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尼泊尔地震的网络舆情分析*

2015-12-20 11:32崔满丰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北京100045
地震科学进展 2015年10期
关键词:网络舆情

崔满丰(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北京100045)



基于尼泊尔地震的网络舆情分析*

崔满丰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北京100045)

摘 要北京时间2015年4月25日14时11分,在尼泊尔(28.2°N,84.7°E)发生8.1级地震,震源深度20km。该地震的发生及后续进展,引起了网民和媒体的高度关注。本文从国内不同区域的网民关注地震热点事件的不同程度,以及网民对地震的观点和态度,分析在尼泊尔地震中,中国网民的情感发展变化和舆论走向。

关键词尼泊尔地震;网络舆情;热点事件

1 尼泊尔地震综述

2015年4月25日,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尼泊尔(28.2°N,84.7°E)发生8.1级地震,震源深度20km。该地震造成超过8 000人死亡。地震发生时,印度、孟加拉国、中国西藏等地均有震感。据美国地质调查局地球物理学家兰迪·鲍德温说,此次地震为逆冲地震,属于浅源地震,加之当地建筑物抗震性能较差,因而损失严重。他还表示,尼泊尔地震发生在地震活跃区域,这里位于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的交界区,印度板块俯冲到欧亚板块下,形成了一条断裂带[1]。

地震后,网络舆论的关注焦点集中到了尼泊尔境内。由于地震范围内还有很多中国游客、中国登山者等,尼泊尔救援工作牵动着我国的政府和社会,因此引发了国内网民的高度关注和热议。议论关注的地震热点事件主要集中在:中国航空公司接游客回国、中国国际救援、世界文化遗产损坏、珠峰雪崩登山者遇难、地震对地质构造的影响、国航机票涨价风波、专家在地震前的预测、地震“游客”拍照惹众怒等。截至5月6日14时,关于尼泊尔地震共有相关微博信息数量达38万余条。

2 地震网络舆情走势及网民关注

2.1 网络舆情走势

尼泊尔地震发生后,网民舆论信息传播量迅速增长,呈现出“几”字形的曲线图,如图1所示。图中可以清晰地展现出地震发生后网络舆情数量爆发几乎呈一字型上升,充分显示了网民对此次地震的关注程度是非常高的。尼泊尔地震发生后第二天,网络舆情传播量达到了高峰,随后转入下降趋势;地震发生一周以后,网络舆情态势下降并趋于平缓。

2.2 网民关注事件

此次尼泊尔地震,引起了国内网民的高度关注。在震后的一段时间里,网民在不同时间段先后对某几类事件进行了集中的关注:4月25日至5月5日,网民持续关注地震伤亡情况。6日,伤亡情况关注度下降。4月26日至4月30日,网民关注中国国际救援、地震救援情况。5月5日至6日,网民关注地震捐款情况。4月25日至5月6日期间,网民关注地震引发的热点事件,如图2所示。

图1 尼泊尔地震的网络舆情走势

图2 尼泊尔地震后网民关注事件

从尼泊尔地震发生后网络舆情信息量传播的时间上来看,主要在当月26日达到峰值,并且舆论主要围绕一些地震事件,如地震伤亡播报、地震救援和地震专家预测等展开传播。

3 网络舆情地震热点事件

网络舆情中,地震热点事件的关注度排行靠前的依次是:中国接滞留旅客回国;中国组织地震国际救援;世界文化遗产建筑损坏和珠峰雪崩致登山者遇难。从图3中可以看出,中国接滞留旅客回国排在了首位。该事件中,超过六成的网民表达了民族自豪感。网民“木么么”说自己终于理解了“祖国在你身后”这句话;“Happy小阿吉”突然感觉“祖国强大,好自豪”;“shan妞shan妞”感受到“每一次救援都是国家爱护我们的体现”;“淡淡咖啡清香”则重复了一句广被转发的话:“虽然中国护照不能带我们去很多地方,但在关键时刻,祖国能带我们回家!”在遇到突发的地震自然灾害时,中国能够体现出大国的综合实力,及时启动地震应急响应,援救处在危难之中的本国公民。据中青舆情监测室抽样调查了4月26日0时至27 日18时的2 000条网民观点,统计显示,63.5%网民直接为我国撤离滞留公民行动的“大国风范”点赞。

图3 地震后相关热点事件网民关注度排行

其次是中国组织地震国际救援,近两成网民关注地震救援成果,是否成功援救了地震灾民;65%的网民对中国国际救援表示赞赏,地震灾害面前施行人道主义精神,救援地震难民充分体现了大国的形象风范。曾参与汶川地震、印度洋海啸、海地地震等数十次国内外重大灾害救援的中国国际救援队,目前是全球第12支、亚洲第2支获得国际重型救援队资格的救援队,此次尼泊尔救援行动是中国国际救援队第10次赴境外实施国际人道主义救援。95%的网民对世界文化遗产的损坏表示惋惜。珠峰雪崩登山者遇难事件中,超三成网民关注遇难者人数和遇难者身份。25%的网民为地震灾区祈福,还有三成的网民关注地震对珠峰和西藏人民带来的影响。

