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中心城市”背景下的庆阳创新发展策略

2015-12-24 10:32赵铁军
北方经贸 2015年10期
关键词:庆阳庆阳市文化产业

赵铁军

(陇东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甘肃 庆阳 745000)

2012年3月国家发改委批准了《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纲要》(以下称规划),从顶层设计的高度勾勒出了陕甘宁革命老区和庆阳发展的宏伟蓝图。规划范围包括:陕西省延安、榆林、铜川,甘肃省庆阳、平凉,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固原、中卫等8个地级市,以及陕西省富平、旬邑、淳化、长武、彬县、三原、泾阳,甘肃省会宁,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等9个县(市),总面积19.2万平方公里。

在陕甘宁革命老区城市群中,庆阳正处于区域的几何中心位置(如图1)。庆阳发展的突破点就是要推动庆阳从区域几何中心向服务中心的转变。然而由于过去相当长的时间之内,庆阳经济以农业为支柱产业,基础设施发展滞后,科技发展层次较低。直到2012年以来,庆阳才相继通了第一条高速公路,有了第一条过境的铁路,城市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速度有了较高层次的发展。要实现打造“区域中心”的战略目标,从陕甘宁革命老区城市群角度研究庆阳市创新发展策略具有重要的转略和现实意义。

图1 陕甘宁革命老区规划范围

一、区域“中心城市”战略对庆阳创新发展的要求

在全国经济增速放缓的新常态下,庆阳要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打造区域“中心城市”,必须推动创新领先于区域城市发展。欧美发达国家和日本、韩国等新兴经济体的过往发展史也表明,依靠创新的驱动,是确保经济持续增长最可靠的动力源泉。[1]

(一)保证创新发展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处于区域领先地位

城市基础设施的发展水平决定着城市创新的发展层次,落后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可能产生高水平的城市创新。目前,庆阳全市公路密度为28.18km/100km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45.38km/100km2)17.2km。庆阳市基础设施(包括农村)情况是:总量不足,种类单一,结构失调,供排水和供电设施基本能够满足需求。[2]

1.产业创新需要建设发达的交通、能源和供排水设施

庆阳市能源化工产业的创新发展,需要交通、能源和供排水等基础设施能够快速发展。目前,庆阳能源化工产业发展的不足在于产业链延伸不够,地方经济和央企之间缺乏链接较好的产业链,地方尚没有在央企的发展过程中做到充分配套,也没有充分获益。[3]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庆阳市于2013年3月20日投资建立了庆阳能源化工集团公司。公司主要有能源勘探、开发利用、钻采服务、装备制造、金融服务五大主要业务。能源勘探、钻采服务和装备制造对庆阳的交通、能源和供排水设施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特色农产品的发展创新需要交通、供排水和邮电通讯产业的升级。近年来,庆阳的特色农产品发展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还存在如下问题:运行机制亟待完善;产业层次低;产业化水平低。[4]解决庆阳市特色农产品产业发展中的问题,主要应该从生产工艺革新、新产品研发、强化市场营销方面入手。这几个方面的任务对于庆阳交通、能源、供排水通讯等基础设施发展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文化产业发展对于庆阳的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互联网+”背景下,文化产业依托互联网寻求发展是成本最小、效果最好的出路。庆阳不但有享誉全国的香包、皮影等文化民俗文化产品,又有“南梁革命纪念馆”为代表的大批红色旅游景点。无论是民俗文化产业还是红色旅游产业,都需要依靠互联网开展营销,都需要依靠便捷的交通实现快速发展。

2.科技创新需要发达的交通、邮电通讯和环保设施

城市只有创造了便捷的交通、通讯、环保设施,才能吸引更多的科技人才。科技创新的最终主体是科技研发人员。一个交通发达、通讯便捷、环境优美的城市不但能为科研人员提供宜居的生活环境,更能为他们的科研工作提供不可或缺的基础条件。

科技创新活动的组织单位一般有企业、事业单位或者是政府科研管理机构。无论是企业的生产活动,还是不同城市科研单位之间的交流,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都是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3.市场创新需要发达的交通和通讯设施

