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有效构建

2015-12-23 09:30马玉华
魅力中国 2015年19期
关键词:高效课堂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马玉华

摘要:新课程背景实施以来,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一直是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追求的目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遵循素质教育理念和教学有效性的原则,创新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升教学质量,以增强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促进学生更好发展。本文立足笔者多年教学经验,从五个方面探究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性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 高效课堂 教学策略

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和前提。新课标要求下,语文教师在素质教育理念引领下不断进行教学方式的优化创新,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具体教学内容探究更加适合学生发展、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新路径,以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更加全面地掌握及运用语文基础知识,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一、树立具体教学目标引领有效课堂

教学目标是指引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是对课堂教学提前所做出的预期结果显示,不仅对课堂教学有导向、控制功能,还能有效激励学生探究语文学习。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要能够在遵循新课标的前提下认真研读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确定具体的操作性强的教学三维目标,以使课堂教学活动有章可循。

由于学生刚步入小学学习阶段,识字认字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教学一年级《影子》一课时,我设置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在知识与能力方面,让学生会认“影、前、后”等十一个生字,会写“在、后、我、好”四个生字,对部分笔画和偏旁有清晰认知:能够正确、流利朗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背诵;通过联系生活和观察图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辨力,并认识关于“影子”的一些现象。在过程与方法层面,通过教学生品读音节自读课文,感受自主读书的乐趣;通过看、听、读、议、练、编等方式,让学生初步感知语文学习方法。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层面,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在认识到“影子”现象的前提下发展学生对生活事物的好奇心,在识字教学氛围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求益精神,在课文理解感受趣味的过程中让学生产生热爱科学、探索生活中的科学的愿望。

二、营造轻松教学氛围推动有效教学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氛围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重要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心理年龄特点运用恰当的方式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尊重学生主体性的基础上提高教学有效性。

比如,在教学《口语交际:做手工》时,教师首先要能够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打破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给予学生充分表达的机会,引导学生对手工制作相关内容进行探究、分析和总结,让学生自己介绍自己手工作品的制作过程及制作创意,在展示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其次,教师要注重营造自主学习及相互交流的氛围,在自我实践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比如,让学生在课前动手实践完成手工制作,课上通过分组交换手工创作作品,让学生相互观察,发现同伴手工制品的闪光点,在学生畅谈过程中活跃课堂交流氛围,促进学习自主性。

三、创新多元教学方法构建高效课堂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枯燥,教学方式单一导致学生很难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教师在教学时不能拘泥于传统“灌输式”教学方式,而是要寻求丰富的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改背景下,学生要在能够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以促进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比如,在教学《沙滩上的童话》一课时,我提前通过多媒体教学课件进行备课,让学生在“开火车”游戏中掌握生字词,为后期学习做好铺垫。课堂上,我通过朗读感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自读中初步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在教学时通过提问启发和讲故事的方法让学生感知“我们”便的故事,体会文章作者极富幻想的品质。通过问题让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交流,体会“我们”做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为什么这样想?以深刻体会“我们”的勇敢和善良。又如,在教学《青蛙卖泥塘》一课时,我先通过猜谜语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通过读议结合的方式带领学生理清文章的整体结构,在细读文章的过程中通过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分组讨论学习,并指明代表以“小老师”身份讲解,在全班交流过程中分享学习成果,锻炼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四、健全教学评价机制激励学生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给予学生的评价是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小学生年龄较小,心智不成熟,内心需要得到周围人尤其是教师的肯定和认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赞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和优点,针对学生的不足能够恰当选择方法矫正,在有效的教学评价过程中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心,以使他们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

当指名学生进行课文朗读或回答问题时,教师可以从朗读不流利,但声音洪亮;表达不顺畅,但思路独特等多个方面激励学生,在表扬其闪光点的时候要能够针对缺点提出改进建议,在评价学生时力求具体,说学生“了不起,真棒!”要能够具体说出哪里表现得好,让学生充分发挥其闪光点。比如,在教学“j、q、x”时,我让学生在观察课本插图猜一猜声母各自读什么,一个学生举手回答:由公鸡想到这个声母读“j”,其他同学马上联想到气球旁边的声母是“q”,西瓜旁边的声母是“x”,有的学生还将过去学习的单韵母“i”和“j”做比较,展开想象。每位学生的回答都充满新奇地想象,比如联系生活实际学习,联系学过的知识观察,甚至联系其他学科的知识学习。教师要能够一一给出学生独特的评价,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五、渗透情感教育有效陶冶学生情操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是陶冶学生情操、塑造学生性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三观的有效教学手段。随着学科教学大纲的变革,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选编是对学生渗透情感教育的最好资源,是其他学科不具备的独有优势。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真、善、美”的德育因素,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情感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比如,在教学整体认读音节的时候,我通过多媒体课件辅助图片以童話小故事的形式讲知识;春天到了,小朋友“i”想去春游,可是它不能单独出门,热心的“y”知道了,主动上门帮助它,他俩一起组成“yi”,高兴地结伴去赏花了。小朋友们也要学习“y”,看到小伙伴有困难,也要热心帮助他们,好不好?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识到平时学习过程中要能够团结帮助同学。情感教育无处不在,在语文识字教学和课文教学中,都可以发现不同的德育因子。比如,通过教授《邓小平爷爷植树》一课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在教学《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一课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雷锋精神,懂得奉献爱心,乐于助人;在教学《纸船和风筝》一课时,让学生明白友谊的重要性,对怎样交朋友有新的认识;在教学《妈妈睡了》一课时,在引导学生感受母爱的同时懂得关爱父母。同时,在教学中还通过合作探究教学,让学生体会互帮互助、团结有爱的情感。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要能够不断更新学习新理念,摸索新方法,优化教学过程以促进学生语文学习的顺利进行。在教学目标引领、学习氛围推进、教学方法得当、教学评价机制完善和情感教育渗透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热情,鼓励学生探索语文学科之奥妙,在多样教学中构建高效课堂,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燕燕,浅谈如何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J].学周刊,2015(25):121-122,

[2]王鑫君,基于新课改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研究[J].科教导刊(下旬),2015(06):122-123.

[3]周菊红.关于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的尝试研究[J].学周刊,2015(35):128-129.

猜你喜欢
高效课堂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