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副校长王宗敏: “互联网+”助力高水平大学建设
王宗敏 郑州大学副校长
高校教育信息化的目的是实现学校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活动的高效率和规范化;是要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是要带来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学方式、人才培养过程等方面的深刻变化。
云计算是计算资源的演进:从集中到分散再到集中。托马斯·沃森曾说,全世界只需要五台电脑就够,比尔·盖茨也说个人用户的内存只需640K足矣 。我们认为,校园网的DNA仍然是冯·诺依曼体系结构,我们不妨把校园数据中心看做CPU和外存储器,个人终端看做输入输出设备,光纤路由交换机形成连接线路,一个校园网就像一台计算机。从这个意义上讲,校园网基础设施就是数据中心和带宽。
目前,郑州大学的校园网也在做这方面的实践。现在的郑州大学是由原郑州大学、郑州工业大学和河南医科大学三个学校合并而成,学校一共有四个校区,校园网络拓扑如图1所示。
总体上,校园网存在多个出口,包括教育网、移动、电信及联通,多出口带来一些问题,使网络不是那么可靠。近年来,学校正在建设新的无线Wi-Fi,同时,郑州大学也着力进行门户网站和电子邮件等基础建设工作。在教育厅的领导下,我们建立整个河南省的教育主干网,近两年还建立了河南省超高速智能光传输网等等。
可以看到,基础设施发展到今天,对校园网的基本需求有以下几点:一是上网快、覆盖广的高诉求;二是常规服务的高保障;三是校园网故障第一时间能够被运维者发现。
郑州大学一直努力建设完善的教育管理等一系列应用系统,但是在顶层设计上还有待完善,学校信息化建设架构如图2所示。当然,一系列的建设带来一系列的问题:一是欠缺整体规划,信息孤岛现象;二是严重未建统一认证机制,用户身份信息管理繁杂;三是缺乏统一数据标准,实时数据交换困难;四是部分应用系统未建,部分应用系统不完整;五是精品课程建设效果不佳,没有形成学教共同体;六是校园网络安全存在隐患;七是校园信息化队伍需充实。
在应用系统建设阶段,应着力完成以下目标:通过标准化,统一数据结构,统一开发平台和统一服务门户,从而建立统一认证系统数据交换平台,推动信息技术和教育的深度融合。
图1 郑州大学校园网络拓扑
建设校园网除了提供互联网基础服务和以应用系统规范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外,最终目的是服务教育教学,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如何和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成为校园信息化的主要任务。
第一个深度融合就是如何服务教学,通过数据、业务和服务的梳理、贯通、整合与重组,形成支撑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信息化平台。建立以教学教务管理和网络课堂为核心的教学信息化服务体系。
目前MOOC非常热,但MOOC从根本上而言不是新鲜事物,和十几年前我国推动的网络教育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不过我国把这么好的现代化教育手段和方法更多地用于成人学历教育,把网络教育变成了一个学历层次。当然,MOOC也有新的一面,但本质上看,在于网络教育或者MOOC如何应用到学校的本科生教育中去,网络教育应该回归本质。混合式学习应是一个趋势,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也就是教育如何做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O2O。
第二个是如何在实践的过程当中深度融合。以郑州大学国家级的化学虚拟实验中心为例,它有一系列管理规定,如何让学生实训。针对学生认知实习和实践训练困难多、周期短、深度不够、“走马观花”等现实问题,积极结合实习基地开发实习实训虚拟仿真实验 。
化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成了包括化学虚拟仿真实验工作室、界面友好明快的化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网站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并购置了中心专属服务器以及具有26个节点机的高性能计算机机群。平台依托校园网络,网络与信息安全得到了有效的保证。
图2 信息化建设架构
另外,学校在教育厅领导下推动的科技云管理平台的建设,在省网中心统一建设、统一部署,为全省130多所高校提供科技管理云服务。大大减少了每所高校硬件、软件、运维投入。河南省研究生管理云服务平台主要是对全省研究生进行管理,总体目标是制定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技术、管理标准;进一步建设河南省教育基础设施云平台;建立研究生教育管理基础信息数据库;开发省——校两级一体的研究生管理全生命周期云服务软件。
我们团队做了一个互联网医疗与健康服务的项目,如何使郑州大学附属医院的医疗资源辐射全河南省,五年前我们就在思考这个问题。同时推出了河南“名医网”,该网于2011年开通运行,总体设想就是把网络医院和实体医院相结合,来推动网络、医院的有机融合和相辅相成。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这是继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快建设一批世界一流大学”之后,又一次提出这一目标。今后教育领域要统筹所有的重点建设经费到一个概念下,那就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
如何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原伯克利大学校长田长霖教授认为,“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标志,是有世界一流的成果,不能只看论文发表多少。最重要的是要在某一个领域真正达到世界一流。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卡内基梅隆大学因鼓励学生在交叉学科领域探索和研究而举世闻名。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敢问路在何方?李克强总理作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的明确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这对我们如何加强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提出了一个重要方向。
我们的一流学科应该是“互联网+传统学科”,当然这个不是绝对的。信息学科未来发展的驱动力和空间在于应用与多学科交叉。其体系发展模式:(IT+X)×Y模式。其中,X是地方经济或国家重大需求,捕捉有政治高度、科学高度、产业爆发点的关键问题;Y是相关的交叉学科,有实质的深度融合,助推其他学科发展。这两项结合在一起,和另外一个学科相交叉,实现深度融合来推动整个学科的发展。总而言之,信息科学发展的春天已然来临!
(本文根据郑州大学副校长王宗敏在“2015高等教育信息化创新论坛”上的发言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