市场创新主要包括开拓新市场和创造新需求两个方面。对于开拓新市场而言,第一种方式是拓展不同区域的市场,可以看作是企业营销走出生产地区。在这种情况下,生产规模的增长、营销渠道的创建、产品的促销都从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城市交通和通讯设施,网络销售的规模也受制于互联网用户规模和物流业发展层次,而交通正是影响物流业发展层次的最主要因素。第二种方式是创造新的需求。创造新的需求有可能是创新产品组合,也有可能是创造新的市场需求。交通和通讯发展水平从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不同城市企业之间的合作交流,也影响、制约着企业产品研发人员发明、设计的灵感。

(二)城市创新发展规划应该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发展

如果把创新型城市分成文化创新型、工业创新型、服务创新型和科技创新型四大类,庆阳市的创新发展应该着眼于前三类,因为其不具备科技创新型城市的条件。城市创新的出发点是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城市竞争力。所以城市创新规划应该充分考虑地方经济发展的现实问题,推动经济转型,实现可持续快速发展。

1.文化产业是经济增长的引擎

文化产业是一种在现代工业基础之上的文化产品生产方式。1997年欧盟委托芬兰教育部成立文化产业委员会,该委员会对文化产业的界定被世界广泛接受。这个定义认为文化产业主要包含三层含义:首先,文化产业是基于意义内容的生产活动;其次,文化产业是指从艺术创作到销售的传统与现代艺术和文化领域;最后,文化产业是对文化产品进行制作和传播的行业等。这三层含义清楚地反映出文化产业在当今及未来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影响。第一,旅游业成了全世界第一大产业;第二,图书报刊出版发行业成了一些国家的支柱产业;第三,影视业成为英、法、美、意、日等国的重要产业,美国的影视产品的出口值已超过了航天工业产值;第四,体育经济收入在美国超过了石油工业与证券业的收入,体育行业就业人数,在英国也超过了煤炭、农业和汽车零件制造业的人数。在我国,文化产业的从业人数已超过城镇就业人数的5%,实现增加值超过GDP的3%,从经济总量上看,文化产业与房地产业大体相同,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5]

2.工业创新促进经济结构升级

工业创新的实质是产业产业创新。产业创新有四个层次: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和产业融合。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可以活跃市场,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市场创新和产业融合可以促进产业发展,加速经济结构转型,提高经济增长质量。

(三)城市创新要从城市发展水平和资源条件实际出发

城市创新发展是在一定的资源和技术水平基础之上进行的。每个城市的创新发展都应当在城市资源禀赋和发展水平之上来规划。

1.庆阳城市创新主要以产业创新和服务创新为突破口

庆阳市地处西北地区东部,基础设施建设起步较晚,工业内部结构不合理,全市仅有一所高校,这是庆阳创新的不利因素。另一方面,庆阳市特色农产品丰富,石油天然气和煤炭储量极大,民俗文化产品历史悠久且有地方特色,红色旅游资源丰富,这是庆阳创新的优势。

从庆阳市的资源条件来看,城市创新应该以能源化工、民俗文化和红色旅游产业为突破口。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正是服务的创新,也必须依赖服务创新。所以说庆阳城市创新以产业创新和服务创新为突破口。

2.产业创新应该走承接产业转移和产业集群化路径

庆阳市农业发展历史悠久,但农业基础设施层次较低,农产品加工业不发达。民俗文化产品极具地方特色,但是科技含量低,市场开发不够。红色旅游资源丰富,但是存在景点分散、整合层次低的问题。能源化工产业存在产业链简单,产业创新层次低的问题。

在沿海城市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的过程中,一些农产品加工业会向内地转移,庆阳必须抓住机遇,以承接产业转移来实现产业创新。庆阳市应通过实现产业链的延伸来实现能源化工产业的创新,同时可以通过城市间的合作打造产业集群,提高产业整体竞争能力。庆阳城市创新的另一个突破口是实现民俗文化产业创新,旅游产业和延安、平凉合作,也就是产旅游产业的集群化。

二、区域“中心城市”战略下庆阳的创新发展现状和问题

打造区域“中心城市”的发展战略对于提高庆阳城市竞争力、促进城市持续快速发展至关重要。研究庆阳城市创新也必须从区域“中心”城市战略视角下分析。

(一)区域“中心城市”战略下庆阳城市创新的现状

十八大以来,庆阳创新发展速度加快,创新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1.文化创新得到重视,创新成果带动了文化产业发展

