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勃:一个不忘初心的理想主义者

2015-12-23 10:57刘言岚
经济视野 2015年18期
关键词:用户

文/本刊记者 刘言岚

杨勃:一个不忘初心的理想主义者

文/本刊记者 刘言岚

他是清华大学物理系高材生,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物理学博士,1 998年加入IBM担任顾问科学家,正是这样一个纯正的理科男,创造了“豆瓣”这么一个具有人文情怀的王国

“豆瓣”是一个神奇的网站。最早入驻它的用户就像是坐着五月花号来到一个精神的乌托邦。“豆瓣”的用户几乎都是漂流在纯粹的精神海洋里的文艺青年,他们热爱生活、品味独特,读书、听音乐、看电影,生活方式独具一格,对接触的事物更是有独到的见解。是“豆瓣”为他们的鬼马创意和异于常人的见解提供了一个抒发的出口,它像黑夜的火炬一样将一群又一群兴味相投的人吸引到同一个地方,让英雄和英雄之间惺惺相惜,让孤寂的灵魂在茫茫人海中寻得知己。而杨勃,就是这个网站的创立者。

做自己狂热的事

杨勃的履历似乎与“豆瓣”这样一个文艺园地没有任何关联。他是清华大学物理系高材生,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物理学博士,1998年加入IBM担任顾问科学家,从事磁记录设备的计算模型工作,2000年到2004年间,他担任创业企业快步易捷的首席技术官并参与了该企业的创立。但正是这样一个纯正的理科男,创造了“豆瓣”这么一个具有人文情怀的王国。2005年他开始搭建豆瓣网,并在一年后成立公司。记者问杨勃:“为什么最后‘背弃’物理,是不是由于不喜欢的原因?”杨勃回答道“我喜欢啊!当把一件事情作为事业,喜欢可能还不够,要狂热才行吧!”从高中获得全国中学生物理一等奖到在美国拿到物理学博士,物理陪伴了杨勃很多年,也给他带来了很多荣誉和光环,但他还是选择了自己最狂热的事情,那就是做豆瓣,帮助人们发现生活,分享快乐,让志同道合的人找到伙伴。“豆瓣”上的东西都是杨勃喜欢的,和土豆的王微一样虽然都是IT圈外的人,但是对所做东西的热爱绝不亚于任何人。“我学的是物理,但中学起我就很喜欢编程序。读研究生时很痛苦,想转到文科去。因为我的朋友们都是文科生。”杨勃告诉记者。正是这样的原因,豆瓣也吸引了很多和杨勃一样对文字、音乐、电影等感兴趣的理科生。

杨勃不仅搭建起了豆瓣,他还和用户们一样成为豆瓣的一员。人们也许不知道杨勃是谁,但在豆瓣上一定会知道那个叫“阿北”的人。他是天字第一号用户,一个酷酷的红盖头就代表了他在豆瓣的形象。“阿北”是他最早使用的网名。杨勃是陕西人,一个北方人在南方居住,因为南方人通常喜欢用“阿”字做前缀称呼别人,所以他为自己取名为“阿北”。他在个人主页上这么形容自己:长居上海,豆瓣的临时总监。现在忙忙碌碌地为豆瓣舔砖加瓦。坐在马桶上看书,算是一天中最放松的时间。不但喜欢读书、旅行和音乐、电影,还曾是一个乐此不疲的实践者,有一墙碟、两墙书、三大洲的车船票为记。现在游荡差不多够了,开始懂得分享和回馈。豆瓣是一个开始,希望他对你同样有用。

“豆瓣的文艺青年,他们热爱生活、品味独特,读书、听音乐、看电影,生活方式独具一格,对接触的事物更是有独到的见解”

独特 独到 独行

见过杨勃的人认为他是一个低调、内敛、帅气的人,没见过他的人可能会认为他特立独行、思想独特,留着长发蓄着胡须,是艺术家一类。生活中的杨勃虽然穿着普通,但是他的种种想法的确异于常人,有很多怪癖。

