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的篇章功能研究:以卡梅伦的两次演讲为例

2015-12-21 06:29王劼
关键词:功能

“it”的篇章功能研究
——以卡梅伦的两次演讲为例

王劼1,2

( 1.苏州科技学院 外国语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9;2.苏州大学 外国语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6 )

摘要:“it”作为一个涵义丰富、运用灵活的代词,在语篇中往往发挥着重要的语法作用,并承担着衔接功能。在政治语篇中,“it”还有着特殊的修辞效果。通过对比英国首相卡梅伦在苏格兰独立公投前后所做的两次演讲文本,分析其中“it”的用法和功能,揭示在政治语篇中,“it”用作形式主(宾)语时可以强调说话人的客观立场,同时通过模糊指称功能,能够帮助政治家提高交际效率,使其得体地达到政治目的。

关键词:卡梅伦演讲;苏格兰独立公投;it;功能;模糊指称

收稿日期:2014-12-13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基于概念匹配、释义与连通的衔接功能语用研究”(13BYY149);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科课题“英汉叙事语篇模糊回指的认知功能研究”(2012SJB740033);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外语类课题“英汉叙事语篇模糊回指的认知及语篇功能研究”(14JSYW-22);江苏省政府留学基金(JS-2011-142)

作者简介:王劼,女,苏州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对比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H314.1

一、 导论

2014年9月苏格兰的独立公投是全球瞩目的政治事件。早在1603年,詹姆斯六世成为苏格兰和英格兰两个王国共同的国王,两个国家在詹姆斯的领导下合并成为共主邦联,但苏格兰依然保留自己的议会、司法系统和政府。对于欧洲大陆而言,苏格兰和英格兰依然是两个国家。1707年,苏格兰根据《联合法案》与英格兰合并,加入大不列颠王国。三百多年以来,苏格兰要求独立的呼声未曾中断。现代意义上的苏格兰独立运动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主张独立的苏格兰民族党在这一时期成立。中国社科院欧洲研究所田德文称,苏格兰和英格兰的关系可以说是一部血泪史,在历史上有过很多冲突,苏格兰处于弱势,两国在合并后,苏格兰一直有独立的倾向。

2012年10月15日,英国首相卡梅伦与苏格兰政府首席部长萨蒙德在爱丁堡签署协议。根据协议,苏格兰将于2014年秋季举行公投,决定其是否脱离英国,成为独立的国家。英国中央政府和苏格兰地方政府均表示将尊重公投结果。根据苏格兰地方政府制定的计划,一旦2014年的公投结果为赞成独立,苏格兰将于2016年3月正式独立。[1]

英国首相大卫·卡梅伦(David Cameron)于当地时间2014年9月18日,即公投的关键时刻,赴苏格兰东北部城市阿伯丁,发表演讲挽留苏格兰。公投结果于19日下午公布,最终计票结果为55.5%的选民反对独立,宣告了此次独立运动的结束,苏格兰将继续属于联合王国。卡梅伦随后在伦敦唐宁街10号首相官邸门口,就投票结果发表了演讲。卡梅伦的两次演讲引起了世人的广泛关注。究竟多少选民因为卡梅伦情深意切的演讲改投了否定票,我们不得而知。但卡梅伦在公投前后发表的两次演讲中如何巧妙地传递言外信息,引发了我们的研究兴趣。

“it”是英语中极为常见的高频代词,用法较之其他代词更为复杂,除用作人称代词(personal pronoun)之外,还有非指代性用法(non-referring usage)。笔者通过对比分析卡梅伦两次演讲中 “it”的非指代性功能,解析政治人物在公共演讲中如何巧妙地运用语言手段提高交际效率,达到交际目的。

二、 指称的分类以及模糊回指的界定

将卡梅伦两次演讲中的“it”进行对比研究之前,我们有必要先回顾一下韩礼德和哈桑(Halliday & Hasan)对英语中语法衔接词的功能分类。韩礼德和哈桑将指称的功能进行了如下划分[2]33(见图1)。

外指指向话语(语篇)之外的世界(状况)中的指称对象,相当于指示语的空间性直接指示,指称对象是实际交际情景中的具体有形实体(physical entity),因此,外指的对象只能在交际情景语境中获得,在语篇中发挥的衔接功能有限,不是笔者研究的重点。

内指则指向话语(语篇)之中指称对象的照应意义,指称的对象是语篇或者对话过程中的语篇实体(discourse entity)。因此,内指讨论的是语篇内部前后话语的指示照应用法。内指中最为常见的功能为回指和下指。由于下指在英汉语中所占的比例相对较低,而且对下指的界定尚存在很大争议[3]2,因此,笔者对内指的研究重点是回指现象。

