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新媒体创新农村科普工作

2015-12-22 19:52:06张长乐
科技传播 2015年22期
关键词:科普知识科普农民

王 平,王 康,张长乐

1.湖北省科协学会(科技)服务中心,湖北武汉 430071

2.湖北农村信息宣传中心,湖北武汉 430070

运用新媒体创新农村科普工作

王 平1,王 康2,张长乐1

1.湖北省科协学会(科技)服务中心,湖北武汉 430071

2.湖北农村信息宣传中心,湖北武汉 430070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多种新媒体形式正悄然改变着人们的思维和交往方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和人类文明传播发展的重要途径。运用新媒体于科学普及,特别是农技科普知识传播,将充分调动起科普工作者创造科普知识的积极性和农民群众接受科普知识的主动性,从而获得良好的科普成效。本文探讨在新媒体时代下科普信息化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及如何利用新媒体传播的优势,创新推进农村科普知识的传播与普及。

新媒体;农村;科普;信息化

目前,农村科学普及工作主要借助科普月、科技周、科普日、三下乡等活动,利用科普网站、广播电视、文艺演出、知识讲座等方式,向广大农民群众宣传党的政策和法律法规,传授科学生产、疾病疫情、环境保护等相关方面的内容。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民群众对于利用手机、电脑、PAD等终端设备连接网络获取相关信息资讯的需求不断增长。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2014年农村互联网发展状况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2月底,我国农村网民规模已达1.78亿,占整体网民的27.5%。农村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规模达到 1.46亿,手机作为农村网民上网的主流设备,使用比例超过城镇。未来,随着4G 网络覆盖范围逐步扩展与上网资费下调,农村网民使用移动终端上网的规模必将进一步扩大。面对新的发展趋势,如何利用移动互联网加快推进我国农村科普工作的创新与发展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

1 科普网站开展农村科普工作的现状与不足

各级政府部门和科普组织除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形式开展农村科普工作,对涉及与农民群众日常生活相关的科普网站、网页和专题栏目建设也给予了较大力度的支持,科普网站已经成为新生代中青年农民获取科普信息最主要的媒介,极大地促进了全民科学知识的普及和科学素养的提升[1-2]。但是,由于我国大部分科普网站由各级科学技术协会、学会、研究会等非盈利性组织开办,网站建设受到系统维护经费不足和缺乏专业技术人员的制约,普遍专业化程度不高。虽然大部分有关农技科普方面的网站内容更新频率较高,但基本以农业科技新闻、科技服务下乡报道和新型实用技术培训活动为主,属于工作活动的报道和简单知识性的介绍,网站转载内容所占比例过大,原创性科普内容较少,知识体系不系统或不完善。此外,除少数科普网站有互动交流之外,多数网站基本上都是文字、图片、视频等表现方式,能与用户形成及时互动的较少,不能及时掌握当前农村出现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并有针对性开发制作相关科普内容,造成网站科普服务内容与农民群众想获取的信息不匹配,对农民群众的吸引力不强[3]。

2 新媒体为农村科普创新与发展注入新活力

2.1 新媒体的概念

新媒体(New Media)是以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为基础,以互动传播为特点、具有创新形态的媒体,是由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戈尔德马克(P.Goldmark)在1967年率先提出的[4]。新媒体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概念,当前所说的新媒体是利用计算机网络、移动互联、无线通信等技术手段,以移动手机、平板电脑、网络电视等为终端逐步发展延伸出来的各种新兴媒体模式[5]。

2.2 新媒体的优势

由于工作与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休闲时间呈现出碎片化倾向,新媒体迎合了人们休闲阅读时间碎片化的需求[6]。除此之外,相对于过去大众化传统媒体而言,新媒体有如下特点。

2.2.1 满足个性需求

新媒体可以更加细化用户,每个受众接受到的信息内容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例如:“今日头条”的成功就是利用数据挖掘分析每一个用户个体的阅读习惯,以此为基础向每一个用户推荐有价值的新闻,满足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阅读需求[7]。新媒体受众选择信息有更大的自主性,可以个性化定制自己喜欢的内容,打破了传统媒体单向信息发布的局限。