首先是对苹果产品的热爱几乎到了痴迷的程度。就算苹果机有各种的缺点和不方便,他还是像对待老朋友一样从一而终,不离不弃。他能忍受电脑用半年就掉漆,Email全是乱码,用Windows系统热火朝天打cs游戏。在杨勃心里苹果机就像一个老朋友,如果它在一个方面好到极致,那么它所有的缺点都可以容忍。喜欢苹果机的人一般对简洁的设计都会有一种情有独钟的热爱,这也直接潜移默化的影响了杨勃无法做出特别难看的东西。

除了对苹果产品的热爱,杨勃还有很多怪癖。其中一个就是,坐在马桶上看起书来没完没了。杨勃特别喜欢看书,多年留学的经历使他明白多样化的重要性,这也直接影响了他对读书的看法。各种各样的书他都看,从阳春白雪到下里巴人,从国内的到国外的,从现代的到古代的,只要是好书他认为都有阅读的价值。有一段时间,杨勃特别迷恋一本叫《引爆流行》的书,该书信奉“思想、行为、信息以及产品常常会像传染病爆发一样,迅速传播蔓延”这一观点,杨勃深受其影响。他创办的豆瓣也正印证了书中的观点,豆瓣引爆了一股草根文化的潮流。杨勃的另一怪癖是看电影嘘观众。他认为看电影是一个安静享受的过程,那些不认真观看的人是对电影的不尊重。在影院里,他会对前后左右打电话、说话、嗑瓜子的观众怒目而视,然后把食指放在嘴上嘘三秒,表示必须要安静下来。杨勃每次出门前都会满屋子乱转,找钥匙、钱包、手机,每样平均几乎要找5分钟。因为找钱比找钱包容易,投身豆瓣以后,杨勃就没用过钱包。他还有一个怪癖就是过马路不看车。在车辆最密集的徐家汇路段,杨勃带领着团队成员在斑马线上冲过三排车头,他试图让司机明白,在人行横道上,车辆就是应该礼让行人,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道理。虽然杨勃自己开车也彪,但是在斑马线旁边从来都是老老实实,就算后面有车辆催促,他也从没破坏过这一规矩。这样每天影响一、两个司机,日积月累也许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呢。

杨勃是一个为人处事都很低调的人,说话也很注意修辞的运用。他曾经这样评价北京和上海的IT领域,北京“技术氛围浓厚”,上海“善于理解用户”。另外,杨勃特别爱笑,对他感兴趣的话题,总是积极参与特别振奋。听别人讲话的时候,他会一边双眼望着对方,一边回答“对”,说“对”这个字并不表示他对你的想法或意见百分之百的认同,而是表示他对你特别尊重一直在听。记者提问时,杨勃的回应有时会很慢,通常提出一个问题后,他会沉默一段时间进行大量的思考,然后思路比较清晰的一条一条的讲给别人听。几年前,记得有一次采访他,聊完后他特别不愿意拍照,最后经过协调才拍了一张表情不是特别好的照片回来。现在的杨勃蓄起了胡须,笑的时候眼角也出现了鱼尾纹,但他做事随着年龄的增长也更加稳重成熟,已经有了一种指挥千军万马,临危不惧的大将风范。他带领着人数不多的团队,像被困在沙漠上寻找出路的人一样左冲右突,没有前人留下的脚印,也没有救援的队伍,一路摸索探寻着前进。每一次改变和尝试对豆瓣团队的人来说都是一次探险,而对用户来说,这似乎早已成为司空见惯的风景。豆瓣行走的每一步都凝聚着团队所有人的心血,而杨勃作为掌舵人,更是深思熟虑,小心翼翼。他是一个沉得住气的开拓者。

