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春会
摘要:对于学生来说问题解决也需要情境创设。首先要给学生提供问题解决的素材,让学生可以从多角度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其次要模拟学生生活,创新问题呈现方式,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关键词:问题 解决 情境 创设
数学课堂教学要在一定的情境支撑下才能高效完成。所以,创设教学情境是每位教师在组织数学课堂教学时要思考的问题之一。情境的刨设不仅仅是新授时需要,在学生学习完新知识之后,解决问题过程中也需要情境的创设。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来谈一谈问题解决环节的情境创设策略。
一、提供素材,探索问题解决策略
2011年版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中注重结合具体的学习内容,设计有效的数学探究活动,使学生经历数学的发生发展过程,是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要途径。”所以说,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我们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素材让学生进行探究,这样,学生才能还我们一个好的学习成果。
比如,在教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乘法》单元第34页“练一练”第2题时(问题见右图),按照以往的教学方法,学生根据前面估计体育场有多少人所获取的经验,就会把这一片的黄豆等分成若干个面积相同的小正方形,然后先数一下一个小正方形内的黄豆数量,再乘以小正方形的个数,以此来估计全部黄豆有多少粒。但是,这样的解决问题方法,就是纯粹的解题训练,而不是解决问题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止这一种,而是多种。我们只有营造一个真实的情境,先让学生具体想一想,如何来数这些黄豆,才能让学生形成更丰富的问题解决策略,才能更好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教学这一道题目时,我并没有就题目来教学题目,而是给每一个学习小组发200粒黄豆,装在一个小袋里,然后让学生猜一猜这一小袋大约有多少粒黄豆。学生也创新出了许多种估算方法。
有的学生采用小杯子丈量的方法,就是先把小杯子装满,然后数一数小杯子里有多少粒黄豆,再看看这一小袋黄豆一共可以装多少杯,从而估算出黄豆的数量。有的学生采用的是小手抓的方法,先数抓出的一把有多少粒黄豆,再看看可以抓多少把,从而估算出黄豆的数量。也有的学生把袋子里的黄豆分摊在桌子上,并分成大约相等的几份,先查出一份有多少个,然后再乘以份数。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方法,探寻到了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开放的,操作是多样的,不但发展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培养了他们遇事要从不同视角来思考的习惯,同时也巩固了这一单元的“乘法”相关知识。
二、模拟生活,创新问题呈现方式
2011年版的《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中,许多内容都可以在学生的生活实际中找到背景。”并强调:“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所以,生活中的数学一直是数学教学的主旋律。但是,目前的数学教学,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非常严重,所呈现出来的数学问题往往是以纯文字出现的,或者说是呆板的、静止的。为了改变目前这种教学现状,让学生更乐于去探究这些数学问题,我们可以改变这些问题的呈现方式,把这些数学问题融入真正的生活情境当中,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學习数学的意义。
再比如,在教学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百分数》单元第43页第5题(见右图)。从图上面来看,学生只是看到体育用品商店里摆放几种体育器材,根本没有差价促销的标识,也不会产生一种心动的感觉。这样的情境图出现在学生面前时,也可以说是可有可无的。所以,在教学这一题时,我重新换了一个问题情境图,题目内容还是原来的内容,只是把题目中的情境图改为学校门口体育用品店的促销场景。这样,学生就可以被这些真实的生活场景所吸引,迅速投入到解决问题当中。模拟学生真实的生活场景,可以激发学生兴趣,促进他们积极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体会到生活数学的价值。
总之,问题解决教学也需要情境创设。只有让情境创设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始终,才能让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朱维宗,小学数学教学设计[M].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13.08.
[2]曾小平,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08.
[3]刘娟娟,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