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勇 陈法连
2015年以来,河南省淮阳县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集中整治与建立长效机制相结合,持续不懈、扎实推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取得显著效果。目前,累计出动人力3.1万人次,动用各类机械、车辆1.5万台次,共清除垃圾近40万立方米,清路边沟45万米,村容环境明显改观。淮阳县被评为河南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进步县,四通镇被命名为全国文明镇,四通镇、城关镇、刘振屯等3个乡镇被命名为省级生态乡镇,白楼镇于庄、新站镇新站村、刘振屯乡刘振屯村等3个村被评为省级“美丽乡村”,380个行政村被省里认定完成了“三无一规范”整治任务,占全县行政村总数的81%。
一、抓领导,重落实,突出组织保障
一是领导重视。淮阳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听取汇报,先后召开县委常委会、县四个班子会进行了专题研究,并亲自带领乡镇及相关单位负责人深入试点村评比、观摩活动16次。二是明确思路。理出了“完善方案、建立机制、搞好试点、以点带面、总结经验、循序渐进”的总体思路,结合实际,制订出台了工作方案,明确了工作目标任务、方法步骤,时间节点、标准要求和各乡镇、县直各有关部门工作职责。并结合开展的千名干部下基层活动,将此项工作进行了细化量化,建立了《村民卫生保洁公约》《卫生保洁员工作机制》等,积极实施村庄垃圾收运处理,做到有垃圾处理设施、保洁队伍、长效管理机制,确保全天候卫生保洁。
二、抓示范,重带动,突出引领作用
一是示范引领。以国家级、省级美丽乡村试点为依托,以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建设为平台,努力打造精品典型。每个乡镇选择5个基础设施好、人口集中,位于主要交通干线两侧的村庄,进行高标准规划、高标准建设,率先打造成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二是把握关键。把每个乡镇80%以上的行政村作为整治村,做到“三无四有”(村内无垃圾堆放、无秸秆乱放、无污水横流;每个自然村有不少于2条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墙体标语、有领导机制和卫生保洁等长效机制;乡镇领导、干部包村、责任人名单上墙;村内有垃圾池、垃圾桶)。三是突出整治重点。对国道、省道等主要干道两侧、沟边等,做到打扫干净,垃圾及时清运,没有秸秆、垃圾等杂物。
三、抓督查,重指导,突出扎实推进
一是淮阳县委、县政府制订督导工作方案,明确督导任务,细化督导内容,研究制订操作性强的考评方案,并纳入党委、政府年度重点工作目标考核体系。二是成立4个督导组,不定期深入各乡镇、试点村,对工作落实情况进行检查督办,每天将督导情况以短信的形式发送县乡主要领导,及时指出存在的问题,对组织不力、推诿扯皮、贻误工作的乡镇下发整改通知限期整改,整改未果的进行媒体曝光,连续两次通报后三名的,记入四制工作法考核黑色档案。三是县委农办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标准进行逐项逐条细化,建立重点村、整治村、沿线公路整治等三本台账,实行动态管理,加强指导。
四、抓宣传,重舆论,突出营造氛围
坚持集中宣传与经常宣传、重点宣传与普及宣传相结合,充分运用电视、报纸、宣传车、手机短信等形式和渠道,大力宣传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目的、意义,让广大农民认识到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意识,形成全民参与、合力整治的良好氛围。2015年以来,淮阳县共刷写墙体标语3142幅、发送手机短信30000余条、播出电视专题5期。
五、抓保障,重投入,突出资金筹措
一是整合项目资金,完善基础设施。2015年,淮阳县整合扶贫开发、饮水安全、美丽乡村等项目资金1.3亿元,实施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35个,新修村内道路78.98公里;完成危房改造项目2400户。二是加大投入力度,淮阳县政府对工作扎实、成效明显的乡镇,每个乡镇给予10万元以奖代补资金,此外,每个乡镇每年拨付2万元作为试点村长效保洁资金,全面建立卫生保洁制度。三是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与千名干部下基层、生态县建设、文明乡镇创建相结合,统筹考虑,将相关资源捆绑用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最大限度发挥财政涉农政策导向及财政涉农资金杠杆作用,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合力推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