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夹板外固定治疗克雷氏骨折

2015-12-24 03:19卞泗善张俊忠王文斌徐展望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15年2期
关键词:夹板前臂腕关节

卞泗善,张俊忠,王文斌,徐展望

改良夹板外固定治疗克雷氏骨折

卞泗善1,2,张俊忠2,王文斌2,徐展望2

目的:通过改良夹板外固定和石膏托外固定治疗克雷氏骨折,对患者症状体征计分,比较改良夹板外固定和石膏托外固定方法治疗克雷氏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克雷氏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改良夹板外固定组)和对照组(石膏托外固定组),比较两组间的疗效。结果:对照组20例患者整复后16例X线片示骨折愈合,解剖对位,腕关节及前臂旋转功能正常,无疼痛;2例X线片示骨折愈合,功能复位,外观无明显畸形,掌倾角5°~9°,尺偏角16°~20°,腕关节及前臂旋转功能正常,偶有疼痛;2例X线片示骨折愈合,骨折远端轻度桡偏或背侧移位,腕关节功能轻度受限,局部轻度疼痛,劳累后加重,掌倾角0°~5°,尺偏角10°~15°。总的优良率为90%。治疗组20例治疗后18例X线片示骨折愈合,解剖对位,腕关节及前臂旋转功能正常,无疼痛;1例X线片示骨折愈合,功能复位,外观无明显畸形,掌倾角5°~9°,尺偏角16°~20°,腕关节及前臂旋转功能正常,偶有疼痛;1例X线片示骨折愈合,骨折远端轻度桡偏或背侧移位,腕关节功能轻度受限,局部轻度疼痛,劳累后加重,掌倾角0°~5°,尺偏角10°~15°。总的优良率为95%。整复1个月后治疗组症状体征积分(89.55±3.95),对照组症状体征积分(83.75±4.09)(P<0.05),治疗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整复3个月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症状体征评分比较没有明显差别(P>0.05)。结论:改良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克雷氏骨折早期疗效较好,操作简便,患者功能恢复快,痛苦小,优于石膏外固定。

克雷氏骨折;改良夹板外固定;临床研究

克雷氏骨折是骨科急诊中极为常见的一种损伤,多发生于中年及老年人,女性多于男性。最早由Abraha-m Colles于1814年加以详细描述,此后称此类骨折为克雷氏骨折[1]。对克雷氏骨折的治疗,临床有多种治疗方法,整复后小夹板外固定,是临床上常用的方法,具有操作简便、费用低廉、疗效确实等优点,但是小夹板的外形、材质、缚带的张力、固定时限,临床上没有比较准确、客观的量化指标进行评定。我科对以上内容进行了系统研究,现介绍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40例克雷氏骨折患者来自2009年10月—2010年8月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科门急诊,年龄18~70岁,平均50岁,其中男14例,女26例;随访3个月,用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石膏固定组和夹板固定组,治疗组(夹板固定组)20例,其中男6例,女14例;年龄(49±1)岁,对照组(石膏固定组) 20例,其中男8例,女12例;年龄(48±2)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比较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改良小夹板规格 普通竹夹板4块,棉垫1块、绷带2个;塑型竹夹板1付。塑型竹夹板由普通竹夹板烤制而成,分为掌侧板、背侧板、尺侧板、桡侧板;掌侧板长22 cm、宽4.6 cm、厚3 mm,中远1/3交界处向掌侧屈曲15°;背侧板长22 cm、宽4.6 cm、厚3 mm,中远1/3交界处向掌侧屈曲15°;尺侧板长22 cm、宽2.8 cm、厚1 mm,中远1/3交界处向尺侧屈曲15°;桡侧板长22 cm、宽2.8 cm、厚1 mm。以上夹板最远端稍弯曲,使其离开皮肤,避免压迫皮肤。

1.2.2 石膏托规格 石膏托厚度为10层,近端达前臂中上1/3交界处,下达掌骨中段,石膏托置于背侧,腕关节固定于掌屈尺偏15°位。固定半月后改换中立位石膏托固定。

