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湿养生好过夏
本期嘉宾:陈冬牛北京昭光大众健康研究所所长,《药物与人》杂志社执行社长兼主编,著名健康科普传播策划人,与著名健康专家洪昭光教授合作创建北京昭光大众健康研究所,策划并首创国内大型健康电视直播节目《健康你我他》,策划出版洪昭光著《不生病的生活方式》等畅销书籍,总销量超过500万册。
本期特邀专家:王东坡,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博士、副教授、副主任医师。
正值盛夏,暑气很旺。这个时节一定要注意防范湿气入侵。很多人都知道体内湿气重会影响健康,但人体内为什么会有湿气?什么样的人容易生湿气?怎么才能祛除湿气?大家对这些问题可能就不甚了解了。
所以,本期我邀请到师承国医大师王琦教授,并从事中医工作30余年的王东坡博士,请他从中医养生的角度,给大家说说夏天如何祛湿养生。
每逢夏季,天气炎热,地气上升,就会出现闷热潮湿的桑拿天,这就是自然界中的湿气,中医叫“六淫”中的湿邪。自然界的湿邪与雾、露、雨、水有关,夏秋两季湿气最重。
外界湿气重会影响到人体,所以人在暑天就会觉得很难受,比如头昏脑沉、身体乏力、不思饮食、汗多色黄、口中粘腻、大便不畅、小便黄等症状,俗称“苦夏”,或者叫“疰夏”。
另外,湿气重易生皮肤病,如湿疹、脚气等。女子白带增多,男子阴囊瘙痒等症状也与湿气过重有关,中医叫“湿邪所伤”,或者叫“湿邪困阻”。
在中医望诊中,常常根据舌头来判断一个人是否有湿气。凡是湿气重的人,舌头都比较胖大,舌边缘有齿痕(牙印),舌苔较厚,大家可以留意观察。
人除了受“外湿”影响外,身体内部也会产生湿气,叫“内湿”。内湿多是由于脾虚,或者饮食不当引起的。现在脾虚的人越来越多,中医认为脾主运化水谷和水湿,脾胃不好,体内湿气容易滞留。
喜欢吃甜食、冷饮、油腻的东西,或者吃得过多,都会损伤脾胃产生“内湿”。吃得太好、太多,饮食不规则,节食减肥,晚上不吃饭,也会造成脾虚生湿。
中医把内生湿邪叫“津液不归正化”,成为体内的有害物质,实质上就是代谢失常,所产生的体内毒素。外湿和内湿会相互影响,外湿重易在人体内困阻,导致内湿产生;内湿重的人又容易受外湿所伤。
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从人的体质说起。体质就是一个人的身体素质,它和遗传以及生活习惯有关。
中医将人的体质分为9种基本类型,分别是:平和体质、气虚体质、阴虚体质、阳虚体质、痰湿体质、湿热体质、血瘀体质、气郁体质、特禀体质,这是最标准的体质分类法。各种体质的特征网上都能搜到,这里不多说。
那么,哪种体质的人容易生湿呢?正常情况下,处在潮湿的环境中,多数人都会受湿邪困扰,其中痰湿、湿热、阳虚、气虚体质的人更容易被湿气所扰。
痰湿体质以胖人为多,喜欢吃肉、甜食,体内湿气自然较重;湿热体质的人除了湿气重,还有内热,多与喝酒、吃辣有关;阳虚体质的人,因为阳气不足,不能抗御湿邪,容易产生体内寒湿;气虚体质的人因为抵抗力差,也容易湿气重,特别是脾虚的人,消化功能不好,体内湿气就重。
我们知道湿气有外界的,也有内生的。所以,要祛除湿气就要从两个方面做起。
一是避免在潮湿的环境中久处,保持室内通风和光照,夏天不要过度纳凉。比如在空调房待太久,或在地下室居住等,尽可能减少被湿邪困阻的机会。
二是从饮食做起,保护好脾胃。主要是少吃甜、油、辣、凉的食品,少喝冰镇饮料、啤酒之类的饮品。多吃清淡食物,即蔬菜、水果之类,如西红柿、黄瓜、苦瓜、西瓜、樱桃、杨梅等。
要说夏天解暑祛湿最好的还是绿豆汤,赤小豆薏米汤、冬瓜汤也不错。另外,荷叶茶、苦丁茶之类的饮品也有利于祛湿。
如果湿气过重,不想吃饭,甚至恶心想吐,可以用藿香正气水之类的祛湿药物。小腿外侧,膝盖下面三指是足三里穴,经常按摩此穴位,也有健脾祛湿的功效。
总之,湿气是人体内的一种有害物质,只有清除体内湿气,才能保证身体健康。祛除湿气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中医叫做“湿性粘滞”,不容易祛除。所以,祛湿贵在持之以恒,从生活习惯、饮食起居做起。
当然,也不要过度祛湿,比如绿豆汤、赤小豆薏米汤,喝得太多也会损伤脾胃,注意要适度。如果体内湿气较重,已经成为疾病状态,最好还是到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