把网站做成独一无二

2004年的最后几个月,杨勃离开了亲手参与创建的一家供应链管理公司。那时的他已经在这家公司干了4年,并且坐到了首席执行官的职位。然而,他却选择了做一件特别草根的事情。在北京朝阳门外豆瓣胡同附近的星巴克里,每天下午,几乎都可以看到他提着一台已经掉漆的苹果笔记本电脑,专心致志的埋头编程几个小时。星巴克的服务员每次都猜测他要喝什么,有时会走过去问一下:“你网站做的怎么样了?”对杨勃来说,星巴克似乎有一种魔力,只有在这里工作效率才会最高。看到形形色色的人,听到奇奇怪怪的事,会让自己做事情越来越有激情、有灵感。就是在这间星巴克里,杨勃用了3个月的时间写完了豆瓣的程序。网站取名为“豆瓣”,除了和豆瓣胡同有关外,杨勃认为:“豆瓣是挺草根的一个词,给人感觉不是有威胁。民间有俗语:老板变豆瓣。”

交了服务器托管费和域名费以后,这个名称和内容一样独具个性的网站默默无闻的开启了新的旅程。没有编辑写手,没有特约文章,也没有任何广告,只有3个员工(除了杨勃以外,其他两个是兼职)和一堆奇思妙想的创意。但是豆瓣很快吸引了特别多人的眼光,用户量迅速突破1万人,日点击量超过20多万。

时代的快速的发展,让即使是生活在最小地方的人也不可避免的面对各种各样的选择,书店中成千上万的书籍,音像店里琳琅满目的碟片,视频播放器上名目繁多的电影,这其中一定有和你趣味相投、让你觉得相见恨晚的东西,但是诸多的选择会让你应接不暇,不知不觉中错过很多你热爱的东西。虽然,各大媒体都在极力创造适合更多人品味的作品,但是,众口难调,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口味,不管如何尽心尽力,也无法让所有人满意。如何能满足所有人的口味,以最快的速度找到最志同道合的人,这些人不管是陌生人还是亲朋好友,然后给他们一个平台让他们聚集起来,是豆瓣极力想要做到的事情。豆瓣承载的内容包罗万象,针对的不仅是特定的小众人群,不论是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圈子,找到一种归属感,找到自己喜欢的东西。豆瓣就这样变成一个具有独特精神气质的网站,用户因为有相同的兴趣爱好而相互关注,而不涉及个人的隐私,也不相互认识。豆瓣认为用积分或是会员等级给用户分类违背了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原则,所以和国内其他社区网站相比它一直保持着自己的个性。

豆瓣会给用户提供一些书籍、音乐、电影等作品的信息,无论是对这些作品的描述还是评论都由驻扎在豆瓣的用户提供。这些评论中有很多是有独到见解和内涵的好文章。使用豆瓣的人偶尔还会发现许多具有生僻面孔的音乐、书籍和电影,很多往往都是一小部分人比较推崇的东西,这就直接导致了豆瓣的东西与市面上流行的东西大相径庭。它独具一格,保持着自己的特色。

豆瓣提供的诸如线下同城活动、小组话题交流、书影音推荐等服务让用户们更好的发展自己的爱好,表达自己的观点。它的核心用户是具有良好教育背景的有思想、有个性的青年,包括白领、在校大学生等。他们对生活有一种火热的膜拜和热情,读过大量的书、看有精神指引作用的电影,听能触动灵魂的音乐。他们对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独到的见解,豆瓣成为展示他们鬼马创意的舞台,他们聚集在一起,张扬自己的个性,推动和发起互联网的流行风尚,对吃穿用住进行激烈的讨论。豆瓣渐渐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帮助他们发现生活中有用的事物,让生活变得更美好。

“学物理的杨勃,能从纷繁的枝叶中抓到主干,所以他可以把豆瓣做得如此清爽干净。”北京IT评论家KESO称赞道。跟其他网站相比,豆瓣是一个非常简洁干净的地方,他很少植入广告用于商业目的,甚至大部分页面看不到广告。偶尔插入的广告也是和整个页面的美感相协调的。杨勃团队对品牌会进行非常严格的筛选,每年都会拒绝大量品牌植入广告的要求。像弹窗、Flash这样的广告更是杜绝使用的。杨勃就像是一个对美有着疯狂迷恋的艺术家,在他心中一直有一个完美的标准,再大的利益引诱似乎都不能让他对丑陋的东西妥协。另外,关心用户体验是杨勃一直的追求,因为用户良好的使用体验才是一个网站成功与否的试金石。

