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撰稿_雪麑
父母应适当放手为孩子保留犯错误的权利
特约撰稿_雪麑
几周前我去参加了一个国际教育的交流活动,大部分到场的都是国际学校和国际部的妈妈们,活动最后的问答环节,不少妈妈们积极地分享教育孩子方面的困扰和“留学还是不留学”的疑惑,其中一位妈妈的发言令我颇有感触。
这位妈妈打扮时尚,一头长长的卷发,深绿色的连衣裙,大金耳环大钻石,某品牌包。妈妈提问前准备充沛,左手托着一个笔记本,右手握麦,缓缓道来:
“各位老师,您们好, 我有一个非常大的难题,希望听听您们的专业意见。我儿子明年上高中,他从小就是理科方面的尖子生,成绩一直非常优秀,好奇心很强,也很喜欢学习。去年他突然开始对历史感兴趣了,立志要成为研究历史文献的专家。但明年他又希望出国读书,可是他的英文不是强项!出国如果由于英文不好,成绩出现下滑,理科跟不上而且对历史的兴趣也没有了,这可怎么办?所以我不太同意他出国,但他又不愿意,我现在纠结死了……”
听完妈妈的动情阐述后,台上的专家看似有些疑惑,拿着话筒不知如何开始。资深文化观察家洪晃老师首先忍不住问了一句:“那您的问题是什么呀?”
妈妈语塞,接着其他专家开始七言八语的说道:“给孩子一个机会”“出去一年不适应再回国”(这也算意见吗?!)“提前赶紧给孩子补英文”等各种回答。女先生越听越纳闷,难道全场没人看出问题的本质么?在我来看,这位妈妈强烈纠结的根本原因在于她对孩子的不了解以及不信 任。
雪麑
高中毕业于泰伯学院,本科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曾任职于摩根士丹利、凤凰卫视和CNN国际新闻台。2013年创立了高端美式教育中心—融尚私塾,人称北京“女先生”。
为什么我出这么伤人的判断?咱们来分析一下:首先,据妈妈所言,孩子是个数理化天才—这是个值得骄傲的事情吧?接下来妈妈又说孩子对历史也颇有激情和研究,所以这个数理化牛娃的文学方面也很出色—这是个锦上添花的事情吧?尽管没有和孩子直接沟通过,但妈妈的阐述证明孩子是个好学、兴趣广泛、能力不菲的好娃娃。所以说到这里,女先生真心找不出妈妈纠结的理由。
因此,就女先生半斤八两的逻辑来推理,妈妈纠结的原因本质是她发自内心强大的“担忧”能力。面对着孩子强烈的出国欲望,这位妈妈看到的不是孩子将会得到的机会与成长空间,而是几乎是个孩子都可能会面临的问题。用一个很老套的比喻就是,面对着装有半杯水的杯子,孩子眼中是半满的,妈妈眼中是半空的。
当然,看到问题是好事儿,但前提是必须有足够的理由让你认定“问题”是存在的。 这种足够的理由可以包括:孩子学习能力差、自主能力低、学习动力弱等。可是,妈妈描述中的孩子并非如此,甚至完全相反!孩子的英文水平不高,出国后的确会影响成绩,但是对于学习能力高又充满好奇心的孩子而言,成绩的下滑是暂时的,因为他具备得到好成绩最根本的条件:对学习的热忱(更别提已经得到证实的能力)。如果这位妈妈也看到了这点,那么她根本不会感到如此的焦虑。
根据以上的分析,女先生只能判断这位妈妈的“纠结”是没有任何事实根据的“恐慌”;换句话说,是基于自己对孩子的不了解或者不信任而造成的。
同时,这位妈妈的负面情绪中也有她对“失败”的恐慌:她不愿意看到学习优异的孩子出国后成绩下滑,不愿意让孩子丢失学霸的头衔,不愿意给孩子机会体验任何有可能影响成绩的事情。归根结底,这位妈妈希望尽其所能让孩子,以及自己,远离挫折,追求完美。这令我想起了一个曾经听过的小笑话:
一个男孩和他的祖母正沿着迈阿密海滨的岸边散步。突然,一个瞬间出现的巨浪,把男孩卷进了大海。惊恐的祖母连忙跪下来,抬起头,望着天空,哀求上帝把可爱的小孙子还给她。正巧,又一个浪头咆哮着冲上岸来,把目瞪口呆的孩子冲了回来。祖母欣喜若狂,仔细地打量站在面前的孩子,突然抬起头,愤怒地盯着天空大骂道:“我宝贝儿孙子的帽子哪儿去了?” 男孩死里逃生、安然无恙,他的祖母本来应该谢天谢地,然而却显得非常愤怒。这就是一个典型的追求完美的例子。
过分的完美主义者经常以一种不正确和不合逻辑的态度看待人生,他们最普遍的错误想法就是认为不完美便毫无价值。与其从错误中吸取教训,提炼经验,他们更在意失败本身带来的挫败、自责和内疚感,也因此想方设法地去避免犯错误的机会。
有如这位小学霸的妈妈,她追求完美心理的背后隐藏着恐惧,也因此导致她不愿意放手让孩子去尝试和探索。可惜的是,当你放弃了犯错误的权利,你也同时丧失了学习新事物,以及在人生道路上前进的能力—这种心态不仅影响了她自己的心情,更影响了她为孩子规划的道路。敢于面对恐惧和保留犯错误权利的人,往往生活得更快乐和更有成就,不是么?
当孩子满腔热血地为自己的未来而努力和规划时;当他充分体现了勇于尝试、敢于挑战的精神时;作为家长,却杞人忧天般地纠结着一些莫名其妙的问题,而且被自身的恐惧与悲观心态所影响,只能看到事情坏的一面,似乎有些本末倒置了。
当你放弃了犯错误的权利,你也同时丧失了学习新事物,以及在人生道路上前进的能力。