回指又译为上指或前指,指用一个词项指代前文中提到过的单位或意义的语言学单位[4-5]。大凡语篇内的回指研究通常都是基于一个基本假设,即回指语与先行语所指的对象是相同的,从而建立起同指(co-reference)关系,这就是最为常见的直接回指现象(direct anaphora)。然而,在实际的篇章语料中,回指语与先行语的所指对象并非完全相同,仍然建立起回指关系的情况并不少见,这就是模糊回指(fuzzy anaphora)现象。可以说,广泛存在的模糊回指现象颠覆了传统回指研究的基本假设,即同指关系的存在。

区别于常规的直接回指,可以将模糊回指的具体研究对象界定为:先行语与回指语之间在人称、性、数、有生性(animateness)等语义层面并非完全匹配、需要受话者进行认知推理的指称现象。先行语与回指语在语义层面的不同指,也许并不影响先行项与回指项在深层概念上的匹配,回指语作为衔接手段,在语篇中发挥着照应前文的功能。但是,语义层面的不同指完全可能带来深层概念的不匹配,此时,回指语在语篇中不仅照应先行项,更发挥着传递新信息,承上启下,推动语篇发展的纽带作用。

衔接是建立并保持语篇连贯的重要手段。同指关系,即常规的直接回指,是实现衔接的常见手段,而建立在非同指基础上的模糊回指,是否会导致受话者理解的模糊?我们以卡梅伦的两次演讲为例,分析研究语义层面不匹配的指称关系,是否会给受话者增加认知负担,在语篇中是否承担着特殊的功能,并发挥特定的修辞作用?据此,卡梅伦演讲中“it”的指称功能可以进行如下进一步划分(见图2)。

图1 指称的分类

三、“it”的功能对比

将卡梅伦公投前后两次演讲的文本进行统计及对比分析,可以发现:

首先,对比两次演讲中“it”在文本中所占的比例。公投前的演讲共计2 353词,其中用到44个“it”,占全文字数的1.87%;公投后的演讲全文共计972词,共用到14个“it”,占全文字数的1.44%。公投后演讲的篇幅较公投前大为缩减,而“it”在演讲中所占的比例呈微降趋势(见表1)。这说明卡梅伦在两次演讲中,使用“it”的频率大致相同。

表1卡梅伦公投前后两次演讲中“it”的比例对比

公投前演讲公投后演讲“it”的数量 4414演讲稿字数 2353972“it”所占比例/%1.871.44

其次,根据“it”的功能,将两次演讲中“it”的使用频率进行分类统计并对比。结果发现,两次演讲中,“it”用作形式主(宾)语的比例有很大差别。公投前的演讲中仅4例“it”,低于一成,而公投后不到千字的演讲中,却高达6例,所占的比例为公投前的四倍,差异非常明显。 这样明显的差别同时也体现在“it”用于构建指称关系的比例上。据统计,公投前的演讲中,共用40例“it”用于构建指称关系,比例高达九成,为主要用法;而公投后的演讲中,仅有57.14%的“it”用于构建指称关系。也就是说,在公投后的演讲中,卡梅伦以几乎相同的频率使用“it”,但用作指称功能的比例明显下降。

然后,将用于指称功能的“it”进一步细化后发现,两次演讲中用于外指的“it”数量都很有限,在演讲中均仅占低于一成的比例,因此“it”的外指功能不是研究的重点。用于语篇内指,符合回指构成条件的“it”,在公投前的演讲中,共计37例,高达八成,而公投后的演讲中共计7例,占50%,呈明显下降趋势。其中,建立在人称、性、数一致基础上的同指关系,即常规的直接回指,在公投前演讲中,共计9例,占两成比例,而公投后的演讲中,仅有一例,不到一成比例。

有趣的是,公投前的演讲中,共有28例“it”对应的先行项具有不明确的特征,即在该语篇中有超过六成比例的“it”用于构建模糊回指关系,成为演讲中“it”最主要的用法。在公投后演讲中,模糊回指的比例下降至四成,和“it”用作形式主(宾)语的比例一致,但仍然是主要用法。两次演讲中“it” 的分类用法及比例详见表2。

表2卡梅伦公投前后两次演讲中“it”的用法对比

公投前演讲所占比例/%公投后演讲所占比例/%形式主(宾)语49.09642.86外指 36.8217.14直接回指 920.4517.14模糊回指 2863.64642.86总数 4410014100

总体而言,卡梅伦在公投前的演讲中,运用“it”构成了大量的模糊回指,“it”的用法以模糊指称为主。而公投后的演讲中,减少了“it”构建指称关系的比例,提高了其用作形式主(宾)语的比例,“it”的功能以构建句法结构为主。下面笔者将重点分析两次演讲中比例发生明显变化的两类功能。

四、用作形式主(宾)语的“it”

公投前演讲中,“it”用作形式主(宾)语共有如下四例:

例1:AnditismydutytobeclearaboutthelikelyconsequencesofaYesVote.

