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代工型”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人力资本支撑研究——基于农民工素质提升视角

2015-12-21 07:43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代工农民工制造业

陈 然

〔福建师范大学 经济学院,福建 福州350108〕

一、问题的提出

金融危机以来世界各国或地区都在重塑本国或本地区制造业的竞争能力。美国奥巴马政府成立伊始就提出了“美国创造,美国生产”的口号,推行高端制造业回归战略,极力鼓励在国外的跨国公司回迁工厂。欧盟地区通过投资便利化、绿地投资、移民投资等各种手段吸引外国公司到本地区建厂投资.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东南亚地区正凭借本地区的丰富劳动力资源,大力吸引从中国转移出去的低端制造业。面对来自欧美的制造业高端产业链和东南亚地区制造业低端产业链的双重夹击,我国制造业发展的空间越来越小,沿海一大批“代工型”制造业企业随着国外市场的急剧萎缩而倒闭。因此,我国“代工型”制造业加快转变经营模式,攀升制造业价值链的高端,实现转型升级已经刻不容缓。

“代工”作为我国制造业参与全球产业链分工的主要形式,处于产业价值链的最低端,而产业链中附加值高的研发和销售环节大都被发达国家占据。要在国际分工背景下占领产业链高端,“代工型”企业必须加大对科技和研发的投入,尤其要注重人力资本的投入和新型产业工人的培养。农民工作为我国二元社会经济体制下的特有产物,在城镇化的驱动下,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产业工人群体之一。以富士康为代表的台湾代工企业在广东、河南等地建立的工业园区,成为许多农民工的聚集之地。代工生产枯燥的工作环境,使农民工的综合技术水平和创造力难以提高,人力资本难以接收FDI 的技术溢出效应,人力资本水平无法通过“干中学”得到提升。此外,我国“代工型”制造业大部分是中小型民营企业,基于成本和管理的考虑,大部分从事“代工型”生产的农民工文化素质低,工作技能低,因此,在国际分工和我国产业资本结构闭环锁定的影响下,目前我国现有的农民工人力资本积累比较缓慢。

我国“代工型”制造业要脱掉“国际打工仔”帽子,必须重视企业自主创新,增强技术和产品研发能力。国家和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仅需要物质资本的支撑,也需要人力资本的积累,需要高质量、高知识、多层次的人力资本体系的支撑,作为“代工型”制造业用工主体的农民工人力资本的积累尤为关键。

二、农民工人力资本投资对我国“代工型”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作用

1.人力资本投资是我国“代工型”制造业未来价值创造的主要源泉

资本的增值性和逐利性刺激企业主寻求最好的投资与生产方式,以实现价值增值。物质资本只有与劳动力结合并达到最佳生产方式,才能实现最优的产出水平。[1]过去我国“代工型”企业主要强调机器厂房等有形物质资本的投资,忽视员工培训、员工健康保障等人力资本投资。“代工型”企业主要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的生产线以获取代工优势,随着产业的升级,产业对企业职工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也越发显著。人力资本的增加意味着劳动力的知识、技能水平的增加,劳动者所具有的更高价值直接体现在其所生产的产品上。因此,“代工型”企业未来的价值生产不仅要对物质资本进行及时的更新改造,更需要加大对企业人力资本的投资,实现机器与人的有机结合,这样才能创造出更大的价值。[2]

2.提高农民工素质是我国“代工型”制造业升级的必由之路

中国制造企业自改革开放后不断发展壮大,逐渐成为世界的“制造中心”,也形成了我国制造业处于全球价值链低端而发达国家控制全球价值链高端的分工格局。[3]产业链的大部分剩余价值被国外采购商获取,在技术创新的过程中同样也会受到来自领导企业的压制。低端制造业较低的进入壁垒,加剧了同行业的市场竞争,造成产能过剩,制成品价格下跌的同时摊薄了中小代工企业的利润。缺乏自主品牌造成中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无定价权,只能依赖外国品牌和技术,从而导致企业面临风险时的应变能力下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及代工制造业的发展历程说明,要实现“代工型”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提升产品价值,增加企业生产活动的技术含量。产业链的攀升要求我国“代工型”制造业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增强代工企业的研发能力,从而占领全球价值链的高端。而当前高技能农民工的结构性短缺成为制约企业技术创新的障碍。因此,人才的缺失成为制约代工制造业发展的瓶颈。

