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龙头企业自主创新现状及提升策略——来自安徽省35家企业的调查
未良莉
(合肥师范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合肥230601)
摘要: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企业要想在竞争中取胜,就必须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对安徽省35家企业的调查显示:安徽省农业龙头企业自主创新投入不足,产出的效益较低,创新环境也有待于进一步改善。应围绕企业机制创新、人才支撑、政策扶持等方面进一步提升安徽省农业龙头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从而提升安徽农业龙头企业的产业带动力。
关键词:农业龙头企业;自主创新;提升策略
作者简介:未良莉(1972-),女,安徽寿县人,副教授。
中图分类号:F324;F273.1文献标志码:A
收稿日期:2015-04-17
基金项目:安徽省发展改革委员会软科学研究项目 (20130105)
Status Quo and Promotion Strategy of Independent Innovation of Leading Agricultural Enterprises: An Investigation of 35 Enterprises in Anhui Province
WEI Liang-li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Hefei Normal University, Hefei 230601, China)
Abstract:Innovation is the motive power of enterprise development. Enterprise needs to continually nurture independent innovation capability in order to excel and survive in keen business competition. The results of the investigation of 35 enterprises in Anhui Province show that there exist some problems in independent innovation of leading agricultural enterprises in Anhui Province such as insufficient investment, low output efficiency, imperfect innovation environment, etc. It is essential to improve the independent innovation capability of leading agricultural enterprises in Anhui Province by strengthening enterprise mechanism innovation, talent and policy support so as to promote the industrial driving force of these enterprises.
Key words:leading agricultural enterprise; independent innovation; promotion strategy
创新理论最早由经济学家熊彼特提出。国内清华大学付家骥教授在《技术创新理论》中指出:“自主创新是企业通过自身的努力或联合攻关探索技术的突破,并在此基础上推动创新的后续环节,完成技术的商品化,获得商业利润,以达到预期目标的一种创新活动。”[1]此后,诸多学者围绕自主创新理论的发展与实际应用做了大量研究,包括自主创新的内涵和特点[2-4]、自主创新策略模型[5]和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6-9]等。关于安徽省农业龙头企业的研究起步较晚,余庆来和徐秀娟(2010)基于78份安徽省农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情况调查问卷,构建了农业企业自主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10];胡春阳和胡月英(2012)以皖北亳州、阜阳两地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研究对象,构建了结构方程模型对企业家精神与核心竞争力的结构关系进行了研究[11];韦文联和韦艾平(2014)对安徽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科技创新情况进行了调研分析[12]。