例2:Anditwouldmean——foranybanksthatremaininScotland——iftheyevergotintroubleitwouldbeScottishtaxpayersandScottishtaxpayersalonethatwouldbearthecosts.

例3:Inhumanrelationsit’salmostneveragoodthingtoturnawayfromeachother,toputupwalls,ortoscorenewlinesonthemap.

例4:DoIreallywanttoturnmybackontherestofBritain,andwhyisitthatsomanypeopleacrosstheworldareasking:whywouldScotlandwanttodothat?

在例1中,卡梅伦提及自身时,使用“it”作形式主语,有效强调其作为政府首脑,维持国家完整和社会稳定的职责。结合其余三例发现,卡梅伦通过“it”成功营造了演讲者置身事外的客观氛围,在受话者的心理层面构筑民主、公开的氛围,继而为受话者接受演讲者的观点和立场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it”用作形式主(宾)语,有效淡化了演讲者语气的主观性和武断性,增强了其观点的客观性和可接受性,从而有助于卡梅伦以局外人身份陈述英政府的坚定态度,达到游说和规劝选民的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公投后的演讲中,六例用作形式主(宾)语的“it”中,有四例为“itwasright…”的结构,如下例:

例5:Letusfirstrememberwhywehadthisdebate——andwhyitwasrighttodoso.

例6:Wecouldhaveblockedthat,wecouldhaveputitoffbutjustaswithotherbigissues,itwasrighttotake——notduck——thebigdecision.

例7:ButIamalsoademocrat.AnditwasrightthatwerespectedtheSNP’smajorityinHolyroodandgavetheScottishpeopletheirrighttohavetheirsay.Letusalsorememberwhyitwasrighttoaskthedefinitivequestion,YesorNo.

卡梅伦如此高频率密集地使用“itwasright…”结构,构成了平行句式,加强了演讲的气势,增强了演讲的感染力,更主要的原因在于,卡梅伦通过这样的句式结构,不断强调苏格兰留在联合王国是正确的选择,投票结果顺应民意,使整个演讲更富有权威性和影响力。因此,在公投后的演讲中,卡梅伦更多地将“it”用作形式主(宾)语,意在强调票选结果是民众做出的客观公正的正确选择。

五、用作模糊回指的“it”

两次演讲中,都有相当高比例的“it”用于模糊回指。通常情况下,模糊回指关系的确认是基于心理层面的语义连通、概念整合过程,与概念激活、常规关系等息息相关,需要认知主体付出较多的认知努力,方可确定“it”在回指关系中真正的指称对象。卡梅伦在演讲中运用了高比例的“it”,却并未给受话者带来任何表述不清,理解晦涩的感觉。相反,正是由于卡梅伦巧妙运用了“it”的模糊功能,使选民领会到其不便直言的言外信息,从而做出最终的选择。可以说,卡梅伦通过模糊的“it”,准确传达了他的真实意图,得体地达到了政治目的。投票结果公布后,卡梅伦考虑到各个政治派别的感受,在演讲中,再次巧妙运用“it”总结了此次公投事件。

两次演讲中,卡梅伦均运用“it”构建了间接回指、抽象实体回指和概述回指三类模糊的指称关系。以下将结合演讲中的实例,具体分析“it”的语篇功能。

1.间接回指

间接回指(IndirectAnaphora)是指没有明示的同指先行语,但却必须与某一明示先行成分激活的概念实体构成隐性指称关系的语篇指称形式。[6]也就是说,回指语的所指,其识别和确认必须依赖先行语进行推理,回指语与先行语之间的关联度在回指产出和释义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例如:

例8:WemeetinaweekthatcouldchangetheUnitedKingdomforever.

Indeed,itcouldendtheUnitedKingdomasweknowit.