2.2.2 信息实时发布

新媒体可真正实现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融音频、视频、文字于一体实时在线发布信息,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使人们通过新媒体发布的内容更加贴近日常生活,更具个性化和原创性,这里的个性化和原创性,应该是一段特定的时间内,时代所赋予的新的创造,一种区别于前面时代所具备的在内容上、形式上、理念上的创新[8]。

2.2.3 增强互动交流

新媒体双向互动的传播方式,使得人人既可以是信息消费者,又可以充当信息生产者。受众既能自由阅读又可以实时互动,充分满足了用户的需求,这与传统媒体受众只能被动地观看或者浏览相同的内容截然不同。“科学松鼠会”的成功之处就是将信息生产者和消费者都变成其信息传播的主体,利用新媒体吸引、团结和培养了一批优秀的科学传播人才[9]。

2.3 新媒体促进农村科普工作创新发展

发挥新媒体的优势创新发展农村科普工作,将多种科普表现方式融为一体,有利于改变过去农技科普知识传播过程中时常出现的多主体交叉管理、低水平重复建设等资源浪费现象。一方面,科普工作者可以新媒体在科普过程中与农民群众实时互动,了解农民群众需求,收集各方的意见和建议,进而明确了前进方向、激发了工作热情、提升了创造动力。另一方面,农民群众对科学知识的需求愈发强烈并呈现多元化趋势,可通过新媒体随时随地发布和获取所需的科学知识,弥补传统科普方式时效性不强、互动性不足的缺点。农村科普工作的广泛开展不仅需要借助新媒体的优势,参与者的理念也需顺应信息时代积极嬗变。如果发挥新媒体信息发布、精准覆盖和实时互动的优势,让农民群众自发参与,就可以创作出更多符合时代需求的科普内容,更有效地提升群众了解掌握科学知识的效率。

3 结论与探讨

科普工作是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其本质上是一项群众工作,成效如何关键看内容是否贴近群众,是否满足群众需求[10]。新媒体虽然赋予农村科普工作新的时代元素,但却对参与者本身的科学素质要求更高。各级科普组织和科普工作者在利用新媒体开展科学普及过程中,要注意结合当地群众的文化背景、资源条件、群众需求以及生活习惯,通过扩展多种媒介渠道,提供真实准确、快速及时的科普内容,树立科普知识的权威性、真实性和时效性。此外,农村一些不科学的观念和行为依然存在,这就要求农民群众在利用新媒体获取科普知识时,需具备对不良信息的分析辨别能力,避免不负责任地发表评论和跟帖转发,防止伪科学、扭曲科学、封建迷信等不健康内容的传播扩散。各有关部门在利用网站、广播、电视等传播途径和手段开展农村科普工作的同时,进一步加强新媒体在农村科普工作的运用,使科技更加贴近农民群众,造福于民。

[1]欧栩华.我国科普事业的现状分析[J].科协论坛,2011,5:183-184.

[2]冯雅蕾.基于网络平台的科普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2.

[3]谭文华.科普资源共建共享的机制、模式与途径[J].中国科技资源导刊,2013(2):33-36.

[4]中国科普研究所.新媒体科普发展研究专题报告[R],2010.

[5]蒋美兰.新媒体与科普传播[J].海峡科学,2012,63(3):83-87.

[6]程道才.网络时代科技传播的碎片化策略[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7]蔡杨杨.手机新闻资讯应用的特点——以“今日头条”为例[J].青年记者,2014(14).

[8]张小林.互联网科普之惑:原创与著作权——关于互联网科普的若干问题之三[J].科普研究,2010(5).

[9]董雪.浅议新媒体时代的科学传播——以科学松鼠会为例[J].新闻世界,2012(4).

[10]韩启德.在全国科普日十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J].科协论坛,2013(10):2-3.

G2

A

1674-6708(2016)151-0136-01

王平,高级工程师(副高),信息部部长,工作单位为湖北省科协学会(科技)服务中心

猜你喜欢
科普知识科普农民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今日农业(2021年2期)2021-03-19 08:36:46
饸饹面“贷”富农民
今日农业(2020年17期)2020-12-15 12:34:28
科普达人养成记
学生天地(2020年23期)2020-06-01 02:13:30
科普连连看
科普连连看
科普知识
科普知识
科普知识
科普知识
微科普
杭州科技(2014年1期)2014-02-27 15:2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