庆阳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被称为“华夏农耕文明的发祥地”。著名的《黄帝内经》诞生于此,故有“岐黄故里”的美称。庆阳古代文化遗产丰富,有举世闻名的“环江翼龙”和“黄河古象”化石。庆阳民俗文化独树一帜,刺绣、剪纸、皮影、道情和民歌堪称庆阳“五绝”。红色文化影响巨大,是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政府所在地。

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庆阳开始重视文化发展对地方发展的促进作用。从2002年开始,已经连续举办了十三届“香包文化节”,重建了庆阳博物馆,南梁革命纪念馆等。文化创新对文化产业的发展促进作用明显。已经形成了像西峰区显胜毛寺度假村、庆阳民俗文化产业园、义渠戎国农耕文化产业基地和锦绣坊产业一条街等文化产业基地,红色文化和生态旅游已经初具规模。

2.产业创新初见成效,产业园区建设带动了产业创新发展

庆阳市的工业园区建设始于2004年,从最初的西峰区工业园区开始,目前已经建成或者正在筹建的省、市级工业园区包括:宁县长庆桥工业园区、庆城县驿马工业园区、宁县和盛工业园区、宁县早胜工业园区。如果加上县级工业园区,庆阳市工业园区总数已达17个之多(见表1)。

表1 庆阳全市工业园区一览表

3.服务创新理念基本普及,服务创新带动了第三产业发展

近年来,庆阳市第三产业发展迅速。2015年上半年,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6.2:61.9:31.9调整为7.5:52:40.5,第三产业占比同比提高8.6个百分点。(数据来源:庆阳政府网站.2015年上半年居民收入分析报告.http://www.zgqingyang.gov.cn/h/95/17334.html。)第三产业增加值164.17亿元,增长8.9%。(数据来源:陇东报网站.庆阳2014年国民经济发展和统计公报.http://paper.qingyangwang.com.cn/Html/2015-3-21/20483.Html。)第三产业快速发展,促进了经济结构的提升,也为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第三产业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服务创新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动力。“十二五”以来,庆阳重建了“南梁革命纪念馆”,修建了华池县新堡至南梁的二级公路,并且规划修建南梁至合水太白的高速公路。2015年5月,庆阳市完成了《庆阳市红色旅游发展规划》(2015-2025)初稿,为红色旅游创新发展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战略。由于城市基础设施的改善,生态旅游和餐饮业创新有较大突破。从服务理念到服务模式均有创新,和互联网结合,餐厅和茶楼结合等新模式不断出现,极大地促进了服务业的创新发展。

(二)区域“中心城市”战略下庆阳城市创新中的问题

从区域“中心城市”的战略视角来审视庆阳创新的发展,还存在着许多重要问题,达不到庆阳“中心城市”发展战略对于城市创新发展的要求。

1.文化创新层次低,区域影响力不够

庆阳的文化主要以红色文化、农耕文化、岐黄文化为代表,又初步形成了红色旅游、文化生态旅游和香包刺绣三大文化产业。目前红色旅游和香包刺绣产业已初具规模。

从区域“中心城市”战略来审视庆阳文化,存在着文化创新层次低,区域影响力较小的问题。以南梁革命纪念馆为代表的红色文化,虽然经过近年来的研究和产业化运作,在区域内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但是在普通市民当中,对于庆阳“两点一存”重要历史作用的内涵,普及度依然很低。对于庆阳的民俗文化,区域内影响力更小,这影响着民俗文化产业的整体营销,也影响区域内城市对于庆阳“区域中心”城市的认可度。

2.产业创新速度慢,产业区域整合能力差

庆阳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具备非常好的资源优势,但是由于专业化程度低、科技贡献率低等因素的影响,[6]产业创新速度慢,整合周边城市特色农产品加工业的能力较低。庆阳工业主要以能源化工产业为龙头,但是产业链短,缺乏深加工,产业创新缺乏动力,没有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整合区域产业资源。

3.服务创新水平低,服务产业区域竞争力低

虽然近年来服务创新有了较大的进步,但是从整个区域来看,庆阳服务创新科技含量低,创新竞争力不足。高速公路建设速度缓慢,虽然处于区域几何中心,但是和周边城市互联互通水平较低,铁路目前仅有西平铁路过境长庆桥,西银高铁(西安到银川)规划在2015年底开工,铁路运力非常有限。旅游和信息产业缺乏创新动力,科技咨询和市场服务创新能力在区域内和延安、咸阳等城市比较有较大差距。整个服务业创新水平低,在区域内竞争力不高。

