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企财报不乐观 夯实消费基础是关键

2015-12-24 04:15文/宋
中国乳业 2015年9期
关键词:乳品酸奶奶粉

文/宋 亮

乳品企业销售业绩放缓的原因分析

2015年8月底,各大乳品企业相继公布2015年半年财报,从表1看,销售业绩普遍不乐观。

表1 2015 年上半年乳品企业上市公司业绩

分析主要原因是:首先,受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影响,国内消费出现疲态,造成乳品消费不振,特别是一二线城市普通白奶消费量继续呈下降趋势;其次,受食品安全及2013年“奶荒”影响,消费者购买植物蛋白饮料等选择替代;第三,国内原料库存高企,加之企业产能过剩,不得不降价促销;最后,进口成品乳制品增加挤占国内消费市场份额,以UHT奶及婴幼儿奶粉为例,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上半年我国进口UHT奶累计达18 万吨,同比增长21.7%,进口小包装婴幼儿配方奶粉74 967 吨,同比增长27.8%,预计全年UHT奶进口量可达40 万吨,小包装婴幼儿配方奶粉超过14 万吨。

企业方面,蒙牛、伊利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27.7%和18.76%,主要归因于产品结构调整和生鲜乳价格下行。根据农业部统计,2015年上半年国内生鲜乳平均收购价格同比2014年上半年下跌18.1%。与此同时,企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大酸奶、功能性饮料投入,从业绩表现来看,蒙牛冠益乳、碧悠、纯甄等酸奶产品收入达到55.7 亿元,相比2014年同期35.7 亿元增长56%。伊利安幕希常温酸奶销售增长9.8 倍;畅轻、每益添的销售额增长幅度分别为60%和1%。广东燕塘乳酸菌乳饮料类201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达到1.405 亿元,在总收入中占比达到30.4%,而2014年仅占28 .6%。

三元、光明净利润同比分别下降72.31%和3.95%。三元在北京市场主营业务进一步受到竞争对手压制,缺乏有支撑作用的产品。光明莫斯利安保持快速增长,上半年销售35 亿元,同比增长24.6%。但低温系列产品呈现不同程度下降,加之生鲜乳成本相对较高,造成净利润下滑。

受产能过剩、跨境电商快速发展以及政策影响,2015年中国婴幼儿配方奶粉进入全面降价促销阶段,造成企业营收及利润大幅下降。以贝因美、合生元、澳优为代表的3家国产奶粉企业营收分别下降26.28%、10.3%和2.6%,净利润分别下降195.5%、34.4%和24.3%。

提升消费信心,夯实消费基础的建议

当前是国内乳业全面转型,加快缩小与发达国家乳业差距,提升竞争实力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国民乳品消费基础进一步夯实的主要阶段。

目前,三四线城市及以下地区居民牛奶由“偶发性”消费向“习惯性”消费转变,这时期,如果消费信心及乳品价格高等因素抑制居民消费增长,长期势必会损害三四线城市居民乳品消费的培育效果。长期来看,失去很好的消费群体基础,也必将影响企业及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同时,中国“高油高肉”的消费模式开始向健康营养模式转变,酸奶及相关品类快速发展时机已到,应加快产业战略布局,提升酸奶生产工艺和包装水平。目前,美国奶酪、牛奶消费也呈下降趋势,但酸奶消费却快速增长,这对我国来说是很重要的启示。另外,未来几年,婴幼儿奶粉行业面临去产能化与价格下行相互交织的局面,长期行业进入微利时代,主营奶粉的企业必须加快产品、渠道的创新发展。

根据中国乳品消费发展规律,受宏观经济放缓造成的消费低迷、收入水平提升乏力,食品质量安全事件造成的消费信心不足,进口产品大举冲击国内市场等众多因素影响,近几年中国乳品消费增长总体放缓是必然的。但笔者认为,随着未来经济形势向好发展,政府关于收入、保障等目标的实现,以及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到2020年,以三四线城市及以下地区为主力的消费需求得以释放,中国将迎来第二个乳品消费黄金增长阶段。当前,政府、企业亟需在消费者信心恢复、乳品推广普及、相关知识宣传和教育等方面下大工夫,进一步夯实消费基础,长期必将获得产业发展红利。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首先,在当前国内原奶价格下行,进口对国内市场影响增大的背景下,企业应继续加快三四线城市及以下地区市场的战略布局。在推进区域无缝隙铺货基础上,提高低价位乳品生产比例,推动三四线城市及以下地区乳品消费培育。另外,企业一方面应加快巴氏奶、低温酸奶、乳酸菌等低温产品发展,加快功能性白奶及含乳饮料的创新发展,对主营婴幼儿奶粉的企业来说,应加快多品类孕婴食品的发展;另一方面,应加快跨领域食品产业发展,大力打造健康、营养产品。

其次,企业应配合政府和协会,做好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推广工作。消费信心恢复要从孩子抓起,笔者调研发现,当前对国产乳品存有成见40 岁以上的比例占到70%,而20 岁以下的占比不到30%。

对政府而言,过去国家实行“猪粮安天下”的政策,笔者认为,现在应该再加上“乳”。从婴幼儿配方奶粉到牛奶,不仅是民生问题,更是社会稳定问题。

而且,政府当前首先要解决国内“倒奶”与进口乳品不断增长之间的矛盾。笔者曾提出“乳资源分工”的概念,通过对乳品及相关食品产品标准的修订,引导不同乳资源在不同产品结构中扮演不同角色,既保障未来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的稳定,又减少二者之间的矛盾。比如附加值较高的酸奶类制品、高端常温功能性产品等,引导企业尽可能使用原奶生产,而进口大包装粉尽可能作为成品奶粉原料和常规食品添加原料。

第三,鼓励、引导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大力发展低温乳品产业。对于企业进行产品结构调整给予一定的补贴和扶持,同时在配套冷链建设上给予政策支持,引导社会资本进入。乳品产业低温化发展是一个国家乳业现代化发展标志之一,也是整个食品产业进步的代表。过去国内常温奶与巴氏奶争论多年。在笔者看来,偌大中国市场,南北差异巨大,常温奶和低温奶各有其自身发展轨迹,没有哪一个奶能够完全替代另一个。而根据中国乳资源分布及消费习惯,未来长期仍将是常温奶主导市场,但从产品细分、国内外乳资源分工及满足一二线城市居民对高品质奶消费角度来看,政策可以鼓励引导发展巴氏奶及相关低温乳产品。

第四,对于复原乳使用,政府应该制定严格的使用范围和标准,加强复原乳检测和标识监管。这有助于让消费者拥有产品知情权,自由选择,同时也从根本上保证奶粉的安全使用。

最后,加强对乳品相关营养知识的公益宣传,引导消费者理性选择。通过电视等媒体,对乳品营养健康知识进行普及;开展乳品安全问题的专项讲座,化解消费者误解;对于无中生有制造安全问题或虚假信息,从而获利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猜你喜欢
乳品酸奶奶粉
酸奶一定要凉着喝吗?
当前乳品研发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乳品加工的关键技术及主要设备
酸奶的12个健康真相,你知道几个
乳品安全与质量检测现状与建议
酸奶的12个健康真相,你知道几个
奶粉危机
留学生郑睿:我是奶粉“小买手”
乳品检测中的问题及措施
多吃酸奶可缓解抑郁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