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自学质疑”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2015-12-23 02:08王少春甘肃省张掖市第一中学734000
学周刊 2015年21期
关键词:自学创设历史

王少春(甘肃省张掖市第一中学734000)

谈“自学质疑”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王少春(甘肃省张掖市第一中学734000)

宋代理学家朱熹曾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无疑,至此方是上进。”这段话的意思是:在进行阅读自学的时候,如果要能发现问题,提出疑问,并在学习中解决这些问题,最后达到学习的都没有疑问了,这才是真正长进了。初中学生具有想象力丰富的特点,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都有极大的潜力。在历史学科中往往有很多的悬念性问题,这些问题范围广,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与方式非常广泛。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如果能设计自学质疑这样一个环节,对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阅读非常有利。

为此我在历史教学中,从以下两个方面对学生的阅读自学的质疑引导,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与教学情境,创设问题进行提问

教师的根据教学内容与教学情景的创设提问内容,应该要注意以下两点:1.要从课程标准出发,围绕本节课教学重点内容提问,当提出的问题解决了,教学重点也就突破了。2.创设的问题必须要值得思考性,有一定的新颖性和针对性,要能创设出教学的兴奋点。

其实施的具体步骤是:第一步:提出问题、以疑导读。课堂教学时间非常有限,大多数学生不能独立地解决学什么和怎么学的问题,如果教师不能有计划地提供学习内容,恰当地引导,就不能形成有效的自学。为了激发学生的自学欲望,在导入新课的基础上,让学生默读全文,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把握历史发展的线索。出示提纲式板书,学生带着问题自学教材,目标明确,要求具体。在学生结合导读题进行阅读的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把阅读中存在的重点、难点、疑点做好标志,以待小组讨论时商议。第二,通过教师精心设计一些难易程度都富有启发式的问题,在课堂上让学生思考、讨论并得出准确的答案。

教师在创设提问中要注意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一)抓住课题、标题设疑

在历史教材中具有画龙点睛作用的课题、标题很多,如何能抓住这些课题、标题进行质疑,往往可起意相不到的效果。如在学习《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时,教师问学生:把“独立自主”去掉合适吗?为什么?这样可以引导学生理解独立自主是一个国家实现和平外的前提,旧中国正是由于不能独立和自主,才形成了跪着办外交的屈辱局面,从而明白国家独立的重要性。

(二)抓住历史事件爆发的原因质疑

任何一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绝不会是偶然的,肯定有其发生深刻的历史背景和原因。比如,讲到甲午战争时,我问学生,古代的中日之间是教师与学生的角色,为什么近代以后曾经的学生会打他的老师呢?课堂一下子活起来了,学生纷纷大胆猜测,有些学生还能引用各种资料加以证明和论述。

(三)抓住历史事件的影响质疑

鉴于篇幅的局限性,教材对历史的描述往往非常简略。历史事件对社会的影响,往往是复杂、多面的,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可教材往往只有简短的叙述,很大程度上剥夺了学生思维的权利,同时也扼杀了学生对历史课学习的兴趣。课堂上,教师可以拿历史事件的影响来引导学生,于无疑处质疑,调动学生的热情,课堂学习氛围自然也就活了。比如,讲到秦统一的历史意义时,我问学生:“为什么说秦的统一使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大家一下子哑了,是啊,为什么呢?教材是这样说的,以学生的知识储备他们是很难理解的,学生的好奇心一下子被调动起来。此时适时补充一些史料,并趁机因势利导,使他们明白秦帝国的统一对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

(四)利用假设质疑

在历史课教学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假设,从而培养学生质疑的精神和能力。如在学习八年级历史“西安事变”时,作出假设“西安事变没有得到和平解决,张杨二人杀死了蒋介石,中国还会出现什么局面?”这一问题激发了学生思维的热情,于是学生纷纷用出了各种大胆设想。有人说,蒋介石死了,国民党内部出现混乱的局面,中国抗日胜利将会更遥遥无期;有人说,蒋介石死了,国民党中会产生一位比蒋介石优秀的人作领袖。中国不仅能打败日本,后来的国共内战还有可能避免。虽然学生的认识可能偏颇,但他们在质疑中思维,交流中辩论的收获会是多么的丰富。

学生的回答,可能有的错误、有的正确,教师据此及时引导他们辩别是非,比较优劣。学生开口讲话,信息单向传递就变成了多向传递。师生互相启发,学生互相启发。在这一过程中,不仅教师及时获得信息反馈,可以进行有效的教学,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善于动脑的能力。

二、在学生自主学习后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式的提问

怎样把学生的质疑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怎样围绕学生的质疑组织课堂,成为上课中的一个大问题。

学生在预习教材的过程中总会提出不少对于教材内容的疑问,这些疑问有时会促使教师深挖教材。如在学习《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中,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五霸中的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为什么称“公”,而楚庄王、越王为什么都称“王”?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真的是中国武器落后吗?清政府腐败无能,到底腐败在什么地方?袁世凯有哪些才能,为什么他能让孙中山退位而窃取辛亥革命的果实?司母戊鼎是怎么造出来的?青铜器是铜锡铅的合金,它们的比例是多少?

面对学生提出的各种不同意见、看法、观点和质疑,教师要根据问题作出恰当的处理,有些问题可以通过课本中的文字资料学生重新阅读而找出答案,有些问题需要师生共同探究和教师的适当启发引导来解决,有的问题则需要教师在课堂进行精彩点拨。对于学生提出的各种不同问题,作为教师不要随便斥责和急于驳斥,即使学生的想法非常离奇,教师也不能简单粗暴地否定,而是要鼓励赞扬学生积极思考探究的勇气和精神,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发表的见解,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为学生的自由发展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尽可能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教学相长,共同发展、共同学习的过程。

总之,通过质疑这一教学手段的设计和运用,使学生达到学然后知不足,知不足而后反省,使教师达到教然后知困,知困而后能自强,真正实现了教学相长。

(责编张景贤)

猜你喜欢
自学创设历史
基于先学后教 培养自学力
教学与自学
沈尹默:如何自学书法,才能少走弯路?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新历史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