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EPA对香港经济的影响研究
——以上海自贸区建设为背景

2015-12-23 08:42桂芸芸
北方经贸 2015年1期
关键词:效应贸易香港

桂芸芸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上海201620)

C EPA对香港经济的影响研究
——以上海自贸区建设为背景

桂芸芸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上海201620)

本文以CEPA协议为研究视角,旨在了解更开放、更自由的贸易环境对宏观经济和产业发展的影响。本文利用Chow检验分析香港经济在CEPA实施前后经济环境的变化,通过回顾香港在贸易、金融、旅游等行业的经济发展变化,分析CEPA对香港经济各行业的影响,并利用巴拉萨模型分析CEPA的贸易创造与贸易转移效应,进而结合上海自贸区建设背景,为自贸区的建设提供参考依据和建设思路。

CEPA;Chow检验;巴拉萨模型

一、引言

2003年大陆与香港签署了CEPA(Closer Economic Partnership Arrangement,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在这之前,香港连遭亚洲金融风暴和SARS疫情打击,导致经济持续低落,在CEPA协议签署之后,经济开始全面复苏。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设于上海市的一个自由贸易区,也是中国大陆境内第一个自由贸易区。香港与上海在地域面积、经济形势等多方面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和可比性,因此分析CEPA对香港经济发展的影响对上海自贸区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二、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

关于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区域经济影响研究,国内外学者已经进行了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分析研究。

理论分析方面,美国经济学家J.Viner(1950)第一次提出贸易创造、贸易转移的概念。Baldwin和Venables(2004)的分析框架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经济效应分为:分配效应(包括规模经济效益)、积累效应(包括直接投资效应和增长效应)和区位效应(包括劳动力流动效应等)。

实证分析方面,Samson、Greffe(2002)用一般均衡模型对欧盟东扩带来的经济影响作估计。Balassa(1963)用局部均衡模型对欧共体的贸易创造与贸易转移进行分析研究。Balassa(1967)的有进口需求回归模型(IDRA),Kreinin(1972)的进口增长分析方法,Tinbergen(1962)的引力模型等方法,通过使用虚拟变量利用引力模型对贸易创造和转移进行拟合。

随着CEPA开展的深入,国内学者对CEPA的经济效应研究由理论定性分析逐渐向实证定量研究发展。吴崇伯(2007)分析了CEPA对香港各行业的经济影响、不足之处及对策分析;毛艳华(2004)、陈建(2007)、周泳宏(2012)研究了两地贸易对香港经济结构的影响;张宏燕(2009)、冯邦彦(2013)、于绯(2009)分别运用巴拉萨模型等方法研究CEPA框架下香港和内地的贸易静态效应和粤港服贸合作,得出CEPA对粤港的影响突出的结论;林江(2004)运用引力模型分析香港与内地各省市贸易流量,得出可以建立珠江三角洲经济协作区的建议。

以上学者的研究方法、角度各有不同,但由于CEPA时间出台时间还不长,完全成熟的经济效应并未成形,且实证研究集中于CEPA框架下香港与内地的贸易静态效应。如今,CEPA协定签订已过十年,恰逢上海自贸区蓬勃兴起,本文旨在通过研究香港在CEPA出台后的十年间贸易、金融、旅游等各领域的经济发展情况,分析CEPA对整个香港经济环境的影响,并从中总结经验,为上海自贸区的建设提供建议。

三、CEPA对香港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

本文选择GDP、失业率、大陆直接投资流入、内地自由行人次等作为指标,使用Chow Test来检验CEPA对香港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

Chow检验是一种常用的稳定性检验方法,用来判别结构在特定时间点是否发生变化。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2004年为时间节点的chow检验结果

由表1可知,回归模型均显著,即以2004年为时间间断点,香港生产总值、失业率、大陆直接投资流入、内地自由行人次均发生了显著变化。香港总的经济环境在CEPA的影响下有明显改善。

(一)金融业

CEPA实施前后,大陆直接投资流入情况发生了显著变化,大陆对香港的直接投资流入有显著增加,至2011年底,大陆对香港的年直接投资流入已达到3 181亿美元。中国对中国香港直接投资净额香港作为亚太区国际金融中心,金融业始终是惠港政策的“主角”。10年来,CEPA成为了香港金融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动力。随着CEPA的签署,多项惠港金融政策得到实施,例如给予港资银行在内地的分支机构经营人民币业务的优惠条件、在广东省设立异地支行以及投资参股内地银行的相关规定等,这些无疑为香港的金融业带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

