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万山
个案研究通常是以单一的、典型的事物为具体研究对象,通过对其进行直接或间接、深入而具体的考察,来了解事物发展变化的某些特点和规律。教育个案研究的对象可以是某一个体,也可以是某一群体或机构。前者如对一个优等生或学困生进行分析,后者如对某个先进集体或特色学校进行研究。由于个案研究一般是对研究对象的一些典型特征作全面、深入的考察和分析,其过程类似于对麻雀的解剖,因此有人将个案研究法称为“解剖麻雀法”。
一、教育个案研究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1.个案研究的特点
个别性和典型性。一方面,教育个案研究是要了解和把握某一具体教育现象或问题的特征,研究的对象毫无疑问是个别的而不是整体的;另一方面,教育个案研究的对象又不是完全孤立的个别,而是与所要研究的教育现象或问题相联系的群体中的一员,是整体中的个别。因此,个案研究的对象应该具有典型性特征,否则就没有什么研究价值。
全面性与深入性。个案研究的对象单一,数量相对较少,这就保证了研究者有条件对研究对象进行多层面、多方位、多维度的透彻深入、全面系统的分析与研究。事实上,某一个别教育现象的相关因素往往是复杂多样的,对其进行“解剖麻雀”式的研究也必然要求全面和深入。
多样性和综合性。个案研究的内容宽泛,研究任务多种多样,因而它的研究方法也就具有多样性和综合性特征。个案研究虽然有自己的一套具体方法,但为了能收集到更多的个案资料,以便更好地把握研究对象的发展规律,又常常需要结合教育观察、教育调查、教育实验、教育测量等多种研究方法。
2.个案研究的适用范围
个案研究应用领域极为广泛。在教育领域内,就其适用对象来说主要包括两类。
首先,它适用于对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的研究。“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并不局限于“问题学生”及其“问题行为”,也包括“优秀学生”及其“榜样行为”。只要是具有典型意义和显著特征的人和事,都可以作为个案研究的对象。比如,对某个学生的心理问题和人格偏差的诊断研究,对某个优秀班集体或某个先进学校成功经验的研究等。
其次,个案研究还适用于对那些不能预测、控制,或由于道德原因不能人为重复进行的事例的研究。如对某个学生犯罪过程与原因的研究、对超常儿童的追踪研究、对精神发育迟滞儿童智力水平变化的追踪研究等。
显然,中小学教师尤其适合做教育个案研究。每个教师都可以在班上找到个案研究对象,而且也不需要什么特别的处理和控制,不影响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在日常工作中,教师可以针对一两个“具有典型意义和显著特征”的学生,结合工作实践开展个案研究。
二、教育个案研究的实施程序
个案研究是一种有组织、有目的、按程序进行的研究活动,不管是以“谁”为研究对象,要研究什么内容,都要遵循三个基本程序:确定研究对象,收集研究资料,分析与指导。
1.确定研究对象
确定明确而有价值的研究对象是所有研究的第一步。一般说来,教育个案研究的对象应具有三个显著特征:其一,在某些方面有显著的行为表现;其二,相关测量评价指标与众不同;其三,主要关系人(学生的同学、教师、家长,教师的同事、朋友等)都有类似的印象和评价。在确定研究对象时,主要关系人的初步评价有很大的帮助作用,但由于这些评价往往是凭“印象”产生的,而非使用正式或标准化的测量评估方法所获得,就难免带有主观性和片面性。因此,研究者应在主要关系人初步评价的基础上,进行“专家式”的客观评定,以保证更加科学、准确地确定研究对象。
2.收集研究资料
详细、准确、全面地收集研究资料,对教育个案研究的有效进行和相关问题的最终解决,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者要收集的资料一般包括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背景资料、行为表现及发展变化情况等。如果研究对象是某个学生,则其基本信息应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兴趣、爱好、所在学校及班级等;背景资料应包括该生的家庭与社会背景,如父母的受教育程度、职业,家庭经济状况,父母的管教方式以及对子女的态度,居住区的文化状况,主要社会关系等;行为表现应包括品德、学习、纪律、交往等方面的情况,如上课听讲情况、作业完成情况、课外活动情况、参加有关比赛及获奖情况、操行评语及同学的评价等。收集研究资料可采用的方式多种多样,如调查、测试、访谈、查阅研究对象的作业等。