三、区域“中心城市”战略下庆阳创新发展策略

庆阳市打造区域“中心城市”的战略自2011年提出,至今已有4年的时间了,可是庆阳还远没有完成区域“几何中心”向“服务中心”的嬗变。

(一)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产业和服务创新层次

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创新的基础,决定着城市产业创新的速度和高度,也决定着服务创新的层次。

1.基础设施建设有助于提高产业创新速度

从产业创新的主要途径来看,无论是产业转移和产业集群还是产业融合都受到基础设施水平的制约。庆阳地处西北地区东部,要承接东部沿海的产业转移,目前基础设施都不足以适应在“区域中心”城市战略下的产业创新要求。

首先,庆阳目前的交通设施无法适应打造“区域中心”城市对于产业创新的要求。庆阳的物流业主要依靠公路交通,而其目前建成的高速公路仅有1条,二级公路有建设密度17.5km/100km2,远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40.2km/100km2。要拓宽、加深能源化工产业链,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实现产业区域融合,交通运输设施建设仍然需要加大规划和建设力度。

其次,城市供水和能源设施建设层次无法适应打造能源化工基地和特色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需求。庆阳市工业和居民用水主要靠八家咀水库供水,市郊居民用水主要靠开采地下水。天然气基本能够保证城区居民生活所需,在保障营运车辆的用气需求方面还有很大缺口。

2.高层次基础设施可助推庆阳由“几何中心”向“服务中心”转变

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城市竞争日益表现为城市群的竞争。只有在区域经济板块中找准位置,切入区域价值网络,才能发展并发挥更为持久的竞争优势。庆阳应审时度势,超前规划,积极、主动地与周边区域城市群建立产业、环境和制度方面的有机联接,有效实现城市功能价值的最大化。

庆阳位于陕甘宁三省交界处,在蒙陕甘宁经济区中处于地理上的几何中心,具有不可替代的区位优势。目前,已基本实现了同西安、咸阳、延安的高速公路连接,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已经初具规模,陕甘宁能源“金三角”中又形成了一个核心能源“金三角”(如图2)。庆阳的区域“中心城市”战略,本质就是要让庆阳从“小三角”到“大三角”渐次融入城市群,推动庆阳从区域“几何中心”向“服务中心”的转变。[7]

图2 能源“金三角”城市示意图

(二)重视城市文化创新,扩大城市影响力

文化影响力是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部分。培育、传播和推广富有地方特色的城市文化元素以提升城市的文化软实力,从而获得更为有效和持久的国际、国内关注,可使城市向着生态、绿色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1.区域文化中心的认同对于区域“中心城市”建设不可或缺

区域文化认同对城市区域合作能产生很大影响。城市区域合作,从经济目标来讲,无非是要形成完善的市场体系、合理的城市体系及城市间有效的产业分工体系,从城市政府的角度来说,无非是城市间共同合作来解决一些单靠一个城市无法解决的问题,如环境问题和交通、通讯问题。但是,城市区域合作都是由人来完成的,而现实中的人并非纯粹的理性经济人,他还是一个“社会人”或者说是“文化人”。其决策受到制度的制约和文化的影响也是很大的,有时甚至超过对于经济因素的考虑。比如,香港与广东山水相连,具有相似的区域文化认同,因而在改革开放之初,便有大批香港人携带自己的资金、技术回到珠三角地区投资创业,前店后厂,粤港合作进行得轰轰烈烈,极大地促进了珠三角地区的城市化并最终促成了珠三角城市群的形成。这种现象并不能仅仅用国内的劳动力低成本来解释,因为东南亚一些国家劳动力成本更低,而在中国各大区域的相互比较中珠三角无论在自然资源还是在劳动力的成本和质量上均不占优势,而惟一的解释就是粤港双方文化上的一致性以及双方人民基于亲缘与地缘关系的一种文化上的认同感。就京津冀城市群而言,北京作为数百年中国政治中心而形成的京派文化与主要是津冀地区草根阶层精神特质反映的燕赵文化的显著差别,使得三地之间难以取得文化上的认同感,城市区域合作难以取得进展。一个明显的现象是,北京与津冀之间尽管地理上非常接近,但北京流向上海的资金远远高于流向津冀的资金。可见,区域合作中,无论是中观层次的城市合作,还是微观层次的企业合作,都无疑受到区域文化认同的巨大影响。人们对区域文化的认同感可以促进城市区域合作,反之,如果一种区域文化无法取得区域内人民的认同,城市区域的经济合作必定受到阻碍。

