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艳平
摘要:为了不断提高小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提出了培养小学生创新意识的意义、构成、类型和应用。我们应尽最大努力,运用各种方式方法努力提高对创新意识的重视度。同时,教师们也应充分认识到课外教学发展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关键词:小学生 创新意识 创新培养意义 创新应用
一、小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意义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是创新教育的第一要义。创新意识的培养是小学教育的主要教学内容,它表现在对新观念、新方法、新形式的实践运用中,而创新意识的培养也应该始终贯穿于教学活动之中。
二、小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构成
(一)调查探究
小学生不断在主观上主动对事物展现出探索的行为,是对创新意识培养的最初阶段,让学生不断对事物展开调查探究有利于全面提高他们的身心素养。同时,创新意识的培养也是提高学生之间团结协作的主要方式之一。鼓励创新教学,让调查探究的学习方式走进课堂具有重要意义。
(二)质疑挑战
教师应意识到,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多提问题比让他们得到正确答案更具有实际意义。让学生问问题在于打破教师的传统教学意识,有利于师生双方共同探寻创新意识的实破口。质疑是不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过程,可以说质疑是创新之母,它对教师的勇于创新的精神有着十分高的要求,教师必须有打破传统意义上的学术权威的勇气。在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培养学生的提问精神,鼓励学生勇于提出他们的各种问题。学生的问题需要教师及时给予不同程度的表扬或者肯定。即使学生提出的问题是错误的,教师也应耐心给予耐心的指导。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锻炼学生的的独立学习性,加深他们的知识理解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独立思考习惯。
(三)辩论交流
鼓励学生表达各自的意见并积极交流,相互学习。虽然学生的回答不一定正确、合理,但通过辩论,学生能够自主调动他们的想象力,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发展他们的个性,激發他们的创新精神。
(四)想象拓展
思想上的高度自由释放实现了刨新意识的飞跃。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在小学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运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发散思维,拓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深化思维中心的培养。扩展教学不仅拓宽了学生的思维,还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加快了创新教育的推进和实施。
三、小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类型
(一)问题意识的培养
只有当新问题不断出现时,才能不断衍生创新性的解决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课程应该以解决问题为基础。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与学生增加互动,建立对彼此的信任度,互帮互助,提高彼此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心理学表明,当人们处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时,思维的发展模式表现在两方面,即发散思维和辐射思维。发散思维是以联想和想象为基础进而完成各种探索和研究,辐射思维则是以严密的逻辑推理为基础,从已知的结论中得出新问题的解决方法。在当今的教学素材中,大多数的例子往往只给出问题的一个解决方案,这样容易使得思维方式较为纵向的学生形成单一的思维,在以后他们遇到问题时,只能考虑现成的解决方案,而缺少了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思维。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创造性思维去解决问题,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解决同样的问题,以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四、小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应用方法
(一)学科渗透法
学科渗透法是指教师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融入教学目标和各学科教学过程中的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找到尽可能多的答案或解决问题的方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负责鼓励学生从自己和别人的思想碰撞中寻找创造性的思维,直到学生们提不出任何创造性的想法,教师再对学生的这些想法进行评估、建议和总结,最终得到创造性的结果。
(二)创新行为法
创新性作业是利用现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问题解决的尝试,从而达到拓宽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综合迁移和应用的目的。在教学实践中有两种应用方式:一是以教材为基础,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性,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二是教材的拓展和延伸,主要在课余时间完成,让学生单独参与,从而得出解决结论。
(三)归纳质疑法
归纳提问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主要途径。这就意味着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时,不仅要为学生选择好的问题,还要鼓励和引导学生大胆质疑权威。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培养出他们爱问题和爱思考的良好习惯,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精神。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的空间,不仅可以使得课堂氛围变得活跃起来,还能够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直观形象法
运用生动的语言或教具,如物体、图片、影像、模型、多媒体课件等,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活动,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看到、听到、摸到所要学习的知识,扩展他们的思维发展空间,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五)鼓励表扬法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往往会产生一些与众不同的想法,教师必须注意保护学生的这些独特的想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经常使用表扬和鼓励的方法,而且不仅要表扬成绩优秀的学生,还要给予那些没有成绩较差的学生合理的肯定。
(六)校园活动法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可以在校园中开设“第二课堂”,或开展校园活动。例如,每周开设科学课,物理小实验活动,以及各种定期的校园竞赛等等。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校也可以为学生举办小组或个人的小型展览。在培养学生自信心的同时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使他们更热爱富有创造性的活动,愿意实践并能够长期坚持不懈,同时也要保证学生的创新成果受到尊重和保护。
参考文献
[1]林宏亮.试论小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学周刊,2011(29):160-161.
[2]万莉.试论在小学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初中生优秀作文,2014(10):38.
[3]申秋纯,培养小学生创新意识的几点思考[J]西部素质教育,201 0,3(08):173.
[4]卓小双.小学生知识建构中创新能力的发展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