1.2.3 整复方法 采用二人复位法。患者平卧或取坐位,在血肿内注射1%利多卡因麻醉成功后,肩外展40°~50°,肘关节伸直,前臂旋前位,一助手握住伤肢肱骨髁部,术者两手拇指并列置于骨折远端背侧,其他四指置于腕掌部,扣紧大小鱼际肌,两人沿原来移位方向持续牵引3~4 min,矫正重叠移位和旋转移位后,术者一手拇指上移至骨折近端尺侧,另一手拇指移向远端桡侧,两指对向推挤,矫正桡侧移位,然后双手拇指移向骨折远端背侧,用力向掌侧按压,其余四指上移到骨折近端掌侧,以示指为力点向背侧端提,同时极度屈腕和尺偏,用手触摸骨折断端,畸形消失即可复位[2]。

1.2.4 改良夹板固定方法 在维持手力牵引及骨折复位后的位置下(见图1、2),棉衬垫包扎后,再放掌侧和背侧两块主要塑型夹板,然后放置尺侧和桡侧夹板,塑型夹板的远端达掌骨中段,顺夹板弧度将患腕维持于掌屈尺偏15°位,3根扎带捆扎,依次捆扎中间、远端、近端,缠绕两周后打活结于夹板的前侧或外侧,便于松紧。捆扎能提起扎带在夹板上下移动1 cm为宜。根据我们前期的临床研究,扎带拉力0.75 kg时,既能维持骨折位置,又能防止出现张力性水泡。塑型夹板固定半月后,改换普通夹板中立位固定,夹板远端超过腕关节1.5 cm。固定后1周内,因为血肿吸收,扎带容易出现松动,每隔两天复查一次,调整夹板松紧度。夹板松紧以扎带能保持1 cm的上下移动度。固定后当时、1周、半个月、1个月、3个月后拍片复查。

图1 整复后正位片

图2 整复后侧位片

1.2.5 功能锻炼 按照动静平衡的理论,贯彻最小的活动量取得最大效果的原则,两组患者骨折早期以维持断端位置、预防粘连为主,骨折整复第1周每天活动2次,要求患者手指屈曲、伸直到最大活动度,坚持5 s。第2周每天活动10次。两周之后加大活动量,以恢复肌力为主,每天活动20次。两组患者在治疗6周后,拍片示骨折线模糊、骨折断端有大量骨痂形成后,解除外固定。

1.3 观察指标

1.3.1 症状体征计分 采用国际公认的Jakim克雷氏骨折评价标准,选用疼痛、活动、握力、畸形、放射学等指标进行观测,分别记录骨折整复前后、整复后半个月、1个月、3个月的症状、体征并计分。

1.3.2 疗效评价标准 优:X线片示骨折愈合,解剖对位,腕关节及前臂旋转功能正常,无疼痛。良:X线片示骨折愈合,功能复位,外观无明显畸形,掌倾角5°~9°,尺偏角16°~20°,腕关节及前臂旋转功能正常,偶有疼痛。可:X线片示骨折愈合,骨折远端轻度桡偏或背侧移位,腕关节功能轻度受限,局部轻度疼痛,劳累后加重,掌倾角0°~5°,尺偏角10°~15°。差:骨折愈合,外观畸形,腕关节功能受限,局部疼痛呈持续性,但能忍受。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显著性差异标准。

2 结果

石膏托固定组:20例患者中X线片示骨折愈合,解剖对位,腕关节及前臂旋转功能正常,无疼痛者16例;X线片示骨折愈合,功能复位,外观无明显畸形,掌倾角5°~9°,尺偏角16°~20°,腕关节及前臂旋转功能正常,偶有疼痛者2例;X线片示骨折愈合,骨折远端轻度桡偏或背侧移位,腕关节功能轻度受限,局部轻度疼痛,劳累后加重,掌倾角0°~5°,尺偏角10°~15°者2例。总的优良率为90%。

改良夹板固定组:20例患者中X线片示骨折愈合,解剖对位,腕关节及前臂旋转功能正常,无疼痛者18例;X线片示骨折愈合,功能复位,外观无明显畸形,掌倾角5°~9°,尺偏角16°~20°,腕关节及前臂旋转功能正常,偶有疼痛者1例;X线片示骨折愈合,骨折远端轻度桡偏或背侧移位,腕关节功能轻度受限,局部轻度疼痛,劳累后加重,掌倾角0°~5°,尺偏角10°~15°者1例。总的优良率为95%。整复后1个月治疗组和对照组症状体征计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整复后3个月治疗组和对照组症状体征计分,两组无明显差异,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整复后症状体征计分