演讲伊始,卡梅伦在第二句话中就用了两个“it”。第一个“it”虽然与前句中的 “aweek” 在人称、性、数方面一致,在语法层面可以建立同指关系,应属于直接回指。但是,稍经推敲后发现,此处“it”真正的所指的对象是“thisweek’sreferendumresultifmorepeoplevote‘yes’toScottishindependence”, 因此,此例利用“aweek”所起的触发(trigger)作用,激活了大脑中相对应的概念,形成一种心理表征(mentalrepresentation),并在此基础上触发了一系列与其相关的概念[3]132,从而建立了间接回指关系。

再如下例:

例9:Thequestionis:howdoyougetthatchange?Formeit’ssimple.

此例中的“it”同为间接回指,先行语为“thequestion”, “it”真正的指称对象为 “theanswertothequestionabouthowyougetthatchange”。此处基于说话人与受话人共享的百科知识及常规关系,省去了对之前信息不必要的重复,充分体现了语言的经济性原则。在公投后的演讲中能够找到类似的例子,例如:

例10:ThepeopleofScotlandhavespoken.Itisaclearresult.

此例中“it”指称的真正先行项为由“spoken”触发的“Scottishpeople’sdecisionwhethertheywanttostayinUK”,运用“it”构建的间接回指,指称交际双方心知肚明的内容,使得演讲简洁明了高效。

2.抽象实体回指

Abstract抽象实体回指(Entity Anaphora)最早由Asher[7]1-11提出,抽象实体指命题、概念、事实、事件等,由抽象实体充当先行项的回指现象,即为抽象实体回指。该类回指现象往往使用内涵极小的it,this,that充当回指语,指称先行语概括提炼后所对应的心理实体,充分体现了语义的模糊性。

例8中第二个“it”指称的对象是“as”前面的部分,具体为“thefactthatifmorepeoplevote‘yes’toScottishindependencecouldendtheUnitedKingdomasaunitedcountry”,为抽象实体回指。演讲伊始,卡梅伦开门见山,直指此次独立公投事件对英联邦的巨大影响。作为国家元首,他尽一切可能努力避免国家分裂的同时,却不能不考虑,一旦公投结果为苏格兰脱离英联邦独立这一可能的结果。因此,卡梅伦在开场白中,非常巧妙地运用“it”含糊提及这一不利于英联邦政府的投票结果。

顾及不同政见受话人的感受,卡梅伦在例11中巧用“it”模糊回指苏格兰民众投出独立反对票的局面,因为这是独立派所不愿看到的结果。

例11:Itreallyisthebestofbothworldsanditisthebestwaytogetrealchangeandsecureabetterfutureforyourchildrenandyourgrandchildren,whichiswhatthevitaldebateisallabout.

卡梅伦在同一个演讲中,既用“it”指称独立成功的局面,又用“it”指称独立失败的局面,将“it”亦此亦彼的模糊指称功能发挥到了极致,体现了高超的演讲技巧。在公投后的演讲中,卡梅伦同样使用了抽象实体回指,例如:

例12:TheScottishNationalPartywaselectedinScotlandin2011andpromisedreferendumonindependence.Wecouldhaveblockedthat,wecouldhaveputitoffbutjustaswithotherbigissues,itwasrighttotake-notduck——thebigdecision.

此例中“it”的先行项并非指公投事件本身,更是指向苏格兰民主党筹划独立公投运动的过程,卡梅伦通过抽象实体回指向受话者暗示联合王国的权威和影响力,并借此表现该政府的民主姿态和宽宏大量。

3.演化回指

演化回指(EvolvingAnaphora)是指回指语的所指对象在语篇发展过程中,随着话题的展开不断发生“演化”的指称关系[8]。演化回指是一种常见的模糊回指现象,模糊程度并不明显,回指语与先行语在语义表层构成同指关系,但从深层语义层面分析,回指语指称的对象较之先行语指称的对象,主体未发生变化,部分特性发生了演化,尽管这样的变化并未改变指称对象主体的性质。先行项与回指项之间的非同指关系,在大脑默认范围内,可以直接加工理解,并不会增加额外的认知负担。如下例:

例13:Letnoonefoolyouthat“Yes”isapositivevision.

It’saboutdividingpeople;it’sclosingdoors;it’saboutmakingforeignersofourfriendsandfamily.

该例中,第一个“it”为间接回指,指称对象为“Yes”触发的为独立投赞成票造成的独立局面,而第二和第三个“it”则逐层推进,步步深入,指称独立将会给整个英国带来的连锁反应和影响。卡梅伦从动之以情的深情挽留,巧妙转换到晓之以理的规劝,运用“it”构建演化回指,使演讲结构紧凑,铿锵有力,掷地有声,表达了其反对苏格兰独立的强硬态度。公投后的演讲中,卡梅伦同样运用了演化回指,如下例:

例14:Thisreferendumhasbeenhardfought.Ithasstirredstrongpassions.IthaselectrifiedpoliticsinScotland,andcaughttheimaginationofpeopleacrossthewholeofourUnitedKingdom.Itwillberememberedasapowerfuldemonstrationofthestrengthandvitalityofourancientdemocracy.