综上所述,企业自主创新虽然得到了学者们的关注,理论研究获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大多集中在宏观要素层面,较少从企业个体出发进行微观层面的研究,加之农业龙头企业自主创新的特殊性以及农业企业数据较难收集,导致即使是在农业龙头企业迅速发展的当下,少有学者关注农业龙头企业自主创新现状。安徽是农业大省,早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安徽省委、省政府在“671”转型倍增计划中明确指出要加快农业产业化技术创新步伐。笔者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细致剖析安徽农业龙头企业的自主创新投入、产出及创新环境的现状,深入探讨农业龙头企业自主创新规律,以期为安徽省农业龙头企业的创新发展提供直接的指导,进而切实增强安徽龙头企业竞争力和带动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一、研究设计
为了更好地了解安徽农业龙头企业的自主创新现状,从2014年9月至2014年12月,笔者对60家安徽农业龙头企业进行了较为细致的调查。由于部分企业对于问卷涉及的商业数据较为敏感,导致问卷中相关数据的填写存在缺失现象,最终筛选出有效问卷35份。在35家样本企业中,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有6家,省级和市级龙头企业29家。从地区的分布来看, 合肥地区有8家企业、芜湖地区有5家企业、马鞍山地区有5家、淮北地区有2家企业、安庆地区有2家企业、黄山地区有2家、阜阳地区有2家企业、宿州地区有2家企业、六安地区有3家企业、宣城地区有1家企业、蚌埠地区有1家企业,亳州地区有2家企业。样本企业分布于安徽省的皖中、皖南、皖北等12个地区,其主营行业、主要业务活动主要涉及:种业、粮食加工、油脂加工、棉业加工、禽类食品加工、水产品养殖与加工、特色果蔬生产及加工、茶叶和菊花加工与销售、生态龟鳖养殖与销售等。
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典型调查了安徽丰大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华安食品有限公司、安徽大平油脂有限公司、合肥金润米业有限公司、芜湖东源新农村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安徽济人药业有限公司等6家代表性的农业龙头企业。
调查采取实地调研、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式,问卷分别从企业自主创新的投入、产出及创新的外部环境等方面对安徽农业龙头企业的自主创新的基本情况展开调研。问卷主体由企业基本情况、企业主要经济指标、企业职工知识结构状况、企业产品销售情况、企业自主创新基本情况和创新环境六部分内容构成。问题设计主要采取封闭式,问卷最后设计了三个开放性问题,分别为“企业对国家扶持创新政策的建议和要求”、“企业对外部环境的其他需要和建议”、“填写1-3项目前企业最需要解决的核心技术问题或项目”,以期获取更深入的资料。在发放调查问卷的过程中,还与部分代表性的农业龙头企业相关负责人进行了座谈。
二、安徽农业龙头企业自主创新发展现状分析
问卷统计显示,在有关自主创新动力的多项选择上,28家样本企业认同“市场需求”为其自主创新的动力之一,占样本企业总数的80%;19家样本企业选择“同业竞争”,占样本企业总数的54%;8家样本企业选择了“政策激励”,占样本企业总数的23%;受“市场上出现新技术”这个因素而产生创新动力的样本企业有12家,占样本企业总数的34%。可见,市场需求和同行业竞争是促进安徽农业龙头企业自主创新的主要动力。虽然样本企业在自主创新动力认识方面取得共识,但各家企业实际的创新投入存在差异。
(1)自主创新的组织结构不健全在调查的35家样本企业里,其中12家企业单独设立了研发机构;15家与科技单位、院校联合设立;5家由企业其他机构兼顾,另有3家目前没有研发机构,其原因主要是企业在合作中主动权有限,缺乏社会信息交流平台。在27家单独或合作设立研发机构的企业中,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的仅有9家,能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企业几乎没有。企业能否建立高水平的研发中心是企业创新投入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标志,组织结构不健全必然导致农业企业的产品技术水平相对较低,难以形成核心竞争力。
(2) 企业用于自主创新的研发投入不足,经费来源渠道单一研发活动是科技活动的核心和基础,是创新活动的源泉。国际上一般认为,企业技术研究与开发费用占销售额的比重为2%,企业方可维持生存;而占到5%的企业才具有市场竞争力,所以发达国家的企业一般维持4%-6%的研发投入水平。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35家样本企业近三年技术研发费用平均为500万元左右,占企业销售收入的比例平均仅为2.39%。企业由于科技研发跟不上,导致缺少精深加工的技术和设备,只能维持在低层次的农产品初加工层面上,加工增值链条较短,产品附加值和科技含量不高,经济效益增长乏力。在与企业的深度访谈中,有企业表示,自主创新收获期太长,技术投资风险巨大,失败了往往收不回投资,即使自主创新成功,但因为新技术一转化为市场,马上就被仿制,也往往带来较大的损失,呼吁政府维护企业自主创新的合法权益。也有个别企业认为,如果进行适当“公关”反而能够抓住机会,从而获得短期利益,因此不愿在研发方面投入过多的经费。