3 讨论

克雷氏骨折是中老年人的常见骨折,多数人主张尽早复位,早期整复是减轻创伤后肿胀的关键,延迟整复不仅增加患者痛苦,也会增加整复的难度。局部血肿内麻醉是最常采用的麻醉方法,如患者能忍受疼痛,可以不用麻醉,李亚伟等[2]治疗1491例克雷氏骨折,手法整复时不用麻醉,患者均取得良好疗效。夹板固定期限一般为4周。固定期延长,对防止骨折再移位不起作用,相反却会影响腕关节功能的恢复[3]。

克雷氏骨折整复后的固定位置争议很大,有掌屈尺偏位、旋前位、背伸位、中立位、旋后位、功能位等。传统的观点认为应固定腕关节于掌屈尺偏旋前位,因为掌屈尺偏位时桡腕关节前侧桡侧关节囊、韧带及伸肌腱紧张,可防止骨折远端背侧桡侧移位,由于原始损伤时桡骨的远折端常有旋后畸形,复位后固定在旋前位,可以防止骨折再度移位,张建军等[3]采用手法复位,掌屈尺偏位短管形石膏外固定治疗克雷氏骨折78例,获得了满意的疗效。而主张采用腕背伸位固定的理由是桡骨与近排腕骨之间背侧有桡月韧带,而近排与远排腕骨之间背侧无韧带附着,当掌屈位固定时,桡月韧带紧张,向背侧倾斜的头状骨向背侧产生一种变形力,而这种变形力与骨折背向移位的力恰好平等,因此整复后骨折容易再移位,如果长期采用掌屈位固定,再恢复腕关节背伸功能活动很困难。另外,腕伸肌倾向于增加骨折远端向背侧移位,腕屈肌可使骨折断端复位,而桡侧腕伸肌的力量大于桡侧腕屈肌,当背伸位固定时,掌侧的韧带紧张,牵拉骨折块向掌侧,使骨折复位,并且使倾向于增加远折端向背侧移位的腕伸肌作用减小,同时,掌侧夹板超腕关节,顶压在大多角骨与钩骨上,避免了对腕管的直接压迫,有利于减轻手部肿胀,预防腕管综合征的发生,李滢瑶等[4]支持这种观点,研究证实,将腕关节固定在背伸15°时,功能恢复最好。而田三强等[5]对55例克雷氏骨折手法复位后分别采用小夹板腕掌屈位与腕背伸位两种固定方式,治疗结果无明显差异,认为两种固定方法的生物力学原理是以最大程度限制桡腕关节与腕掌关节的活动而达到稳定骨折的目的,但腕背伸位固定有利于改善手部肿胀,有利于老年患者的功能恢复,并能避免腕管综合征的发生。卢巍[6]应用伸直腕、前臂旋后位固定治疗克雷氏骨折58例取得良好的疗效。另外,张仁甫[7]应用中立位石膏夹板治疗克雷氏骨折350例,疗效满意。张俊杰等[8]中西医结合治疗克雷氏骨折225例,手法复位后先用前后石膏托将腕关节固定在掌屈尺偏位,2周后换功能位管形石膏,同时根据骨折三期治疗原则辨证选用内服方药和海桐皮汤熏洗患处,优良率92%。曹学伟等[9]采用不超腕关节的小夹板固定治疗克雷氏骨折56例,优良率96.5%,但尚需进行大样本随机分组对照观察。O’Connor等[10](2003)以46例成人轻微移位的克雷氏骨折,随机分配治疗方法:或石膏管型固定,或轻质夹板固定,6周后以临床功能检查和放射学测量评估,结果功能评分以夹板组更佳。我们采用的改良夹板外固定治疗克雷氏骨折,综合了以上各种治疗方法的优点,经我院临床验证,效果满意。

通过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治疗结果统计分析可以看出,手法复位改良小夹板固定再配合科学合理的功能锻炼,治疗克雷氏骨折优良率较高,疗效明显。从中我们得出以下注意点:首先,要有良好的复位技术,如果复位不彻底,骨折远端桡偏、背侧移位得不到有效纠正,则直接影响患者后期的功能康复,尤其对于粉碎性骨折和关节内骨折更为重要[11],若复位不彻底不可强行保守治疗,可采取手术治疗;其次,固定器材的材质、形状和棉垫的厚薄、透气性也尤为重要,扎带的松紧度亦是一个重要方面;合理的功能锻炼对患肢的功能康复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12]。从治疗后3个月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最终功能恢复方面两组病例无显著差异,但小夹板外固定组在早期功能恢复及促进骨折愈合方面优势明显。因此,改良夹板外固定治疗克雷氏骨折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13-15]。

[1]燕中,姚正凯,刘召勇.手法配合中药内服治疗老年科雷氏骨折120例报告[J].甘肃中医,2006,19(1):6.