此时,卡梅伦不仅在总结该次演讲,更是对整个独立公投运动进行总结。公投结果已经公布,因此,此处三个“it”指称的对象不是公投事件本身,而是指称公投运动的短期以及中长期的影响。

结语

卡梅伦在公投前的演讲中,将“it”用作形式主(宾)语,旨在强调其客观公正的发言立场。运用“it”进行模糊指称,巧妙婉转地传递其不便直言的信息,增加了语言表达的灵活性,给受话者,尤其是苏格兰独立派选民,留下了思考和回旋的余地。与此同时,模糊的措辞有效避免了受话人对说话人的反感和对立,既为受话人预留了台阶,也为说话人保全了面子,最终给说话人与受话人充分的缓冲空间,提高了交际双方处理矛盾时的灵活性。

公投结果公布后,卡梅伦演讲中模糊指称的比例下降,这是由于他的交际目的已经实现,而公投后演讲中使用模糊回指,更多是为了顾及独立派的感受,隐晦地向公众传达苏格兰留在联合王国是双赢的结果,是顺应苏格兰民众意愿的历史选择。此外,在公投后的演讲中,“it”用作形式主(宾)语的比例明显提高,同样是出于卡梅伦想要强调这一立场的考虑。

从上述实例中不难看出,“it”作为一个常见的代词,在政治演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卡梅伦在演讲中巧妙地运用“it”,提高了表达效率,使演讲获得了预期的效果,得体地达到了政治目的。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苏格兰独立公投[DB/OL].[2014-09-20].http://baike.baidu.com/view/12098919.htm?fr=aladdin.

[2]MichaelA.K.HallidayandRuqaiyaHasan.CohesioninEnglish[M].London:Longman, 2001.

[3]王军.英汉语篇间接回指[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4]DavidCrystal.ADictionaryofLinguisticsandPhonetics[M].NewYork:BasilBlacknell, 1985.

[5]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6]王军.英汉间接回指形式对比初步[J].四川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1):108-112.

Abstract[7]N. Asher. Reference to Objects in Discourse[M].Dordrecht: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1993.

[8]Korzen&MatthiasBuch-Kromann.AnaphoricrelationsintheCopenhagenDependencyTreebanks[EB/OL].http://www.linguistics.ruhr-uni-bochum.de/bla/beyondsem2011/korzen_final.pdf.

(责任编辑:张燕)

AStudyontheTextualFunctionsof“it”:

WithCameron’sTwoSpeechesinScottishIndependenceReferendumCampaignasExamples

WANGJie1,2

(1.SchoolofForeignLanguages,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Suzhou,Suzhou215009,Jiangsu;

2.SchoolofForeignLanguages,SoochowUniversity,Suzhou215006,Jiangsu)

Abstract:Being a profound and flexible pronoun, “it” functions significantly both in grammatical structure and textual cohesion. In political texts, it exerts unusual rhetorical functions as well. By contrasting and analyzing the two important speeches delivered by David Cameron, Prime Minister of UK, before and after the Scottish Independence Referendum in Sept. of 2014, we found “it” can effectively emphasize the speaker’s stance while functioning as the formal subject or object of a sentence. Meanwhile, the fuzzy reference function of “it” can promote politician’s communication efficiency and help them achieve their political goals properly.

Keywords:Cameron’sspeeches;ScottishIndependenceReferendum;it;function;fuzzyreference

Abstract:Being a profound and flexible pronoun, “it” functions significantly both in grammatical structure and textual cohesion. In political texts, it exerts unusual rhetorical functions as well. By contrasting and analyzing the two important speeches delivered by David Cameron, Prime Minister of UK, before and after the Scottish Independence Referendum in Sept. of 2014, we found “it” can effectively emphasize the speaker’s stance while functioning as the formal subject or object of a sentence. Meanwhile, the fuzzy reference function of “it” can promote politician’s communication efficiency and help them achieve their political goals properly.

Keywords:Cameron’sspeeches;ScottishIndependenceReferendum;it;function;fuzzyreference

猜你喜欢
功能
也谈诗的“功能”
关于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几点思考
怀孕了,凝血功能怎么变?
“简直”和“几乎”的表达功能
中西医结合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31例
辨证施护在轻度认知功能损害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