3.提高农民工素质是发挥我国“代工型”制造业比较优势的必然选择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推进,世界各国或地区逐渐沦为全球分工体系中的一部分,一国在国际分工和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取决于该国的资源禀赋优势。我国利用劳动力、土地、原材料等方面的优势以代工方式参与全球分工,承接了发达国家所转移的产业。改革开放30 多年来,“代工型”制造业成为我国出口创汇的主力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其市场化和国际化程度一直引领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但是我国在“代工型”制造业的国际分工格局中始终处于相对落后的地位,缺乏技术创新能力,代工生产所造成的环境污染、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外需不足、外部竞争等问题正拷问着我国代工制造业赖以生存的比较优势。[4]随着刘易斯拐点到来,中国劳动力的数量优势将丧失殆尽,未来人口红利的释放要依靠人力资本投资。我国“代工型”制造企业要继续发挥现有庞大产业工人的竞争优势,就必须把竞争的焦点聚集在产业工人职业素质的提升上,而不是盲目地通过降低人力资本开支来降低成本以获取竞争优势。

三、我国“代工型”制造业农民工人力资本现状及问题

1.我国“代工型”制造业现有农民工人力资本结构不合理

目前,分布在“代工型”制造业的农民工文化水平较为低下,大部分只具备初中文化水平。2010 年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参加调查的农民工中,1.5%未上过学,6.3%教育程度为小学,45.5%为初中,21.7%为 高 中,13. 5% 为 中专,11. 5% 为大 专 以上。[5]同时,大多数农民工缺乏现代化生产所需要的技术能力,缺乏现代商业和管理知识,职业技能素质普遍偏低,没有技能等级的占大多数,为58.2%(见图1)。[6]较低的受教育程度和较低的技能水平,使大量的农民工只能以出卖劳动力谋生,从事体力型工作。未来代工企业的生产模式将走向高度自动化、高知识化、网络化,例如富士康准备生产100 万台机器人代替人工。由于机器人运用于自动化生产线,大量重复、简单、强度大的工作由机器人承担,要求一线工人提高劳动能力,向技术含量高的工种转移。农民工作为“代工型”制造业的主力军,主要集中于初级加工制造环节,但随着劳动力价格的上涨,农民工在此环节已不具备比较优势,持续上涨的工资与农民工技能水平低下的矛盾越发凸显。显然,当前我国现有的人力资本的质量和结构无法支撑“代工型”企业代工模式的转换和我国“代工型”制造业实现转型升级。

图1 农民工技能状况(%)

2.农民工人力资本自我积累能力低下

人力资本投资收益具有长期性、周期性、滞后性。因此,人力资本的自我投资动力不足成为我国农民工人力资本自我积累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国农民工作为“赤脚离田”的产业工人,在“代工型”企业所从事的都是脏、乱、差、高危险、高工作强度的工作。在这种压力高、时间长的工作环境下,农民工生活封闭,生活节奏跟不上城市工业文明的步伐。大多数农民工没有闲暇时间用于业余学习与培训,以积累自己的人力资本。受地域、信息封闭等因素的影响,大多数农民工拘泥于小农意识,观念落后,他们对自己的未来缺乏长远规划,根本没有认识到自身素质的提升对自我价值实现的重要性。同时在沉重的生活压力下,农民工为了生存重复着单调乏味的工作,变得麻木不仁,缺乏人力资本积累的自我激励机制。[7]农民工不仅工作苦,而且收入低。在现有的分配体制下,工资和薪金收入比资本报酬所得低得多。较低的劳动收入水平直接降低了农民工人力资本自我投资能力。除了观念意识、时间、收入,还有再教育渠道缺乏、自我学习能力较弱等因素造成农民工人力资本自我积累能力低下。