庆阳在打造区域“中心城市”的过程中,要实现区域物流中心、金融中心、信息中心的战略目标,首先要实现区域文化中心的认同,要用庆阳的文化引领区域城市文化。当庆阳的文化创新能够在区域城市中引领文化创新的方向时,会促进庆阳的文化产业创新,也会提升城市影响力和竞争力,加速区域“中心城市”的建成。

2.文化创新对于增强庆阳城市软实力意义重大

在诸多城市治理工具中,文化作为一支软性的润物无声的力量,可以发挥出独特而又难以替代的作用。世界上一些有代表性的城市发挥文化“以文化人”“以文化城”的作用,取得了良好效果。

(1)形成城市人文特色

随着城市人口的迅速增加和城市的不断扩张,越来越多的城市面临千城一面的同质化发展的困境。不同的城市经常会呈现出大同小异的面貌,给人似曾相识的感觉。

事实上,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一个城市的根、一个城市的独特滋养。在基础设施和硬件配备日益趋同的今天,城市的特色被消弭,而文化是一种“救赎”,是使一个城市不同于其他城市的一张特有名片。

(2)有力撬动城市治理能力

在城市发展之初,人们往往更注重经济的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当城市发展到达一定的阶段和程度,一系列社会问题——环境恶化、通货膨胀、失业率高、交通拥堵、贫富不均、信仰危机往往接踵而来,社会不安定因素增加,居民幸福感指数下降。这时候,文化既能撬动城市的管理能力,又能充当社会安定的减压阀。

(3)推动城市创意氛围和创新发展

创新是一个城市发展的不竭动力,城市竞争力的提高离不开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创新生态的培育和维护。创新还可以让人们的城市生活变得更加美好。一个小小的创意或者设计,往往既能节省资源、取得经济效益,又能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和体验。但是,要推动创意的发展,绝非一时一日之功,而需要将文化创新发展和基础教育培养紧密结合起来,长期关注创意人才的培养和创新理念的开拓。上世纪90年代初,芬兰发生严重的经济衰退,失业率大增,政府希望凭借发展文化产业而重新获得经济增长,因此大力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据统计,芬兰从事文化创意产业的企业多为小公司,在芬兰文化创意产业中,大约83%的公司雇员人数不超过4人,但仍然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三)推动城市间科技交流,提高庆阳区域产业整合创新能力

推动城市间科技交流,加强区域产业创新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建立和完善由国家和地方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创新平台构成的多层次产业创新支撑体系,对于提高庆阳在区域内产业整合创新能力有重要意义。[7]

[1] 科技日报.新常态下更需要创新[EB/OL].人民网.2012.4.6.http://www.fzmsw.com/html/xwpd/gj/1159.html.

[2] 齐 欣.庆阳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分析[J].天津农业科学,2014.20(8):60-63.

[3] 刘海天.庆阳发展能源化工产业,从能源大市向经济大市转型跨越 [EB/OL].人民网.2015.6.3.http://gs.people.com.cn/n/2015/0603/c183348-25106929.html.

[4] 张松柏.庆阳市推进特色农产品产业化的对策[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09.9(1):23.

[5] 郭显强.创新特色文化促进经济发展[J].企业文化,2006(6):278.

[6] 张松柏.庆阳市特色农产品产业化发展的新思路[J].陇东学院学报,2009,1(1):85.

[7] 赵铁军.能源精神金三角,经济增长极[M].光明日报出版社,2012(8):38.

猜你喜欢
庆阳庆阳市文化产业
中秋节
Our Best Friend
传承晋绣技艺 做大文化产业
庆阳香包:一针一线皆故事
花语
作品赏析(2)
向阳如葵 奔腾似海
——访葵海集团董事长舒庆阳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庆阳市农村义务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问题及对策——基于12所中小学的调查
庆阳文化推广综合设计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