截至2013年底,在内地外资银行营业性机构中,港资银行有422家,占比接近50%。香港通过发展人民币债券、股票等金融产品,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共有210家银行开办人民币业务,人民币存款总额6 680.58亿元。共有185家中国内地企业在境外上市,其中182家选择了在香港上市,市值约占港股总市值的57%,占总交易额的70%。香港成为大陆企业境外上市的首选之地。

(二)旅游业

CEPA实施以来,不仅内地赴港自由行人次显著增加,而且内地旅客占每年访港旅客总数由初期约五成已增至2013年6月的超过七成。目前,香港已成为内地旅客境外游的首选之地。

旅游业作为香港的支柱产业,在金融危机影响下也受到重创。2003年5月,赴港游客同比下降68%,单旅游收入减少了123亿美元。同时波及零售业等,导致失业率达到香港特区政府成立以来的最高点。为刺激香港经济的复苏与进一步的发展,中国内地对香港推出“自由行”政策。

“自由行”政策的实施对香港当时的经济可以说是一场及时雨,对香港经济的复苏起了立竿见影的作用。拉动了香港零售业、餐饮业、酒店业、运输业等相关服务行业的复苏和发展,加快了香港经济的转型。

在解决失业率方面,在香港经济转型之中,劳动力结构不能适应经济转型的需要,加剧了结构性失业,造成低素质人员的失业。而旅游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创造就业、扩大低素质劳动力就业、解决结构性失业问题方面作用明显。香港失业状况因此大大改善。

(三)贸易领域

CEPA作为中国内地与香港签署的自由贸易协定,大力促进了两岸贸易来往。

在货物贸易领域,截至2013年3月底,内地累计进口香港CEPA项下受惠货物62.05亿美元,关税优惠额34.73亿元人民币。香港发证机构共签发94742份原产地证书,货物离岸价总值为492.9亿港元。1998年到2012年香港对外贸易总额更是有明显上升。

在服务贸易领域香港工贸署共签发香港服务提供者证明书2658份。其中运输服务及物流服务共签发证明书1292份,占核发总数的48.6%。

为进一步研究CEPA对香港贸易领域的影响,在此引入Balassa模型。1967年Balassa利用进口需求回归模型(IDRA)研究欧共体的贸易效应,通过区域经济一体化前后进口需求收入弹性的变化来说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贸易创造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

巴拉萨模型假设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前,进口需求收入弹性不变,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后若进口需求收入弹性增加即总贸易创造(广义贸易创造);区域经济一体化后若进口需求收入弹性降低即总贸易转移(广义贸易转移)。模型基本方程:

M=aYbu

由表1可知,CEPA实施前后香港生产总值及失业率均发生了显著变化。于是增加虚拟变量,则模型修改为:

lnM=a+(b+gD)lnY+u

(式中,b表示CEPA实施前的进口需求收入弹性,b+g表示CEPA实施后的进口需求收入弹性。于是可以知道g表示CEPA实施前后进口需求收入弹性差异。)

利用Eviews软件进行模型回归可知,在进口需求收入弹性不变的假设下,对CEPA前后香港的进口需求收入弹性差异分析,总进口值变动为2.63,区内(内地)进口值变动为3.25,区外进口纸变动为2.17。显然CEPA使得香港与大陆之间的贸易往来更密切。

四、上海自贸区建设

上海是中国大陆地区经济最为发达的城市,经济总量位居大中华区第一位,人均GDP及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均居全国各省区及直辖市首位。在2009年上海市GDP首次超越香港。

上海自贸区,是设于上海市的一个自由贸易区,也是中国大陆境内第一个自由贸易区。

上海自贸区的建立是上海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源,对上海的经济环境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自2013年9月的正式挂牌以来新注册的企业就超过万家,无论是对上海的GDP还是就业率都有明显贡献。

(一)金融业

上海是全球第二大股票市场中心,在全球证券交易所中排名第3,仅次于同处纽约的纽交所和纳斯达克,超越伦敦和东京。上海是全球第二大期货市场中心,仅次于芝加哥,并同时跨入全球十大衍生品市场中心行列。

上海自贸区的建设重点是在可复制的金融改革,鼓励金融市场及金融产品创新。房款银行设立条件、融资租赁改革、包括最受外界关注的外汇管理改革和利率市场化改革都对全球企业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但是由于税收优惠政策并不到位,短时间内很难吸引到大型金融机构入驻。

上海则依托中国国内的实体经济,嫁接低端制造与国际高端制造,并使服务贸易与制造业对接,而香港依托国际市场,定位于高端服务业。上海自贸区想要发展香港强项的高端服务业,不能不和香港金融达成良好合作。