[2]李亚伟,王相友,魏戎,等.手法复位腕关节功能位固定治疗Colles骨折机理分析[J].中医正骨,2000,12(8):19.

[3]张建军,刘文军,宋超,等.手法复位掌屈尺偏位石膏固定治疗Colles骨折的体会[J].长治医学院学报,2002,16(1):36.

[4]李滢瑶,吴纪奎,黄忠胜,等腕背伸位石膏固定治疗Colles骨折[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3,11(9):640.

[5]田三强,宋宁,赵继荣,等.Colles骨折两种小夹板固定方法的疗效比较及其机理再认识[J].中医正骨,1999,11(4):17.

[6]卢巍.伸直旋后位固定治疗Colles骨折临床体会(附58例临床分析)[J].江西医药,2004,39(2):109.

[7]张仁甫.中立位石膏夹板治疗Colles骨折[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13(6):354.

[8]张俊杰,田耜奇,孔丽萍.中西结合治疗Colles骨折225例分析[J].中国骨伤,2002,15(10):595.

[9]曹学伟,苏海涛,刘金文,等.不超腕关节的小夹板外固定治疗Colles骨折疗效观察[J].中医正骨,2003,15(12):41.

[10]O’Connor D,Mullett H,Doyle M,et al.Minimally displaced Col⁃les’fracture: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trial lf treatment with a wrist splint or a plaster cast J Hand Surg[Br],2003,28(1):50-53.

[11]龙辉,林宗汉.改良牵引法整复新鲜移位型科雷氏骨折[J].中国骨伤,2001,14(5):305.

[12]皮楚波.逐步复位法在整复科雷氏骨折掌倾角中的运用[J].中医药导报,2010,16(8):61-62.

[13]王亦璁.骨与关节损伤 [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社,2009: 913-916.

[14]杨松华,林淑茹,陈劲,等.科雷氏骨折三种外固定方法的比较[J].海南医学,2005,16(6):32-33.

[15]李康.老年科雷氏骨折治疗体会[J].河南中医,2003,23(10):32.

(收稿:2014-07-06 修回:2015-02-26)

(责任编辑 马信龙)

External Fixation with Modified Splint in Treatment of Colles Fracture

BIAN Si-shan,ZHANG Jun-zhong,WANG Wen-bin,et al.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Jinan(250014),China

ObjectiveTo compare the clinical effect between external fixation with plaster and external fix⁃ation with modified splint in the treatment of Colles fracture.MethodsForty cases of Colles fractur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external fixation with modified splint)and control group(external fixation with plaster),The effect was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After reduction,the ratio for excel⁃lent and good result was 90%in the external fixation with plaster group,while the ratio for excellent and good re⁃sult was 95%in the external fixation with modified splint group.One month after reduction,the occurances of symtoms or complications in modified splint group were less than those in plaster group(P<0.05).The treat⁃ment result in modified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in plaster group.Three months after reduction,the result of symptoms in modified group was similar to that in plaster group(P>0.05).ConclusionIn early stage,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Colles fractures in external fixation with modified splint group is good,operation simple,the speed of recovery fast,and the results are better than those in external fixation with plaster group.

Colles fracture;external fixation with modified splint;clinical study

R683.41

A

1007-6948(2015)02-0133-04

10.3969/j.issn.1007-6948.2015.02.009

山东省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资助项目(2009093)

1.山东中医药大学(济南 250014)

2.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科(济南 250014)

徐展望,E-mail:sdzydfygk@163.com

猜你喜欢
夹板前臂腕关节
牙周病患者牙周夹板修复治疗影响的研究进展*
前臂完全离断再植术后持续康复护理对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前臂长度测量值偏差对前臂骨密度值的影响
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经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疗效探讨
石膏与小夹板在四肢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研究多层螺旋CT联合核磁共振成像应用于腕关节损伤的影像诊断价值
高频超声检查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腕关节早期病变检出率的影响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累及腕关节MRI表现及其分布特点研究
寒湿痹阻及湿热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腕关节MRI表现的相关性研究
边条翼夹板结构强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