3.外部保障缺失导致农民工人力资本积累缺乏可持续性

人力资本积累是一个持续的、不断更新的过程。人力资本积累不仅需要自我学习意识,也需要来自外部的社会保障。在外部保障缺失的环境下,农民工人力资本积累缺乏可持续性。在二元社会体制下,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对农民工具有天然的歧视性,农民工无法享受城市职工所享有的保障福利,没有机会参与城市的就业培训,无法得到培训所造成的误工补贴,无法获得下岗再就业培训等城市职工所享有的再教育机会。更让人担忧的是,许多农民工子女随着父辈来到城市,但无法获得平等的义务教育。当他们准备成为一名产业工人的时候也无法获得由公共财政提供的上岗培训、继续教育等权利,这不仅造成农民工代际间的恶性循环,而且造成农民工知识更新与人力资本更新的滞后。

4.职业教育滞后导致我国“代工型”制造业人力资本扩张缓慢

虽然我国教育经费支出占GDP 比重已经达到4%,但是我国教育经费中用于职业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开支占教育经费总额的比重非常低。职业教育发展的长期滞后,既源于我国既有体制的约束,也源于我国长期存在着对职业教育的歧视。高等教育同质化、职业教育孱弱、义务教育不平等所形成的教育体系培养出来的人才质量与人才结构远远无法适应我国的产业结构。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的不匹配以及教育成本收益的不对称性改变了传统的“知识改变命运”的现象,也是当下大学生找不到工作而大批技能型岗位缺乏工人状况并存的根源。政府对职业教育投资的相对滞后,造成了我国职业教育的长期滞后。另外,社会继续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的发展水平也差强人意。[8]教育的预期边际收益低于预期边际成本,不利于农民工人力资本自我投资动力机制的形成,也阻碍了我国“代工型”制造业人力资本的扩张。

5.人力资本投资外部性和资产专用性影响我国“代工型”制造业人力资本投资的积极性

人力资本投资过程中企业虽然是投资主体,但不是长期的收益主体。知识技能的所有权属于农民工。因此,从产权角度分析,企业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只有短暂的收益权,无所有权、处分权。在完全自由流动的劳动力市场里,存在企业为别人做嫁衣的可能,这就产生一个外部性问题。知识技能是由人体承载的,如果企业投资利于某个职工掌握某项特殊技能,同时这种技能具有唯一性,那么就会出现劳动方垄断特性。这就产生了资产专用性的问题。正是受外部性和资产专用性的影响,我国“代工型”制造企业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的积极性不高。我国大部分“代工型”企业属于中小民营企业,企业规模较小,资金缺乏,企业主基于成本考虑,对农民工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的积极性不高。因此,大部分“代工型”企业对人力资源缺乏长远规划,注重短期利益,忽视长远利益,人力资本投资不足。

四、提高“代工型”制造业农民工人力资本投资的政策建议

鉴于我国农民工人力资本水平低下已经成为我国“代工型”制造业实现转型升级的主要障碍之一,下面就如何提高我国农民工人力资本水平,为“代工型”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人力资本支撑提出政策建议。

1.加大职业教育投资,完善我国职业教育体系,拓宽人力资本投资渠道

长期以来,我国侧重于人口转移而忽视人力资本开发,随着刘易斯拐点的到来,人口红利正在消失,如何发挥现有人口大国的优势成为重要课题。要延缓刘易斯拐点的到来,实现人口二次红利,必须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资。而人力资本投资的外部性决定了人力资本投资具有公共品性质。因此,政府要履行好作为公共品提供者的角色,公共财政要加大对教育公共品的支出力度,优化教育支出结构,提高职业教育的支出比重,统筹城乡和东中西部之间职业教育的发展水平。同时,我国要进一步推进教育体制改革,提高职业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努力推动一批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形成中等职业学校、高等职业学校、应用型本科高校的良性互动机制。完善我国继续教育体制,建立各级继续教育培训中心以适应知识传播和更新的客观要求,为农民工提供正规的职业教育体系,增强人力资本积累能力。借鉴德国职业教育模式,推行师徒制,推动职业教育学校与代工企业建立密切联系,调整职业学校专业设置,淘汰一些文科专业,加大职业教育学校实训中心建设力度。改革职业教育的招生制度,提高在职教育招生比重。同时,改革培养制度,突出应用性。