“豆瓣”也面临转型

“豆瓣”在杨勃眼里就像一个慢慢长大的孩子,每成长一步都倾注着他无数的心血。在中国,豆瓣是唯一一家在国外找不到有相同模式的网站。大到阿里巴巴、腾讯,小到人人网等小网站其商业运行模式都是复制于国外。并且这些复制来的模式都帮助他们赚到了钱。豆瓣就像是在黑夜里向前摸索的探路人,一步一步像是探险一样走向完美和极致。在这个几乎人人以金钱、物质为标杆的浮躁社会里,它能够始终坚持着自己心中的那份纯净,为中国人提供一个感情抒发的场所,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但是,乌托邦的生活总要回到现实,仅靠精神和理想是无法生存的,为了豆瓣能够更好的发展下去,杨勃不得不带领着团队在不影响用户感受的前提下一步步探索赚钱求生存的路子。

已经沉浸在精神世界里七、八年的豆瓣,在2012年开始向商业化道路迈进。建设初期的豆瓣赚钱方式非常单一,在图书频道,它会把网上书店的销售链接附在每本书的页面上,用此种方式和网上的书籍销售商进行利益分成。但是近几年来,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很多人不再愿意花钱买相对于电子书来说贵无数倍的纸质书籍。虽然,豆瓣也慢慢涉及电子书业务,但是,由于接触时间较短,还不能获得大量的收入。更让人担忧的是,返利网的兴起对豆瓣网的盈利状况造成了直接的影响,很多人为了节省支出费用会直接绕过豆瓣,通过返利网进行购买,这就逼着豆瓣不得不进行变革,向商业化转型。

2011年,豆瓣开始为一些高端上档次的品牌做广告,选择这些高端品牌的原因主要是在盈利的基础上不破坏豆瓣的美感。豆瓣尽力把广告做得非常有可看性,杨勃严苛的要求甚至让很多广告拿到了中国国际广告长城奖。截至目前已经有几百个品牌在豆瓣上投放了自己的广告。2012年1月,豆瓣开发了阅读器产品,这是模仿亚马逊的做法,亚马逊从出版行业挖来很多写作高手,直接绕过出版社签约作者,出版作品数字内容。豆瓣用户也可以在阅读频道申请成为作者,将自己的作品进行定价销售,按7∶3的比例和豆瓣分成。同时,豆瓣电影也慢慢进入盈利模式,同年5月份,用户可以直接在豆瓣电影上购买电影票,用户支付电影票费用后,影院可以直接收入票款,豆瓣就相当于电影院的一个自主销售平台,影院会支付给豆瓣相应的服务费用。这只是豆瓣电影收入的一部分。在网友可以上传电影和剧照的众多相册中,豆瓣建立了部分不支持网友上传的相册,相册中的每一张照片都是由品牌商精心选择,目的是为一些珠宝品牌、名表、奢侈品等做品牌推广。这些广告的植入不动声色又不破坏整体美感,成为其他广告植入者模仿的典范。一次次的尝试让豆瓣终于在2012年的一些月份实现了盈利。2013年,豆瓣不仅推出了付费版的FM,还上线了“豆瓣东西”频道。获得商品分享权限的用户可以在东西频道上分享自己喜爱的商品,如果有人购买,豆瓣可以从中获得一些利益分成。

很多人担心过于商业化的豆瓣会丢失了自己的特色,杨勃像一个在冰面上行走的人一样小心翼翼地控制着其中的平衡。他已经做出了很多的努力保持着最初的模样,不忘自己的初心,让豆瓣成为一个汇集1亿人趣味的地方。用户的需要始终是被他放在首位的,先考虑用户需求,再考虑营收的模式一直是他的追求。

猜你喜欢
用户
雅阁国内用户交付突破300万辆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两新党建新媒体用户与全网新媒体用户之间有何差别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挖掘用户需求尖端科技应用
Camera360:拍出5亿用户
100万用户
如何获取一亿海外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