调查中,自主创新经费主要来源于企业自筹的有22家样本企业,占样本企业总数的62.86%;来自国家科研项目和政府三项费用的分别有5家和3家,分别占样本企业总数的18%和11%;来自银行贷款的仅5家,占样本企业总数的14.29%,整体看来筹资渠道有限。目前,国家的科研投入较大程度地集中在基础理论、软件、信息、生物技术方面,虽然政策已对自主创新的农业企业给予了种种优惠,但由于政策办理手续繁杂、成本过高,加之金融机构在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开展信贷营销方面也显得异常谨慎,诸多因素显著地影响了农业企业自主创新融资渠道,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农业企业技术研发的积极性。
从自主创新成果制约因素的调研结果也可看出,企业普遍认为科技投入不足是影响当前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因素。调查中,35家样本企业中26家认为“科技投入资金不充裕,导致科研的后劲不足”;同时也有近一半的企业勾选了“政府引导企业技术创新的力度不够”选项。访谈中有企业建议国家加大对农业企业科技经费的投入,将科技经费明确列入地方政府财政预算。
(3) 技术人员偏少,高素质技术人员匮乏据调查统计,35家样本企业中,技术人员占全部职工数平均仅为22.83%。其中,技术人员占全部职工人数的比例大于30%的样本企业9家,占比25.71%;技术人员占全部职工人数的比例为10%-30%的样本企业16家,占比45.71%;技术人员占全部职工人数的比例10%以下的样本企业10家,占比28.57%。
研发机构人员结构相对比较完善的样本企业有18家,其硕士及以上人员占研发机构人员的比例平均为30.36%,占全部职工人数的比例平均为2.78%,平均拥有知名专家数为1.6名。其中芜湖东源新农村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在人员投入方面相对比较突出,25名研发机构人员中知名专家9人,另拥有硕士及以上学历人员9人。公司长期以来坚持科技兴企,依靠人才求发展,其研发生产的“云谷贡”牌系列大米曾获“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和安徽省“名牌农产品”称号,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在社会上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反映企业自主创新产出能力的指标主要有专利和新产品两个方面。
(1) 专利数量多,但存在一定的泡沫近年来,在国家级专利量化目标下,地方政府为了完成年度专利申请数量,都将专利申请量作为年度政府任务硬性摊派并层层向下级政府下达。为完成考核指标或彰显政绩,地方财政还根据专利申请数量给予企业补贴,表面上是企业在申请专利,实质上是政府在为专利申请买单。
调查结果显示,近三年来,35家样本企业技术开发项目数累计215项,平均每家企业技术开发项目6.14项,其中8家企业该项空白;专利申请数累计371项,其中5家样本企业该项空白,平均每家企业专利申请数项目10.6项;专利授权数累计251项,占专利申请总数的67.65%。经访谈得知,目前安徽农业龙头企业在专利申请方面虽然加大了力度,但“含金量”有待于提升。部分企业表示由于我国有关技术保护方面的有关法规仍不健全,因此企业在进行自主创新时缺少必要的保护,研究成果很容易被竞争对手窃取。因此申请专利以后就等于将技术秘密曝光,在知识产权保护不到位的情况下,专利就等于自己投资为全社会做了贡献。
(2) 产品创新成果比重偏低,产出效益有待于提升从调研结果来看,2011年到2013年,35家样本企业工艺创新成果数累计87个,产品创新成果数累计89个,其他创新成果数累计68个,其中产品创新成果数占总创新成果的36.48%。成果较为丰富的样本企业为安徽华安食品有限公司,2011年到2013年,该企业工艺创新成果数、产品创新成果数和其他创新成果数分别为21个、33个和5个,远远高于其他龙头企业。该企业连续多年被授予安徽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称号,是最早荣获国家财政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项目重点扶持的企业,在农业产业化政策的引导及各主管部门的大力扶持下,企业得到长足发展,较大程度地发挥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
新产品销售收入情况调研结果显示,35家样本企业新产品的销售贡献率平均值为20.24% , 最高的为72.10%, 最低为3.14%,新产品的销售贡献率低于平均值的企业占比50%,企业之间差异较大,且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业的企业创新产出能力明显高于普通农产品生产加工龙头企业。
此外,关于企业近年来自主创新获奖励情况的调研结果显示,样本企业中仅5家样本企业获得相应的奖励,其中安徽大平油脂有限公司的高新技术产品高蛋白菜籽粕和双低菜籽冷榨油获得了2013年的奖励,并分别为企业带来8 130万元和3 458万元的年产值;芜湖青弋江种业有限公司的紫云英新品种“弋江籽”开发与推广应用获2013年安徽省科学技术厅农业成果转化奖,并带来9 031.8万元的年产值;安徽香泉湖禽业有限公司的膳食纤维脱脂滋味鸭获得2012年原巢湖市经信委工业设计二等奖,鸭肉制品加工及其风味稳定化关键技术获得和县人民政府县科技进步二等奖。
此部分问卷主要由“对目前企业经营环境的评价”、“哪些政策对企业创新促进作用明显” 、“哪种服务形式比较有利于企业的自主创新活动”、 “在提升龙头企业自主创新工作中,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抓好哪些方面的工作” 等若干多项选择题组成。
