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学生职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与提高

2015-12-21 20:46李建刚杨雪萍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43期
关键词:提高

李建刚+杨雪萍

摘要:本文以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为基点,研究了高职高专学生职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认为其职业核心竞争力具有思考力、使命力、发展力、团结力和基础力等特点。高职高专学生职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在实践中可通过正确确定其培养目标与培养内容,采用与其相适应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建立促进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全面发展为主体的评价体系,大力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和大力构建提高学生职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环境等策略来实现。

关键词:高职高专学生;职业核心竞争力;提高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3-0045-03

随着高职高专教育的迅速发展,我国职业教育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但高职高专学生的就业以及终身性成长仍然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相当一部分高职高专学生存在着无业可就、有业不就以及学非所用等扑朔迷离的现象。与此同时,又有部分企业难以聘到合适的高职高专人才,或者企业在岗的高职高专学生缺乏继续学习的能力和动力,不能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是高职高专学生的职业核心竞争力不能满足社会企业的要求。因此,高职高专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研究与培养已成为高职高专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的共识,以及高职高专教育普遍认同的教育理念。那么,高职高专学生的职业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如何培养高职高专学生的职业核心竞争力,以及高职高专学生职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过程应注意哪些问题?本文将以不同的角度对以上所述问题进行研究,并结合笔者所在学校的实践过程对以上问题进行探讨。

一、职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一)高职高专学生职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出

“核心竞争力”的提出,最早来源于美国经济学家普哈拉哈德和哈默于1990年在著名的《哈佛商业评论》上所发表的《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一文。它是指以企业的技术能力为核心,通过对企业各个不同相关领域的有效整合而使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是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建立与发展起来的一种资产与知识的互补系统。普哈拉哈德和哈默关于“核心竞争力”的概念,为企业获得竞争优势,且在市场持续保持不败的能力指明了方向,并在企业实践中卓有成效。由此,“核心竞争力”的概念便在企业的发展中流行开来,其内涵不仅仅局限于通常所说的企业本身的技术核心能力,而是全面概括为能使企业持续成功的最主要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后来,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和社会对高职高专人才要求的不断变化,“核心竞争力”这一概念开始被引进职业教育领域。因此,高职高专学生的职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与职业教育学理论成功结合的产物。

(二)高职高专学生职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所谓高职高专学生的职业核心竞争力,其实质依然是围绕着“培养什么人”这样一个最基本的问题而展开的一个命题。“高职高专教育”这个概念自改革开放后在我国出现以来,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对高职高专教育最基本的问题——“培养目标的具体表述”,几经变化。从最初的“培养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实用人才”,一直到后来进—步明确表述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在社会上更是有着“高技能、高端技能型、高端技术技能型”,以及更形象的“高级蓝领、银领、灰领”等诸如此类的说法。高职高专教育培养目标表述上的不断变化,反映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竞争力的要求在不断变化与提高。因此,所谓高职高专学生职业核心竞争力,应是高职高专学生面对未来职业及其发展时,在其所应具备的各种能力素质中最具特色、最强有力的部分,是优于其他类型学生的能力。它是高职高专学生以个人专长为核心的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的综合与集中体现。

在对英国、德国以及澳大利亚等国的职业核心技能培养体系研究和借鉴的基础上,我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初步提出了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八项核心能力项目。笔者通过对其八项职业技术教育核心能力项目的分析,根据高职高专教育的培养目标和终极价值观念,认为高职高专学生职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主要应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思考力。高职高专教育培养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以“技能为根”,以“创新为魂”,既突出强调技能又突出强调理论技术和智力技能,它是一种适应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的新一代“高技能人才”。因此,高职高专学生必须具有学习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使命力。高职高专学生是社会生产实践的主人,不仅是生产技术应用的实践者,也是生产技术应用的创新者。因此高职高专学生对职业必须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具有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观念。

3.发展力。发展力是高职高专学生职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高职高专学生在遵守规则的基础上,必须具备突破传统的勇气和理念。必须把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渗透到职业教育和职业发展过程中。

