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 林
(佛山市第五人民医院,广东佛山528211)
医院感染管理作为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评价医院管理水平、医疗质量的重要指标。而护理工作与医院感染管理密不可分,是影响医院感染管理效果的重要环节。2014年1月起,我们通过强化护理管理以预防医院感染,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选择2013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佛山市第五人民医院未开展强化护理管理期间的出院患者12 326例为对照组,其中男6 849例,女5 477例;年龄 20 d~92 岁,平均年龄(46.5±12.5)岁,平均住院时间(9.5±4.5)d;选取2014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住院患者13 268例为观察组,其中男7 183例,女性6 085例;年龄26 d~93岁,平均年龄(47.5±11.3)岁;平均住院时间(10.2±3.8)d。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住院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排除重症监护室、死亡、语言和精神障碍等患者。
医院感染病例按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1]诊断,制定表格统一收集感染患者个体情况并准确填写,由医院感染控制科统一记录统计。
观察组实施强化护理管理,措施包括:①组织落实,制度到位。在医院感染控制科的指导下,强化护理质量控制,建立由护理部、科室、护理监控人员组成的医院感染控制层级护理体系。具体是由护理部、各科室护士长加入医院感染控制委员会,在各科室成立医院感染控制小组,并实行感染控制个人责任制;职责明确、各司其责,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切实加强医院感染的预防、监测及控制。②加强培训,要求全体护理人员掌握院感控制的基础知识,包括无菌操作规程、岗位操作规程、无菌物品管理、微生物知识以及手部卫生清洁等。③规范化护理操作流程,严格执行无菌技术管理规范,通过制度规范来强化护理管理,并实时监督制度执行情况,以便有效约束护理工作。要使护理工作人员提高工作责任心,改善个人业务水平,提升个人职业修养,在日常工作中能够自觉遵循操作规程,以有效预控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④加强医院环境管理,做好物品以及环境清洁消毒工作,每天使用消毒剂对空气进行过滤消毒,及时替换患者的衣物和床单并进行消毒,清洁消毒以保持病房环境的干净。在每次对患者检查后医护人员要进行手部消毒清洗,防止交叉感染。⑤加强科室卫生消毒管理,重视细节部分的强化管理,切实落实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对手术室、产房、新生儿病房等重点科室,要加大力度对其消毒管理,明确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医疗垃圾严格分类,统一回收,集中处理。术前严格执行洗手操作规程;所有诊疗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程,坚持“一人一用一灭菌”的无菌物品应用原则[2],各种手术器材要进行严格消毒。⑥加强隔离保护和职业防护措施,集中归类处置同类病种的患者,对特殊感染者或感染原因未明者要有效隔离,对于如新生儿、老人等易感染人群应进行保护性隔离;重视职业防护安全管理,做好护士自身感染防护措施,护理工作中运用标准预防利器损伤及处理,熟悉职业暴露发生后的处理方法和报告制度,从而保护理人员免受职业暴露感染的危险。⑦积极开展针对患者及家属的医院感染知识宣教;在合理使用抗生素中发挥作用,及时建议医生纠正某些不正确的医嘱,向医生提供停用或换药的依据等,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3]。
两组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医院感染部位的情况。
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进行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医院感染率为2.40%(318/13 26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85%(598/12 32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院内感染部位比例均分别为下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泌尿系感染>胃肠道感染>软组织感染>手术切口感染,两组感染部位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院内感染部位比较(例,%)
医院感染防控工作与整个护理工作过程并存,任何一个环节的不足都可能导致医院感染的发生。有研究显示,30%~50%的医院感染与护理操作及管理的不完善有关[4]。主要表现在:(1)护理管理人员对院内感染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对护理人员的医院感染控制知识培训不足,造成护理人员的防控意识以及工作责任心欠缺。(2)未能建章立制,防患于未然,缺少必要的防控管理制度,缺乏监控力度。管理的缺失导致防控工作的无序,为医源性感染事件发生埋下隐患。(3)医院环境管理和科室卫生消毒管理环节薄弱。不注重细节,管理细则不明确,护理工作存在较多可能导致院内感染的问题和漏洞。(4)隔离保护和职业防护措施不到位,导致医院感染率升高[5]。(5)患者及家属无医院感染知识。(6)医生护士协同防控医院感染的配合力度不够。
本研究针对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中的各种影响因素,予以强化护理管理,完善了管理制度,切实落实管理责任,做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及反馈,强化护理人员感染防控知识培训,发挥科室护理感染监控小组的作用,增强护士的责任心,规范各项护理操作规程,严把护理操作的每一个环节,严防护理人员职业暴露,让患者及家属默契配合,有效控制了院内感染事件的发生。本研究结果表明,开展强化护理管理后的观察组院内感染率为2.40%,较未开展强化护理管理的对照组的院内感染率(4.85%)明显降低,提示护理人员在医院感染管理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6],强化护理管理,发挥护理管理与医院感染控制部门的协同作用,能有效控制医源性感染事件发生,降低院内感染率。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1.
[2]张蓉梅,吕小平.精细化管理对预防产科母婴同室医院感染的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7):59-61.
[3]杨晓枫,彭 懿,汪丽全.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监控中的作用[J].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2):1890-1891.
[4]李丽娟.护理操作环节致医院感染的因素和防范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6):665-666.
[5]庄爱君.护理管理在预防医院感染中的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3,8(34):197-198.
[6]卓贵椰.强化护理管理在预防医院感染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6):269-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