2.打破城乡二元社会体制,为人力资本积累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机制

社会保障机制缺乏,影响了我国人力资本的积累。代工生产一般对农民工技能水平要求较低,工人们只要掌握生产流程中某一个简单的装配环节,就足以胜任工作。在这种不断重复的生产过程中,工厂实行的是准军事化管理,严格的管理和枯燥的重复工作禁锢了工人的心灵,给工人的精神带来极大创伤。因此,首先应通过立法切实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落实八小时工作制,使农民工有充裕的时间接受培训,实现人力资本的自我积累。企业内部实行轮岗制,改善工作环境,激发农民工对工作的激情与动力。其次,要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的束缚,缩小城乡之间社会保障水平的差距,使农民工享有与城市职工相同的工作福利,包括接受继续教育、在岗培训的权利。[9]另外,应进一步提高农民工的工资水平,建立公平合理的薪酬制度,使能力和绩效成为决定报酬的首要条件,切实提高其人力资本自我投资能力。最后,政府应该加大免费的农民工培训力度和建立奖励机制,激励农民工学习新知识,参加新技能培训。

3.运用金融和财政杠杆,调动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积极性

外部性和资产专用性削弱了“代工型”制造企业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的意愿。因此,政府可以通过金融杠杆和税收政策,将“代工型”企业农民工技能水平高低纳入企业贷款审批条件,从而调动“代工型”企业提高对农民工进行培训的积极性,提高人力资本投资水平。运用相关法规对特殊技能人才的流动进行必要的规制,降低企业人力资本投资所形成的农民工新技能外部性和资产专用性的影响,提高“代工型”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水平,鼓励“代工型”企业建立长期的人力资源规划,实现“代工型”制造业人力资本永续开发。

4.打破区域间人才市场分割藩篱,促进农民工人力资本自由流动

价格是市场配置资源的信号机制,人力资本价值需要通过开放竞争的市场来体现。在现有制度环境下,人力资本市场被分割成条条块块,市场不完整,缺乏活力。在这样一个封闭和割据的市场中,人力资本的价值无法得到充分体现,难以建立人力资本投资的激励机制。同时,人力资源无法通过价格机制得到有效配置。当前,我国区域间人力资本流动不仅受到固有的体制束缚,还受到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由于区域间人力资本流动的受限,农民工工资不能充分反映农民工的真正价值。因此,为了加速农民工人力资本的自由流动,政府必须努力打破区域间人才流动的阻隔,冲破固有的藩篱,使农民工人力资本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形成良好的激励机制。

5.建立农民工协会等社会组织,为农民工提供学习、娱乐和利益保护的平台

知识的学习可以通过正式渠道获取,也可以通过非正式渠道获得。实践证明一些不可编码的隐性知识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互关系进行传播比正式的课堂教育更加有效。建立农民工协会等组织既可为农民工提供良好的学习平台,也为知识技能的传播,尤其是工艺技术的传承提供了更好的渠道。从人的发展角度看,人力资本的内涵不仅包括知识学习,也包括身心健康,随着人力资本研究的进一步深化,相关学者提出了心理资本的概念。因此,为农民工提供娱乐场所,丰富农民工的业余生活和促进农民工的心理健康也非常重要。建立农民工组织,一方面可以促进农民工的自我学习和丰富生活,另一方面也为农民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提供了组织保障。

[1]曾凡.人力资本及资本范畴的重新界定[J].江西社会科学,2010(12):233 -237.

[2]孙淑军.物质资本、人力资本投资对产出水平及经济增长的影响[J].西安工业大学学报,2012(1):62 -67.

[3]雷钦礼.制造业价值链拓展升级、结构调整与经济持续增长[J].产经评论,2011(6):32 -43.

[4]高巧依.代工企业转型升级中的人力资本适配——基于宁波音王集团的案例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2012(14):184 -188.

[5]李伟.农民工市民化制度创新与顶层政策设计[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11:99 -100.

[6]徐屹颖.江苏制造业高端化问题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22):4 -5.

[7]李永强.农民工人力资本提升问题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3(7):5 -6.

[8]赵研.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继续教育的迫切意义[J].价值工程,2012(6):166.

[9]贺喜灿,周绍森.人力资本提升对农民长效增收的影响及对策[J].求实,2009(4):25.

猜你喜欢
代工农民工制造业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OEM的危机与转机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
三菱重工拟整合喷气式支线客机生产与波音代工业务
代工厂商创牌博弈与角色转换模式分析
对农民工不想留城不必大惊小怪
一群农民工的除夕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