地震对地质构造影响、机票涨价风波、地震是否可预测和地震“游客”拍照等事件相对前面的要显得关注度略低一些,并且一些热点关注的事件也是地震舆情中常见的舆情事件[2]。

据统计,地震相关热点事件中的正面事件包括:中国接滞留旅客回国、中国组织国际救援。负面事件包括:地震“游客”拍照、国航涨价风波、专家预测尼泊尔地震。中性事件包括:世界文化遗产建筑破坏、珠峰登山者遇难、地震对地质构造影响。网络地震热点事件中,网络舆情中正能量的传播依然是主旋律,传递了给灾区抗震救灾的信心和祈福。

4 网络舆情传播区域

在尼泊尔地震中,网络舆情信息传播量主要集中在北京、广东和上海等中东部城市及沿海城市(图4)。其中,北京地区地震网络舆情信息传播量最多,中西部城市相对网络舆情信息传播量较少。另外,地震高发区的四川网络舆情信息传播量仅次于北京、上海和广东,对此地震有大量的网民关注。由此可见,在沿海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地区和政治文化中心首都,网络舆情信息的传播量大;在中西部人口稀疏的地方,网络舆情信息传播量较低。

图4 尼泊尔地震后中国网络舆情传播区域

5 网络舆情分析

此次尼泊尔地震,网络舆情传播发展呈现出以下新特点:

(1)舆情热点话题衍生速度快,自净能力强。尼泊尔地震后第二天就在网络中出现了一系列针对此次地震的热点事件,并伴随着地震救援等情况的进展持续发酵,网络舆情传播量迅速攀升。由此可见,在我国邻国发生了大地震,会引起媒体和网友非常高度的关注。同时,网络上舆情传播过程中,也有部分网民呼吁要理性看待震后信息,不要轻信谣传,并且有些网民主动对网上的质疑进行回应和辟谣。

(2)政务微博反应速度快,引导舆论导向。在当月25日地震发生后,“中国地震台网速报”、“中国国际救援队”、民政部官微“民政微语”等认证微博相继迅速发布最新地震震情信息和应对举措,有效填补了灾后瞬间膨胀的网络信息真空[3]。在地震后,认证微博积极发声,利用媒介渠道有效正确地引导网民,并迅速应对衍生的各种热点问题,起到了很好的网络舆情引导效果。

(3)舆情传播内容反映网民地震科普知识匮乏。网民舆情传播中,网民对地震这一自然灾害的认识不够强,对其中涉及的大量地震科学知识还不够了解。对地震预测、地震成因等地震科普知识类问题关注度明显提高,由此需要更多地普及地震相关的科普知识以及自救互救等基本常识,提高公众对地震自然灾害的认识和了解。

(4)网民对权威媒体关注度高。从央视转发外交部信息获15万条评论来看,权威媒体的影响力在帮助相关部门传播消息中有其他微博主体无法比拟的影响力。因此,我们应当注重权威媒体在关键时期的发声力度,把握好发声时间,可以有效地主导网民舆论的传播方向。网民对权威媒体关注度的提升也提高了权威媒体信息的严谨性和科学性,同时也体现了权威媒体的强大影响力。

(作者电子信箱,崔满丰:cmf@seis.ac.cn)

参考文献

[1]孙继敏,许立亮.汾渭地堑的河流阶地对第四纪时期印度-欧亚板块碰撞带的构造响应.第四纪研究,2007,27(1):21-25

[2]张蕾,吴敏,陈国琴.有关地震信息舆情的现状及思考.国际地震动态,2015(1):16-17

[3]李健行,余忠亚.突发事件网络舆情预测模型研究.网络安全,2014(2):105-106

Network public opinion analysis of the earthquake in Nepal

Cui Manfeng
(China Earthquake Networks Center,Beijing 100045,China)

Abstract Beijing time on April 25th 2015,14:11,an earthquake with magnitude 8.1 and the focal depth of 20km occurred in Nepal(28.2°N,84.7°E).The earthquake caused a high degree of concern of netizens and the media.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of emotional changes and public opinion of netizens in China on the earthquake in Nepal,from the degree of concern of the domestic netizens at different regions and their views and attitudes on the earthquake.

Keywords Nepal earthquake;network public opinion;hot event

地震科普

收稿日期:(*)2015-06-29;采用日期:2015-08-08。

doi:10.3969/j.issn.0235-4975.2015.10.007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P315.9;

猜你喜欢
网络舆情
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舆情预警体系研究
微博问政与回应中的政府形象塑造
试论高校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方略
自媒体时代下高校网络舆情预警指标体系构建
新媒介生态环境下高职院校网络舆情特点及研判机制思考
网络舆情编辑能力构成因素浅析
数据挖掘技术在网络舆情管理中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平安校园建设研究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
基于社会稳定视角的网络舆情预警机制构建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