在对目前企业经营环境的评价方面,从表1可以看出,35家样本企业对“企业合法技术权益保障程度”和“政府部门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情况”的选项评价比较满意,三分之二以上的样本企业给出了“好”的评价;样本企业对于“企业间公平交易情况”和 “市场竞争秩序”两个方面的评价较低,三分之二的企业给出了“一般”的评价,个别企业甚至给出差评。
表1 样本企业对目前企业经营环境的评价情况
50%以上的样本企业认为,目前对企业创新促进作用明显的有关政策的主要为:国家加大对企业科研项目的支持、对科技企业税收优惠以及帮助聘请专职或兼职高级人才(见图1)。
图1 样本企业对政府创新政策的评价(政策内容,企业数量,企业比例)
关于“哪种服务形式比较有利于企业的自主创新活动”的选项中,35家样本企业普遍认为“国家科技项目注入”、“科研成果交流研讨会”和“网上技术成果展示与转化平台”等服务形式比较有利于企业的自主创新活动。
关于“在提升龙头企业自主创新工作中,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抓好哪些方面的工作”的调研结果显示,半数以上样本企业建议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首先应“加强涉农企业创新行业管理,探索建立长效机制”、 其次应“设立企业技术创新资金专项”,并“为企业开展咨询诊断、制定创新方案”,以提升龙头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三、进一步提升安徽农业龙头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策略
龙头企业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重要组成,是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有机融合的重要载体,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经过多年持续加力推动,安徽农业产业化已经迈上新台阶,进入规模提升和转型升级新阶段。但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需求仍有较大差距。龙头企业仍然面临着人力、物力等压力,自主创新的环境也尚需继续完善。因此,应乘势而上,顺势而为,围绕企业机制创新、人才支撑、政策扶持等方面继续提升龙头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以创新驱动发展,全面提升龙头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产业带动力。
(1) 增强企业自主创新主体意识,重视自主创新平台的建设龙头企业要充分认识当前阶段中小企业创新驱动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大自主创新的研发投入,自觉建立自主创新的研发投入增长机制,把自主创新的研发投入纳入企业的投资预算,与企业销售收入同步增长,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应按照不低于当年销售收入的3%(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应不低于5%)提取专项经费,用于人才引进和科技研发等;加强与农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以及农业科技推广机构的合作,实现农科教、产学研有机结合,并逐步实现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能力的转化,不断开发出领先市场的新产品,强力提高龙头企业市场开拓能力;有条件的龙头企业要建立自己的研究开发机构,组建科技开发团队,加大研发资金投入,逐步发展成为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创新能力的现代农业产业化龙头领军企业,形成自身独特的核心竞争力。
(2) 加强高科技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训企业应进一步强化人才的竞争意识和忧患意识,将稳定关键人才置于首要的战略地位,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和有效的分配激励机制,坚持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科学、合理地制定科技研发、经营管理和生产技能等分级分类的人才绩效考评体系[12]。政府进一步加快推进人才强企工作,对龙头企业引进的特殊人才和紧缺人才,应享受当地人才引进待遇;继续实施人才队伍“双千”计划(千名引智计划、千名企业家培训计划),在享受安徽省政府相关扶持政策基础上,对引进技术、管理人才和企业家在高等院校高级工商管理班学习的费用给予补助,补助资金可以从省级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中统筹考虑。