4.团结力。它是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营造着团队成员之间为达到工作目标而团结合作的氛围,是团队合作者亲和力与团队合作精神的体现,是实现工作目标的重要保证。

5.基础力。高职高专学生培养目标的本质属性是现代技术型人才。技术型人才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对职业技能的熟练掌握。这就要求高职高专学生具有符合社会企业所要求的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

高职高专学生核心竞争力与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同,它是贯穿于整个高职高专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过程中最重要的介质,与其社会周围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必须关注高职高专学生职业核心竞争力培养过程的特征。一是动态适应性。在高职高专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过程中,需要用全面、整体的思想看待高职高专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中的教育个体、群体和整体与其生存、生长和生成的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高职高专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必须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做出相应的调整,它具有时域上的流变性。二是多元协调性。高职高专学生职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具有终身性,其价值不仅仅是满足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眼前需要,还要提高学生职业生涯中的岗位转换能力以及跨岗位能力,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基础。因此,高职高专教育必须拓展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兼顾协调学生的眼前需要和未来需求。三是包容交互性。高职高专教师、高职高专学生、高职高专教育的培养环境及高职高专学生应具备的职业核心能力等,是高职高专学生职业核心竞争力培养过程中交互影响的主要因素。因此,高职高专学生职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是差异性和标准性的包容统一。

二、提高高职高专学生职业核心竞争力的策略与措施

(一)正确确定高职高专学生职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目标

根据前述有关高职高专学生职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和培养过程特征,高职高专学生职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目标由三部分构成。一是高职高专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基本标准的确定。从高职高专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基本内涵可以看出,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就是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一种超越具体职业的、可广泛迁移的、对人的终身发展起着十分重要作用的能力。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所提出的八项核心能力指标应该是高职高专学生职业核心竞争力培养的基础目标。二是高职高专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目标的确定。每个学生自身有关职业核心能力的潜能,以及不同职业对有关职业核心能力的储备要求都是不同的,因而在确定高职高专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目标时,应该更要关注这种差别与不同,分层分类确定其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目标。三是应注重高职高专学生职业核心竞争力的行业性。高职高专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它以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的,因此在确定高职高专学生职业核心竞争力的目标时,必须更注重它的行业性和职业性特点。

(二)正确确定高职高专学生职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内容

高职高专学生职业核心竞争力培养内容的正确确定既要基于专业环境,又要联系工作环境,其具体做法如下。一是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为轴心,确定提高学生职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内容。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技术专家和教育专家根据不同专业的岗位职责任务,确定不同专业学生职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与完善。二是基于专业环境,合理融合基本专业课程和其他核心能力课程。除专业能力外,其他核心能力本质上是一种通用能力,但是对于不同的专业,其侧重不同,因而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应有强烈的专业特色。要借助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开发模式,可将专业知识和能力分成不同的模块,针对不同的专业将这些模块进行有机组合。三是联系工作环境,增强实践教学课程。学生职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中具有很多隐性的知识和经验,只有通过实际操作训练才能掌握和获得,通过一定时间的实践积累使学生的职业核心竞争力得到提高。

(三)采用与学生职业核心竞争力培养相适应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为加强对学生职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学校制定了一系列的配套文件,深化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主要内容如下。一是鼓励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不断创新,多种教学方法有效融合。依据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学习项目,采用项目教学法,从易到难、从简到繁,让学生承接和完成相应的具体项目和任务,真正融“教、学、做”为一体,从而使他们掌握专业技能、方法技能和社会技能。教师根据项目进行的不同阶段,在课堂教学中交替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并有效融合,从而使整个教学课堂变得丰富多彩,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学习,通过“教、学、做”提高职业核心竞争力。二是要求教师将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信息技术科学融合。在教学活动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使用相应的教学手段,特别是融入现代教育技术,从而能够立体且生动地体现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和效果,最终使学生的职业核心竞争能力得到提高。三是鼓励教师开展研讨,总结探讨提高学生职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教学原则。学校定期举行教学思想大讨论活动,研讨提高学生职业核心竞争力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总结和探讨与之相适应的基本教学原则,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

