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气— 记中国石油长庆油田 2014年度劳动模范兰义飞

2015-12-23 09:46:16袁伟通讯员费世祥
中国石油企业 2015年4期
关键词:储气库长庆油田气藏

□ 文/本刊记者 袁伟 通讯员 费世祥

争气— 记中国石油长庆油田 2014年度劳动模范兰义飞

□ 文/本刊记者 袁伟 通讯员 费世祥

人物简介

兰义飞,2005年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天然气工程学院,硕士。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天然气开发一室主任。从事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开发近10年来,先后组织或参与完成了国家、集团公司及油田公司重点攻关项目20多项,在低渗气藏精细动态评价、岩性气藏储气库评价与设计方面取得了创新成果,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国家软件著作权专利3项;获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油田公司技术创新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在《天然气工业》、《天然气勘探与开发》等期刊发表论文33篇。同时,参加了靖边、高桥、苏东南及陇东新区产建、稳产和评价工作,为长庆油田天然气产量每年以40亿立方米规模增长做出了突出贡献。曾获油田公司技术革新能手、勘探开发研究院优秀管理者、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翻开老采访本,长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的采访笔记居然是整整一本。这是一个带日历的记录本,365个页码,正反面都写,我也记了差不多365页。2013年,长庆油田油气当量突破5000万吨时,研究院只有500多人,每一个科研人员承担的工作量都差不多是国内同行的数倍,每一个科研人员都是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在这样一个群体中,兰义飞能成为佼佼者,更说明他的突出。

创新

长庆气田开发的对象多为大型岩性气藏,地质建模、数值模拟、动态规律研究难度相当大,全球尚无可供参考的蓝本。兰义飞带领他的团队取得了多项技术突破。

针对大型低渗气藏地层压力测试点少、关井恢复时间长的情况,他建立了“二项式产能方程法”等非测试条件下气藏地层压力确定方法,在靖边、榆林等气田历年的地层压力评价中得到广泛应用。为指导气井开采后期工作制度优化,他的团队建立了一种考虑产能系数随地层压力变化的气井动态产能确定方法,跟踪评价气井不同阶段产能。根据低渗气藏气井工作制度不稳定等特征,建立了“流动物质平衡法”等气藏动态储量评价技术系列,为气田加密井位部署提供依据。针对靖边气田地质建模、数值模拟面临“沟槽分布复杂、储层非均质性强”等难点,通过相控、整体建模与分区数值模拟等方法手段,形成了大型气藏建模数模一体化技术,指导了气田开发调整,实现了大型气藏整体生产动态预报,准确地把脉气藏动态规律,为气田的稳产和开发调整提供了参考依据。

2010年初,长庆油田拉开了储气库建设的序幕。国外的地下储气库一般建在构造型油气藏中,而长庆储气库则是建在岩性气藏中,尚属国际首例,无可借鉴的成熟研究方法和技术。兰义飞正视困难,勇往直前,主动直面新挑战,带领技术小组进行攻关。

他不断解放思想,采用气藏精细描述、突破压力试验、干扰试井等手段,运用节点分析理论,考虑井筒携液能力及冲蚀流量等因素评价直井注采能力。在此基础上,根据理论计算、注采试验、生产统计等方法,确定了水平井与直井注采能力,建立了储气库水平井注采能力论证技术流程。

主攻

兰义飞在认真观察岩心

2011年至2013年,榆林南储气库评价区和陕224储气库建设区分别完成了2口上古水平井和1口下古直井的注采试验。现场试验表明,实际注采能力和评价结果高度吻合,误差均在5%以内,验证了该项技术可靠性。针对储气库运行参数相互影响,优化设计难度大的情况,以储气库库容及单井注采能力评价为基础,深入分析工作气量、单井注采能力及注采井数关系,形成了储气库运行参数优化设计方法。

经过近3年的联合技术攻关和创新,首次建立了岩性气藏建设储气库评价技术与方法,形成了一套适合长庆岩性特征的储气库建设方案。储气库建设地质评价工作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目前陕224储气库现场已建成投入使用。

作为天然气开发一室主任,兰义飞团队主攻方向还是气田开发。而长庆近年来天然气开发的主攻目标就是苏里格气田,在这个主攻方向上的主攻手,当然非兰义飞莫属。

开局并不顺利。2009年,苏里格气田苏东南区开始丛式井评价建产,完钻的60口直/定向井,Ⅰ+Ⅱ类井比例只有73.4%,平均无阻流量仅4.4万立方米/日。如何整体、规模、效益开发,困扰着气田开发工作者,如何迅速打开局面,成了重中之重。