3.分析与指导
教育个案研究的主要任务,在于揭示个别教育现象或问题的产生及发展变化的规律,提出解决问题或指导发展的建议和措施,而这取决于研究者能否在广泛占有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做好分析和梳理。
个案资料分析一般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动力性分析。目的在于寻找出研究对象行为的内在动力。如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及其与行为、结果的关系,以及构成这些动力的内外因素(情绪、个性、家庭环境、相关事件与人物等)。二是发展性分析。目的是了解研究对象产生某种动力、行为或问题的具体原因及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三是临床性分析。目的是了解研究对象的生理、心理特点,以及学校教育、家庭氛围、社会环境等对研究对象成长发展有着怎样的影响,并找出其中的关键。
就对学生的研究而言,分析完个案资料,找出了研究对象的特征,发现了问题的关键所在,还需要设计一套因材施教的方案,对学生成长加以指导,这是个案研究的根本意义所在。这种指导应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或改善一些外在条件(如学校的教育措施和家庭氛围),或矫正一些内在因素(如学生的情绪、情感、人格倾向等)。
三、教育个案研究的具体方法
教育个案研究可以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选择不同的研究方法。个案研究常用的方法主要有追踪法、追因法、临床法、产品分析法和教育会诊法。
1.追踪法
个案追踪法是在较长时间内连续考察研究对象,收集相关资料,掌握其发展变化情况和趋势的研究方法。追踪研究短则数月,长则几年或更长时间,主要适用于探索研究对象发展的连续性、稳定性以及早期教育对学生长期发展的影响等,对于研究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的顺序性、阶段性,以及研究复杂教育现象的发展变化等,具有重要意义。
2.追因法
追因法是指由已经存在的结果去追寻和探究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的研究方法。如某个学生在班上显得非常孤僻,寻找这一表现的原因所采用的方法就是追因法。使用追因法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弄清已经存在的现象和结果;第二,假设原因要尽可能全面;第三,要分清原因的主次及相互关系;第四,要注意进行检验,把虚假的原因排除掉。
3.临床法
临床法是指通过谈话的方式开展研究的方法,又称为临床谈话法。临床谈话可以是面对面的口头交谈,也可以是采用问卷形式的书面交流。采用口头谈话法时,研究者一定要首先解除研究对象的紧张、焦虑、防御、冷淡的心理,创造轻松自如的谈话气氛,切忌居高临下,使谈话变成审问。书面访谈一般应按照问卷调查要求的程序进行操作,要向研究对象讲清楚相关要求和注意事项。
4.产品分析法
产品分析法是指通过分析研究对象的活动产品,了解其某一方面发展情况的研究方法。在教育研究中,研究对象的活动产品通常包括学校的工作计划、工作总结、相关表册(如学生成绩册)、规章制度,教师的教学设计、课堂组织、教学反思、听课记录,学生的作文、试卷、绘画、手工作品、实验报告等。通过产品分析,研究者可以了解某个学校的发展情况、某个教师的教学水平、某个学生的学习状况等。
5.教育会诊法
教育会诊法是指通过集体讨论,就某一学生的行为作出鉴定,形成正确结论的研究方法。教育会诊法通常包括六个环节:明确会诊目的;确定会诊人员;会诊提议者(主持人)详细说明会诊对象的情况和自己的看法;集体讨论交流;为该生作出鉴定,提出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根据鉴定结论,教师对集体或个人工作进行反思。教育会诊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而且有益于教师的专业发展。
(责 编 子 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