 煤炭技术, 2013, 10: 145.

[5] 马有才, 程慧锦, 张凤英. 我国煤炭物流研究现状与展望[J]. 物流科技, 2015, 38(1): 16-18.

猜你喜欢
物流业煤炭物流
消除煤炭:是时候将煤炭载入史册了 精读
煤炭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物 流 业
煤炭:去产能继续 为煤炭正名
我国物流业的供给侧改革的突破口
煤炭的“未来”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运输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