兰义飞带领他的团队,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提出了“骨架井控制砂体、水平井提高产量”的开发思路,优选富集区开展水平井开发试验。期间完钻7口水平井,平均无阻流量55万立方米/日。试验表明苏东南区盒8下段气层主力优势明显,适合以水平井为主开发,效果明显优于直井,坚定了苏东南区走水平井规模开发的信心。

同时,创新地质认识,打破传统地质思维,通过强化砂体平面展布、储层横向预测、有效砂体精细解剖、有效砂体空间叠置关系、构造精细刻画等基础研究工作,以气层平面展布特征和有利区筛选结果为依托进行水平井“集群化”部署,以有效砂体空间叠置模式研究为核心进行水平井轨迹“差异化”设计,针对不同层位、不同砂体叠置模式设计水平井轨迹。地质设计由“多井一模式”转变为“多井多模式”,“量身定做”、“订单式”的设计理念,呈现最佳开发方式,达到最优开发效果。依据地质开发方式的转变,结合钻完井和地面工艺技术攻关,苏东南气田形成了水平井整体开发“四化”新模式,即部署集群化、设计差异化,作业工厂化、站场撬装化,有力助推了气田高效开发。

与同事讨论气田开发中的新问题

苏里格气田苏东南区共建成了1个上下古水平井立体开发区、3个上古水平井整体开发区和长庆气区最大丛式井组(14口),效果显著,利用3年时间快速建成30亿立方米产能规模。

本色

兰义飞对自己严格要求,几年来,他在科研、基层管理工作上兢兢业业、身体力行,严于律己、乐于助人,成为勘探开发研究院科研队伍中的佼佼者。在他的直接努力和带领下,打造出研究院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战斗的,意气风发、善于创新、昂然向上的基层优秀科技团队。

他在科研上善于思考,尊敬前辈,追求创新,受到同行好评。承担集团(股份)公司重大科技专项3项,“1277”科技创新项目2项。作为《长庆5000万吨油气当量关键技术研究》、《海相碳酸盐岩大型油气田勘探开发关键技术》、《长庆靖边气藏稳产及水平井开发技术》等主要专题负责人,在低渗薄层水平井开发技术、低渗气藏精细动态评价技术、大型岩性气藏增压开采技术、产量接替区复杂气藏开发方式研究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他在工作生活中乐于助人,他相信“一根筷子容易断,十根筷子抱成团”。在自己学习进步的同时,兰义飞带动了科室其他年轻科研人员共同学习进步。小到常规气井分析的RTA软件,大到建模软件、数模软件,通过制定模板、制定标准输入格式、实例讲解,科室中一部分年轻科研人员迅速掌握了这些技术,成为科研生产的主要力量。

他在管理上坚持民主参与、集中决策、和谐共利、以人为本的原则。围绕科研生产重点加强了基础资料管理、基本规章制度完善、员工技术培训等基础工作。建立健全了从劳动纪律到民主管理,从奖金分配到科研质量监控的各项规则制度,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在管理方面,根据每个人的性格特点和专业特长,确定技术岗位和发展方向;成果分享中充分考虑每个员工的利益,尊重技术人员的科技成果,倡导和谐团结、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力求让每个员工都能愉悦生活、快乐工作。

在他的组织带领下,一个和谐、高效、朝气蓬勃的高水平的科研技术队伍正在以全新的面貌脱颖而出,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他带领的天然气开发一室先后承担国家科技攻关、省部级和局级重大科技项目20余项,创新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获各级科技进步奖20余项,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7项,先后荣获集团公司基层建设百个标杆单位、建设“西部大庆”劳动竞赛“铁人先锋号”、油田公司模范集体、先进党支部等多项荣誉称号,建设了一支高水平的科研技术队伍,为长庆油田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猜你喜欢
储气库长庆油田气藏
港华盐穴储气库的运营特点及其工艺改进
煤气与热力(2022年4期)2022-05-23 12:44:52
长庆油田节能技术研究
长庆油田设备再制造又创三个国内第一
长庆油田的环保之争
能源(2015年8期)2015-05-26 09:15:45
致密气藏压裂倾斜缝压力动态分析
我国产量最高的油气田长庆油田
现代企业(2015年1期)2015-02-28 18:43:51
盐穴储气库注采集输系统优化
长庆储气库长水平段注采井钻完井实践
塔里木油田超深超高压气藏的成功改造
断块油气田(2014年6期)2014-03-11 15:34:03
LG地区复杂礁滩气藏描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