上海吸收外资约占全国的十分之一,认定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数量同样位居国内第一。大量世界五百强企业尤其是第三产业高端领域的跨国巨头都选择将亚太或中国总部设在上海。上海自贸区挂牌一年,吸引了不少投资流入。不仅是香港,很多内地一、二线城市及沿海港口城市也同样担心上海自贸区建设的虹吸效应,担心上海自贸区强大的吸引力会将其他地区的投资吸引过来,从而减缓这些地区的发展。然而也应当同样考虑到上海自贸区建设的溢出效应。其他地区应当找准自己的定位,与上海嫁接,以便形成更加精细的分工,从而得到共同发展。

(二)旅游业

自20世纪80年代仅能接待上万人次游客,到如今年旅游人数达到两亿多人次,上海旅游业经历了一个巨大的飞跃。在世博会开办的2010年,上海旅游业增加值(增加值法下的旅游收入)高达GDP的7.93%。

在上海自贸区服务业扩大开放措施中,允许在试验区内注册的符合条件的中外合资旅行社,从事除台湾地区以外的出境旅游业务。

自贸试验区允许举办中外合作经营性教育培训机构与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将增加对旅游专业人才的需要。因此,中外合作经营性的旅游教育培训机构与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在自贸试验区发展的可能性较大。并且,上海也有望吸引更多的全球人才来华学习工作。

香港因为免税商品成为内地游客的购物天堂,而香港难以满足内地庞大的消费市场。上海外高桥的自贸区进口商品直销中心的建立,一定程度必定会吸引众多不仅仅是上海本地的消费者的前往。

在加上2015年建成的迪士尼乐园,有助于分流香港内地游客购物的压力,不仅有助于吸引内地其他地区的游客,上海作为世界时尚之都,也将成为国际旅游胜地。

(三)贸易领域

上海是全球贸易中心,上海港也是我国沿海的主要枢纽港,是我国对外开放、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的重要口岸。每年完成的外贸吞吐量占全国沿海主要港口的20%左右。2013年上海港货物吞吐量完成7.76亿吨,集装箱吞吐量完成3 361.7万标准箱。全港货物吞吐量连创历史新高,集装箱吞吐量继续保持世界第一。

上海自贸区借鉴CEPA经验,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海关、检验检疫均推出各项改革措施,今年将在区内符合条件的企业全面推开。同时,推进货物状态分类监管模式和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管理制度两项制度创新。

在香港贸易高度自由化,“海淘”优惠政策,即保税展示交易。这是上海自贸区挂牌一周年前夕,形成众多可复制、可推广经验中的一大民生利好。海关监管的创新举措包括“集中汇总纳税”、“保税展示交易”、“先入区后报关”等,力求推动进出口通关便利,为企业减负。其中,“保税展示交易”就将让企业和消费者实实在在享受到成本和价格的优惠,包括建立跨境电商平台。2014年9月3日起,上海自贸区海关监管创新制度在全国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复制推广。

五、结论

通过本文分析可以发现,在CEPA影响下,香港经济在贸易、金融、旅游等各个行业得到显著发展,尤其是在贸易领域。上海自贸区的建设需要进一步推进金融等领域改革试验,并加强与香港服务业合作,借鉴香港在金融等服务业的经验,同时要考虑到虹吸效应对其他地区的影响,力求与其他地区特别是周边地区精确定位、分工合作,以达到携手进步,共同发展。力求上海自贸区建设的可复制性。

[1]冯邦彦,胡娟红.CEPA框架下香港与中国内地的贸易创造——基于1997~2010年贸易关联面板数据[J].国际经贸探索,2013(3).

[2]陈 智.CEPA实施以来对香港和内地经济的影响以及面临的挑战[J].中国商界:下半月,2010(11).

[3]张宏燕,毛艳华.CEPA对内地与香港经济效应的实证研究[J].当代港澳研究,2009(1).

[4]张天桂.内地与香港CEPA经济效应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5(11).

[5]蒋菡英.基于巴拉萨模型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静态效益实证分析[C].2008湖南商务改革开放30周年征文获奖论文专刊,2008.

[责任编辑:庞 林]

F810.24

A

1005-913X(2015)01-0011-03

2014-11-10

桂芸芸(1993-),女,安徽人,本科学生,研究方向:经济贸易。

猜你喜欢
效应贸易香港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懒马效应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繁华背后,是一个念旧的香港
香港之旅
贸易统计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香港
贸易统计
偶像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