(四)建立促进学生职业核心竞争力全面发展为主体的评价体系

要提高学生的职业核心竞争力,必须建立以促进学生主体性全面发展为核心的评价体系。一是实行评价内容上的综合性。对学生的评价,不能把课堂学习成绩作为唯一的评判标准,而应多方面地考察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潜能。除对教学内容考核外,还要对学生的课外活动、社会实践、个性特长发展等方面的情况进行全方位考核。二是评价方法的多样性。在评价方法上坚持过程性评价方法与目的性评价方法相结合。在学习过程中,将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鼓励学生参与学习过程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对学生进行目的性评价时,以教学目标为考核内容,力求按照工程环境和技术标准的条件,采用学分制考核学生。根据课程特点,可采用书面答卷、口试并结合实际操作、模拟职场应聘等多种形式。三是评价主体的多元化。除教师对学生评价外,家长、企业、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等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将职业资格考证纳入正常考核内容。学生毕业前的顶岗实训,由所在企业进行考核。学生毕业后,还要定期进行信息跟踪反馈。

(五)大力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高职高专教师是学生职业核心竞争力培养过程的实施者,对学生职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与作用。在高职高专“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中,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优化“双师型”师资队伍结构。积极争取上级主管部门的政策支持,加强校企合作,多渠道引进优秀人才,增加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专业教师比例,建立兼职教师人才信息库,实现与企业之间的优秀人才资源共享。二是构建提高高职高专“双师”素质的有效培养体系、有效激励机制和对策支撑体系。我们以满足专业现状与发展、教师个体现状与发展的需要为出发点,以职业道德和教师基本素质培养为前提,以专业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建立以自我学习、校本培训、行业实践、进修学习为基本渠道的教师培养体系。在管理层面上,要根据不同成熟度、不同成功类型、不同成长期对教师制定不同的激励措施。通过加强教师对职业教育理论和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一体化的教学改革、深度的产学研合作和利用校内外实训实践基地,强化对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教育科研能力以及职业技能的培养。三是强化教师的转化角色意识和提高多种教学模式的应用水平。高职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竞争力培养模式下的教师必须与时俱进,更新教育理念,必须从过去简单的传道授业者转变为集多重角色于一身的教学实施者、辅导者和职业素质提高者。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实际教学环境和不同学习内容的需要,通过不同教学方式的合理应用,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提高学习效果。

(六)大力构建提高学生职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环境

所谓的培养环境是指为学生提供有利于核心竞争力培养的教学场域。学生职业核心竞争力的高低与其学习培养环境密不可分。一个良好的职业核心竞争力培养环境,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使之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核心竞争力的培养中去。因此,学校必须大力构建提高学生职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环境。一是学校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校企合作,推行工学结合的力度,建立了一批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让学生在真实的职业氛围中学习锻炼。二是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完善与规范实训、实习基地,着力加强学生规范化的职业行为教育。三是重视社会企业文化的发展,为学生课外活动、社会实践、个性特长发展提供场所、资金和时域等方面的支持。

几年来,通过上述策略与措施的实施,对学生职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与提高卓有成效,受到社会用人单位与毕业学生自身的好评。

参考文献:

[1]李国,方丽英.论现代教育理念的更新与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培养[J].求实,2006,(S2).

[2]李建刚,兰增林,李丽萍.提高电力高专教师“双师”素质的对策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0,(31).

[3]高涵.现代高职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生态模式初探[J].职教论坛,2014,(19)

[4]李建刚,李丽萍,杨小琨.基于专业培养目标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结构优化的研究与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0,(13).

[5]李建刚,李丽萍,兰增林.电力高专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的研究与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1,(34).

猜你喜欢
提高
提高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的建议
怎样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浅谈如何提高舞蹈编导的创作能力
试论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
漫谈初中作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