(3) 充分利用“农交会”平台,鼓励企业外向发展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关键在招商引企引资、扩大深度合作,农交会是重要平台。地方政府应及早谋划,精心筹备,把招商引资引企工作重心放在展会之前,并在展会平台上利用好、衔接好,切实加强展会后招商引资签约合同项目落地、企业新建项目跟踪推进、定期调度;扶持“招大商、引大资”项目,每年从省级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中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奖补上年度大型招商引资企业;支持龙头企业加强与央企、全国知名非公企业合作,借船出海,合作共赢;支持龙头企业兼并重组,发展混合所有制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推动龙头企业和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构建产业联合体;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入股发展产业化经营。
(4) 加大财政对企业自主创新的扶持力度一是加强分类指导,扶优扶强。对主导产业中规模较大、成长性好、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省、市、县应给予当年新上项目贷款财政贴息补助;对龙头企业连续两年固定资产投资5亿元以上(含5亿元)的新建农产品加工项目,采取“一事一议”方式给予重点贴息补助;对年销售收入首次突破50亿元、100亿元的龙头企业,经审核确认后应给予奖励,相关贴息补助和奖励资金从省级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中统筹考虑;市、县对本地固定资产投资额较大、销售收入较大的龙头企业应分别给予奖励。二是建立对龙头企业扶持的基金投入机制。积极利用国家级农业产业基金,探索建立农业产业化投资发展基金,对农业产业化主导产业排头兵和成长性好、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给予重点支持。三是大力培育农业科技型龙头企业:开展农业科技型企业、农业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支持龙头企业建立研发机构,自主开展或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协同创新,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进行集成创新、消化吸收再创新,建立科技示范基地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对科技型龙头企业,给予优先申报承担国家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等项目支持;对龙头企业开发和应用物联网技术项目,从省级物联网专项资金中择优给予补助。
(5) 突出监管和指导服务政府应健全龙头企业运行动态监测,加强对省级龙头企业动态管理,强化对各地农业产业化目标管理考核;指导龙头企业应用农业物联网和发展电子商务,指导企业上市,指导产业化协会发挥好作用;引导龙头企业加强信用建设。
参考文献:
[1]付家骥.技术创新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2]周寄中,张黎,汤超颖.关于自主创新与知识产权之间的联动[J].管理评论,2005, (11):41-45.
[3]吴贵生,张洪石,梁玺.自主创新辨[J].技术经济,2010,(9):6-10.
[4]陈念红,曹暕.农业龙头企业技术创新模式分析——基于虚拟组织模式的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0,(17):9248-9249,9277.
[5]张利庠.创新平台:农业企业自主创新现状及策略研究——来自中国农业企业技术创新“千百十”调研工程的思考[J].中国软科学,2007,(4):127-133.
[6]高启杰.农业科技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8,(7):32-38.
[7]马永青,李样利.农业龙头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5):103-104.
[8]刘静.基于模糊化AHP的珠三角都市型农业企业创新能力的测评[J].安徽农业科学,2009,(32):16050-1605l,16059.
[9]陈丽萍,丁媛媛.农业上市公司自主创新能力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1,(1):64-66.
[10]余庆来,徐秀娟.安徽省农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现状与提升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0,(10):5356-5358.
[11]胡春阳,胡月英.企业家精神影响核心竞争力的路径及机制——基于皖北地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SEM 模型的分析[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252-257.
[12]韦文联,韦艾平.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科技创新问题研究——以安徽省为例[J].华东经济管理,2014,(9):78-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